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坤舆典第三十九卷

坤舆典第三十九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井部汇考一

    《易经》《井卦》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本义》〉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改邑不改井,故无丧无得,而往者来者,皆井其井也。汔几也繘,绠也羸,败也汲,井几至未尽,绠而败,其瓶则凶也,其占为事仍旧无得丧,而又当敬勉,不可几成而败也。〈《大全》〉厚斋冯氏曰:繘关西谓绠汲水索瓶汲器文从缶瓦器也。或谓:古无桶,故不取巽木象。韩信以木罂渡师如樽罍。古皆用木,疑古以木为瓶从缶,则又瓦为之者,此象巽木无疑。隆山李氏曰:自古国邑之建,必先视其泉之所在。是以公刘创京于国之初,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先卜其井泉之便,而后居之也。又曰:坎者,天一之水见于诸卦者,皆诸水下流之失,故多以险喻其在卦。而得水之贞性者,惟井是也。以画观之:一阳实其中,二阴围其外,譬之阳气初回,暖律于凝。阴之中,冬水因之,而变温,此坎之真性也。尝以此观天下之水,其在冬而温者,独井泉。而已盖得之地脉,不失其本真。及注之川泽,风雨霜露之所剥失,其本性无复有向来一阳之温也矣。载观井泉之水在人身,则精血是也。川流之水在人身,则涕洟之类是也。精血固藏者,乃井泉生动之性;而涕洟往而不反者,诸水下流之失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本义》〉木上有水津润,上行井之象也。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大全》〉朱子曰:木上有水井说者,以为木是汲器,则前面却有瓶,瓶自是瓦器,此不可晓。怕只是说,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便是井水上行之象。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本义》〉井以阳刚为泉,上出为功。初六以阴居下,故为此象,盖不泉而泥,则人所不食,而禽鸟亦莫之顾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本义》〉言为时所弃。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程传》〉鲋井,泥中微物射注也。如谷之下流注于鲋也,

    瓮敝漏,如瓮之破漏也。〈《本义》〉九二,刚中有泉之象。然上无正应下比初六,功不上行,故其象如此。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本义》〉渫不停污也,井渫不食,而使人心恻,可用汲矣。王明则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并受其福也。九三以阳居,阳在下之上而未为时用,故其象占如此。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本义》〉以六居四,虽得其正,然阴柔不泉,则但能修治,而无及物之功,故其象为井甃,而占则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本义》〉洌洁也,阳刚中,正功及于物,故为此象。〈《大全》〉程氏曰:水始达,曰泉,坎。水之正性,则寒。坎北,方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本义》〉收,汲取也。晁氏云:收鹿卢,收繘者也,幕蔽覆也。有争谓其出,有源而不穷也。井以上出为功,而坎。口不掩,故上六虽非阳刚,而其象如此。

    《礼记》《内则》

    外内不共井。

    〈注〉嫌同汲也。

    《周礼》《夏官》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

    〈《订义》〉郑锷曰:军之所聚,不可无井,穿井及水,则举壶示人,使见壶者知其地有井。盖壶者所以盛水故

    也。

    《春秋纬》《潜潭巴》

    火从井出,有贤士从人起。

    《山海经》《中山经》

    超山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视山有井焉,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

    《神异经》《东南荒经》

    东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阙有榜著,阙曰地户。

    《史记》《河渠书》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馀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

    汉·刘熙《释名》《释宫室》

    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井,一有水,一无水,曰罽汋。罽,竭也。汋,有水声汋汋也。

    《后汉书》《礼仪志》

    夏至,阴气萌作,是日浚井改水。

    井宿图缺井宿图考

    按《史记·天官书》:东井为水事,祸成井。

    按《汉书·天文志》:东井为水事。火入之,一星居其左右,天子且以火为败。祸成井。

    按《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

    按《步天歌》:井八星横列河中静。

    按《宋史·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七曜常行其中,为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武密占曰:井中为三光正道,五纬留守若经之,皆为天下无道。不欲明,明则大水。又占曰:用法平,井宿明。钺一星,附井宿前,主伺奢淫而斩之;明大与井宿齐,则用钺于大臣。月宿,其分有风雨。日食,秦地旱,民流,有不臣者;晕,则多风雨;有青赤气在日,为冠,天子立侯王。月食,有内乱,大臣黜,后不安,五谷不登,分有兵、丧。月晕,为旱,为兵,为民流,国有忧,一曰有赦。阴阳不和则晕,晕及三重,在三月为大水,在十二月日壬癸为大赦。月犯之,将死于兵,水官黜,刑不平;犯井钺,大臣诛,有水事。岁星犯之,主急法,多讼狱,水溢,将军恶之;井犯钺,近臣为乱,兵起;逆行入井,川流壅塞。荧惑犯之,兵先起者殃,又曰天子以水败;入守经旬,下有兵,贵人不安;守三十日,成勾已,角动,色赤黑,贵人当之,百川溢,兵起。填星入犯之,兵起东北,大臣忧;入井钺,王者恶之;在觜而去东井,其下亡地。太白犯之,咎在将;久守,其分君失政,臣为乱。辰星犯之,星进则兵进,退则兵退,刑法平,又曰北兵起,岁月。芒角、动摇,色赤黑,为水,为兵起。客星犯之,谷不登,大臣诛,有土功,小儿妖言。彗星犯之,民谗言,国失政,一曰大臣诛,其分兵灾。流星犯之,在春夏则秦地谋叛,在秋冬则宫中有忧。《乙巳占》:流星色黄润,国安;赤黑,秦分民流,水灾。苍黑云气入犯之,民有疾疫;黄白润泽,有客来言水泽事。黑气入,为大水。常以正月朔日入时候之,井宿上有云,岁多水潦。

    玉井军井星图缺图考

    玉井

    按《晋书·天文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

    按《步天歌》:参总有七星,觜相侵两肩,双足三为心伐。有三星足里深。玉井四星,足右阴。

    按《宋史·天文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泉,以给庖厨。动摇,为忧。客星入,为水,为丧国失地;出,则国得地,一云将出。流星入,为大水。云气入而色青,井水不可食。

    军井

    按《晋书·天文志》:玉井,东南四星曰军井,行军之井也。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名取此也。

    按《步天歌》:屏星。两扇、井南襟,军井四星,屏上吟。按《宋史·天文志》:军井四星,在玉井东南,军营之井,主给师,济疲乏。月犯,刍橐财宝出。荧惑入,为水,兵多死。太白入,兵动,民不安。客星入,忧水害。

    《释赞宁物类相感志》《丹井》

    临沅县有廖氏,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辄夭逝,他人居其宅,累世亦寿考,皆谓宅之所为,而不知何故。或疑其井水赤,乃掘试验之,当井中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因泉水渐染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石井》

    《安成记》云:罗宵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井中,即雨至井溢水出,即雨止。

    《华山井》

    《异苑》云:兰陵郳城有华山,山上有井,其中有鸟金喙黑色而圆翅,此鸟若见则有大水。

    《女国井》

    《东夷传》云:海中有女国,视井即有孕,彼国无男子故。

    《庐陵井》

    井半青半黄者,甜滑宜煮粥,色中金似灰汁,甚芬馨。井在城中。

    《茅山井》

    真诰云:金陵之土似北邙,及北谷开,土坚实而宜禾谷作井水白不学道者,饮水亦令人寿考也。

    《天井》

    金陵城东二十里周迥二里,莫测其深,盛弘之云:中有潜室,人见之,辄有兵起。梁始兴王治荆州。岁苦旱,有外国人能祀龙,使至天井,有巨蛇长二丈,绕祀坛,俄而致雨。

    《井气》

    《杂俎》云:井有气不可饮,先以鸡毛投之,毛直下无毒,

    回旋有大毒。

    《华珠井》

    彭城华珠山中井,人不敢窥,窥之不盈岁辄死,有鸟作华山井司。

    《井出五色烟》

    《襄沔记》:汉水西山九井,中出五色烟,举高数丈,凝结分布,彩色鲜明,传云:昔有人缒入,收得数斛空青。

    《绿珠井》

    昔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见梁氏之女,美颜色,以真珠三斛买之。梁氏家井在白州双角山下。《耆旧传》云:汲此水者诞女,必多美丽。有识者云:女色无益,以巨石镇之,及后有生女者端正而七窍四肢多不完具矣。

    《吴明墟井》

    汉武帝寝灵庄殿,召东方朔问汉承唐运火德,以何精瑞为祥应。朔曰:臣尝至吴明之墟,在长安东去扶桑七万里有及云山,山顶有井,云起井中,若土德王黄云出,火德王赤云出,水德王黑云出,金德王白云出,木德王青云出,此皆应德而出。武帝用土光武后定火。

    《云井》

    《洞冥记》:长安东七万里有及云山,顶有井,出云,汉武犹用土德,不合火德也。光武后定汉火德。

    《火井》

    《异苑》云: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深六十馀丈,汉室之隆则炎赫弥亘,暨桓灵之世火势渐微,诸葛一窥而更盛。又北狼山、遥火山,西有火井,深不可见底,炎热上升,若微电,以草衅之,即火发其山矣。

    《盐井》

    蜀郡临邛县有二井,一是火井,一是盐井,若取盐井水以火井火煮之,一斛水得盐四五斗,若家火不过二三斗矣。

    又

    通州盐井,汲水分民户煎。盐官给与商贩,去而纳钱,彼商。或浮沈江里,此井则鸣吼溢出井畔,役夫闻必记时侦彼商,果符合,故取盐远出者不敢隐欺。

    《沈括·忘怀录》《药井》

    道院中择好上地凿一井,须至深而狭小,勿令太大,即费药,江南浙东以至远方,山间多紫白,石英洞中多种乳孔,公檗令人采掇各一二石,捣如豆粒,杂投井中。磁石亦好云母,庐山尤多,欲用之,须拣成块者,勿击碎,皆完用之,仍须先下云母,以众石盖其上,深数尺,防云母屑入水中,饮之有害故也。每日汲水饮,或供烹茶酿酒作羹,饮皆用之久极益人。唐李文饶家药井仍用朱砂硫黄,黄金珠玉,如此尤好,但山家不可致耳。其井须极深,深则容药多,多则力盛,而堪久仍以此井,难即浚,须要一凿便深,乃可久用井上设楹,常扃锁之,恐虫鼠坠其间。一或为庸人孺子所亵。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水法附馀》

    高地作井,未审泉源,所在其求之法有四。

    《第一气试》

    当夜水气恒上腾,日出即止,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于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也。气所出处,水脉在其下。

    《第二盘试》

    望气之法,旷野则可城邑之中,室居之侧,气不可见,宜掘地深三尺,广一尺,任意用铜盘一具,清油,微微遍擦之窖底,用木高一二寸以支盘偃,置之盘上,乾草盖之,草上土盖之。越一日,开视,盘底有水欲滴者,其下有泉也。

    《第三缶试》

    又法近陶家之处,取瓶缶坯子一具,如前铜盘法用之,有水气沁入瓶缶者,其下泉也。无陶之处以土甓代之,或用羊绒代之。羊绒者,不受湿,得水气则易见也。

    《第四火试》

    又法掘地如前,篝火其底,烟气上升蜿蜒曲折者是水气所滞,其下则泉也。直上者否。

    凿井之法有五:

    《第一择地》

    凿井之处,山麓为上蒙,泉所出阴阳适宜,园林室屋所在向阳之地,次之旷野,又次之山腰者。居阳则太热,居阴则太寒,为下凿井者,察泉水之有无,斟酌避就之。

    《第二量浅深》

    井与江河地脉通贯其水,浅深尺度必等,今问凿井应深几何,宜度天时、旱涝、河水所至,酌量加深几何而为之度,去江河远者不论。

    《第三避震气》

    地中之脉条理相通,有气伏行焉。强而密理,中人者九窍俱塞迷闷而死。凡山乡高亢之地,多有之,泽国鲜焉。此地震之所由也。故曰:震气,凡凿井遇此,觉有气,飒飒侵人。急起避之,俟泄尽更下凿之,欲候,知气尽者,缒灯火,下视之,火不灭,是气尽也。

    《第四察泉脉》

    凡掘井及泉,视水所从来而辨其土色,若赤埴土,其水味恶,赤埴黏土也。中为甓,为瓦者,是若散沙,土水味稍淡。若黑坟土,其水良黑坟者,色黑稍黏也。若沙中带细石子者,其水最良。

    《第五澄水》

    作井底用木为下,砖次之,石次之,铅为上。既作底,更加细石子厚一二尺,能令水清而味美,若井大者,于中置金鱼或鲫鱼数头,能令水味美,鱼食水虫及土垢故。

    试水美恶辨水高下,其法有五。

    《第一煮试》

    取清水置净器,煮熟倾入白磁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质恶也,水之良者无滓,又水之良者以煮物则易熟。

    《第二日试》

    清水置白磁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视日光中若有尘埃絪缊如游气者此水质恶也。水之良其澄澈底。

    《第三味试》

    水元行也。元行无味,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佳者次之,味恶为下。

    《第四称试》

    有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更酌而称之,轻者为上。

    《第五纸帛试》

    又法用纸或绢帛之类,色莹白者以水蘸而乾之,无迹者为上也。

    《畿辅通志》顺天府

    满井 出安定门外,循古壕而东五里,见古井。井面五尺,无收有干。干石三尺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百亩一润,所谓滥泉也。泉名则劳劳则不幽,不幽则不蠲,洁而满井,傍藤老藓草,深烟中藏小亭,昼不见日,春初柳黄时,麦田以井故鬣毵毵且秀,游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村妆而蹇者,道相属,其初春首游也。

    三潮井 在故漷县北门外。朝清午绿晚红故曰三潮。

    神惠井 在丰润县韩成村里许。耕者得古井,汲而尝之,有药味,病者饮即愈,千里外争来饮,因建药王祠。

    永平府

    谯楼井 在府治南,每天将雨,有云自井中出,居民遇旱以占候。

    保定府

    双井 在府治西二井,并凿相离尺许,一苦一甘。金井 在府治西南三皇庙内明御史金毓峒殉难处。

    倾井 在束鹿县西南。《旧志》云:汉光武师行过此,渴甚,得井无水,一夕水溢井口,自倾不烦绠汲。

    河间府

    毛公井 在旧沧州东北隅唐开元间清池县令毛公因水咸不堪供母,于县旁,穿地得泉甚甘,故名。寒冰井 在南皮县治。西魏文帝与吴质书忆,昔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泛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即此。

    真定府

    清泉井 在定州文庙东北。宋韩琦建学时所凿,其井比他井清而重,市人取以酿酒。

    五龙井 在晋州治东。宋乾德中凿井,口径广一寻甃,为八角,以象八卦,四时澄澈,民甚利之。

    戏井 在槁城县西南七里许,切近肥累故城,疑即肥子国东西郭也,今为村。

    鸳鸯井 在赞皇县五马山,又一在县蔷花园,皆两泉并出。

    顺德府

    襄子井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世传赵襄子尝猎此。人渴乏水,祷于天,以矢卜之,遂得泉,深三十丈,襄子尝之故名。

    文渊井 在府学内澄清甘美饮者如濯魄冰壶,历年久远,不知所始。

    仙井 在南和县西北隅。台上有井,其泉清洌,水与地平,深不可测,井北有庙塑仙女龙母像。岁旱,有祷辄应。

    珍珠井 在唐山县尧庙旁,深仅三尺,晶莹皎洁,内有珍珠,相传有贾胡探得之,水遂涸,今尚有珍窝数处。

    小石庄古井 在府城西。山高石厚,难于凿井,居民苦之。邑令朱诰闻而悯焉,祷于神兆,于梦驱车相地,掘山得泉,通淤疏塞,遗干宛然。

    广平府

    琉璃井 在邯郸县东三十里梁家疃中,不详世代。今甃砖之上,结成黑色,如琉璃状,故名。华家井 在清河县白虎冈前。城内水皆苦咸,惟此甘美,邑人赖之。

    大名府

    御井 在开州治南。宋真宗驻跸处。有真宗迥銮井。

    宣府

    康济井 在万全右卫北二里。凿石山巅,水极清彻。火井 在弘州。深不见底,炎气上升,常若微电,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故名曰茔台。弘州,今顺圣境。古井 在延庆州西北七十里。元时凿。水极甘冽,上有团柱亭。

    《山东通志》济南府

    感应井 在府城内,北极台下。明正德九年,德府修。北极庙兴工苦于远汲,监者祷于神,一夕梦神指曰:泉在此。诘旦即其地凿之,未数仞泉涌出,色清味甘,遂甃石作亭于上,名曰感应。邹袭有记。

    圣井 在章丘县南二十里危山之巅。穿石而成,莫知其始,水甘洁而无盈涸。岁旱,祷雨,辄应金迪功。郎于汝翼有危山圣井记。

    上方井 在章丘县东二十里。其泉从石罅中流出,冬夏不竭,迤南一里又有下方井,水常溢而不流。圣水井 在邹平县西南三十里醴泉寺西。遇旱取水祈祷,辄应。

    琉璃井 在长清县南三十里。凡八井,不知凿自何时。每井皆以琉璃甃砌。其水莹光夺目,今二井涸,又乐陵县南亦有琉璃井。

    龙泉井 在德平县龙泉寺内。其水甘洁,虽大旱不竭。

    古井 在海丰县骝山旁山,有洞深,广可容数百人,沿海水多咸,惟此水甘洁,时取不竭,人呼为自然泉。易源井 在乐陵县后。地势低洼,水多卤浊,后因浚得源而水变甘,故名。

    兖州府

    圣水井 在府城北二里。遇旱祷雨,辄应。又嘉祥县内二十里亦有圣水井,俗传有疾者取水煎药,服之多效。

    伯禽井 在曲阜县周公庙东南鲁宫故基内,亦曰车辋井,水清而甘,俗传为浆水井。

    季桓子井 在曲阜县周公庙正北,亦鲁故宫也。围五丈三尺,深八十尺,以石为之,杨奂《东游记》谓之双石梁井。按《史记》: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即此。吕公丹井 在曲阜县凫山吕公洞中,其水冬温夏凉,大旱不竭。

    吕井 在单县,有二,一在城南,一在城北隅,邑人惠冲之苑囿,世传金大定间,吕仙翁来游,单父与惠冲为友,徜徉囿中,因浚二井。水初苦涩,吕掷瓦砾水,遂甘冽。二井相去二里许,泉穴相通,北井沈物其中,南井浮出,今虽堙塞,尚呼为吕井。

    灵泉井 在东平州北三十里,四面皆石壁,州人取水祷雨,多应。

    阿胶井 在阳谷县东六十里。《水经注》阿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井,其巨若轮,深六尺,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禹贡》传曰:济水所经,清冽而甘,煮乌驴皮为胶服之,可以疗风疏痰。即此旧属东阿,故名。

    天井 在平阴县东南二十里,四围皆山,大旱不涸。八角井 在寿张县南法兴寺前,周围二丈,泉涌清甘,下绠百馀仞不穷其底,抵以瓦砾,久之,水光乃动,砖石甃成,八角故名。

    东昌府

    玉环井 在府治西南,一名玉井。相传井中有石如玉,凿其中浑然如井甃。

    楼儿井 在高唐州城内西南,隈水清甘,夏月久贮不变,境内又有寺,前井菜园井,皆不逮也。

    琉璃井 在临清州,城外西南隅,久而湮塞,明景泰初,平江侯陈豫建城,因访得之,命工疏深丈馀,其甃皆琉璃,浚之泉涌,味甘色清,遂围以八角,石栏覆亭其上,扁曰清泉。

    青州府

    五井 在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产五色土,可烧磁器。丹井 在蒙阴县东北七十里,世传有龙潜于此。

    登州府

    铜井 在府城东三十里。海中海水咸卤,井水独甘。井口色青,若铜,故名。

    莱州府

    轮井 在府城东北十里石穴下。井口如轮,无雕琢痕。

    苏井 在平度州北三十五里。水极甘洁,久旱不涸。天井 在即墨县天井山上。周围寻丈,深不可测,其水澄清不竭,世传有龙潜形。

    《山西通志》太原府

    古漆井 在府小弥陀寺西。相传未有寺,先有井,内无砖痕,故名。

    烈女井 在太原县北十里。元武氏女管婴投死,其中因名。

    九龙井 在太原县北三里。金皇统八年,有碑云:人有疾饮之即愈,目疾洗之即明。

    御井 在太原县西南十里,近晋祠。相传宋太祖下河东时,尝饮马于此。

    土井 在榆次县西北二十里鸣李村后。相传汉昭圣皇后微时,于此汲水灌麻,今废独麻地有迹。义井 在祁县治东南察院巷尽南。相传为元义门温义之井,故名。

    满井 在祁县东南十五里阎慢村。水神沟井,泉涌出,冬夏长流,土人编渠,灌溉田亩。

    平阳府

    尧井 在府城尧庙殿前。寒泉觱沸,为亭覆之。相传尧建都时所凿。

    满水井 在府城南十里伊村。其井有五,不汲则水满,虽旱亦然,今止有其一。

    天井 在府城北五十里。汾水东晋将军曹抽袭赵平鲁卜休于此。

    八眼井 在襄陵县西十八里薛村里。世传赵宋时,村之人加姓贾姓者,刈麻田间,谋凿井灌麻,忽白衣老人指之曰:离此西南一亩许可凿。少焉,白衣不见,二人遂于其地凿井。无水,再凿,亦无,凿至八眼,水方出,其七眼水俱出焉,遂通流为八眼。

    舜井 在蒲州迎熙门外舜庙中。二井,东西相距四步许。宋《地理志》云:盖即史所谓匿空旁出者。合府泉脉皆咸此,水独甘,酿酒尤佳,俗传有疾者饮之,或愈。宋真宗赐名广孝泉,命王钦若撰记。岁久断毁。明大学士张四维重书勒碑,一见历山。

    烈妇井 在临晋县义堂薄儿村。深五十丈。明末逆闯称兵,胡李二氏姑媳从井故名。

    圣水井 在绛县西十八里,鼎足三孔,甜苦不一,有疾者饮之常愈,魏大康间邑人杨斛尝汲一泉,馀泉辄动。

    潞安府

    神农井 在长子县东南五十里羊头山下。后魏《风土记》神农井在羊头山,即神农得嘉谷处。

    义井 在襄垣县东南二十里,其地石厚水少,独此一井。相传常天旱,水不能周,人相让而饮之。

    大同府

    双井 在怀仁县南九十里土人。相传地一丈涌泉二,所今砌二井。

    金凤井 在应州旧城内东北隅。相传晋王李克用生时,有金凤飞。

    辽州

    丹井 在榆社县南三十里。通宣观。元至正间道人贾志希炼丹处。俗传有疾者服之即愈。

    觉山井 在灵丘县东南三十里。环堵皆山,而井在,其中深几三百尺。

    《河南通志》开封府

    海眼井 在府城安远门里上方寺内。相传泉源通海,故名。元末寺燬于兵,而井失其迹。

    神井 在杞县西北。每岁旱,于此取水祷雨,辄应。灵井 有二:一在许州城西三十里,其色元而气温,积雨不溢,久旱不涸。一在郑州东三里,李卫公祠后。冰井 在延津县西南二十里。世传韩襄王藏冰之所。

    厄井 在汜水县东南七十里。《风俗通》云:汉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入此井,有鸠止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故名。

    归德府

    灵井 在府城南四十里高辛庙内。世传井始有四,今存其一,在东廊下,四时不竭。遇旱,土人取水祷雨。九龙井 在鹿邑县太清宫。世传老子始生九龙吐水,今太极殿东,有井存焉。

    炼丹井 有二。在鹿邑县太清宫左右。相传老子炼丹处也。

    彰德府

    龙井 在汤阴县西真人社。相传晋孙登尝居此社。墨井 在府城西南郭村,井中有石,如墨,晋左思赋墨井、盐池元滋素液是也。

    怀庆府

    原昌井 在济源县西北郭村里,即梁太尹贞投檄之井也。

    燕家井 在济源县西王屋里。相传昔有燕真人号烟萝子,尝于此洗参食之,故名。

    灵井 在济源县西二十里东。魏时敌攻,城内少水,有土井随汲即涸。刺史平鉴俯井而祝之,泉乃涌出,故名。

    浇花井 在孟县西南旧河阳城内。相传东晋潘岳浇花井也。

    河南府

    古玉井 在府城外三十五里。魏明帝引榖水过九龙祠前,为玉井,又旅华宫,有玉井皆以白石甃之。琉璃井 在府城外发祥寺侧。宋太祖汲此水浴后甃,以琉璃至今石压其上。

    龙井 在永宁县西北嶕峣山下。三井相连,木覆其上。相传动则有风雨雹继出。

    南阳府

    圣井 在叶县旧城东门外。其地四下而中独高,病者饮其水辄愈。

    汝宁府

    司马井 在光山县学内。世传司马光生时汲井水以浴之,故名。

    汝州

    巢父井 在州城西郭门外。其傍有许由庙。宋宗舜臣尝刻王通叟吊巢父文于石。

    《陕西通志》西安府

    御井 在府城善和坊。有井水味甘美,唐时以供内厨。

    浪井 在兴平县耿祠乡。唐贞元中涌出,有疾者饮之辄愈。

    丹阳井 在鄠县东三十里。元真人马丹阳取此水炼药,故得名。

    冰井 在蓝田县终南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辄作冰,经夏不消长,安不藏冰,但于此井取之。玉浆井 在蓝田县玉山下有石井,深丈馀,本无水,有患病者虔祷之,悬瓶井中即得水,色白,味甘如玉,浆饮之辄愈。

    蟾井 在临潼县骊山白鹿观中。有金色三足虾蟆。贺兰先生见之曰:此肉芝也。烹而食之,白日升天。御井 在高陵县西十里。唐高祖旧宅龙跃宫中井也。今龙泉寺八角井是。

    浪井 在三原县。开元十六年三月,京兆三原浪井出。《宋志》曰:浪井不凿,自成王者,清静,则应。

    金井 在盩厔县南三十里。俗传唐太宗尝饮其水。御井 在乾州兴国寺前。城中井多苦咸,惟此独甘。德宗行幸时用之,知州王凤旧作井亭以表之。

    延安府

    暖泉井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泉有七眼,其味甘美,遇大寒,众泉皆冻,惟此流溢不减。

    范公井 在嘉岭山。半当二水,合流之,冲范仲淹于山上为寨凿井,备寇后人以名。

    龙潭井 在安塞县西南一百一十里。潭深水清,四时不竭,祷雨辄应。

    石油井 在延长县北九十里。井出石油,取者以雉尾裛之,采入缶中燃之如麻。多烟煤,为墨至佳,更疗疮疾。《通志》云:屏山之下,翟水径之水面出油,可以燃灯,又不止石油井矣。

    种公井 在清涧县治西,即石井。宋种世衡所初世衡城清涧处险,无泉,凿地十五丈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过石数重,泉因沛发。

    汉中府

    金龙井 在府城内。传有黄龙现,故名。

    褒姒井 在褒城县。旧传褒姒居此井取汲以沐,则肌肤莹腻,女色殊媚,今失其处。

    平凉府

    康王井 在崇信县西北郭,昔李武康王元谅所凿,以城中水咸汲汭稍远于西北郭。浚深一丈,径五尺,得甘泉。

    《江南通志》江宁府

    景阳井 在台城内,一名胭脂井。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投其中,后人名为辱井。

    响井 在江宁县南六十里。井阑有元祐五年四字。或以纱帛蒙其上,作鼓声投以瓦砾,其声如钟磬然。义井 有二:一在天禧寺侧,即今大报恩寺。天圣五年丞相李迪凿有记。一在石子冈南,唐保大三年置。上方井 在溧水县西二十里上方寺中。世传孙钟种瓜处。

    魏太武井 在瓜埠山中。昔太武南伐,起行宫于此,故名。

    苏州府

    丹井 在常熟县虞山南岭下。天监初,天师张道裕来隐,凿井其下。宋淳熙中进士李正则浚井得藏丹石,启之,化为双红鸽飞入尚湖。今井废。雪井 在常熟县虞山。宋元祐中,海陵徐神翁弟子申将南游,神翁曰:逢虞则止,无雪则开。申至虞山,始悟其旨,遂插竹为庵山峭,无水。一日大雪,惟山坳不积,申凿之,果得美泉。

    松江府

    瑞光井 在府城外超果寺西庑下。宋太平兴国中僧庆依奉钱王宫中,观音像来云间舒祥光,如虹下贯,此井因名。其后复睹金鳗之异邦,人病者多汲饮焉。东一井尤甘冽。

    罗汉井 在府城内南禅庵。宋崇宁中,僧普愿于此得住世罗汉像,故名。水甘冽宜茶,汲者月朔率投以纸钱一陌。明嘉靖十三年,浚而甃之。

    龙井 在娄县西北十八里横云山。有祭龙坛,昔时祷雨处。

    常州府

    古井 在江阴县古城港内。一名义井,宋嘉祐五年乾明院僧宗寿所凿,甓甃甚坚,其状如瓮,下复有小井约丈馀,岁旱不竭。

    石井 在江阴县周桥西。俗号舜哥井。石甃方广其中,若有石柱,泉声泠然。

    镇江府

    庆封井 在府治南。春秋齐庆封奔吴,吴与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井因以名。

    双井 在丹阳县东南二里。其泉最古,相去数尺,南者色赤,北者色黄。

    沸井 在丹阳县南四十四里。井有四,二清,二浊,腾涌滚沸,昼夜不绝。

    陶真人丹井 在金坛县华阳上馆前石桥之东。其水甚冷,旱不竭。宋政和初,道士庄积质去土三寸许,得石井栏已破坏,大字云:丹阳人,姓陶,仕齐奉朝,请壬申岁来山栖身,自号隐居。梁天监三年八月十五日,钱塘陈懋宣书,及见瓦甓复穿数丈,获一圆砚,径九寸,列十二趾,涤之朱色,甚灿,有一雀尾炉,见砂石间,有丹一粒,大如芡实,光彩射人,亟欲取之,堕井中,炉砚并藏,华阳后失去。

    淮安府

    古井 在府治西。旧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之所,其水甘冽,大旱不涸。

    枸杞井 在开元寺内,傍有枸杞树,刘禹锡诗云: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树,有灵,枝繁,本是仙人掌根老新成,瑞犬形。

    甘泉井 在山阳县丰登桥侧。水与淮湖为消长。真君井 在桃源县城南二百馀步。大旱亦不竭,水味甘美,俗传刘真君所凿。

    丹井 在安东县东北。《神仙传》云:袁真人于涟城,得虚泉,炼药功,成脱屐而去。郡人为立祠,又建通仙阁。项羽井 在邳州西南,有晋石碑云:项羽井在下。相城。

    瓜井 在盐城县内。孙钟种瓜处。

    西观井 在赣榆县西门外,水独甘冽。

    扬州府

    董井 在郡城东门外汉董仲舒故宅,少师杨士奇记。

    博施井 在郡城东北开明桥。冬夏不竭。

    蜀井 在江都县城东北蜀冈上禅智寺侧。其泉脉通蜀江。相传有僧洗钵蜀江失之,从井浮出,僧游扬识之。水味甘冽。苏轼曾取大明泉较之,以为不如也,题为第一泉。

    炼丹井 在仪真县西古仪真观坛上。井深百尺。玉女井 在高邮州西南迎出桥,东齐郏道光与其女居井傍炼丹成仙,故名。

    缫丝井 在泰州东台场西溪镇。相传曹长者遗宅仙女,偕董永往佣,时缫丝处也。其迹今尚未泯。丹井 在泰州万寿宫,乃皇甫真人炼丹之所。水甘冽,和药辄效。

    度军井 在如皋县西十里,一名圣井。不甚深,泉汲将尽,击其栏则溢出。宋岳飞经略通泰,驻兵数千,日资给不竭。

    潮井 在如皋县石庄镇灵应道院。其泉随潮长落。杨花井 在如皋县南八十里杨花桥。行旅往来,以手掬饮,比他泉味异。

    安庆府

    风节井 在府城东北街。元余阙妻子死于此。知府姚正立碑。

    雷泽井 在府大龙山绝顶。四时不竭,旱祷于此,上有神庙。

    龙井 在府大龙山之巅,可灌田数百亩。

    乔家故井 在潜山县彰法山。汉乔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井水有脂粉色。

    梦井 在潜山县真源宫前。唐元宗尝梦游于此,因赐名。

    西源九井 在宿松县,自麓至巅九井,如贯七井,在山半峭壁,栗烈如冬,盛暑亦思挟纩。

    宁国府

    金鸡井 在郡城北广教寺右。唐黄檗禅师建寺时有二金鸡相入,辄泉涌,莫测其源。铜井 在郡城内出阳陂山下,井深数丈,汲之声响如钟。

    池州府

    仙姑井 在建德县北二十五里历山下。俗传观者呼仙女,则水花涌出。

    太平府

    元和井 在郡圃。石阑,刻姓名甚多,磨灭不可复识,但存元和五祀四字。

    庐州府

    状元井 在府学宋马亮擢进士第一,故名。

    左慈井 在庐江县南。相传魏左慈尝置丹一粒于井,宋政和间,每夜有红光出井中。

    琉璃井 在巢县城北中,有四柱,色如琉璃。

    凤阳府

    圣母井 在盱眙县下龟山寺,即大禹锁水怪处也。芦龙井 在天长县东。相传有异人汲水,用芦苇须臾成龙,故名。

    琉璃井 在颍州东南。井底有青石八片,光莹,故名。

    徐州

    彭祖井 在徐州西北隅彭祖旧宅内。相传今北门子城中。唐皇甫冉有诗。

    眢井 在萧县旧城中,今厉坛约百步。春秋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萧大夫还无社,求救于楚。叔展乃匿于眢井,明日,叔展号而出之,即此。

    和州

    沸井 在州小西门外土街头关庙内。《旧志》《古图经》曰:晋元帝渡江,命郭景纯筮之,曰西南郡县以阳名者,井当沸,其振兴之应未几,历阳井沸者三,故曰沸井。

    广德州

    丹井 在州治南十里丹山之上。有徐仙炼丹于此。金井 在州治兆符门外一里许。丙申六月明太祖曾于此汲水,赐兵故名。

    子张井 在州南一百里子张山下。旧传有姓张者设教于此,因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