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联名状告皮熊
这位剑客大侠继续义愤填膺地说,“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已经写好了联名状告皮熊的状纸,并都在上面签字画押,请大人过目。”
这位剑客大侠说完,就从怀里掏出联名告状状纸,交给方县卫,然后经方县卫递到包拯的手里。
包拯快速地浏览了一下这份联名告状状纸,不由地火冒三丈、怒气冲天。
紧接着,那些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纷纷走到县衙大堂,声泪俱下,严词控诉皮熊的条条罪恶
“啪”的一声巨响,包拯把惊堂木一拍,“大胆皮熊,你可知罪?”
铁证如山,皮熊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蔫了。
“皮熊听判,”包拯思索片刻,便当场宣判,“充军发配岭南三年,归还霸占别人的田地、财物、民女,剩余家产全部充公!”
宣判完毕,皮熊当场吓晕了。
那些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纷纷给包拯磕头谢恩,并高呼包青天、包青天。
当这些告状的老百姓走出县衙大堂后,周围围观的各路看客都呼啦啦围了上来。
“怎么样?怎么样?这位包大人断案如何?”
“好!”这些告状的老百姓便当众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大堂之上,包拯是如何如何地审案,如何如何地判案,皮熊是如何如何地由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到垂头丧气、当场吓晕。
定远县的老百姓听到了如此解恨、如此豪爽的断案神剧后,都是一片高呼:“包大人、包青天;包大人、包青天!”
处理完皮熊后,包拯再次看向这位剑客大侠,他笑着问道;“这位剑客大侠,咱们又见面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尊姓大名,请你道上姓名。”
“包大人不畏权贵、爱民如子、断案如神、作风干练,在下实在佩服!”这位剑客大侠冲包拯双手一抱拳,沉声说道,“在下姓展名昭,字熊飞。”
“啊,原来是行侠仗义、横扫万贼、武功高强、赫赫有名的南侠义士展昭。”包拯闻听此人急忙站起,冲展昭双手一抱拳,“失敬失敬!”
“包大人,您太客气了。”展昭急忙回礼道。
“啊,展昭!”包兴更是一脸兴奋。
化身包兴的楚涧,读过无数遍《包拯传》,也看过无数遍《包青天》,他深知展昭侠肝义胆、武功高强,不管大宋时代的包兴如何,反正作为这回穿越过来的包兴,我必须拜展昭为师,好好学学他的武功和胆识。
想到这里,包兴急忙跟展昭行起了磕头跪拜的大礼,并虔诚地说:“展大侠在上,请受小徒一拜。”
展昭急忙馋起包兴,包兴趁势对展昭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展昭点点头,算是和包兴认识了。
“包大人能留在定远县担任知县,那是定远县老百姓的福气啊。”展昭由衷说道。
“惭愧、惭愧,”包拯实事求是地说,“皮熊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强取豪夺、鱼肉乡里,定远县衙直到现在才将之缉拿归案,绳之以法。包某人职责所在,实在不敢妄自尊大。”
展昭见到包拯如此低调做人,不由地更加钦佩地点点头。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包拯在定远县担任知县一晃就三年过去了。
在这三年里,由于包拯体察民情、解民饥苦、不畏权贵、有冤必伸,使得定远县的治安和民风非常完好,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过纠纷案件,老百姓也没有人前来申冤告状。
这回定远县真正的天下太平了。
这天,包拯、吕县丞、方县卫、包兴正在大厅议事,忽然毫州知府派人传来朝廷公函。
公函上列数了包拯治理定远县的卓越政绩,并决定提拔包拯为端州知府。
这下可把吕县丞、方县卫、包兴高兴坏了。
“包大人爱民如子、勤政廉洁,确实是难得的好官、清官,的确应该得以提拔,委以重任。”吕县丞笑着说道。
“是啊,别的不说,光咱定远县的治安多好啊,没有人告状了,更没有人被抓了,咱们这里真能称得上天下太平。”方县卫也是一脸开心。
“对,方县卫说得不错。正所谓刑期非刑,此乃刑法之至要。”包拯长舒一口气,轻松地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刑法、使用刑法,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杜绝刑事案件的发生,避免人间不平事的出现,真正地实现天下太平、百姓无忧。”
“老爷说得极是。”包兴也插话了,“您从定远知县升成端州知府,你我主仆一场,都感到无限风光。”
“包兴,此言差矣。”包拯耐心地纠正包兴的说辞,“官职高升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就更大了,我们应该更加谨言慎行、克己奉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休要再说风光不风光。”
“是是是。”包兴连忙点头,“每次听到老爷的教诲,真是胜读十年书。”
吕县丞、方县卫闻听包大人的教诲,也都连连点头。
正在这时,“咚咚咚!”突然从大堂门口传来有人击敲鸣冤大鼓的声音。
“啊!”包拯、吕县丞、方县卫、包兴都大吃一惊,因为都快两年没有听到鸣冤大鼓的响声了,都快两年没有老百姓伸冤告状了。
“更衣、升堂!”闻听鼓声,包拯大声命令。
“是!”吕县丞、方县卫、包兴大声答道。
“威武!”
霎时间,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穿滚龙袍,端坐在县衙大堂的主审正座上。包兴、吕县丞分左右站在包拯的身旁。
县衙大堂的左右两侧,都站着八名衙役,手持刑棍,大声地喊着“威武”,以烘托县衙大堂庄重、肃穆的凝重气氛。
包拯端坐在县衙大堂的主审正座上,把惊堂木往桌上一拍,大声命令道:“来呀,传击鼓人上堂!”
“是!”县衙捕头方县卫双手抱拳,答应一声,然后走到县衙大门口,冲街上大吼一声:“传击鼓人上堂!”
这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双手抱着一个硕大乌盆,颤颤巍巍地来到堂上,见到包拯急忙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