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北伐二
符生单骑冲锋,在吴军内部横冲直撞。以一己之力便杀伤了无数吴国士兵。
然而一个人的勇猛,终究左右不了大局。
在桓温的指挥下,一支骑兵冲入司马颍大军侧面,打乱了军队阵列。
加之桓温右翼大军的包抄,司马颍来不及应对,大军即将出现溃散迹象。
司马颍大喊道:“收兵!”
因为成都王司马颍大军消耗并不严重,桓温此时也并没有选择追击,也同样的鸣金收兵。
如果两方彻底不死不休地打起来,对于桓温来说消耗也颇重。
这里并不是当初灭蜀之战的成都城下,需要一战定胜负的时候。
而在白鹿原战场,司马攸放出一股弩箭齐射之后,两股大军便开始短兵相接,激烈交战。
桓冲正指挥大军和司马攸大军打地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司马攸大军却突然开始书鸣金收兵。
霎时间,司马攸军队便开始井然有序地后撤。
桓冲惊疑道:“前方怎么回事?”
无论桓冲如何查看,都没有发现自己军队占有优势。
桓冲见此瞬间冷静了下来,自觉司马攸此时收兵太过蹊跷,便也指挥大军收兵。
经过蓝田县一战,成都王司马颍收拢完大军后,决定不再与桓温硬碰硬,选择退屯京城城南。
桓温在大败大晋军队后就继续向京城进发,进据灞上。
司马颍有些焦急地吩咐道:“立刻联系京城派兵求援!”
不久,战报传回到了留守京城的赵蕤手上,他阅读完之后,不禁扶额无奈道:“这个成都王司马颍居然率五万大军,还有一名万人敌的将领,也能被桓温击败。”
也不知是桓温太强,还是司马颍太废。
“陛下那边,看样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此也好。”
言罢,赵蕤立刻下令道:“传令张遇将军,留守六千老弱士兵防卫京城。我亲率三万精兵,去与成都王司马颍汇合。”
“京城诸般大小事宜,皆由皇后王惠风定夺。”
皇后王惠风得到消息,连忙找上了赵蕤,态度十分强硬地说道:“先生不可让后宫干政!”
赵蕤见此情形,只好谎称道:“这都是陛下的意思。”
王惠风闻言,这才没有推辞。
赵蕤去了军营,和张遇进行了一番交代后,正要率领大军出发。
这时,张遇出言道:“先生,母亲牵挂先生,想临行前见一见。”
赵蕤笑道:“大军出发在即,我不能因私废公,麻烦转达夫人。等赵某凯旋归来。”
张遇拜了拜道:“末将会转达的。”
于是赵蕤不再停留,带领三万精兵出城南下,与成都王司马颍汇合。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回想起了桓温当年的灭蜀之威。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于是三辅各郡县都来向桓温归降。
当地的豪族和官吏,带着一群百姓箪食壶浆,又以牛肉和美酒来犒劳桓温大军。
桓温出大军营帐看着这一切,鄙夷地笑了笑。但是随即又变换了一副亲切的模样说道。
“乡亲们,多谢你们来慰劳军队。但是我们不愿意影响乡亲们的生计,大家都回去吧!恢复之前的生活就好了!”
看到桓温居然如此和蔼可亲,一名豪族老爷顿时哭地泣不成声,“老夫活了一把年纪了,不图今日,又能见到官军啊!”
桓温连忙上前拍了拍那名老人,“老人家,放心吧!官军来了,来推翻暴晋了!百姓的好日子就有了!”
闻言,那名老人哭得更加大声了。
周围的一众人群仿佛被感染,各个也哭了起来。
待到桓温把众人送走,他才从一直笑眯眯的表情恢复到平日的严肃。
而那些一边走一边抹眼泪的人群,在离开了大军之后,也恢复了正常的神情。
地方官吏豪族带着百姓来此,并不是大晋真的就有暴政了,也不是桓温真的就是王师了。
这些豪族并不在乎谁是王师,谁是暴政。他们只在乎,在政权更新换代之后,自己还能继续保持那份既得利益。
谁能保护既得利益就跟谁。
之前赵蕤肃清国内吏治和不法之徒。确实让这些豪强敛迹了不少。
与其继续跟着大晋当缩头乌龟,不如直接摆明立场,明确站队支持桓温。等东吴攻灭了大晋,自己家族便有了灭国之功。
此时的桓温也确实需要这些地方豪绅的支持。因为这些人能给大军提供军粮。
眼看就要到了收割麦子的时节。这也是桓温为何选择驻军灞上,而不是直接围攻晋国京城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