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北伐四
郗超却对桓温警告道:“从清河进入黄河,运输困难,如果晋国拒不接战,而我们的粮道断绝,抢夺敌人的粮秣又抢不到,那可是危险的局面。
不如用我们所有部队直扑业城,他们恐惧你的声威,一定望风溃逃,甚至逃回京城。
如果不逃走而出来决战,那就更好,一次会战就可以解决。
如果他们固守业城,当此盛夏之时,虽然难以立即收到战果,但散布在田野之间的居民农夫,势将全部归附,易水以南人民,一定举起双手,愿为国家效命。
我想,阁下可能认为这个战略太过激烈,胜败难以预料。
那么,如果稳扎稳打,则最好是驻防黄河、济水一带,控制水上粮秣运输,等到辎重充分,到明年夏季,再开始出击。虽然行动较为迟缓,但成功的希望可以预期。
舍弃这两个谋略,却挥军北上,挺进时不能速战速决,撤退时必然狼狈,晋军以空间换取时间,不知不觉到了秋冬,水位降低,河床更不能行船。
北方气候,寒冷将提前来临,将士们有皮衣的太少,到那时候,所忧虑的,就不仅只是没有食物而已了。”
然而桓温只是想要战果。一口气拿下业城风险太大。若是守在业城附近,或者退守黄河,都没有战果。
郗超很懂打仗,却不明白政治。短时间拿出看得到的成果就是政治。
如果一个政治家制定了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短时间看不到成果。
那么这个政治家的座位就坐不稳。倒台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是一个政治家在坐上了高位之后,开始制定功在千秋的计划之时。那么这个政治家的神经一定松懈了下来,他忘了一件事。
政治永远不缺敌人。
他的敌人一定会裹挟民意将他拉下台。
桓温在郗超失望的眼神中,命令建威将军檀玄进攻湖陆。
檀玄很快攻克成功,并且生擒了宁东将军王忠。
同时,桓温下令豫州州长袁真攻击谯郡、梁国,进而开凿石门,修筑连接睢水跟黄河的运河,用以运输粮秣。
开凿运河就属于短时间看不到成果,但是至关重要的活动。
既然短时间看不到成果,东吴政治家桓温就不能干等着运河开凿。必须同时进行一些能在短时间看得到成果的事情。
成都王司马颍任命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率步骑兵二万人,在黄墟迎战吴军。
当年单骑断后的邓遐,率领大军与晋军在黄墟摆开阵势。
邓遐又是一骑当先,斩杀迎面而来的晋军将领,吴军见主将邓遐勇猛如此,各个士气大振。而晋军却是锐气大减,气势上很快被吴军压倒。
交战不到一个时辰,晋军士卒已无心再战,纷纷抱头鼠窜。
此时已经杀红了眼的邓遐,挥舞长刀又落下一个人头,他大喊道:“给我杀!一个不留!”
战鼓擂响,吹起了冲锋的号角。
“啊!!!”
吴军士卒喊声震天,看见晋军士卒就砍。而晋军只顾逃窜,看见吴军士卒便如看见老虎一般,直接就跑。
大战进行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杀戮了。
晋军将士全军覆没,慕容厉单身匹马逃回了业城。
高平郡是晋国才拿下不久的地方。之前郗昙便曾屯扎在此地。
新任的高平郡郡长徐翻见形势不对,于是向吴军投降。
晋军前锋邓遐、朱序在林渚,又击败晋军将领傅颜。
成都王司马颍再派慕容臧率各路大军阻截,但吴军势如破竹,慕容臧无法抵挡。
司马颍经营大晋东部多年,政治和军队皆可称完备,俨然是一副国中之国。
本想趁桓温此次北伐之际,独自完成击退桓温的功绩。可眼见自己这边已经独木难支。
司马颍无奈,只好派散骑侍从官李风,前往大晋京城求援。
司马攸在太极殿举行御前朝会,商讨关于救援成都王司马颍之事。
原以为会一切顺利,京城直接派兵救援。没想到此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