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伪朝昭义
梁王周阅独自一人走进帝都皇宫正殿,偌大的宫殿内空无一人,只遗留了一些前任主人落跑时慌乱的痕迹。周阅一步一步走上龙座,转身坐下,俯视着殿下,看着此刻仍空空荡荡的宫殿,周阅心中却仿佛有万千豪情涌上心头。这也曾是他的家,是他自幼长大的地方,曾经他也以为这里的一切都属于自己,但却不得不因为自己那位兄长的存在而被迫离开。好在如今都结束了,如今他终于又回来了,以皇者的姿态;他赌上身家性命的这一搏,终究是赢了。
梁王周阅还沉浸得意的情绪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国相甄平已经来了。甄平立于殿下,看着在龙座上志得意满的梁王周阅,一时竟不知该怎么称呼,犹豫了片刻,还是出言道:“王上,臣有事请奏!”
周阅虽被打断自己的情绪,但心情仍然颇为不错,笑着和蔼地问道:“爱卿何事啊?”
甄平答道:“王上既已入主帝都,下一步如何行事,还请明示……尤其是燕王那边,如今燕军在城中纵兵劫掠已十多日,百姓苦不堪言,城中人心惶惶,当初王上可是只是答应了他三日……”
周阅闻言,思考片刻,答道:“无需计较这些,本王此番起事,皆仰仗燕王之功,何况燕王还是信守诺言之人,爱卿你看,这皇城之内不就秋毫无损交给本王了吗?也许是骄兵悍将难以管教,又是幽燕蛮夷之人,见了帝都的繁华,一时收不住手也是正常。”
甄平叹道:“燕王若是只想多索要一些钱财,补做出兵的军费,臣倒也不担心了,只当是把洛阳整个翻过来给他都行,大不了我们回头再重建。只是现在大局已定,燕王却带着大军住在洛阳不肯走了,这后面局面恐怕很微妙……还请王上早做决断!”
甄平这个提醒让周阅也出了一身冷汗,以燕王的做派,他既然能让帝都易主,何尝不会再换一次,但表面上他仍然只能强装镇定答道:“爱卿多虑了吧,眼下天下初定,众藩国观望而不出兵,多半是看在本王的身份上;这个时候燕王要做出什么谋逆之举,岂不是与天下为敌?不会的,待本王再去会一会燕王,看看他的打算;哦对了,燕王下榻在何处啊?”
甄平答道:“燕王本人倒没有入城,自己在城外军中扎营了。”
周阅闻言,释然地笑道:“你看,燕王还是很守君臣之道的嘛,这倒显得本王怠慢了,本王这就去找燕王,只当是论功行赏,捞赏三军了。”
甄平连忙劝道:“王上要去可以,只是毕竟那是燕军营中,最好多带些卫士……”
周阅先是一怔,思考片刻,点头称是。
周阅一行带着几车从宫中府库取出的犒赏之物,来到燕军营中,只见一路上燕军将士皆喜笑颜开,互相炫耀城中劫掠而来的战利品,不时还有年轻女子的哭泣声传来,又不知城中哪家的大家闺秀,如今只能沦为营妓。周阅无暇顾及这些,一路来到燕王崔允的帅帐中,只见燕王崔允还是那般稳重的姿态,不知喜怒地端坐正中,见周阅前来,也不是十分激动。
周阅只好自己上前拜会:“燕王及燕军众将士辛苦了,眼下大功已成,本王特来劳军!”
崔允闻言,嘴角微微一笑,答道:“谢梁王,只不过梁王此行怕不只是为了劳军吧?”
周阅见被识破来意,稍显尴尬,答道:“燕王说笑了……只是本王近来考虑,眼下大局已定,那周琳小儿不知所踪,国不可一日无君,唯有本王早日登基,继承帝位,方可安定社稷,稳定民心,不知燕王意下如何?”
崔允继续不置可否地笑道:“梁王所想,本王当然明白,只是请先看看这个”。说罢将手中刚寄来的军报递给周阅,说道:“那周琳小儿不是失踪了,是逃到了长安秦王那里,眼下正忙着改元年号,看来那秦王孙巡是铁了心要与我们斗到底了。”
周阅接过奏文一看,神色有些紧张,不过很快也镇定下来,笑着说道:“周琳小儿居然逃到了长安,这也无妨,都怪那孙巡不识时务;不过仰仗燕王骁勇,他秦军的精锐在邙山一战几乎尽数折损,连世子都落在我们手里,还能掀起什么波浪?燕王这话更加提醒本王了,既然那周琳小儿仍不放弃帝位,本王就更应加紧登基事宜,早登帝位,我们今后行事,才可名正言顺!依本王看,大周的宗庙这边,本王就直接从父皇太宗皇帝那里继承大统,废掉周闵还有这周琳小儿的帝号,如此我们才出师有名!”
崔允见周阅已经这般胸有成竹,滔滔不绝状,忍不住大笑:“梁王果然都已经考虑周全了啊,周朝皇室的这些凡俗礼节本王不是太懂……不过梁王放心,本王既然说拥你为帝,自不会食言,只不过在邺水结盟时梁王答应本王的东西,何时能兑现呢?”
周阅闻言,得知崔允心中原来只挂念着这些,顿时喜上心头,连忙答道:“燕王勿忧,本王答应的都记得,不敢忘!这第一,燕军尽享洛阳富贵三日,想必已经实现了,应当还不止三日……这第二,割梁地北部一半郡县,本王这就取土地图册来交由燕王,燕王只管派人去接收就好,绝对无人阻拦……这第三,授代天子征伐之权,这个恐怕只能等本王登基后才能给,毕竟现在本王还不是天子啊……”
说罢周阅满心期待地看着崔允,崔允沉默片刻,边笑着边行礼答道:“既然如此,那就请梁王择日登基,本王定当全力扶持!”
周阅见崔允态度这样顺从,连忙又小心翼翼追问道:“那……敢问燕王,本王登基后,燕王何时率军班师,返回蓟州啊?”
崔允闻言,脸上有些不悦地看着周阅,弄得周阅不禁紧张起来,连忙解释道:“燕王不要多想,若是想在洛阳多待些时日也无妨,宫中财帛可任你去取……本王只是担心,燕王率军离国太久,怕有变乱……”
好在崔允很快舒展了颜色,笑着答道:“梁王未免也太心急了,本王并不打算班师回蓟州……”这话一出,周阅紧张得心都快吊到嗓子眼了,崔允也似乎是故意戏弄周阅一样,特意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周琳小儿在长安称帝,梁王就算登基,这皇位坐得安稳吗?所以本王打算,等梁王登基授予代天子征伐之权后,即刻率本部兵马,西进函谷关,荡平长安,为梁王扫除心腹之患,这可真是梁王所说的,名正言顺!”
这话说得梁王长舒了一口气,连忙称赞道:“燕王果然是国之柱石!大周以后都要仰仗燕王了!”
崔允接着又补充一句:“不过话先说好,那小皇帝归你,攻下的秦国土地城池可都归本王。”
周阅本就没有妄想秦国的土地,眼下这尊瘟神愿意走,还帮自己扫除劲敌,高兴都来不及,连忙应承下来。
很快,在洛阳的一片狼藉中,周阅顾不得那么些场面礼仪,草草登基称帝。燕王崔允近日已经收敛了部属,城里看起来安定了许多,但街市之间仍是一片残破,百姓也大多逃离,远远没有恢复生气,不时仍有胆大的燕军行劫掠之时,梁王的臣属也是敢怒不敢言,根本不敢管,只求着赶快把这些阎王爷送走。
城中百姓苦不堪言,原来的官吏宫人也多有逃散,梁王周阅虽然把自己之前留在邺城的家眷和官员都带来补充,但一时还是很难恢复皇家的气相。周阅心中并不在意这些,虽然登基仪式有些潦草,但是等到天子冕冠加到自己头顶的那一刻,眼见下方的群臣,尤其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燕王崔允,都只能在自己面前叩首行礼,周阅才知道为何这帝位千万人追求,最高的权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梦寐以求。
只是当周阅钦定的新年号传到长安这边元恪耳中,却让元恪忍不住嗤之以鼻:年号昭义,这个年号可真有意思,周阅身为臣子,起兵犯上,夺了侄子的帝位,敢问是哪里昭又是哪里义了?
不过这些也只是虚名,元恪并不想过多在意,他此刻更在意的是父兄的消息,自己的寄回北川的家书已经有了回复,当然父亲并不曾回复,还是只有大哥元慎给的信息,信中的内容让元恪也思索不定。大哥信中说,北川军原本沿北境向燕国腹地推进,近期之所以进军不顺,全因北方大辽重兵压境,但大辽军既不进也不退,只是在边境默默地观察着局势,仿佛猎手在观察猎物,因此父亲有所顾忌,只攻略了一些燕国边境的郡县后便不敢深入了。至于派兵增援长安,父亲也以借口防备大辽南下推脱掉了。
这点元恪倒不意外,元恪早已猜到自己的父兄隐隐有自立之心,绝不会因为自己而胡乱加入长安的乱局,但真正得到回复时,元恪心中还是有一丝落寞,心中惆难免怅想出门逛逛。一出门,突然被一旁的乞丐呼喊打断,那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直向元恪扑来,吓了他一跳,那乞丐一见元恪,就激动地抓住他叫喊:“公子,我可算找到你了!”
元恪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大惊,连忙拨开那乞丐的头发,仔细一看,果然是飞羽,连忙扶回府中,问道:“飞羽,你怎么成这般模样?”
飞羽哭诉道:“公子不知,那日洛阳城破之后,燕军进城后大肆劫掠,我等这样的官吏府邸自然首当其冲,财物都被劫走不说,连红缨也……也被燕军掳走,不知去向……”
元恪更加心惊了,连忙问道:“红缨?她怎么了?”
飞羽面露惭愧,支支吾吾答道:“一个女子,被掳进军中,那还能怎样……我后来也曾去燕军营中寻找讨要,可那燕军各个凶神恶煞,差点连我都赔了进去,险些丢了性命……我在洛阳苦寻多日无果,又无家可归,后来才听说公子来了长安,万般无奈只好先来投奔公子……这一路真是遭罪了,又饥又饿,还时常有乱兵,只能一路乞讨来了长安……”
元恪听闻,也不好责怪飞羽,心知要怪也应该怪自己,先是没有守住洛阳,后又没有及时通知安排飞羽红缨就走了;只好安慰飞羽:“你无需自责,都怪我……红缨也是苦命,还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哎,我定再派人去寻她,花费重金也要寻回……”
飞羽却沉默不语,可能是想到了什么更坏的可能;元恪也不忍多想,不想多说,只好先安排飞羽去府中歇息安顿下来。
弘一虽然没有授予元恪实权,但面子还是给得很够,赐予的这座府宅也比洛阳时大了不少;同时弘一也有意对于元恪单骑救主,千里护送的故事也是大肆宣传,甚至加入了很多夸张的桥段,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尽皆知有赵元恪这么一号英雄人物,甚至都被编成了评书广为流传;只是有些桥段实在过于离谱,连元恪自己听起来都有点面红耳赤,什么万军丛中七进七出,枪如闪电箭如雷鸣,神明护体马跨悬崖之类的……
元恪心想如果不是那日,遇到崔萍高抬贵手,自己根本到不了长安,只不过元恪也明白,弘一不过是想借自己这个形象,宣传所谓的忠臣良将思想,虽然自己惭愧但也不好反驳。最近与弘一接触越多,越觉得这个和尚不简单,处理起朝政事务来,干练精明不输宰相;讲起道理鼓舞人心时,又是一副禅宗大师的气派;在长安城中权势滔天,生活起居却极为朴素,与普通僧人无异,元恪实在不明白弘一这个和尚掺和朝局,到底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