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波涛汹涌》
黄国凉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施楠,皇宫不是随便可以进的地方,你必须明白这一点。从今以后,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严格的监督。你的琴艺,你的言行,都必须符合皇宫的标准。”
施楠连忙点头,“是,大人,我明白了。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皇上和大人的期望。”
黄国凉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施楠手中的破古琴,“你的琴,是从哪里来的?”
施楠紧握着琴颈,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这把琴是我师父传给我的,虽然它看起来很破旧,但它陪伴了我多年,是我最重要的伙伴。”
黄国凉点了点头,似乎对施楠的回答感到满意。“好吧,施楠,你先下去吧。记住,皇宫中的每一步都要谨慎。你的琴艺,我会找时间亲自检验。”
施楠恭敬地行了一礼,“谢大人。”他退了出去,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考验,而这只是开始。在皇宫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梦想而努力。他,施楠,也不例外。
施楠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坐在窗边,手中的古琴静静地躺在桌上。他想起了师父的教诲,想起了自己在京城街头的日子,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但现在,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他的琴声将会被更多人听见,他的故事将会被更多人传唱。
施楠闭上眼睛,开始弹奏。琴声如泉水般清澈,如山风般自由。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中,让音乐成为他内心世界的表达。他知道,只有这样,他的琴艺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能真正在皇宫中站稳脚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施楠的琴艺在皇宫中逐渐传开。他的演奏不仅赢得了皇上的赞赏,也赢得了其他宫女和太监的喜爱。他们都说,施楠的琴声有一种魔力,能够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施楠也逐渐适应了皇宫的生活,他学会了如何在规矩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他知道,只有真正融入到这里,才能让自己的音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天,皇上特意召见了施楠。“施楠,你的琴艺朕已经有所耳闻,今日特来一听。”皇上的声音温和而充满期待。
施楠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然后开始弹奏。他的琴声如同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皇上的心田。皇上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赞赏地点了点头。
演奏结束后,皇上对施楠说:“施楠,你的琴艺果然名不虚传。朕决定,从今以后,你便是朕的御用琴师。朕希望你能用你的琴声,为朕的皇宫带来更多的欢乐。”
施楠激动地跪下,高声道:“谢皇上恩典,施楠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此,施楠成为了皇宫中的御用琴师,他的琴声成为了皇宫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的名字也被载入了皇宫的史册,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而他,也始终记得自己初入皇宫时的承诺,用他的琴声,忠诚地为皇室服务,成为了一个传奇。
施楠的故事,就像他的琴声一样,流传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而他,也成为了皇宫乐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音乐,成为了皇室文化的一部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黄国凉的目光如同冬日里的冰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这让施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黄国凉不仅仅是皇宫乐府的令,更是一位深谙音律的大家。面对这样的人物,施楠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施楠,你的老师是谁?”黄国凉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施楠心中一紧,他知道自己不能随意编造一个名字来应付黄国凉,毕竟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一个大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传承,一旦撒谎,很容易被识破。他低下头,声音略显低沉:“老师是一位隐居的琴师,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我也未曾听他提起过。”
黄国凉冷笑了一声,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我刚才听了好半天了,你弹奏的曲子,我全都熟悉。”
施楠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黄国凉竟然对古琴曲目如此熟悉。他急忙解释道:“大人,我所弹奏的古琴当然都是古曲子,这些曲子流传已久,大人自然耳熟能详。我虽然师承无名,但对古曲的研习从未懈怠。”
黄国凉微微点头,似乎对施楠的回答稍感满意。他站起身来,走到施楠的琴前,轻轻拨动了一根琴弦,那声音清脆悠扬,宛如山间清泉,让人心神为之一爽。
“施楠,你的琴艺虽然不错,但在皇宫中,你还需要更多的磨练。”黄国凉转过身来,目光再次落在施楠的身上,“皇宫乐府的琴师,不仅要技艺高超,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若想在皇宫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施楠恭敬地行了一礼:“谢大人指点,施楠定会铭记在心,勤学不辍。”
黄国凉点了点头,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好,你既然有这份心,我便给你一个机会。从今日起,你便跟随我学习音律,我会亲自指导你。”
施楠听到这话,心中既惊喜又紧张。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得到黄国凉大人的亲自指导,无疑是对他琴艺的一大提升。同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负期望。
施楠的琴声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他的演奏更加富有层次感,更加能够触动人心。他的琴声中不仅有着古曲的韵味,更有创新。他的演奏,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