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皇明经世文编 >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七十一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七十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顧開雍偉南選輯

    郁繼垣選士參閱

    舒翰林奏疏(奏疏) 楊用修文集(疏)

    舒翰林奏疏(奏疏)

    舒芬

    ◆奏疏

    隆聖孝以答人心疏

    車服疏

    留駕疏

    乞命婦朝賀疏

    ○隆聖孝以答人心疏 <span class="q">【 諫止北狩】</span>

    臣聞帝王之行、莫大於孝、而其事莫大於送終、故仲尼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言天子之道、惟孝足以答人心也、孟軻曰、事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則 陛下之欲聖孝。豈有大於今日之送終哉、方 慈聖康壽太皇太后之崩也中外臣民、皆以為 陛下向在宣府、稱是家裏、身閒心樂、歡喜自在、必不歸也詎意 聞訃之日、奔走哭臨、此 聖衷一念天理之發、可與為虞舜周武者、真出於常情測度之所不及也、臣雖哀號摧裂之際、竊喜 陛下英斷、謂或曲從易月之 遺詔、必不能已於終喪之至情、是當三年之內。深居 九重。無復外出、移所以哀慕痛切於 大行太皇太后者。以朝夕問安侍膳於 慈壽皇太后也誠如是、則順德應於天下、令名垂於後世、舜武之孝、可竝稱矣、前日之狩懷來居宣府、天下之人、方大疑之、今日必釋然曰。 皇帝明聖。非無事而空行。必有故而暫出。不然何其至孝。與古帝王相似哉。荒繆淫嬉之謗。可以白於後世矣。昨者復聞傳奉 聖旨。云 大行梓宮近於開隧。欲往山陵。自行親視。臣竊疑 陛下此舉。乃一念天理之未充。人欲復得以乘之也。葢天理人欲之幾甚微、非講習之素、未有不以人欲為天理者、何則、於禮或違、於法或乖、則事雖天理、亦人欲也、 陛下欲視山陵以伸追望之情、固天理也。但以法論之不知祖宗以來。有此故事乎。果有之亦當謀於公卿大臣而後往。如其無也。則是哀不中節而入於人欲矣。又欲於隨侍一應人員。及擺路軍士人馬。都不必用。但少擇隨身輕騎徑往。是 陛下不以一巳之哀痛。致臣民之悲號。亦天理也。但以禮論之。不知自古萬乘之尊。非奔竄逃難。有此輕身者乎。不然則警蹕侍衛之嚴。何用于宮闈之內也。此可見 陛下孝誠之未至、天理之未充、而人欲得以乘之也、 陛下不亟審察、則人欲之乘、無有窮極、臣恐一騎北奔之餘。目中無山陵而有宣府。雖大行梓宮。有不遑恤者矣。 聖德剛明。必無此過。但人欲之攻天理。其執斷有不可者焉。萬一視陵之後。此心莫制而遂出關、則是惟 陛下荒繆淫嬉之謗。終不可以白於後世。群臣不肖之罵。天下亦不肯少貸。以為 陛下自疏絕之而善無與入也。備顧問者。人必罵之以膚淺而不能啟沃。司諫諍者。人必罵之以緘默。而不能正救位。公卿者人必罵之以庸劣委靡。而不能輔導主持。夫使臣受罵於當時。 君受謗於後世 祖宗朝廷。有不羞恥。是皆一念之未充。人欲乘之之故也。且人欲之乘天理、其害豈止於是、將使三綱盡淪、九法盡斁、君子盡制於小人、中國盡入於夷狄而後已、臣受聖賢之訓每覺一念天理人欲之萌、則戰戰兢兢、恐底於隕身滅性之禍、况 陛下受兩間之託、寄萬民之命、可以頃刻放肆、而不審察於斯邪伏願 陛下由此奔喪一念之孝誠、充擴天理、遏絕人欲、深居 九重恭默思道、雖逾月釋服之後、儼然煢煢在疚、如成王免喪朝廟之時、於宣府所貯之財。盡發之賑濟本鎮之貧乏。以償其半年士馬蹂踐之苦。於邊將之冐賞夤緣。怯懦致寇。以貽當宁之憂者。降詔切責。而戮尤騖下者數輩。以警其餘於宣府所居之室。則毀之以絕遊幸之念。於宣府所嬖之人。則誅之以銷怨望之變。則所以遏絕人欲者有實事矣。脫 陛下以宣府之事。為山陵之後。終當一往。則是諱以為過而吝於改也其何以明理欲之分。而答天下之心哉。臣待罪史舘、掌記時事、與其記 陛下之過。以取直於後代。不若違 陛下之欲。以致敬於當時。故敢冐昧上陳优願謀於老臣、詢於良弼、聽臣之言、不為此行、以判天理人欲之大分、則 聖學昭茲、天下服矣、

    ○車服疏 <span class="q">【 嚴車服慎廵幸】</span>

    臣聞臣之事君也、陳善必有其幾、救過必以其漸、向者仰見 聖孝之隆、敢昧死以天理人欲之際上陳者、誠見 陛下可與為周武大舜也、伏於前月十二日、見大喪發行、 陛下以孝誠痛切、違先朝故事、衰經送至山陵、伏念曰 聖明真見夫天理、故動合於道、如此也、及二十一日迎 孝真太皇太后神主 陛下憫群臣立泥淖中、又違先朝故事、特命曰、百官免行禮、竊伏念曰、喪易寧戚 聖明真見夫天理、故言合於道、如此也、故知為 天子者、能擴充天、理、則言動自合於道、而禮儀制度固其所矣、又何必故事之循乎、既乃馳一驘車從西長安門入。徑至 奉天殿前。而使 孝貞太皇太后之主從之臣乃切痛 陛下講學之功未至。故天理隨發。人欲奪之。雖言動有合於道。不過天資之美也。不然則驘車乃糞壞蹈踐之物豈可驟馳於闕庭。 孝貞作配茂陵於茲十一年。未聞有失德也果何謂而不得正其終。主從旁門而入邪。害道傷化。莫斯為甚。臣以 陛下必隨悔之、明詔中、外、以示改過、而大臣以道自處者、亦必極言救過、以尉夫人望者矣、潛聞側聽、旬有餘日、既不聞諫、而新進小臣、輒敢昧死言焉、 陛下因廵邊至薊州也。或逢山而獵。或遇水而漁。千乘萬騎之所臨縣官廩餼多不能給。東奔西突之無定。武臣師律。有不敢加。六師擾攘。四民驚竄。小則奪人之雞豚。大則掠人之婦女。有上于天和。下召民怨者。然事雖得于風聲。迹多乖于耳目。雖欲上言。有不敢也。又况廵遊蒐獵。故帝王之所不廢。自非流連荒亡。史冊無言儿焉。陛下好漁、請以觀魚言之、文王在靈沼而於牣魚躍詩則美之、隱公如棠觀魚者春秋則譏之、何也、葢文王循天理而與民偕樂、隱公則循人欲以快一已之樂也 陛下豈不知以天理從事而聽臣之言哉、則是雖不敢言、亦若不必言也、今者迹既昭於見聞、事實干乎曲禮復容忍以成 陛下之過、豈人臣哉、臣不敢以遠引、切見 祖宗大駕之制、有板轎、有步輦、有大凉輦、有大小馬輦、有玉輅、有大輅、未聞有驘車也、葢驘車庶人所載乘者、 陛下損至尊之等威、而下列於庶人、未之嘗聞也有邪媚之徒。為 陛下解曰。廵遊半年以來。單車馬疋。習以為常。而大輅袞冕實有所不便此臣所大惑也。今夫大人君子。必以冠冕佩玉為常。使之袒裼裸裎。則愧赧而不敢見人矣。走卒僕隸。必袒裼裸裎為常。使之冠冕佩玉。必拘滯束縛。不能拜舞周旋矣。孰謂八葉 天子、乃不便 大輅袞冕、而惟安於糞車褻服耶、自非溺於人欲、而失其羞惡之心、必不為也、又或以為治大法有不在此則孔子告顏淵以百王之大法、自正朔韶舞之外惟、曰乘殷之輅、服周之冕而已、自古聖賢嚴尊卑之分、定上下之制、豈有大於車服者哉、且 祖宗之制主必於午門。昨 孝真大皇太后之主以從 陛下之駕。入於旁門。使他日作史者。以春秋法書。之曰六月己丑車駕至自山陵。迎 孝貞純皇后主。入長安門史官宜知此義則讀者亦必以春秋公薨書地不書人之法求之則 孝貞不得正終之疑不解矣夫人之行、莫大於孝、莫大於送終、故孔子述孝經而以喪親終焉、 陛下方隆聖孝。而致 大皇大后。負不得正終之冤。豈可以言孝哉。是以大廟祔主之夕。疾風迅雷甚雨。或者 太皇太后激怒於上天。冀 陛下悔過。以明其疑謗也。臣待罪史官。凡 陛下一動一言。敢不實錄若攘夷之勇。郊天之誡。奔喪之孝。恤刑之仁。捄荒之惠。分封之恩。實所目擊。他日固將大書以為美談矣。漁獵之荒嬉。經筵之廢弛。儒紳之疏遠。耳目之壅蔽胤祚之不憂。亦所目擊。他日雖為 陛下諱。而四方野史亦將記之。故古之聖君有其位必盡其道。戰兢惕厲。不敢以位為樂也。樹誹謗之木、設諫諍之官、捄過去非、遠讒絕惡、唯恐一言一動、違於天理、流於人欲也、今 陛下溺於人欲、以樂天位、群臣復泄泄沓沓、無所主持、是以比者天災地變、紛於奏章、盜民餓莩、徧於天下、其尤異者陵寢之上、雷震明樓、皆天示怒於 陛下也、君臣之間、曾恐懼而修省之乎、姑以一二言之、狎於蕃僧則自稱大勝法王昵于邊將則自稱威武將軍。羞膳打乾。致上供有不足之懼。馳驅徹夜。致下人有不遜之言。凡此顛倒昏瞀之事。誠有不忍言者。謂非逆理可乎。臣昨者又聞車駕消息。將往延綏。以臣微賤。安能制 陛下之行哉。但恐復不謀於公卿。而不備乎法駕則等威有愧於 帝王。服御下同於士卒。其所感召。有大憂者也昔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十年、此其戎乎、其後晉果遷戎於伊川、彼賤丈夫也、猶足以觀感况、以天下之 主、其所感召、可不慎哉、伏願 陛下獨斷於中。博采於外。不復廵幸。乃悔過第一義也。苟溺於人欲而不能制延綏之行。亦必尊 祖宗廵狩之典。儼 帝王法度之儀。乃改過第二義也。臣惟知有懷必吐之為忠、而昧於未信而諫之為謗、惟 聖慈矜宥憫其心而察其心、則宗社幸甚、

    ○留駕疏

    臣等切見 大祀後、屢有南廵之 旨、今逾月矣、以為公卿臺諫、必能勸止、乃者科道官等、猶以為言、而陛下此意未已也、夫古帝王所以廵狩者、協律度、同量衡、訪逸老、問疾苦、黜陟幽明、式序在位、無非事者是以諸侯畏焉、百姓安焉、近日 陛下兩廵西北、六師不攝、四民告病、哀號之聲、上徹於天、傳播四方、人心震動、是以今聞南廵、衢路之民、莫不逃竄、而有司方以迎奉為急、竭其才力、以供萬一、群聚嘯呼、為禍不細且 陛下之出。以鎮國公名號。苟所至親王地方。據勛臣之禮以待則 陛下將朝之乎亦受其朝乎。萬一循名責實。求此悖謬之端。則左右寵倖之人。無死所矣。由此觀之、則 陛下廵狩、非古聖帝明王之舉而幾於秦皇漢武之遊、博浪柏谷之禍不可監哉事幾著明、非特臣等數人知之、中外之人莫不知也、然大臣知之而不言、小臣言之而未盡、其志非恭順也、葢以 陛下之志。不可挽矣。天下之事。不可為矣。又以 陛下大婚十有五年。而 聖嗣未育。危切至此真古大臣之風故凡一切危亡之迹。不欲為苦言以救。而聽 陛下之自壞也。尚有痛哭泣血。不忍為 陛下言者。江右有 親王之變。以此獲罪閣中扙幾死大臣懷馮道之心。以祿位為故物。以朝署為市廛。以 陛下為奕棋。以除革年間事為故事也特左右寵倖者。知術短淺。不能以此言告 陛下耳。使 陛下得聞此言。雖禁門之外。亦警蹕而出。安肯輕褻而漫遊哉。夫以 陛下雄才大畧前古無比、誅鋤兇邪私愛莫牽、苟有良弼為 陛下責難陳善以擴充之、雖堯舜湯武不難為者、矧於 宗社、計治亂者哉、昔唐郇模乃賤丈夫、宋陳柬乃大學生猶不惜殺身狥國、况臣等俱法從之臣、且受 陛下國、士之遇者哉時伏闕連名者崔□汪應軫曹嘉王慶陳馬汝驥也伏願憐察臣等愚衷、降悔過之詔絕遊幸之念日、親經筵、修明治政、建立國本、戒飭庶官、以永太平之治、則 陛下真樂豈有過此、而復求之汙漫之遊哉、

    ○乞命婦朝賀疏 <span class="q">【 命婦朝賀】</span>

    臣竊見本月十九日報、光祿寺為供應事、照得本年二月三十日、恭遇 昭聖慈壽皇太后聖旦節例、該欽賜文武百官壽麪、欲照例備辨、奉 聖旨是竊意諸命夫筵宴於外。則諸命婦必朝賀於內。 陛下至孝外彰。 皇太后歡顏內動。真足以追想 武宗皇帝□詔、明文武斷為天下得人、 皇大后慈闈之奉萬萬歲有此日也。本月二十六日、乃復見報二十五日、禮部官奉 聖旨、二月三十日、 昭聖慈壽皇大后聖旦節、僉婦免朝賀欽此、竊意禮以飭敬、儀以飭情、近者災變之象、上下交見溝壑之民父子相食、 陛下於一節禮儀所以自待者。皆損抑之。固 聖心兢惕。畏天命而悲人窮也若夫 皇太后聖旦。乃 陛下愛日承歡之會。而諸命婦朝 賀。則又得天下之歡心以事其親也。亦遽傳免。以事失輕重。恐敬以禮衰。情以儀薄矣使此事出於 皇太后 陛下亦未宜將順使此意出於 陛下。 皇太后亦殊覺凄凉。此報一出。人心驚疑。夫以 皇太后承事 孝皇十有八載 母儀天下十有六年。奉 陛下 宗社大計。其情固欲親之也。 陛下承繼大統。與祖為體。觀夫成王周公儀禮經文。與我 太祖高皇帝制服之意。則是 陛下於 皇太后雖欲疏之。有不能者矣。 大君。禮法之宗大臣。禮法之守也。以職在紀述不敢僣言。唯免命婦朝 賀一節。事體雖若非大。感應恐亦不小。若果為 皇太后之意。仍乞宣示 懿旨。以釋群疑。若或為 陛下之意。伏乞別降 綸音。以彰至孝。臣誠愚昧、行且隱淪、然區區感激之私、未常不以堯舜之道望 陛下也、顧 天威嚴重。 聖旦期迫、不能盡所欲言耳、臣誠惶誠恐云云

    楊用修文集(疏)

    楊慎

    ◆疏

    丁丑封事

    ○丁丑封事

    周修博雅直亮然集中經濟之文絕少嘉靖六禮封事亦未之見也故僅存此篇

    奏為請駕還宮事、近者車駕北出都門百里之外經日未還、臣等聞之、躑躅驚惕、皇皇無依、先期一日、道路相傳、有此消息、莫究來歷、不知虛實、臣等竊料 陛下聖明、必無此事、道路所言、或是虛傳、故不敢輒以風聞上凟 天聽、今者百官不奉朝夕、四門不納敷奏、輔臣遠追於郊、卿寺列次于門、居而不知其忽行。行而不知其所止。則是道路所傳者非虛。而 聖心之欲為此行者。非一日矣。臣嘗聞之、君人者無輕舉。無妄動。非無事之遊。故說兵而後出幄。稱譽而後踐墀。張幄而後登輿。清道而後奉引。遮迾而後轉轂。靜室而後息駕。若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則 必有意外之悔。今 皇天所付之中國在 陛下。 祖宗所傳之神器在 陛下。 兩宮之孝養在 陛下。臣民之覆庇在 陛下。柰之何其不重且慎也。枎以匹夫之微。適百里之外。尚且囊衣裘以禦寒暑。佩弓刀以備盜賊。 陛下暴衣露葢。櫛風沐雨。曾不顧惜。此臣等之所未解也。中外意向。 陛下非不知。臺諫章疏陛下非不覽。然而必欲堅為此行者。豈謂邊境有山川之美。物產之饒。軍容之盛田獵之樂乎。臣等謂此逆旅之觀。非崇高之所事也。又豈謂胡虜侵犯我彊場。寇掠我人畜。宜耀我威武。以飭我防守乎。臣等謂此將帥之責非警蹕之所親也。今舍崇高之極。而為逆旅之觀。去警蹕之嚴。而身將帥之責。偏聽生姦獨任成亂。未之察乎。古之聖人舉事。必謀于眾。 陛下試集臣民於前。問之一人。則一人以為不可行矣。問之百人。則百人以為不可行矣。問之千人億萬人。則千人億萬人以為不可行矣。 陛下初謀此行。畿內連月大雨濘道。及車駕至止昌平。京城盡日大風揚塵。此非偶然。葢天心仁愛 陛下。欲留止其行也。人言縱不足聽。 天意昭然。不可信乎况水潦灾傷正在當年。糧儲軍器。不如往日。萬一偵騎乘虛。惡氛卒至。如去年白揚口之舉。是以逸豫之眾。臨不測之地以無名之出。當猾虜之鋒、其不可不預為之慮也審矣。鑒之往古。周穆王窮海遠遊。致有祁招之箴。漢武帝深夜微行。致有逆旅之辱。觀之昭代。則土木之變近在巳已。未及百年也。當時尚賴中國之運。荷宗社之靈。用謀臣之策。空府庫之財。竭邊廩之積。僅克以濟然其所損亦不少矣。稽之前事既如彼騐之已巳又如此 陛下聖明其不可不深為之念也。審矣。臣等待罪史官、直書時事、以垂久遠、其職分也、後之視今。亦有今之視昔。與其令後世觀之。以為今日之譏孰若今日止之。以揚後世之休乎。故不敢避鈇金戊。為陛下陳之。伏望 聖明俯從輿情、早還 宮闕、保泰山四維之安。垂史冊千年之譽、實社稷無彊之慶也豈惟臣等之幸哉、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七十一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