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街上一片漆黑
颜查散一听柳员外这话,也急了,大骂柳员外嫌贫爱富、撕毁婚约。
柳员外自知理亏,他不言不语,只管品尝高价买回的养生茶。
颜查散骂了一通,没劲儿了,只好无精打采地走出会客厅。
当他在院子里正要准备走出大门时,柳府小姐柳金蝉喊住了他,于是他们两个走进了小姐的绣楼。
“颜公子,你在会客室为了什么事和我父亲争吵起来。”柳金蝉轻轻地问。
“唉。”颜查散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不好意思地说,“岳父觉得我们颜家现在破落不堪,和柳家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是门不当户不对。他还说柳家是不可能把小姐嫁到火坑里。要我识相,赶紧退婚,谁也不要耽误谁。”
“啊!”柳金蝉闻听此言也是大吃一惊,她愤愤地说,“我父亲不应该嫌贫爱富、撕毁婚约,你和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欣赏你人品端正、才华横溢,我是非你不嫁!”
“谢谢柳妹,”颜查散闻听此言立刻喜出望外,他说,“咱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欣赏你人美心美、贤惠善良,我更是非你不娶!”
“颜哥,”柳金蝉深情地望了颜查散一眼,然后从头上拔下来一支金钗,递到颜查散的手里,她温柔地说,“我头上有两支一模一样的金钗,给你一支,我留一支,祝愿在我们两个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多谢柳妹。”颜查散再三表示对柳金蝉的日思夜想,然后悄悄地溜出柳府。
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祥符县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是张灯结彩、人流穿梭、猜谜赏灯、好不热闹。
柳员外、柳夫人、柳金蝉一家人也走到大街上观花灯、猜灯谜。
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花灯被刮得到处都是,大街上一片漆黑,前来观灯的各路看客你拥我挤,迷路的、走散的,不计其数。
柳金蝉也和家人走散了,她迷迷糊糊地走到城西郊的喜鹊桥附近,因害怕迷路,她不敢再往前走了。
这时,从远处走过来一个彪形大汉,他叫李保,是一个没落财主家的儿子。
李保的爷爷、父亲在世时,都勤俭持家、善于经营,生活过得非常富裕。
等到了李保这一辈,他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把好好的一个名门望族败得一干二净。
李保成了穷光蛋,也没有资格得瑟了,他只好找了一份杀猪宰羊的营生,稀里糊涂地过日子。
这天,他赚了两个小钱,就去饭店里喝了一个一塌糊涂,正当他踉踉跄跄往回走时,忽然发现了迷路的柳金蝉。
“我靠,美女!”李保立刻心生歹意,他仔细把柳金蝉打量了一番,“呀呵,还是一位富家小姐。哈哈哈,金钱、美女,今晚我全有了!”
于是,他快步走到柳金蝉跟前,一脸坏笑地说:“我的千金大小姐,三更半夜的让你受委屈了,走,跟着哥哥回家,哥给你做好吃的,我再陪你好好睡一觉。”
柳金蝉一看李保,就知道他不是好人,急忙就往远处跑。
可是,柳金蝉毕竟人生地不熟,又是一名柔弱女子,哪里能经得起李保的追赶?
李保分分钟就把柳金蝉捉住了,李保害怕柳金蝉叫人求救,就狠狠地捂住了她的鼻和嘴。
面对此情,柳金蝉非常害怕,结果很快就窒息昏迷了。
李保赶紧把柳金蝉的金银首饰、贵重物品抢了个一干二净。
“不行。”正当李保背着这些财物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转念一想,“如果这个妮子清醒了,官府追查下去,我分分钟就会被抓,趁早一不做、二不休,彻底结果了她最保险!”
于是,心狠手辣的李保又解下腰带,勒住柳金蝉的脖子,把柳金蝉活活地勒死了。
李保随后就慌慌张张地逃走了,他慌乱之中把一支金钗落在了柳金蝉被杀现场,喜鹊桥桥头。
李保刚刚离开案发现场不久,秀才颜查散迷迷糊糊地过来了,他先捡到这支金钗,“啊,这金钗为什么和柳金蝉妹妹送给我的一模一样啊?”
于是,秀才颜查散就赶紧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柳金蝉。
忽然他发现了躺在草丛中、被李保残忍杀害的柳金蝉。
秀才颜查散既伤心难过,又恐惧害怕,于是他手拿金钗,呆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祥符县的两名衙役巡逻走了过来,发现了可疑的秀才颜查散,就把他押到了县衙大堂。
在县衙大堂,祥符县知县江万里不问青红皂白、严刑逼供,把秀才颜查散屈打成招,而且据说很快就要开刀问斩了。
就这样,秀才颜查散的母亲实在没有一点儿办法了,她为了救儿子,只能连夜赶到开封府,找包拯击鼓告状。
祥符县属于开封府管辖。
包拯感到人命关天、事关重大,于是命令祥符县知县江万里连夜、火速赶到开封府府衙答辩、研判。
开封府府衙的会客室里!
“见过包大人。”祥符县知县江万里见到包拯,立刻就给包拯磕头。
“江知县免礼,”包拯和蔼地说,“快快请坐。”
“是,谢坐。”江万里小心地坐在一边。
“江万里,”包拯开始发问了,“你们祥符县元宵节凶杀案的凶手抓住了吗?”
“启禀包大人,”江万里小心地回答,“已经抓住了。”
“凶手是谁?”包拯继续问道。
“秀才颜查散。”江万里还是小心地回答,“他已经承认是自己亲手杀死了柳金蝉,而且已经在杀人供词上签字画押了。”
“你在审问时,对秀才颜查散用刑了吗?”包拯厉声问道。
“这个?”江万里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严刑逼供可不是什么高明的审案技巧,弄不好还得革职查办,但是不说用刑,那是根本瞒不住的,他想了半天只好说,“就用了一下拶指之刑。”
包拯点点头,并示意包兴、公孙策在谈话记录上必须记上这一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