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系统要我长命 > 第20章 徐庄

第20章 徐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比起种田,徐仙儿更关心生活质量。

    可眼前的这座小院,徐仙儿不知道怎么形容,石头、夯土、木板、青砖、黑瓦、茅草……应有尽有……

    各房各型,风格极不统一的杂院儿?

    门厅凸出围墙一截,进门直通堂屋,堂屋两侧有木板隔出的耳房,房内的透光全靠门檐上的小花窗。

    接着进院,厨房和西厢房都是夯土加茅草顶的房子,西厢房的背面隔了养牲畜的茅棚。

    高低茅草棚错落相搭,将人畜共居打造得“和谐”。

    靠围墙的棚子里散落着七七八八的农具……

    而对着的东厢房完全是另一个风格,垫高的砖石路面上砌的二层小楼,楼梯与小花园相连,在围墙的一侧另外开了一道简朴的如意门。

    小楼的花窗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刚好透出一点点柿子树的枝桠,而房间内的木制都是用的上好的黄檀木,碧纱橱、门檐花鸟匹配……

    这屋内的装饰可能比整个田庄都贵,徐仙儿心里估摸着。

    “邱婶,这住的不是一家人?”

    “就说你眼尖,这以前啊,原本住的都是干活的人,屋子自然弄不得太好。后来,柳家有位远房姑奶奶在这儿养老,这才沿着田坎围了庭院,那小二楼就是她住的。”

    邱婶想了想,决定不瞒着徐仙儿,只尽量说得含蓄,“那姑奶奶花钱养了个相好,姑奶奶的病就是他从外面传进屋的,最后,命都给出去。不过你放心,这屋里能搬走的都给那姑奶奶陪了去,法事也是做齐全了的。”

    人间处处有狗血。那姑奶奶的病恐怕并不是疫症这般单纯。

    “那相好?”

    “柳家找了门路,说他偷窃,送进了县衙,拍了二十杖,拍死了。”

    二十杖,就死了,这个是买得死死的。

    “他没有家人找柳家麻烦?”

    “哼,他家人看着他拍死的,还敢找麻烦?何况,从那家里搜出不少柳家姑奶奶的东西,物证捏得死死的。柳家放过他们,他们就该烧高香了。哎呀呀,扯远了,你放心,这田庄走了我们官牙,谁敢拿这些事儿找你麻烦,别说闹到衙门,就是我们牙行里的几个打班也不会答应。”

    商人重利但也好面儿,有这等丑闻,还听说有冤魂,这田庄自然就没人抢。

    徐仙儿瞧完布局,心里大致有了规划。

    方长贵在院子里没待多久,就坐到田坎上,扒稻田里的土去了。

    “姐,这儿可以吗?”

    小二层留给徐仙儿住,两个儿子住堂屋左右的耳房,西厢房隔成两间,他们夫妻和小燕住刚刚够。有地有房,水井就在厨房边上……真是太好了。

    就是十亩地,有些忙不过来,不管关系不大,大不了让方大石收了外闯的心,押回来干,再不济,就找安和村的人帮手。

    地嘛,不嫌多。

    徐春儿盘算下来,肯定的朝徐仙儿点点头。

    徐仙儿鲜少跟邱婶砍价,但这田要一百五十两就算了,可这城郊又带丑闻的院子要五十两,徐仙儿就觉得些微的不值当。

    “邱婶,你也说过这宅子死过人,还是不怎么光彩的死法。……想必柳家也没卖几个钱……说来,宅子不利,可以推到重来。但柳家人愿意舍了这片好地……”徐仙儿直觉,故事里还有故事。

    若是这地是荒芜的,柳家人想要放弃,还能理解。

    可这一大片稻田,欣欣向荣……放弃了,那该是多晦气的事儿。也就是他们这些外乡人不明所以才无所谓了。

    徐仙儿不怕晦气,但得占便宜呀!

    哪有那么多故事,不过就是那相好的就是安和村的人,出了这事儿,安和村和柳家都不想跟对方纠葛了。但不知怎么被传出这房子有鬼气,才让官牙不好出手。

    “那你出多少?”邱婶咬咬牙,摊开手掌“给你少五两。”

    ……

    “一百八。”

    “不成。”

    “那算了……”

    ……

    徐仙儿的猛刹车,把邱婶搞不会了。

    “这田多肥啊,这几间草棚子就算了,但院东的小二楼和花园用料精致得很,你再加点、加点……”

    “不了,一百八我就要了,本来想还一百六的。你也知道我是自家住,这几间土房我还得翻新,屋顶都换成瓦片的,那工费物料加起来不得二三十两。”

    “哪儿用得二三十两,推倒重来还差不多。”

    “那牙行帮我改好,二百两我也行。”

    ……

    牙行帮她改好,那邱婶就得跟这田庄至少半个月。邱婶想了想,算了。

    “一百八就一百八,房子先交你,只不过这季的庄项牙行收。”

    “成。小北街的房子你收了吧。”一进一出,在徐仙儿这儿,邱婶可不亏。

    宅子是真的要翻新。

    除了牲畜的棚子换了方向,留了一条过道隔开居住的距离,已有的布局上基本不改动。

    土屋也不拆,但夯土墙要修补、重新抹灰上浆,木料也要换补加漆,所有的屋顶都换成瓦片,还有院子的泥面地都要加铺一层砖,另外在花园靠墙的一边加了一排屋做库房。

    徐仙儿在北街工坊里请了人,七七八八算下来,二十两银子又没了。不过这二十两没在地价里,算算还是省了二两牙行辛苦费。

    ……

    “要是在上田村,烧瓦和石砖五两,木料往山上寻一寻,再请镇上的匠人雕些个福样,然后吆喝村里人干上十来天,管个吃喝……什么都弄好,也不过十两银子……”生活有了新的憧憬,但避不了徐春儿还是心疼钱,还是唠叨。

    徐仙儿听着听着都习惯了。

    因为有了田,徐仙儿又努力说服徐春儿让方大安进了书院。

    这次徐春儿同意了。

    八岁的方大安被送进潇湘书院宿读的时候,还哭了鼻子。

    “大安啊,你可要争气,早日考过关试,或者考上进士也行。”盛朝的科举,时有时不有,且取人标准和人数都很粗放,徐春儿搞不清楚,反正她知道了,“考上进士,家里的十亩地就可以不交税了,以后的粮食都是自己的了。还有,男人就不需要服徭役了……”徐春儿有些嫌弃的给小儿子擦眼泪,还不住的反复提醒他要坚强。

    方大安听没听进去不清楚,反正徐仙儿给他塞了一袋糖,这小子总算是止住了哭。

    “这孩子,就没有大石的那股劲儿。”书院门闭上后,徐春儿始终还望着那门。

    “他会不会受欺负啊?”徐春儿放不下担心问徐仙儿。

    “姐,大石时不时会来探望,季休、年节那么多,大安也会回家。你不要太担心。”

    方大石下了决心要留在武州城布庄做工,之前学了几个字,布庄的东家把他安排到掌柜手下做工,看着是要往心腹培养,这机会自然是不想再错过了。

    徐家父母、方家父母的尸身坟茔没在武州,先前又因才到武州,年夜请祖做得简单。

    现在又要搬家了,按习俗,后人要去城外城隍庙祭祀,请城隍老爷向地下的父母传达新的住址,以免先人找不到他们……

    这些习俗,徐仙儿都由着徐春儿主导了。

    中元节这天,一大早就听着徐春儿的指示,把父母的牌位请到城隍庙,摆好供果糕点,点香烛,化纸钱,祭祀城隍老爷和这世的父母亲人……

    方家的那台齐刷刷跪了五个人,而徐家的台桌,孤零零只有徐仙儿跪着。

    后来徐春儿把其他人也带来了叩首。

    临出庙门,徐春儿还布施给庙里的道士两份铜钱挣得了老道对两边父母保佑的保证。

    中元节,城门只开半日,一家人赶着闭门前出了城。

    大件的物品早就搬到庄上了,今日他们将正式搬到新的住处。

    夏末初秋,远山江畔,处处可见青烟袅袅,鸡鸣狗吠,家家都有祭祖之人。

    到庄上后,把牌位请回供桌后,继续拜、继续烧纸……

    徐春儿嘴里不断的念叨,而徐仙儿知道,他们已经转世了,听不到了。

    跪着祭拜的只是自己的想念。晃晃头又想想,或许他们在忘川河边能看到……

    邱婶是个实在人,秋初就让人把粮食收好交了地。

    中秋这日,邱婶提了十斤碾好的新米亲自上门送给让徐仙儿尝尝鲜。

    徐仙儿塞了一两银子麻烦她留意耕牛的信息。

    方长贵收到地就欢天喜地的下地了,可十亩地,全靠家里的劳力干起来是超负荷的。

    关键是现在正是油菜下种的日子,下种若晚了,就不能在霜前稳住根苗,来年夏天的收成就好不了。

    徐仙儿劝他们这年就不赶时间种种蔬菜得了,可憋了一年的方庄头倔脾气一上来,绝不承认自己干不下来,只要天亮着,他都埋在土里。

    是的,方长贵对他在田庄的定位,就是庄头。庄子姓徐,徐仙儿是徐庄的庄主。

    方庄头跑过田野,了解到秋季是种油菜的时候。

    一亩地可产两百多斤油菜籽,榨生油就是八十斤,一斤菜油市价三十文,若是让工坊收,这一亩地产的油菜籽大约可以收一两六七钱银子,那十亩地就是十六两银子。

    武州田,一季的收成都比上田村一年的多。

    冬油菜、夏水稻,真把两季干好了,那十亩田可比上田村干二十亩地有成就多了。

    方庄头欣喜啊,说什么都不浪费这么好的沃土。

    作为武州新农,他满腔豪情壮志,有点昏头。

    上田村没有冬油菜这种作物,方长贵自然是种油菜新手,好在买种时请了安和村的人来教学,慢慢摸索着上了道。

    种两季,就要求更高的效率。

    一个人的体力,农忙时伺候三亩地已是顶天了,方家下地的三口人,还有徐春儿和方小燕这样的妇孺,进度很不理想。

    方小燕的手更是没干几天,起泡、破皮、流血水。徐春儿心疼,便不让方小燕下地了。

    没法,犁地是重活,费手、费脚、费肩膀,接着还要担水担粪,浇地除草……

    在徐仙儿看来,田间苦活儿年年都来,还是得提高生产力,自家养一头牛。

    可是这买牛,太难了!

    北市里,买个能种田的死契奴仆才三两,还一抓一大把。

    即使是从官牙买,也不过五两。

    而一头牛,不仅贵到三十两,一般人还买不到。

    徐仙儿还不太想买人,让一个陌生人来加入她的生活里,属意还是买牛。

    从府尹府的记录看,一年至多二十头耕牛进市售卖,没点关系,根本连出售的消息都得不到,更别说一些大户早就定下了。

    而私下里,耕牛也不能随意买卖交易,只能租用。

    卖牛由府尹、县衙的司户负责,邱婶作为牙人还够不着这个买卖,但官牙收的屋子,若是哪家有牛退回了衙门登记,这些消息可以传出来,徐仙儿就是想买个消息。

    “唉,这次你可真得去找平江军的人了。”说是留意消息,但邱婶不想占这个便宜,给消息就是给希望,可她办不下事儿,就收不下这个钱,当面就退还给徐仙儿。

    “最近的五头牛,都被南岸要去了。年前是有一批,可早被人用五十两订走了。”邱婶儿给徐仙儿做了个小动作,示意都是不能抢的人。“开春后也不好抢……”

    买牛,真的很难。

    要不是盛朝对耕牛有登记制度,徐仙儿都想启用电子商城的“心愿购”功能了。

    是的,在徐仙儿买买买、卖卖卖的努力之下,电子商城升级了,不仅购物界面又大了许多,价格降到了八五折,最重要的是多了一个“心愿购”功能,只要付出十倍的价格,就能买到界面没呈现的商品。

    徐仙儿凭空拿出牛腱子肉还可以编个来处,凭空取耕牛,显然不可行。

    只能反复提醒方庄头,若干不下来,要么把地空着,要么雇人帮忙,可千万不能因为要省钱硬撑。

    最后,方庄头租到了隔壁庄子干完活的耕牛,这才赶着按时下完种,日子才松活一点儿。

    庄里的小花园被徐春儿改成了蔬菜地,只留了那棵已经结果的柿子树。

    加上厨房旁原本那块儿菜地,再过一个月,家里的蔬菜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

    徐春儿还拢了十只鸡仔,交给方小燕管理。猪羊仔等明年春天再买,免得冬寒不好养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