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二
选举考【六】
举士
乾隆四十一年
谕朕因平定两金川集勲奏凯巡幸山左告成泮林山东及各省士子聨袂迎銮抒诚忭颂进献诗赋者甚多因照从前巡幸之例命题考试就其文义量加甄録所有列在一等之贡生黄道煚李宪乔监生蔡廷衡俱着赏给举人其举人窦汝翼秦瀛着以内阁中书用其列在二等之举人贡监生员李佩鸾等十六人俱着赏给縀二疋以示偃武修文庆惠士林之至意
又
谕朕因平定两金川告成
阙里回銮举行郊劳盛典跸途经过津门直隶各省士子只迎道左忭颂抒诚进献诗赋者甚多因照此次在东省召试之例就其文义量加甄録所有列在一等之进士邱桂山等五人俱着以内阁中书补用蔡万年等三人俱着赏给举人其列在二等之举人贡监生员周光裕等二十人俱着赏縀二疋以示嘉惠士林之至意
又
谕繙译乡会试停止以来已二十余年近日满洲学习清文善繙译者益少着加恩以乾隆戊戌年八月考试繙译举人己亥年三月考试繙译进士寻议繙译会试所有中式繙译进士应与文进士一体截取选用知县其有归班铨选者应以翰林院典簿等缺补用
四十二年
谕昨检閲内廷旧存摺奏内有康熙五十六年詹事王弈清密奏请於考官入闱後即谕誊録官凡七艺破承开讲等虚字概不誊写以防关节王奕清所奏自属防弊之一法但将破承起讲等虚字概不誊写於文理既不明顺且篇幅不完体制尤多未协朕思与其暗防弊窦不若明示章程况近今乡试头塲改为书艺三篇尤易防范嗣後令顺天及各省主考官於刋发题目时即酌定三篇内承题起讲应用虚字明白开列另行刋印一纸分给举子如此科篇首承题用夫字次篇用盖字三篇用甚矣起讲首篇用今夫次篇用且夫三篇用尝思之类下科即将此等虚字错综更换总听主考临期酌定俾衆共闻知通塲一体遵用违者贴出如此於防范更为周密至会试亦着照此通行将此旨通谕中外知之并刋入科塲条例
又议定房考官无庸分经閲卷及定试卷分束章程奉
谕向例乡会试同考官分经閲卷易书诗三经卷分三四五房春秋礼记卷止分一二房以一二人专閲一经则暗藏关节易於识认立法不能无弊况各经卷多者一房閲至数百卷甚且多至千卷其卷少者一房止閲一二百卷校閲多寡亦觉悬殊各省主考既以一人兼閲五经卷则房考官同系科甲出身谅无不能閲看他经之理着自乾隆丁酉科为始乡会试考试官俱不必拘泥五经分房如房官十人试卷五千本则每房各閲五百卷均匀分派其每经分中卷数仍照原额如此各房通看即欲呈送关节势不能遍送多人於防范更为周密而各房考均匀派閲亦不虑多寡相悬致滋草率之弊将此通行晓谕并刋入科塲条例一体遵行嗣经议奏分给试卷系汉御史一员主持其事应请再定以掣籖分卷之例先令至公堂监临知贡举等官於每次进试卷时照房考十八员之数将试卷分为十八束分别登簿即用签开写第一束第二束等字様钤盖监临知贡举关防送进内帘考试大臣会同满汉御史及收掌官先将第几房掣籖次将试卷第几束掣籖当堂分给仍填号登簿以便稽核其二三场试卷即照头塲号簿办理如此则各房试卷并无须逐卷分派而分卷关通之弊不禁而自除至各省乡试内帘閲卷并请照此掣籖分给以昭画一从之又
谕大学士于敏中等将顺天乡试会试卷如何分束之处会同顺天府礼部详细酌议寻称顺天乡试卷有满合南北中皿之分房考有旗员南北中籍贯之别乾隆三十三年钦奉
上谕嗣後顺天乡试仍照乾隆六年所降谕旨南省人回避南皿卷北省人回避北皿卷边省人回避中皿卷着为令诚以防弊窦而慎遴选法至善也今议将试卷概分为十八束若以应回避之卷错杂其中房考仍难於閲看查近科试卷数目其满字合字夹字旦字及中皿北皿等卷约在一千七八百卷及二千余卷即分为南籍房考应掣之卷南皿卷约在九百余卷及一千余卷即分为北籍房考应掣之卷如有旗员及边省人员并入北籍房考数内核计将此尽数酌分十八束其贝字号试卷约在五千余卷以外除直隶籍贯官员例应回避顺天乡试其余各籍房考俱可通行閲看则以贝字卷量为匀配以均十八束之数不致多寡参差其二三塲试卷只须按满合南北中皿贝夹旦等字様分束概送内帘令查明第一塲掣卷号簿照例分给閲看如此庶於掣籖分卷之中仍与回避之例不相违碍再查会试按省分额房考閲卷向止回避本省今乡试分卷之法既定为两项分掣则会试分卷自可比照核办臣等谨就各省卷数及中额多寡均匀搭配并照上两科
钦派房考籍贯应行回避之省酌分两项其回避员数稍多之项应閲卷数分为十束【八旗浙江江西山西河南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卷分为十束约共二千余卷】回避员数较少者所閲卷分为八束【奉天直隶江南山东陕西四川贵州等卷分为八束约共一千七百余卷】每束卷约在二百以外合计总数不甚相悬知贡举提调於分送封固後将某省若干卷标於封面至送入内帘即交主考官同内监试按照房考回避省分员数查对卷束掣籖分閲其二三塲试卷亦即照乡试办理庶立法更周而查办亦易但每科
钦点房考省分员数多寡不能一律应令知贡举提调
临时按照
派出房考员数省分卷数仿此式量为分配具摺奏闻遵照办理从之
又奉
谕科场外帘各官子弟回避之例节经御史条奏礼部议覆准行其中尚有未甚允协者如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总办塲内一切事务其受卷弥封誊録对读收掌等官亦各有承办试卷之责自应令其子弟回避以杜弊端若两翼副都统参领章京不过入塲弹压事毕即行出闱与考试文字毫无干涉至供给等所并不与士子相见即顺天府所委之巡绰等官止於号外巡查不能进号关照又如砖门御史点名後例不入塲亦可毋庸防范所有副都统参领章京砖门御史及供给巡绰等官嗣後俱不必回避即自今年为始着为令
又议定现充誊録不准重考别馆礼部议奏各馆现充誊録人员嗣後遇考试汉教习之时俱不准其考试并查明现在如有誊録教习两处兼走之员系先补誊録者即将教习撤回系先补教习者即将誊録撤回如系肄业外班於依限写书之外仍可自理本业毋庸扣除以昭平允从之
又议定申明祖籍寄籍并声明冒籍条例吏部议准侍郎蒋赐棨条奏本年八月遵
旨定议声明祖籍寄籍将不由科目出身之各项人员责成地方官督抚及验看大臣科道稽查籍贯如有混冒即行纠参治罪嗣後顺天中式举人寄籍者发榜後填写亲供并令据实呈明改归原籍如无家可归亦令呈明原籍及因何不能改归缘由确实注册其实系顺天土着取同中举人互结顺天府查明造册送吏部礼部存案备查倘仍有含混隐慝情事後经查出本人治罪互结举人及顺天府承办之员议处即以本年丁酉科为始遵照办理
又议准御史戈源条奏申明冒籍条例四款一查乾隆九年议准考试大宛童生究出冒籍情弊廪保照变乱版籍例杖八十革去衣顶如受财冒保计赃从重论教官受贿革职交刑部计赃定罪一查乾隆九年二十一年清查籍贯议令廪生一体查明改归距今日久自宜申禁令应照吏部议准乡试中式之例饬令改归无家可归者呈明注册如实系土着亦饬取各生互结凭查交顺天府饬该县教官分别办理一查定例考试大宛童生派审音御史满汉各一员现在南籍御史一体开列诚非远嫌防弊之意应行回避扣除一查顺天贡监於乾隆二十二年奉
旨令学政於録科时严加察验以杜假冒是学政録科原有稽查之责惟録科之前该贡监等先赴大宛两县起文该县於给发印文时自应逐一查核嗣後令该县确实查明申送如并不详查辄行送考照审音不实例议处至申送後仍令学政覆加查察不得因有地方印文率行收考
又
谕向来云南贵州举人进京会试一路赏给驿马骑坐所以体恤远方寒畯者至优极渥本年陕西乡试中式第二名举人黄斌即系新设迪化州阜康县人可见关外人文渐盛殊属可嘉第念该处进京道里较云贵等省更远即每科新疆士子赴西安乡试路亦不近而新疆车马等项雇覔维艰殊堪轸念嗣後嘉峪关以外士子赴西安乡试及进京会试并着加恩照云贵之例一体赏给驿马以示优恤边陲寒士之至意
四十三年
谕今年繙译乡试前经降旨於八月举行但今秋起銮前往盛京先朝举行为便着将繙译乡试改为七月又议定弹压填榜日书吏人役礼部左侍郎谢墉奏称填榜放榜日期外帘自知贡举以下俱集聚奎堂共襄开榜供给等官率厨匠皂役亦并入内龙门人数既衆礼部钤榜官到时护印护榜送録领卷官并钦天监候时官等下至书吏家人一拥而入向未设有弹压之员往往纷纭杂有争先捷报关通传信以图厚利至毁物伤人末由迹问且设有匪猾乘此作奸则必至疎纵尤不可不防微而杜渐应请
旨饬令原
派之副都统二员於填榜之日早赴贡院至公堂前会同外帘巡察御史查验核实放入临期同入内龙门在聚奎堂外仍分两翼各带兵数名弹压巡查从之
又
谕文以明道自当以清真雅正为宗曾谆谆训谕而文风总未能醇盖非一朝一夕之故本年会试闱中进呈前十名卷朕详加披閲文体较为纯正尚不失制义之本发榜後询之大学士于敏中据奏近年风气喜为长篇又多沿用墨卷肤词烂调遂尔冗蔓浮华即能文者亦不免为趋向所累等语士子平日覃心经术探讨古文及时文诸大家以立其体作文尤须体会先儒传说以阐发圣贤精藴独出心裁屏除习见语其文自然合度何必动辄千言因陈不察耶昔陆机云要辞达而理举固无取乎冗长韩愈云惟陈言之务去二语实文章正鹄士子宜深味乎其言嗣後乡会两试及学臣取士每篇俱以七百字为率违者不録其庸熟墨卷悉行剔除又或过为新奇堕入牛鬼蛇神恶道尤在所澄汰操觚者慎毋掉以轻心司衡者各宜示以正轨务期风会蒸蒸日上以副朕崇雅黜浮之至意
又议更定同考官仍用蓝笔大学士于敏中奏称同考官评閲朱卷近科改用紫笔似未妥协查向例评閲朱卷同考官用蓝笔主考用墨笔三色较然且蓝笔用於朱字之旁亦不嫌太素自乾隆三十六年经礼部议定将内外帘所用蓝笔悉行改易因将同考官閲卷改用紫笔色稍淡即易与朱相混圈点加於字旁不甚分明设或点乙数字亦难以辨别甚至内帘书吏缮写文移登记档案并用紫笔尤觉非宜臣愚以为同考閲卷应仍照旧用蓝笔其内收掌及书吏并当一体更正惟内帘监试御史仍用紫笔庶足以昭慎重从之
又
谕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羲年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刋羣书颇为得力俱着加恩准其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
又选拔贡生引
见奉
旨以部员用者十五人经吏部奏定以七品小京官用
又
谕本年选拔贡生除引见分别録用外其余已经考试各生如有情愿自备资斧在四库书馆効力者准其呈明充当誊録嗣经议准写书之日为始扣足五年期满照例办理
又议减定商学额数及设立卤字号中额大学士九卿会议御史戈源条奏近来商学商人子弟日少外省假冒日多请将商籍生员一体勒回原籍将各处商学运学各额概行删除查商籍定额始自顺治十一年相沿日久若因清厘冒考概将真商学额
恩例裁除亦未允协商学运学原额直隶山东陕西均取进八名山西取进十二名江南取进十四名广东取进二十名浙江取进五十名额数既多寡不等文风亦高下不齐是以南省之人每乐向北省夤缘若核实定额即本商亦不肯轻以予人应请
敕交各省督抚学政通查各省真商亲子弟侄应试者
核计人数多寡另行酌减学额具奏
钦定至乡试若实因道路窵远必在商籍就近应试当照直隶从前另编卤字号之例定额取中除广东旧设有卤字号中额外其余直隶江南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均查明从前另设卤字号之例归於该省定额内五十名取中一名虽应试多至数百名总不得过二名之额如有因人数过少不敷取中情愿改归本籍者准其呈明改归嗣议准山东学政姚梁奏商籍之设原因民人远出充商其子弟不能回籍应考准在行盐地方入籍嗣後实系远商其子弟照例收考
【臣】等谨按四十四年议准江苏商籍乡试之人每科多则十二三名少则六七名不敷另编卤字号请并入民卷取中有情愿改归本籍者准其呈明改归本籍乡试谨附识
举行繙译乡试
谕繙译乡试卷止须弥封交送内帘校閲毋庸另行誊録
是年奉
旨开
万寿恩科
谕朕本意以庚子年为朕七旬庆辰越岁辛丑即恭逢
圣母九旬万寿斯时敷天同庆自当胪欢祝
嘏以抒万姓悃忱今既不能遂朕初愿尚复何心为已称庆但天下士民遇朕七旬皆不免望恩幸泽此则情理之常亦何肯因不举行庆典并靳恩施乎着於己亥年八月举行恩科乡试庚子年三月举行恩科会试以彰寿考作人之盛
四十四年举行繙译会试
又
谕热河庠生照宣化府之例另编承字号每科乡试取中举人一名
又准各省誊録归入皿字号应顺天乡试又
谕近来凡有谕旨应兼蒙古文者必经朕亲加改正方可颁发而以理藩院所拟原稿示蒙古王公等多不
能解缘繙译人员未能谙习蒙古语就虚文实事敷衍成篇遂致不相脗合又如从前德通所繙清文阿岱閲之往往不能尽晓夫阿岱素精国语无不备知其所以不晓德通之清文者非阿岱不通清语乃由德通拘泥汉字文义牵缀为文於国语神理全未体会是歧清语与清文而二之无怪其相背也则蒙古王公等之不解理藩院之蒙古文其义亦然总由国朝定鼎至今百有余年八旗满洲蒙古子弟自其祖父生长京城不但蒙古语不能兼通即满洲语亦日渐遗忘又复惮於学习朕屡经训示而率教者无几固由习俗所移亦其人之不肯念本向上耳朕因絜矩而思之非特此也即如制义所以代圣贤立言虽古今时会不同而中国语言相沿未改无难会意追求乃今之所为时文朕览之多不能解朕虽不喜作时文然向在书斋中於明季及国初名家大家之文亦曾诵习其中如归有光黄淳耀纯乎古文读之心喜余亦理精义正足供玩味柰何今之作者相戾若此至於文理之变固不始於今时曩者魏晋六朝习尚浮靡斯文极敝韩愈出而起衰八代约六经之旨以成文人见之转以为怪故其言曰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必以为好小惭者谓之小好大惭者即以为大好是文士趋向之坏在韩愈时且然何况今之距唐又将千载乎夫文风递降说者每以比之江河日下然听其流而不返日甚一日伊於胡底昔韩愈尚思回狂澜於既倒矧有移风易俗之责者乎文以明道宜以清真雅正为宗朕曾屡降谕旨谆谆训诫无如听之藐藐恬不为怪读书人於此理尚不能喻安望他日之备国家任使乎大抵近来习制义者止图速化而不循正轨每以经籍束之高阁即先正名作亦不暇究心惟取庸陋墨卷剿袭撏撦效其浮词而全无精义师以是教弟以是学举子以是为揣摩试官即以是为去取且今之举子即异日之试官不知翻然悔悟岂独文敝即士习亦不可问矣嗣後作文者务宜沉潜经义体认先儒传说阐发圣贤精藴务去陈言辞达理举以蕲合於古人立言之道慎毋掉以轻心试官閲卷亦当严为甄别一切肤词烂调槩摈不録庶几共知谨凛文化蒸蒸日上以副朕崇雅黜华之至意其繙译清文蒙古文亦当实力讲求勿仍陋习此旨着颁示贡院暨各省学政及繙书房理藩院各书一通掲之堂楣俾皆触目警心钦承毋忽并谕中外知之
又
谕明岁又届庚子乡试正科各省正副考官应行陆续简派而云贵省向例於四月中旬进本其时朕南巡尚未回銮不能预行考试而今岁考差後尚有陆续进京销假及陞补各员应与考者亦颇不少未便独令向隅莫若於今冬再行考试一次除本年已出各省试差及上年会试曾经分校人员毋庸考试外着交吏部查明各衙门应行考试人员开具清单於十月中旬奏请定期考试以备简用嗣经吏部奏请本年顺天乡试分校各员亦着一体无庸考试以昭平允从之
又
谕原任大学士刘统勲之孙刘鐶之现应顺天乡试未能中式着加恩赏给举人一体会试
又
谕原任尚书王际华之子王朝梧昨岁已降旨赏给内阁中书着加恩准其一体会试
又
谕昨大学士于敏中之孙于德裕中式举人前赴行在谢恩因令其将闱中诗文默出呈览虽大致尚属清顺但其首篇内朝廷自有养贤之典何臣子偏为过激之辞小臣意为弃取而大君驭富无权又今日之粟出之於国非出之於家国家无以报功而羣下适为多事等句语意俱与传注不合朱注云孔子为鲁司宼时以思为宰是思乃孔子家臣九百之粟即夫子所与非受禄於鲁国更非颁禄於周室也朝廷之语鲁国尚不足以当之而况夫子之家乎又云夫子行芳志洁行芳非六经所有而以拟夫子更觉不伦此实认题不真及遣词不当之故但恐通塲类此者或所不免而今年乡试揭晓适当木兰秋猕回跸热河之时闱中十魁卷例不先行进呈朕无由得见因命军机大臣取闱中所刻元魁卷前十名勘閲粘签进呈则首名破题即有尊国制所以重君恩之语而其他如以功诏禄以禄驭富朝廷诏糈之典国家之体制垂焉上尊政体下广国恩计功诏禄国典攸关御廪之颁天家之饩等句十名中不可枚举即其中偶有叙及为宰者亦未切实发挥均未能体会正解总由近时文风日坏习制义者只图速化而不循正轨无论经籍束之高阁即先儒传说亦不暇究心专取浮词俗调撏撦求售师以是教弟以是学举子以是为揣摩试官即以是为去取岂可听其流而不返乎前曾降旨厘正文体务以清真雅正为宗着再明白晓谕嗣後作文者各宜体认先儒传说阐发题义试官閲卷当严为甄别若仍复掉以轻心必令将此庸陋之句悉心磨勘以示惩儆毋谓朕不戒视成也将此通行传谕知之
四十五年
谕浙江进献诗册考取一等之马履泰沈扬李彤沈叔埏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吴纯等十三名俱着赏縀二疋
又
谕江苏安徽进献诗册诸生其考取一等之举人汪履基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吕光复等十人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挨次补用江西省考试一等之蒋知让裘元复着照直隶山东召试之例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考列二等之叶恩绂等三十三名着各赏縀二疋
定内帘官入闱後遇有服制事故毋庸即行移会知贡举谢墉疏奏考官入闱後遇有丁忧事故其应行出闱与否於例未有明文请凡在十五日以後者文到礼部暂行押住并不必移文知贡举如届十三四日间经礼部移知至公堂以己未送卷为率酌定查定例同考官入闱後如遇有事故奏明交与考官通融办理毋庸另派是考官入闱後遇有事故向例俱令出塲於防闲未为周密今据知贡举谢墉所奏较旧例固为详慎但閲卷既虞泄漏而试题尤应关防嗣後乡会试主考同考内帘等官入闱後遇有服制事故无论曾否送卷该承办衙门毋庸移会塲内均俟撤棘之日令其守制从之
又
谕制艺以清真雅正为主其在前列者尤为士林模楷必择理醇法密辞语精当之作方足以式多士而正文体今日据磨勘大臣奏到覆勘本科会试中式第三名之邓朝缙首艺内有读鳲鸠在桑之什而表里然咏鹤鸣九皋之篇而精粗不紊峻德着协和之绩可验表里之无违干羽本文德之敷可见精粗之悉举等句语意粗杂理题不应有此所奏甚是此等题文在士子择语不精率意填写或所不免此卷现据指出而其余似此未经磨勘者当复不少但即使舍短取长亦只可在二三十名外今竟高列第三名位置殊为失当近年因文体蹖駮屡经降旨训饬凡有衡文之责者尤应悉心甄拔以期有醇无疵使文风日臻淳雅何致漫无区别若此着总裁德保等明白回奏
又
谕前以各省举人选用知县需次至三十余年因於壬申辛巳丙戌壬辰等科降旨挑选分发各省试用於铨政既无壅积而士子得及锋而试不致淹滞多年今因三十七年壬辰科挑选以後距今又届九年所有分发一等举人各省将次用完即二等之教职亦俱陆续补用着该部於明年辛丑科会试榜後请特派王大臣再行挑选并照例将近四科举人扣除俾科分较深者得早乘时自効
又议更定开列稽察御史条例都察院左都御史张若溎疏称乡会试外塲内塲内帘三处派有御史监试所以稽察弊端责任綦重向例惟将资浅御史依次开列二十员指定所司之事请用十员是一年半年之前已可揣度而知保无请托照应请嗣後一体通行开列
圣明简用之人非资格挨定之人於关防更为周密从
之
又
谕乡试为抡才大典欲拔真才先清弊窦本年顺天乡试经搜检王大臣奏挐获怀挟传逓及顶名代倩不一而足各犯已交部从重办理用昭炯戒顺天科塲特派王大臣等於砖门龙门逐次严查尚有此等弊窦何况外省稽察搜查断不能如京师之严密该巡抚等职任监临摘弊防奸是其专责乃历年披閲各该抚奏摺惟今年富纲奏称先於塲前访查积习出示禁谕并增筑夹墙另开更道於擡运人夫逐加搜检印用号戳并不假手吏胥等语办理较属认真此外则均以三塲无弊一奏塞责并未见有查出怀挟传逓顶冒之事岂作奸犯科者惟顺天有之而各省竟俱弊絶风清如此乎实因各抚臣模棱市誉不肯认真任怨耳夫取怨於作奸犯科之人亦何妨乎嗣後各省巡抚凡遇大比之年必须实力稽察慎密防闲如有前项弊端即当立时查获严加究治从重核办务令闱中积弊肃清士子怀刑自爱庶足以甄别人材振兴士习将此通谕知之并令於每科引旨覆奏着为例
又
谕据磨勘试卷大臣奏江南省第一名顾问卷头塲四书文三篇纯用排偶於文体有关且首艺未经点题请将该考官及本生交部查议制艺代圣贤立言原以清真雅正为宗朕屡经训谕不啻至再至三何得又将骈体録取且拔冠榜首所谓厘正文风者安在况三艺俱用排偶塲中易於辨识并不必再用字眼关通更易滋别项情弊殊属不合除将该举子交部照例查议外所有江南省正考官钱载副考官戴均元着交部议处并将此通谕知之
四十六年
谕向来殿试新进士有至次早始交卷者虽伊等草茅新进对扬之始未免矜持但考试给烛最滋弊窦至於连宵达旦则更长人倦防闲更未能周且朝考例作四题尚不过日入完塲而殿试对策一道穷日之力写作已可从容何必焚膏继晷始得成章乎况殿廷重地尤宜谨慎嗣後殿试交卷至迟亦以日入为度不得仍准给烛其不能完卷者仍准列入三甲末士子等各宜自勉以副朕剔弊遴才之至意
又
谕各省大挑举人分发试用向例原以省分大小酌定挑数自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部臣始以远省挑十之六近省挑十之五定例请旨固为边远士子跋涉较难格外优恤起见而未思及近省中式者本来人多远省本来人少兹朕閲本年各省大挑举人名单内所挑近省举人科分有远至三十五六年者而远省科分最久不过二十余年盖因直隶江浙等近省系中式举人会试三科始得拣选而云贵川广等远省会试一科即行拣选是以远省科分略深者业已挨班选用其得官已较近省为优今大挑举人再按五六分挑取则大省科分较深举人转多壅滞除本年已经办毕无庸议外至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再加恩举行大挑时无论省分远近但就人数多寡均匀挑取俾远近士子均得乘时自効以示朕加惠寒畯之至意
四十七年
谕大学士九卿科道等将从前任克溥条陈诸弊会议具奏摺内称现在纲纪肃清前代粃政俱已革除净尽惟在大小臣工实力奉行自不致有因循废弛之弊此语朕疑信半焉亦惟日慎一日所其无逸耳至副都御史巴彦学有请更定科塲诗论以杜关节以端士习之奏所言实为深切时弊不虚朕降旨之意已依议行矣盖诗题系朕所命且律句谨严难以揣摩又若头塲诗文既不中选则二三塲虽经文策问间有可取亦不准复为呈荐倘同考官仍蹈故辙监试官即可指名参处如此亦防弊之一端巴彦学此奏殊可嘉尚又御史郑澂称论内易藏关节一款已於巴彦学摺内准行
又议覆准举贡监生员仍得改习经书先是三十五年准广西学政童凤三奏请举贡生员改经之例永行停止今御史施学濓奏称定例以後春礼孤经习者渐少边省尤甚閲卷不过数本嗣後举人会试贡监生员乡试之年仍照向例不准改经外其平时将所习之经具呈请改者原非临塲趋避应令举人由该州县申详督抚贡监生员由州县教官分详学政准改立案并於年终彚造清册咨报礼部以凭查核从之
四十八年
谕乡会试派出主考房官秉公閲看试卷由内监试按照卷数分为十八束籖派各房閲看此定例也各房官诚能细心检閲矢公矢慎閲荐之後听主考取中自可甄拔真才即有一二不肖房官欲通关节设其人不在所分卷束之内亦无从作弊近闻闱中房考於閲卷时竟有互相披閲之事如此则彼此通同其流弊何所底止嗣後房官於分卷後止准各就所分之卷悉心校閲不得互相抽看着主考官并内帘监试御史时加查核如有仍蹈前辙者指名参奏毋稍瞻徇
又定停止弥封红号并二三塲佳卷通行校閲例大学士公阿桂等会议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孟生蕙奏请停止弥封红号以防割换藏匿之弊科塲试卷定例糊名易书将朱卷戳印红号分送内帘其红号一项责令弥封所官亲手用印防范本极严密上年御史梁景阳条奏请将头塲朱卷卷面於印号登簿後照墨卷之例一体弥封经礼部议准通行诚恐不肖胥吏藉红号关通内帘易於辨识亦为豫防窦弊起见但据御史孟生蕙具奏本年顺天乡试监试外塲所见试卷红号照新例弥封分送内帘办理诸形掣肘且恐易滋割换卷面之弊自系现在实情并据查照向来旧例本极详尽是欲严杜弊端惟在监试提调官遵照成例留心查察胥吏人等毋许丝毫泄漏何致内外关通况红号一经弥封则落卷无可查对势难保无割换匿藏情事是欲除弊转以滋弊自未便轻改前例徒致分更应如所奏将弥封红号停止仍照旧例办理再现在条例律诗改置头塲主考等官将头塲閲荐既毕再分閲二三塲即不得复荐头塲从前钦奉
谕旨三塲并重久经遵照办理今概令於取中已定後再将二三塲核对其头塲未取中者主考房考官转可藉名防弊全不寓目是後塲竟属具文殊非核实之道嗣後令各房考於头塲閲荐既毕即将二三塲通行细閲如实有出色佳卷仍准补荐头塲听主考官酌量取中则博采之中仍寓防闲之意从之
五十年又议申定二塲论题并用孝经性理礼部尚书姚成烈疏称查乡会试旧制二塲论题孝经与性理按科轮出数科以来只以性理命题恐士子以孝经为
功令所不及庋之高阁祈
皇上敕令查明旧制凡典试论题将孝经仍与性理轮
出使天下士子益知仰体
皇上孝治天下之意从之
【臣】等谨按顺治十六年议准乡会试後塲论题令考官间出孝经以励士习又康熙二十九年以孝经论题甚少将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一并命题嗣後或专用性理或专用孝经或二书参用更改不一乾隆二十一年奉
谕旨将论判表概行删省二十三年御史吴龙见奏准乡会试仍出性理论一题未曾分晰具奏以致近科惟以性理命题兹经礼部议奏二塲论题仍将孝经与性理二书兼出着为令式所以敦崇实学者至矣
又定江南陕西二省回避安徽甘肃现任官子弟例御史丁云锦疏称江宁司道首府首县准用安徽籍贯人员其子弟等即在江宁省城应试情形与各省不同迹涉嫌疑应酌定条例防於未然所有江南省城司道首府首县之安徽籍贯人员其子弟宗族姻亲概令回避但须查明乡试之时现在履任者方照此辨理若届期改任别省及业经回籍者不在此例又内外帘官不应调取安徽籍贯人员例无明文应请一并载入科塲条例再陕西省城司道首府首县亦准用甘肃籍贯人员其子弟等即在西安乡试亦应照此画一办理从之又议申定杂项考试人数二百名以外归贡院考试
又
谕九卿议覆御史梁景阳条奏满汉杂项考试应酌归贡院一摺内称嗣後各项考试人数在五百名以内仍令在午门考试如五百名以上应归贡院所议未为允协午门为朝会之所考试人数较多不但稽察难周且於观瞻有碍嗣後人数在二百名以内仍在午门考试如至二百名即归贡院考试着为令先是三十四年准御史五章阿奏请一切杂项考试人数在五十名以内仍照旧例在
午门考试至五十名外归贡院考试嗣於四十八年刑部尚书胡季堂言贡院地方闲旷难於防范请仍在
午门内外朝房办理今因御史梁景阳疏请仍归贡院考试经九卿议奏从之
登科总目
顺治三年三月
廷试李奭棠等三百七十三人
赐傅以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
廷试李人龙等二百九十八人
赐吕宫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四月
廷试左敬祖等二百九十五人
赐刘子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
廷试满洲进士麻勒吉等五十人
赐麻勒吉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廷试张星瑞等三百九十七人
赐邹忠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
廷试满洲进士查亲等五十人
赐图尔宸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廷试秦鉽等四百四十九人
赐史大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三月
廷试张贞生等三百四十三人
赐孙承恩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九月
廷试朱锦等三百七十六人
赐徐元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八年四月
廷试陈常夏等三百八十三人
赐马世俊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康熙三年三月
廷试沈珩等二百人
赐严我斯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三月
廷试黄仍绪等一百五十五人
赐缪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
廷试宫梦仁等二百九十九人
赐蔡啓僔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
廷试韩菼等一百六十六人
赐韩菼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三月
廷试彭定求等二百九人
赐彭定求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八年三月
廷试马教思等一百五十一人
赐归允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召试博学鸿词一等彭孙遹等二十名二等李来泰等三十名授翰林院编修检讨并给予职衔有差二十一年九月
廷试金德嘉等一百七十九人
赐蔡升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四年三月
廷试陆肯堂等一百六十四人
赐陆肯堂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七年三月
廷试范光阳等一百四十六人
赐沈廷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年三月
廷试张瑗等一百五十七人
赐戴有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三年三月
廷试裴之仙等一百六十八人
赐胡任舆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六年七月
廷试汪士鋐等一百五十人
赐李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九年三月
廷试王露等三百五人
赐汪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二年五月
廷试王式丹等一百六十六人
赐王式丹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五年三月
廷试尚居易等二百九十人
赐王云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八年三月
廷试戴名世等二百九十二人
赐赵熊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十一年三月
廷试卜俊民等二百七十七人
赐王世琛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十二年
万寿恩科十月
廷试孙见龙等一百九十六人
赐王敬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十四年三月
廷试李锦等一百九十人
赐徐陶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十七年三月
廷试杨尔德等一百六十五人
赐汪应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十年三月
廷试储大文等一百六十三人
赐邓锺岳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雍正元年
特恩开科十月
廷试杨炳等二百四十六人
赐于振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年十月
廷试王安国等二百九十九人
赐陈惪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四月
廷试彭启丰等二百二十六人
赐彭启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四月
廷试沈昌宇等三百九十九人
赐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四月
廷试陈倓等三百二十八人
赐陈倓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乾隆元年四月
廷试赵青藜等三百四十四人
赐金德瑛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召试博学鸿词一等刘纶等五名二等杨度汪等十名授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有差次年又补试博学鸿词一等万松龄二等朱筌等三名如前例授官有差
二年
特开恩科五月
廷试何其睿等三百二十四人
赐于敏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四月
廷试轩辕诰等三百二十八人
赐庄有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四月
廷试金甡等三百一十三人
赐金甡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年五月
廷试蒋元益等三百一十三人
赐钱维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三年四月
廷试郑忬等二百六十四人
赐梁国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五月
廷试周澧等二百四十三人
赐吴鸿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七年
皇太后万寿恩科九月
廷试邵嗣宗等二百三十一人
赐秦大士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九年四月
廷试胡绍鼎等二百四十一人
赐庄培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二年五月
廷试蔡以台等二百四十二人
赐蔡以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五年五月
廷试王中孚等一百六十四人
赐毕沅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六年
皇太后万寿恩科四月
廷试陈步瀛等二百一十七人
赐王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八年四月
廷试孙效曾等一百八十八人
赐秦大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一年四月
廷试胡珊等二百十三人
赐张书勲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四年四月
廷试徐烺等一百五十一人
赐陈初哲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六年
皇太后万寿恩科四月
廷试邵晋涵等一百六十一人
赐黄轩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七年四月
廷试孙辰东等一百六十二人
赐金榜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年四月
廷试严福等一百五十八人
赐吴锡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三年四月
廷试缪祖培等一百五十七人
赐戴衢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五年
万寿恩科五月
廷试汪如洋等一百五十七人
赐汪如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六年四月
廷试钱棨等一百六十九人
赐钱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九年四月
廷试侯健融等一百二人
赐茹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