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系统要我长命 > 第27章 肃宁战起

第27章 肃宁战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燕回春暖,油菜花开。

    方庄头又泡在地里去了,花季需要灌溉。

    春季雨水少,十亩地,每日牛壮壮都得陪他跑一遍。

    今春,徐春儿没陪他下地了,她在家里张罗,接待各家媒人上门。

    知道徐仙儿不喜欢家里进生人,就把院外的杨枝屋改成田边茶室,有大片大片的黄花作景,十分田园风雅,也没让人觉得上门进不了门难堪。

    徐仙儿躲在二楼望着她忙里忙外,大前天、前天、昨日,还有今日刚散场的媒婆子,徐仙儿真没想到这武州媒人居然有二、四、六七八……两位数之多。

    十四岁的方小燕比徐仙儿还好奇,也躲在徐仙儿这儿打望。

    “小姨,都是些婆子,怎么看出该嫁不该嫁啊?”

    徐仙儿摊摊手,是真的不知道。

    “娘要回院了,我先回屋了。”看完热闹,方小燕要躲了。

    这几日,徐春儿忙完,心情都不大好。

    徐仙儿知道这些媒人瞧上的是方大石,甚至方小燕,跟徐春儿的目标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个大娘子,孤女徐仙儿是大凶;可作为一个姨母,方家的亲戚,又算是有本事有能耐的。

    “徐家姨母若是没了后,那财产再多不还是只能留给外甥家……”前天那个被徐春儿轰走的媒婆子说的话,难听却是实话。

    徐春儿知道徐仙儿不想嫁,但还是忍不住张罗着,哪知越张罗越生气。

    所有人都想她家吃妹妹绝户,不管她怎么解释。

    徐仙儿不生气,反而感谢这些媒婆子,说她嫁不出去也比时不时拉个屠夫来跟她说配好。

    徐仙儿不是瞧不起屠夫这个职业,但成日脏兮兮、油腻腻的,她就不行了。

    方小燕一下楼就被她娘抓住收拾茶水了。

    徐春儿拿着几本册子,往二楼上来。

    等徐仙儿给她冲了杯加蜜的酸枣茶,顺了气,才把媒婆介绍的情况给徐仙儿说。

    “这些媒婆子做事太不地道了,要不是看这几个娘子确实不错,我都不想听下去……”

    徐仙儿明白了,徐春儿想方大石成亲了。

    花册里的娘子,只有最简单的介绍。

    徐仙儿扫了一眼,不是很在意。

    徐春儿稍微有些慌乱,担心徐仙儿心里不好受。

    “大石看这些还是太早了哈。”说完,就准备带着册子走。

    “姐,大石十六了。”方长贵就是十六娶的徐春儿。

    “可那些娘子家,有的也不是瞧上了大石。”徐春儿明白大多都是瞧上了徐庄十亩地。

    “无妨。”别说方大石还是孝顺她这个小姨的,就是看在徐春儿的份上,让方大石活得衣食无忧并不难。

    “大石的事儿,你跟姐夫要与他先说。他中意,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小燕……”

    徐仙儿想,她是她,可徐春儿和方家是要活在这个世界的规矩下的。

    这些日子,武州安稳,蒋天齐没有消息,周令仪也没有消息,徐仙儿也没再梦了,就专心跟方家一起好好的过日子。

    方大石的婚事比徐春儿想得事儿多。

    布庄的大掌柜早瞧上了他,刚听到方家见媒婆的消息,就让家里的夫人和娘子约请了徐春儿和方小燕南堤踏青。

    沈掌柜家本是武州城里人,就住在成东街相邻的培东街。

    沈掌柜是瞧着方大石勤快,若成了女婿,就在他眼下,既能照顾又能监督。

    等他老了,布庄的活计交托给他,女儿的生活也稳当。

    跟东家报备后,东家也应可,沈家便给方大石放了风。

    沈家有两儿一女。

    大儿子也是做掌柜的,不过跟的是另一个东家,操的是书画买卖。

    小儿子跟方大安一样,还在书院读书。

    沈娘子是小女儿,就在布庄做织工。

    虽然只会织布,没怎么接触过农事,但也能接着徐春儿的话。

    待人大方,不卑不亢。

    手脚瞧着也利落。

    本来徐春儿还挺满意的,近了一步,与沈家私下聊聊,结果沈家的结亲要求是沈宜要住在城里。

    那哪儿行啊?

    方大石是长子,长媳要侍双亲。

    沈家说的是心疼女儿,说得像是方家会虐待媳妇儿似的。

    这事儿就僵了,连带了方大石在布庄的活计遭到挤兑。

    方大石也是硬气的就辞工了,回家里帮着油菜的收割。

    徐春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碍着了方大石的路,找徐仙儿来琢磨,“那娘子是挺好的。”

    “姐,你是娶媳妇儿,不是娶祖宗。这人还没嫁过来,她家里人就想着拿捏方家,以后会孝敬你?”

    “我们大石有冲劲儿,干什么都会干好,就需要一个贤内助帮着照顾家里,他心里清楚该找什么媳妇儿。”

    徐仙儿说这话,确实是方大石也这么想。

    沈家要的也不是方大石,要的是能被压着的女婿,要的是成东街的房子。

    辞了工固然可惜,但方大石做不到父母因为他被这样的轻视。

    方大石也不是没有下手,工已经找好了,还是布庄,城西南这片的,工钱还涨了一钱。

    不过要等些日子再过去,以免同行相见,错生枝节。

    以后他也不住成东街那边了,打算住回徐庄,再上工了就在布庄占个单间,免得被人惦记他没有的东西。

    徐仙儿能安慰徐春儿的,就是帮她赶紧看个媳妇儿。

    踏实、能干的娘子那么多,安和村里就有两三个,都不需要媒婆出手,往村里、田里一瞧,就定下了安家娘子。

    这安家就比沈家好相处,没那些矜贵娘子的要求,徐春儿自己撺掇的聘礼都换回了安家隔三差五给徐庄送菜的。

    农家人规矩简单,五月下了聘,六月就可以进门。

    安宜的堂叔就是安和村的村长,徐仙儿单独找了他,收了三块挨着徐庄的地儿,落了方大石的名儿。

    暗里也让安家人放心,不是找了一个没有家产的门面汉子。

    这事儿等徐春儿知道了,没哭也没骂乱花钱了,地契拽在手里,就催方长贵下地了。

    她也是明白了,别人那些话前半段都是对的,他们就是靠着徐仙儿发家的。但日子就这样了,只要守住本心,一家人好好过,没必要非得因别人说几句啊话,就糟心自己的日子。

    得亏安和村出人帮衬,方大石的婚礼办得热闹。

    围着田坎的坝坝儿席,开了十桌,没见过,还真不知道,方家在武州已经有这个排面了。

    徐仙儿还找了邱婶,让她在源和堂附近寻个宅子。

    南星和慕荷在源和堂做得不错,源和堂想把她们留下。

    身份问题之外,两个娘子越长越大,确实不适合住在源和堂跟人混着住了。

    再加上成东街的房子让家里不愉快了,徐仙儿就想换了。

    邱婶真是没想到她吃个席都有生意,一个牙人,往来多生意,能走动情谊的不多,吃完席,等了两天,算着徐仙儿不忙了,才带人看房了。

    邱婶很了解徐仙儿,这次已经筛选好一处半新的南城民宅。

    南城的民居,构造制式下避开官府限制外,有情趣又接民气。

    南新街,与上东街就隔了一条城中轴主道神武街。

    新的徐宅,到源和堂也就小半个时辰的脚程。

    房子前后三院,前院四间大厢房、花厅、茶亭,隔墙后又和厨房、水井、杂物房这些工作区分开了。

    居中的正房单独分了厅房,左右四间耳房,再往后院有单独给家中未婚子住的芝兰院和未婚女的春月楼,花园和亭廊将三处相隔又相连。

    芝兰院侧边接着侧门,往后连着马房和可供侍从居住的倒座房。

    占地小七分,是个中等人家的宅子。

    徐仙儿很满意,减掉成东街现时的市价,又付了两百两就买下了。

    再花了两天收拾,徐仙儿就把房交给南星和慕荷住了。

    难得的是,这次买房,徐仙儿还买了人--张牛一家三口。

    徐仙儿安排夫妻俩把门房、洒扫、煮饭的活儿都接了,小子张吉跟着照顾城里读书的方大安。

    伍夫子说大安可以冲冲来年的县考,徐仙儿就想给他配个书童。

    作为武州府人,县试就在首县里考,县学文庙就在城西南,离新宅不远。

    大安身边有个跑腿传东西的人就可以了,十岁的张吉也能应付来。

    张牛家两大一小,能拿三份月钱,也是满意得不得了。

    这一鼓捣,半年又过去了。

    徐仙儿正欲重回咸鱼继续躺,武州,不,整个大盛朝得了消息--肃宁府反了。

    确切的说,安北侯魏福英以肃宁天子的名义重发诏书,肃宁再立。

    北府军改旗换帜为肃宁军,南下将肃宁国界抵在凉城和松城外。

    这场政变与武州相隔千里,武州有风声,但好像又没什么影响。

    还是有人在担心,比如方庄头,他在担心秋季的粮税会上涨,除草的心思都重了几分。

    但除此之外,城中很平静……

    武州武南县,平江军营。

    “盛熙帝让东兴军扎营到金州了,与凉城正面对峙。而挨着松城的实际是天全土司的地盘儿,天全土司不会趟这趟浑水……再往南就是宜川和津南了……”

    “龙武军,派了一营守到了保康府西北线,应是防着东兴军抵不住或是肃宁突袭……”

    蒋丞稷听着蒋天齐的汇报,在沙盘上做着不同标识。

    魏四说宜川本来是魏氏暗下的地盘,不过半年前罗家不知被谁灭了。

    而津南是蒋家老巢,虽然蒋家散了,但是大嫂的韦家还在,控住局势不难。

    魏家兄弟跟蒋天齐相认了,那应该先不会南下,主要是东攻了。

    大半年前,魏氏耸动盛熙帝搞什么五军相互巡查,蒋丞稷以为是被针对了,现在再看真是明面暗里都是算计,只是不是他想到的算计而已。

    当年他大哥把小齐晟带回津南时,遇上三匪夹袭,杀出重围后,来不及交待更多就断了气。

    蒋丞稷只知道几个孩子都由各自母家接走了。

    在盛朝对晋赵皇亲的清理中,津南蒋家势必会遭受牵连,可与蒋家只是偏隅之地一武家不同,魏家占封地有正规守军。

    蒋丞稷曾想北上与肃宁魏家汇合,却不想魏家对东盛称了臣。

    那时的态势复杂,蒋丞稷拿不准,退回到山林中混成了匪。

    过了十年再来看,归义和附安,半斤八两,蒋家有的心思,魏家一定会有。

    毕竟魏家带走的是恒安长公主的亲孙,而小齐晟的父亲只是庶子。

    皇亲贵族,血脉亲疏。

    父族覆灭,山河国破之仇,齐大和齐三比齐晟更有责任去讨回。

    保康府下,故地阳都,魏氏十有八九要把肃宁国线拉到那里,如此直面武州北线,蒋家就必须抉择是投还是战?

    蒋丞稷有口气憋在心里。

    周太傅还跟他在谋划,哪知,魏氏就直接把他们架在火上了。

    不管不顾的,设计一次巡查,堂而皇之露了底,还让蒋天齐传了话。

    传话,表明魏氏是希望他们能在一条战线。

    可蒋丞稷不甘心只作配角,或者说他不希望蒋家子弟只是称弟称臣的命。

    当年他既没有投奔了魏氏,而今蒋家的局面已经开了。

    这都是他的兵打下来的。

    按周太傅的谋划,若再多几年,西南主事有望。

    可若周家、蒋家不进这个局,魏氏难免不会引祸至两家。

    蒋家离盛京山高水远,或能自保,但若盛京周家被除、被削,蒋家想再行大事就不得可能了,说不定又得回逃亡躲避的状态。

    还有天齐这小子,联姻是带着真感情的,周家若有难,他可不会放下周令仪和儿子不管。

    到那时,平江军还要为保永乐周家抵住东南的延平军……

    唉,不入局也得入局。

    现在,魏家正面反了,周太傅的对策如何还未传来,蒋丞稷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只是,这魏四娘不在平江军营里就好了。

    “明晚,代王邀我饮酒,魏四与我一起去吧。”

    “天齐,你去永乐瞧瞧你媳妇儿和儿子,就算不接回来,也得认认老子。”

    周令仪争气啊,给蒋天齐生了儿子。此时,正好可借着这个的消息,让天齐跑趟永乐府,探探亲家那边有没有盛京的消息。

    至于,代王的邀约,无非是给对抗肃宁军的东兴军押送粮草,让魏四自己去听去传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