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存亡品第八
一、释品题
本品是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得闻经声佛号,一切重罪,如汤消雪。正法念经云:‘夜摩天王为诸天说偈曰:“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当知吾人一念正信(没有企图),诵经念佛,能使见者闻者,一历耳根,纳入八识田中,犹如录音摄影,只须卡擦一声的工夫,八识田中,色声俱在;又如金刚入腹,经恒沙劫,不失不坏,终必穿肠而出;喻一声佛号,纳入阿赖耶识,终必破无明见法性以成佛也。古德有句话说。‘法音经耳,功报弥劫,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但必须注意者,念经念佛的人,必要信心清净,由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经声佛号,才有感人的力量;否则,口中唱出佛号,心中盘算其他,自己心中不入,而能入于他人之心者,无有是处。但是听到经声佛号的人,也必须由耳根纳入八识田中,才能存效,其有业障深重众生,闻而不纳,犹如覆盆,不能容物,如是众生,闻不闻等。
为什么人到临命终时,才有这样的奇效!又为什么一声佛号纳入八识田中,一切众罪,就会如汤消雪呢!众生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年富力强的时候,这也不信,那也不信,到了临命终时,众苦所积,惊恐怖畏!一切荣华富贵,尽用不著,惟有一句佛号,如清凉剂,如定心丸,能灭心中烦恼火焰,能与精神施大无畏。是故众生稍有善根,临命终时,易奏奇效!当知诸地狱中,熊熊烈火,皆由众生烦恼火生,倘若心中烦恼火灭,地狱猛火所不能烧。所以者何?以无火因,如大铁山,非燃料故,核子高温所不能烧。若以荣华富贵,施与临命终人,犹如抱薪救火;何以故?荣华富贵,即是大烦恼聚,犹如草木具碳氢氧,易燃烧故。诸君不信,当你‘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可以把你烧得食不下咽,夜不安席,顺境尚且如是,何况逆境?若再由顺境转入逆境,更好像由飞机上跌落下来,求其在地上爬亦不可得,所以说‘富贵荣华是烦恼聚’,决非危言耸听。可是诸有情类,不是铁石心肠,喜好刺激,贪求玩乐,我们也不可能实行铁化教育(冷酷无情);菩萨行者,是训练众生消防工作,让他们身上背著灭火器(深乐佛法),不妨遇缘随分(不加勉强)玩玩火炮(喻世间乐),但必须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玩的时候,轻松自在,放下了也不留恋;当知是人依于佛慧,故能于世间乐烦恼微薄,即可免得野火烧身。否则,驽马恋栈,不进棺材不止步;若有宿世善根,临命终时,在其万念俱灰之际,遇善知识,一声佛号,即人八识田中,犹如甘霖下降,烦恼火焰即时消灭;由因灭故,则缘亦灭,由缘灭故,则果亦灭;所以才说,经声佛号一历耳根,无间重罪,顿时消灭,诚非虚语。但助念者,也不可有‘生意眼’与‘儿戏心’,当以‘深心’‘直心’自我忏悔,然后助念;若不奏奇效,十方如来便成妄语。余若不深信此法,以违心论,诳惑人者,亦当堕于无间地狱。
诸君若信亡者利益,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况救人脱无间狱?救世间火,尚且功德无量,何况为诸众生灭除烦恼火焰?当知烦恼是一切罪恶的泉源,若能助人灭除,则其功德汪洋浩瀚,岂可量耶?此即所谓‘存亡利益’,以其居于第八,故曰‘存亡利益品第八’。
二、依佛菩萨有二殊胜
就在普广菩萨听完了如来赞叹品作礼而退的时候,本经的主角地藏菩萨摩诃萨,从祂本座上起来,对佛表白说;‘世尊!我观察这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六识动态),皆依‘我’(自私)及‘我所’(我的想法和看法)为出发点,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动态,都是造罪的因素,故三涂易堕,人身难得。他们在穷困潦倒,百无聊赖的时候,无处发展他的欲望,若有善知识领导他归依三宝,以糊涂故,没有般若气氛,但为环境所迫收敛其心,礼佛法僧,以是因缘,即得来生人间福报;获福报已,故态复萌!多退初心,溺于声色!若再遇恶缘,有权有势,大作威福,纵贪嗔痴,作杀(陷害)盗(贪污)淫(经营夜总会),于是罪恶因素,又复念念增长!
‘世尊!是等众生,好像陷于黄河套的泥腿,肩上又负荷一些重石,这样岂不渐困渐重,一步深一步的陷落进去,怎能拔得出来呢?
‘是诸众生,若有宿世善因,遇善知识,替他全个儿负荷这些顽石(喻业障),劝令止步(喻勿造新殃),平身卧倒(喻当平心地),就地滚出(喻即心转念即出三涂)。
‘世尊!是善知识!有二殊胜:一者有大力故,能与众生负荷重债,是故众生一念向佛,万劫罪因,顿时消灭。二者有大智慧,能予众生方便善巧,导引扶助,出此泥淖。若是达到平地,又劝令他站稳脚跟(喻坚固他的心地)小心翼翼,好好看著这危险的路,且莫再蹈覆辙。
‘世尊!众生习恶,不费纤毫之力,一念不觉,则三细顿起(业、转、现三识),境界为缘,则六粗全张,(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若不返观内照,就会刹那之间,由细至粗,乃至弥满法界。所以这些习恶众生,犹如电光之迁逝,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三、临命终时念佛法僧可得灭罪
‘是诸众生,有这些起惑造业的恶习气,所以在它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应当为他供养三宝,启发信心,以资前路。
‘若能设黄色旛,以及伞盖,于死亡日,悬于佛前,可离八苦,生于十方清净佛土。若于佛前燃香油灯,能破幽冥,一切罪苦众生,蒙此光明,悉得休息。或转读各种大乘经典,或供养佛菩萨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号,只若一名一号,经历临命终人耳根,纳入阿赖耶识,是等众生,他所造的恶业,及其感招的三涂果报,由于他的眷属,修此圣因,如是重罪,悉皆消灭。
‘若再能为此亡者,身死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广造众善,例如供养三宝,布施设斋,供养法师,大转法轮;印赠能作启发性的大乘经典,以及其他刊物;出资建立学校,倡导佛化教育;出资作奖学金,诱导青年学子归佛;再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不作自私自利的打算,啊!世尊!是诸死亡众生,不仅临时解脱三恶道苦,而且是永离三涂,得生人间天上,受著殊胜微妙的安乐;何谓“殊胜微妙”呢?是诸众生身心轻安,心情愉悦,衣食丰足,无诸热恼来逼其身。
‘世尊!不仅亡者受此人天妙乐,现在眷属,亦复利益无量。何以故?以其发心真切,如同一粒含有生机的良好种子,而此眷属又如一位农业专家,不但善于择种(善审因地),且善辨认土壤,又富耕耘常识,故能利益千万亿倍。所以者何?若不选择种子,一粒没有生机的种子,投下田去,岂能发芽?若不辨认土壤,一块含有琉璜质的土地,即使投下良好种子,也是烂坏。今此眷属,既能选种,又能选田,复善耕耘,求其不得大利,亦不可得。
四、赞回向功德
‘世尊!选种喻发心,选田喻择人择事,耕耘喻回向。复云何选?如来常赞:“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是法供养,能续如来慧命,启发众生智慧宝藏,若以金钱作法布施,存者亡者世世生生福慧具足。若再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则其功德弥满时空,无量无边矣!何以故?回向功德,胜中之胜!例如一个判处死刑的囚犯,不甘自尽,复将千百人扯下冤狱,而此死囚不但不能减免死刑,而且是罪上加罪。回向功德,亦复如是。又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不但不减分毫,而且千灯相映,光明愈盛。是故众生,于一切法,不可自私自密,应当打破“我”界,不可自居专利,所以者何?普利法界,展转相引,大千光明,指日可待。否则,大千怒吼,鬼哭神嚎,仅尔萤火之光,如何自保?是故诸佛世尊重视回向功德。所以我今在世尊面前对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广宣是项功德之利。
五、于‘生死际’杀生害命殃及亡者
‘又阎浮众生,有此恶习,于婚、丧典,杀害生灵,以宴亲友,或拜鬼神,或祭妖魔(狐仙等类)。我今劝是阎浮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莫为亡者增加恶缘;更不必去拜神求鬼。何以故?彼诸鬼神面如锅铁,皆机械化,没有丝毫温情主义,尔所杀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者,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假使这位亡者,自具善根,已经得到八圣道分,或证菩提果分,应当生到人间天上,受胜妙乐;可是由于他的眷属,在他(她)临命终的时候,给他造下这些恶因,殃及亡者,在阴司里打冤枉官司,阻碍他的人、天去路。何况临命终人,未曾有少善根,自据本业,应堕三涂,怎能禁得起这些眷属,再给他增加恶缘呢?
‘这好像有一个人,从远地来,已经是三天没吃饭了,而他所负荷的东西,又超过百斤,可以说是筋疲力尽不能再支持了!偏偏在这时候,又遇到一位不知趣的邻居,又给他增加上一点点东西,这在一个体力充沛的人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可是在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就会因此倒了下去,是故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当为作福,以资前路,莫造杀业,增加他的罪担。
六、于佛法中作微许功德,契‘第一义’永不消灭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佛法中,做些微许善事,乃至小到像一根毫毛,或像毛毛一渧,或像一粒沙子,或像一微尘点,像这样的功德,经尘点劫,不失不坏,悉皆自得。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智慧聚,是功德聚,犹如大海,是大水聚。若有众生,于诸佛所,发正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这好像有人。取下一根毛发,折为百分,取一分毛,沾水一渧,置于大海,当知此水,已入水库,大海不干,此水不亡。众生亦尔,一念正信,能和诸佛的功德藏与智慧藏互相吻合,等于渧水寄于大海,如来不灭,而此功德永无有灭。可怜愚痴众生,只知庙上烧香,不求听经闻法,那知法宝乃航海指南,过去诸佛由此得度,未来诸佛亦复和是。否则茫茫业海,而不迷航者,无有是处。所以不明佛法者,信佛即谤佛;不研戒律者,持戒即犯戒;是皆业海迷航众生。是故佛子,当求佛慧,如同饥者求食,渴者求饮;求之不得,应当佛前忏悔宿世业障,乃至痛哭嚎泣!如丧考妣!如是渴求,才能亲近供养大善知识:如是忏悔,才能降伏我慢,虚心受教;如是久久修习,佛慧自开;如不修习,终不能得。
‘世尊!我前所说之“一毛一渧功德”,如此之一毛一渧,不是到庙上烧上几枝香,叩了几个响头,写了一点功德费,要求佛菩萨保佑丈夫升官,儿子升学,左邻右舍对不起我,咒令他早点儿死,得不到效果,就说:“不灵嘛!我这功德,岂止一毛一渧,平常日子,我还热烘烘的为庙上跑来跑去,佛菩萨真没人情味,经上的话真是骗人。”当知此人在发心时,即已毁佛谤法了!何以故?此人不知何者是佛?何者是法?身行心想,与诸佛心,不相应故。若再嗔心兴谤,即堕三涂。未来佛子,应负领导责任,纠正此种错误思想,莫使是等众生流入三涂。即使痴心为善,事奉三宝,跑来跑去,劳碌一生,纵可得到人天福报,也不等于发正因心一毛一发;所以者何?鸡毛一堆,不胜金刚一粒,且永远不能相提并论,不可比拟而兴毁谤。惟有金刚一粒,与金刚聚,无二无别;也好像一勺之水,与大海水,在本质上,等无有异。’
七、大辩长者发问
就在地藏菩萨说完了上面这一段话的时候,会中有一位长者,得无碍辩,他能于一义中,演无量义;一法中,演无量法;一词中,演无量词。依义立名,所以他的名字,叫做大辩。这位长者,他久已证得无生法忍,现长者身,化度十方世界。他从座位上起来,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说:‘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他的眷属,为他修种种功德,乃至设斋供僧,造众善因,是命终人,能全个儿获得这样大的利益吗?能得到解脱道吗?’
八、地藏作答
地藏菩萨回答说:‘是的,长者!我现在为这些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陀威神之力,略说是事。长者!若是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平时不知念佛,到了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其称佛名号,是人由耳根印入八识田中,不论其听到的是一佛名,或一菩萨名,或一辟支佛名,不问他有罪,或是无罪,都能如汤消雪,悉得解脱。
‘若有一般的男人或女人,活著的时候,不修善因;而且多造众罪,死了以后,他的眷属,给他造福诵经,供养佛像,及称佛名号,这些功德,七分之中,才能获得一分,其余的六分,生者自受。
‘以是之故,现在未来善男女等,健在的时候,就应当勤身修习,就是一分一毫也都自己获得。若再不看重自己,回自向他,更是一本万利,当知回向功德,是“高利贷”;是故智者,所作功德,点滴不留,悉皆回向,但非形式主义,必须打破“我”界,才能即发心时,即回向时,一切功德,与众生共,是真回向。
‘长者!一切现象,不论有情无情,或秽或净,尽属缘起;缘起法者,犹如灯光,凡夫看著凝然不动,实际上它的生命,是刹那不住的电流在那儿支持著,若是电流瞬息间断,灯光则灭;由开电钮,到闭电钮,这一段缘生缘灭的时间,就是灯光的寿命;众生亦尔,变易法中,亦有分段,所以叫做“分段生死”。
‘既然电流刹那不住的输送著,而是灯光也是瞬息不停的新陈代谢,代谢不住,而是灯光不住为住,故能生生不息,永远是新的血轮,才不会老化以至于消灭;虽然不生不死,而实际上它的变化密移,不是凡夫肉眼所能觉知,(新陈代谢的速度,其空间性,在时间上超过吾人之视力,即不见其变动。现在马达速度最快的是每秒六十转,原子加速器每秒一百六十万转,可是每秒在三十转以上者,吾人肉眼即不见其动。)惟圣者能察,以其新陈代谢,刹那不住,叫做“变易生死”。
‘长者!是“生死”法,是缘起界的天经地义,不可或缺;离开此法,大千世界,立即僵化;大千世界窒息而死,则又何贵乎法性之有耶?不过凡夫病在攀缘,二乘病在冻结,时空迁变,刹那不住;凡夫著有,如攀车轮,故随时空(宇宙)巨轮,流转生死!二乘著空,不敢攀缘,虽免轮转之苦,可是冻结世间,阻碍进化。菩萨不住“生死”,不被轮转,不住“涅槃”,大转法轮;他好像坐在车上的观光客,到处向二乘和凡夫招手,让二乘人上来观光,开开眼界!告诫凡夫,当学驾驶,勿攀车轮;他好像也是随著时空转变,可是他是转轮者,不是轮转者;故能稳坐驾驶室,逍遥自在的到处观光,并抢救轮下众生,教练驾驶技术。
‘由此当知,是“变易生死”法,美化世间在此;众生成佛亦在此;诸佛菩萨的恒沙功德亦在此。何以故?一切有情,不被“生死”转,即能转“生死”;若被“生死”转,则随“生死”流转六道;若能转(运也)“生死”,则以“生死”(新陈代谢)庄严诸佛世界。
‘一切众生,不了此义,即被“生死”所转;随生死流,造世间业;于变易法中,受“分段生死”;业报将尽,无常大鬼,不请自来!这时亡者神识杳杳冥冥,不知自己的罪福如何?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如痴如聋,或在冥府诸司对质,辩论业果,结案以后,依据他的业力,受生六道;就是在那辩论未终结以前,在精神上也是大受威胁!所见到的都是狰狞的面孔?所听到的都是叱吒的声音!人间法庭,尚且如是,何况冥府诸司?更何况堕于诸恶趣呢?
‘所以命终以后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未得受生之前,念念之间,都盼望著它的骨肉眷属,给它造福救拔。若是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就得随业受报了!若是罪人,动经千年或百年,都没有解脱的希望!若再堕入五无间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复次,长者!假若如是罪业众生,死了以后,他的骨肉眷属,为他斋供三宝,资助他脱离恶道。在供养的食物中,淘米洗菜,当以净手,就是淘米的泔水,摘下来的菜叶,以及斋供剩下来的东西,都不能抛弃在地上,应当用器具盛起来,等到斋过了以后,或施乞丐,或施畜生。若有美食,及诸瓜果,在未献佛僧以前,勿得先食。若是违背了这道理,或粗心大意,无恭敬心,泛泛浮浮,做点表面工作,是命终人,了不得力。若能精心勤恳的保持得干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功德,获得一分。
‘是故长者,这南阎浮提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六亲眷属,死了以后,由内心深处殷勤恳切的供养三宝,如是之人,存者亡者,俱获利益。
说这话的时候,忉利大会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上菩提之心。大辩长老,作礼而退。
九、释品内义趣——
a、概述
写到这里,本品已完,除在文内演申以外,似无余义可析;不过我在这儿就文内演申的意思,再说几句话,但愿我这几句话,是无病呻吟,否则就成了我们佛教重大的症结。如果是我无病呻吟,那就是我看错了,误解了,不是和谁过不去,请读者原谅。
b、作功德者必须‘选种’亦要‘选田’
(甲)就是我发现我们的领导阶层,不!相似的领导阶层,忽略因果,也可说不信因果;而其程度,有甚于非佛教徒;何以故?非佛教徒的正人君子,虽不懂因果,也没有戒律的约束,一切事,当作不当作,某些话当说不当说,他尚可揆之以义;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只要我们不把固有的仁义礼智完全埋没了,在我们内心里就有一种制衡作用,不用戒律的约束也差不多;所以者何?法律和戒律,如同县官,正义之心,如同现管,俗语说:‘县官不如现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因为县官鞭长莫及,现管切近身边;有现管没县官,不会大错;有县官没现管,难收效果;所以佛初成道,没制戒律,本想教我们恢复现管制度,实行人人自治;后制戒律,原是不得已的消极办法。如果有人说,凡佛教徒,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没有丢掉现管而作佛教徒者;如果这句话是肯定的,那么我这话就是废话,请读者原谅。如果吾人只有县官而现管抬不起头来,在表面上看,又为众望所归,以因果道理来讲,这是祸,不是福。何以故?既为众望所归,当为众人福田,一般人不是农业专家,不会选择土壤,只要有释迦牟尼佛的招牌,大家就来撒种;可是我们中国素称经济落后国家,一个在家信徒,既不能贪污,也不能偷盗,生活非常艰苦,他(她)们积下一点血汗钱来供养三宝,都是一粒粒能够发芽的种子;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这位正义的管家,就会不知来处不易,把十方信施任意挥霍,(包括寺庙、学校、医院,奖学金)虽然埋葬了不少能够发芽的种子,却仍然是赤地千里;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琉璜土’,用耶稣一句话说,就是‘这块地要受咒诅’,言其将受果报也。如果我们不信因果,自当若无其事;如若真信因果,应当不寒而栗!吾人无始劫来,业障深重,光生理上的漏洞,已经就够我们协调的了!若再放纵精神漏洞(虚名),浪费宝贵的精神、时间和金钱,将来堕入无底的深渊,不但可怕!也实在划不来!生理漏洞,如饥、寒、热、眠,人人都免不了,谁也不敢说大话;可是非佛徒的正人君子,尚且取之有道,不吃冤枉粮,如果我们佛徒失去这位心中管家,再不考虑因果,更不考虑其动机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三宝?只管人家送来我就化,或管理不严,让恶知识私自分肥,其后果如何?一概不去管它。诸位请想想看!如果真是这样?那及老老实实吃一辈子冤枉粮?所以我说,其忽略因果的程度,甚于非佛徒的正人君子!不发芽的种子,还可充饥,下到田里就浪费了;发芽的种子,下到琉璜土里,不但不能发芽,而且给这块土地增加可怕的后果。我这话的重点,是希望撒种的人,应当选种,也应选田。
c、佛法要打通障碍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学术化’,但不可符合‘低级趣味’
(乙)现在科学已经进入非局外人所能想像的境地,全世界就要浓缩成一家了,至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早已成为过去:因此人与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复杂,学术的领域,也一天比一天扩大,人们追求真理的心,更是一天比一天迫切;如是大家的工作,紧张忙碌,在这时候,我们若不把佛法渗透在各行业和各学术里面,让大家各就其行业,各就其所学,闹中取静,体会佛法,还要用过去农业社会那些老套子,大家关在冷宫里,参禅打坐,诵经念咒,进来的人,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徘徊在门外者,是业障深重,没有善根;诸位请想想看!那个众生没业障?不过度生犹如治病,首要适机适时;所谓‘适机’者,就是要渗透各种学术,和各种行业;适时者,就是要适合现代;现在是科学时代,众生求解心胜,又要找个水落石出;硬性灌注,和空洞玄想,早已不合时宜。即使其解而不行,亦可欣乐佛法,种种善根;何况解而后行,才能发生深信切愿,以信深故,即一切法,谛观实相;以愿切故,于一切处,心中念佛;不废一切学术,即可体会佛法,不废日常生活,即可参禅念佛,这样才能大众化,时代化。
也许有人要说:虽然阁下言之成理,究竟如何渗透?如何才能不落空洞的玄想呢?答: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两句话,我们若能澈底相信,则知佛法遍布一切法,佛性遍周一切性,一切法外,无有一法而名佛法;一切性外,无有一性而名佛性;譬如科学家,认为物体含有某种元素,即可引用使其发生变化;如是所谓‘渗透’也者,知识渗透而已;正如科学家指示学人,某些物体,含有某些元素,任其化验而证实之;授佛法者,亦复如是;即一切法而示佛法,令其体验而印证之;使人人各就其所学,各就其行业,体验佛法,乐于修习,如是岂不摄机广而含义深耶?
诸君若以为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修学与布教方法,仍然是十八世纪以前的老路子,不但不能发展到教外去,就是连我们自己教内的名相也不想透视一下子,只有让它神秘下去;告诉后来者,这是老虎,那是毒蛇,修行人不可接近。譬如‘无明’‘生死’‘烦恼’‘五蕴’‘六尘’等等,不说其他的大乘经典,就是心经仅有二百几十个字,就把这些名相透视无遣了!我们不依般若法门去作透视工作,偏依不了义经,作逃避主义;譬如说,见到生死无常,而生伤感,就会感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是就厌生死,欣涅槃;这就是老年人的回忆与伤感,都是由于‘我执’作祟发出主观上的错觉;若肯放下‘我执’,以客观论,则好花年年有,好景处处在,我这一代的青年过去了,下一代的青年又来了!再紧凑一点说,自古及今那天没有‘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以‘我见’来论好花好景,是不公平的!当我们正在开花的时候,听到人家说:‘不常开!不常在!’就会感觉扫兴!现在我们已经过去了,倒回头来,就向下一代头上浇冷水,这未免有点嫉妒?以灰色观念,嫉妒心情,向外布教,尤其是接引下一代,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佛教冷寞的主因。
然而,‘生死无常’,也的确是事实,究竟我们应当怎样了解它呢?是的,这的确是应当了解,不是逃避的问题,就是逃避也逃避不了;我前面已经说过,‘生死无常’就是‘变易生死’;以其变易的速度刹那不住;以不住故,故曰‘无常’;岂是花开花落所可比拟呢?又以其变易故,犹如电光之迁逝,后一刹那即非前一刹那,故曰‘生死’;又岂是‘分段生死’所可比拟耶?
好了!我们既知‘生死无常’的真相,然后再论‘生死无常’和一切法的关系。一切法者,指现象界说;一切现象,(包括十方净秽国土)皆属缘起;凡缘起法,皆具生灭,惟有生灭无常,才能万古常新;也惟有生灭无常,才会生生不息;也惟有生灭无常,才会产生一个光辉灿烂有生机有动力的艺术世界。何以故?以生灭无常故,自然刹那不住的新陈代谢;以新陈代谢故,才会永远是新的细胞,不老化亦不灭亡,是故万古常新。又以新陈代谢故,才能相续不断的生生不息。又以新陈代谢故,才能随众生业,缘起无量诸法,光辉灿烂的日新又新!若现象界,不具生灭,则立即僵化而老死!诸君请想想看!生死无常,有甚可厌?除非宇宙是一个死的宇宙,否则,任尔厌恶逃避都不可能。何以故?众生身心二法,不离四大五蕴,四大五蕴本身就是生灭无常的,则又逃到那里去呢?
诸善知识!生灭无常,是现象界的生命,是缘起界的艺术,前以灯光为喻,而此灯光虽然新陈代谢,刹那不住,犹须电流继续不断的补充,如同吾人必须食物营养,才能维持其代谢的功能;吾今再举一喻,不用外力补充,由它自己产生出来的‘惯力’,即可维持其生命。譬如吾人用铜元一枚,在玻璃板上拨转,假若一秒钟能在二十七转以上者,则见一圆球凝然不动的放在玻璃板上;若无空气的阻力,和底面的磨擦力,与地心的吸引力,则此圆球的生命,将无休无止。由此当知,极乐众生,寿命无量,亦复如是,在力学上所谓‘惯力’者,即佛学上所说的‘业力’也。所以者何?惯者,习惯为义,今生的习惯性,即是来生的业力。如四禅天和极乐众生,不须食物补给,仅凭自己的业力,便可维持生命。人,畜两道,则必须由业力感招业缘(食物),才能生活下去。然、不管怎样,都必须刹那不住的变化密移,才能寿命永恒;若有阻力,碍其变易,则由变易落于‘分段生死’;犹如铜元,初拨转时,是为‘生相’,凝然不动,是为‘住相’,逐渐缓慢,见其旋转(衰老之相),是为‘异相’,乃至倒下,是为‘灭相’;此四种过程,为一‘分段生死’。
吾人由于‘无明’不了,产生‘我法二执’;此执有二不良后果。一者,此变易法,犹如车轮,不可执捉;执则碍其变易,如同铜元所受的阻力,能影响己身新陈代谢,不但寿命有限,而且短暂。二者,时,空巨轮,终不可执;执则随轮颠倒,流转六道;随其业力,受分段生死身。业报终了,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此即众生之所以畏生死无常也。
菩萨了知,诸现象界,因缘幻现,如水泡泡,不可执捉;捉则促其寿命。又观泡生亦水;泡灭亦水;泡有生灭,水无变易,是故菩萨不随水泡(现象)流转生死;既不流转,则常处定中,御生死轮,游化大千,能作恒沙胜妙功德,庄严诸佛清净国土。‘生死无常’又何可畏耶?
吾人若能以佛法透视世间法,则世间法皆是佛法。透视众生心,则众生心皆是佛心。透视生死,则生死即是涅槃。透视烦恼,则烦恼即是菩提。透视无常,则无常即是妙用。透视六尘,则六尘原为诸法实相。余因忽略生死无常的人,著世间乐,不信佛法;相信生死无常的人,则消极颓唐,过著暗淡的生活,佛法因此也就弘扬不开。故反覆详释,欲使不信者信,已信者胸襟开朗,过著安泰的生活,修学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