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系统要我长命 > 第12章 徐春儿来了

第12章 徐春儿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挨了一顿打之后,方大石终于说服爹娘也同意了。

    出发前,他爹去找村长和大伯说了洪灾的事儿。

    村长信没信,方大石不知道。

    但是他大伯跑来把他家的门给踹了,骂他爹不孝,说家中重孝未出,刚分家就想着出门。

    甚至为了出门,还编排村里要遭大灾。

    反正就是不信了。

    他大伯还把他爹的腿给打断了一只,让他走不了路。

    不过这顿打,反而把他爹的决心打出来了。

    腿一绑,隔天就把地卖给了镇上牙行,换了盘缠,带着一家人离了村子。

    方大石也依徐仙儿的信给于四柱、秦三牛还有他师傅刘劲松也留了消息,但没管这些人相信不相信,先走了。

    一家五口一辆驴车,除了伤腿的爹可以坐车,他娘和弟妹背着篓,方大石挑着担,本就走得慢。

    刚出了宜川府,老天就一直下雨。

    家里人轮番病倒,不得不停在沿途的镇上。

    他出门的时候是办了路引的,原本由坐驴车的他爹拿着。

    可惜路上雨大路滑时,车翻了,放路引的那个包袱沿着悬崖边边掉江里了,捡不起来了。

    之后一路上他们都没有进大的城镇,只在郊外歇息。

    “你说那人会带口信儿到安平客栈吗?”徐春儿一家子进不了城,在城门求了好久,还是方大石机灵摸了两个铜板给进城的菜农,让他帮忙带给信儿去安平客栈。

    方大石本来请他带话去徐仙儿留的成东街宅址,但那菜农说,他不去私宅。这才折中去的安平客栈。

    “带个口信,应该没问题。”方大石安慰他母亲,也这般安慰他自己。

    武州府的远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方家一行路上断断续续走了两个多月,遭了罪,身心疲惫,盘缠也所剩无几。

    如今武州城门就在眼前,却进不去,虽说是徐仙儿让他们来的,但没见着人,母子两人心还是悬着的。

    “大石啊,你爹腿还没好,若你小姨一直没来,我们是不是得先找个住处?”徐春儿手里还有几个小钱和一个嫁妆镯子,是最后的贵件儿了。

    这一路上,徐春儿已经逐渐习惯听这个大儿子的意见了。

    方长贵硬气的卖了地后,出门没几天又后悔了,一天天坐在驴车上不是唉声叹气,就是闷不出气。

    若不是方大石的坚持,还有被徐仙儿说中的接连大雨,估计他们都要打道回府了。

    “娘,再等等。”

    天气太冷了,这处没有好打听的场所。

    没有茶棚,城外原本有照顾车马的棚子,可能是人回家过年了,也空着。

    方大石还是个十四岁的半大小子,本事才开始学。

    既然选择相信小姨,就相信到底。

    因为新年,城门进出的人流多带着年货和喜色,方大石心里也祈愿着早些见到小姨,一家人能团团圆圆过个年。

    徐仙儿赶到西城门的时候,方家人蜷缩在树根的一边。

    衣服还是去年她让一家子做的,眼下从头到脚和着干巴巴的泥土,在冬风中,犹显得可怜。

    “姐?”

    正啃着冷馒头的徐春儿,仰头瞧见徐仙儿,馒头还噎着就哭了出来。

    “仙儿,你可算来了。”

    找到人,徐仙儿简单安慰了一番,又赶紧去找了城防官解决他们进城的问题。

    “户书、路引确定都丢了?”

    “是的。大人。”

    “户书补办二十文,要等一个月。路引补办五十文,有户书,三日即可。”

    徐仙儿掏出十个铜板,轻轻的交到城防官手里。

    “大人,今儿都二十九了,能加急吗?”

    十个铜板不算少亦不算多。

    城防官掂量了又掂量,“不是我们不想快,这都过年了,文书都休假了。再说了,这去往杨江府一去一回,一个月已经是顶快的了。你家亲戚既知丢了,当时就该回头补齐文书。”

    “这不是出门少,没见识吗?”徐仙儿又塞了二十个铜板。

    “我姐姐一家本是来陪我过年,哪知道路上耽误了,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让他们先住进城里。”

    城防官见了方家邋遢的模样,又瞧了瞧徐仙儿,“我看他们不止是来过年的,更像是来投靠你的?武州的规矩,你也知道。”

    城防官顿了顿,最后还是松了口:“该补齐的还是得补齐。至于进城,进城费每人五文,城中有十人作保立刻就能进去。”

    保,保,保……

    徐仙儿只能再次请汪掌柜找人帮了忙,给了每人二两银子做保金,才把人接进城里。

    “在户籍和路引补好前,他们只能住在你落的这个地址。还有,他们一旦惹事儿,你负最大的责任。”城防官批入城票的时候,反复提醒徐仙儿。

    “知道了,大人。”

    徐仙儿把方家一家人接回城里已过未时,来不及让他们歇着,赶紧拉着人上街买了新衣新鞋和现成的吃食。

    一路走、一路买……

    刚在城门外还耷拉没精神的一家人,找到了依靠,神采都飞扬起来,连半跛的方长贵,在满街新年红禧的映衬下,脸色都好了许多。

    说来,这一家子,县城都没逛过,就到了武州这么大的府城。

    满城迎新色,看什么都新奇。

    只有徐春儿一直在心疼钱,一直提醒方大石要记着,以后要还给徐仙儿。

    回到成东街,徐仙儿把内间的东厢房分给徐春儿夫妇、西厢房分给方小燕,方大石、方大安两兄弟就住在外间东厢。

    趁着一家人洗洗刷刷,徐仙儿用小红炉煨了鸡汤,一人一碗鸡汤才算帮他们洗完尘。

    夜里,徐春儿拉着徐仙儿说话,像她离开前的那一夜一样。

    “仙儿,你说村里真的被淹了吗?”徐春儿离开后,确实下了很久的雨,但是徐春儿一直不太相信,一个村会因雨就没有了。

    “姐,你不是相信我才来的?”

    “我只是不想没了根儿。这次以前,我就只在青石村和上田村住过,连镇上都很少去。这一路到武州,路好长啊,越走我心里越不安稳。武州话听着跟家乡话是挺像,但是他们一说快了,我还是听不懂……”

    “大石还小,老想着在外面闯。你给这小子一梯子,他顺势就爬了。”

    徐春儿的话里透露出她的茫然,“莫看你姐夫嘴里一直嘟嘟,但能为小子闺女做的都做了。我知道,他心里还是惦记上田村的。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啊?”

    人对故乡总是有很深的情结,尤其还是在这个几辈人都不会背离故乡的时代。

    徐仙儿回答不了这个话题,毕竟往后到底是留在武州好,还是回到上田村好,只有他们自己过,才知道。

    徐春儿是真累了,尽管心里有对未来的无数担忧,没唠叨几句就睡着了。

    翌日,徐仙儿是被弥漫的炖肉味给香醒的。

    想着大年三十,赶紧起床收拾。

    刚一出屋,就被守在门口,一人坐一个石墩的方大石、方小燕、方大安吓了一跳。

    “这是要压岁钱,太早了吧。”徐仙儿摸了摸腰间荷包。

    最小的方大安好不容易等到人了,“小姨,我饿……”

    三双眼睛齐刷刷的望着徐仙儿,还有从东厢听见动静赶出来的徐春儿和方长贵。

    “你们,还没吃?”感情儿,肉香是隔壁飘来的,不是自己家的。

    徐仙儿不是一个能早起的人,尤其是在这冻人的冬天。

    有时候醒了,也不起。

    她的房里茶水、点心,什么都有。

    像今日能在辰时起身,都还是因为家里有人。

    方大安猛吸了一鼻子,不知吸进的是他的鼻涕还是隔壁的肉香。“娘说,小姨家的东西,不能乱动。要等小姨同意了才能用。”

    方家的作息,卯时初都起了,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可能是结束了颠簸,昨晚吃的东西消化得特别快,几个孩子老早就饿了。

    他们本想找吃的,可是他们娘说,这宅子里的东西都是小姨的,得小姨允许了才能动。

    几个娃只好在摸摸这儿,敲敲那儿,最后选了离小姨最近的地方等着。

    隔壁都在准备年夜饭,一大早整条街都充满了各种食物香气,更让人饿。

    “饿了,不去做饭?是等着小姨给你们做?”

    徐仙儿推着几个孩子往灶房走,“今儿的早饭就交给你们做。这袋子是小米,煮粥,起锅前丢些干枣儿提味儿。还有鸡蛋,每人一个……”说完,徐仙儿就从灶房抽身了。

    徐春儿身上有徐家爹娘遗传下来的谨慎朴实的品性,徐仙儿在上田村与她短暂相依后,就把她当亲姐姐看待。

    徐春儿的心思,徐仙儿懂。

    无外是寄人篱下,不好自作主张而已。

    这房子和家里存粮,徐仙儿都给徐春儿交过底了,说是猎物换的,让她放心住下。

    徐春儿对徐仙儿置了这么一大家当,有惊奇,但也不怀疑。

    也亏得在上田村的小半年铺垫,她见证了徐仙儿淘山和霍霍的能力,知道她这个妹妹有些本事。

    但一家人吃穿住都靠着徐仙儿,她明显还是局促。

    “姐,你知道我懒散得很,你们把这儿当自己家,自己照顾好自己啊。等会儿我们在一起做年饭……”

    说完话,徐仙儿径直回了主屋,把外间留给他们发挥。

    徐仙儿突然觉得好难啊。

    她就是想帮徐春儿一家避开灾难,却不知接下来该怎么跟他们相处。

    以前在方家,他们是主,她是客。

    她自己是没有客气过,现下掉了一个头,徐春儿和方家人要跟她客气,她还真不知怎么让大家都舒服。

    她果然还是习惯一个人。

    但现在人来了,就只能想办法让大家都自在。

    吃完早饭,徐仙儿又跟徐春儿商量了,以后家里的活儿都交给他们一家干。

    有事儿做,或许他们心安一点儿。

    回去还是留下的话题,也留给他们自家决定。

    心若能安下,哪里不是故乡呢?

    年夜席上的气氛总算正常了些,几个小的适应得快,听到街上有放爆竹的声音,饭碗一搁下,就冲去了。

    “大石这小子,在外学的规矩,这才几个月就忘了。还拉着弟弟妹妹闹腾。”

    “姐,大石还是个孩子了。”

    “他就比你小两岁,实算也就一岁,小姨养着家,大外甥吃完就知道疯……”说着说着,徐春儿又开始啜泣了。

    气氛急转尴尬,大外人姐夫方长贵本就不怎么开口,这下更不敢说话了。

    “哎呀,姐,大过年的,你咋一直哭。大石本就是个孩子,你们这一路走来,他撑了这么久了,现在放松放松。等过了年,你再教育。”

    都说新年除了祭祖不能哭,徐春儿自然知道,现在的矫情不好。

    “年后就让他去做工,一天天白折腾力气,不折腾几个子儿来孝敬他小姨,我不打断他的腿。”

    “别别别,别动不动打断腿。”徐仙儿拉着徐春儿瞧了瞧方长贵的腿。

    方长贵的腿当初伤得并不深,现下还跛着,重活儿干不了,心还伤着。

    徐仙儿不好出手医治,准备出了年,再送他去跌打馆看看。

    武州近军尚武,外科和骨科大夫多,医起来应该不难。

    “反正这个家该他挑起来了。”徐春儿也有她的坚持。

    方大石是个听话的孩子,刚出了年就到处去找活儿。

    但没有户书,武州的商户不敢用。

    这小子有些机灵,借着震天镖局的背景,没事儿就去安平客栈外蹲守着,有时能捡个跑腿、搬货的碎活,赚几个铜板。

    杨江的风雨还是无法阻拦的飘到了武州。

    到西城门口领户书和路引那天,城防官直接改问方家落户武州。

    方长贵还想着回上田村,带着不解问,“大人,这是为什么啊?”

    “让你们留在武州,可是好事儿。你们几个恐怕不知道,杨江府和宜川府大灾,你们那个北文县城县衙都没了。你们现在想回去也是回不去了。朝廷下令赈灾安民,西边来的人,可进不了城。有路引的收在灵溪镇,没有的都收在城西的西晖村作流民安置了。”

    西晖村,近神雾山,距离武州城还有九十多里路,是新设的流民村落。

    而灵溪镇就比西晖村近武州城一点点而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