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 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念佛法门,统摄五教,普被三根,为如来一代时教至广至大,至简至易之大法,千经赞颂,万论宣称,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而劝信,古今高僧异代一心而弘扬,哲理之深,摄机之广,八万四千法门,以此为第一。良以其他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净土法门,兼仗佛力横超三界。此土浊重,自力修证,须十信方出苦轮;彼土境胜,念佛往生,但九品悉皆不退。尝闻舍利弗尊者,于大通佛世发心,至今经尘点劫,尚居声闻之位,可见此土自力修证之难;试看十六观经,下品往生之众生,生到彼国,经七七日莲华乃开,华开之后,闻法生信,发心修行,经十小劫,得入初地,足征念佛往生得果之易。况乎此土现在时届末法,众生根性障深慧浅,福薄垢重,欲凭自力修证,更是难上加难。世尊于大集经中昭示大众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古德亦有言:“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若风帆行于顺水。”佛经祖语,谆谆劝修净土,吾人岂得辜负佛祖慈悲,而不见闻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欤!

    观无量寿佛经者,净土诸经中最为重要之宝典也。此经所言三种净福,但能修第一种福,尚得生天上人间,大富大贵。能进修第二种福,解脱有分。若是三福齐修,决定成佛可期。又此经十六妙观,只要第一观修成,即不落恶道,第三观成就,则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必生净土无疑也。是故此经功德不可思议。往昔唐宋时代,佛法兴盛之际,祖师大德如智者、善导、四明、灵芝等,皆口讲笔疏,尽力弘扬,惜乎近年来宣讲者稀,致济世大法,束诸高阁,良堪浩叹!六十五年冬,我教授阿闍黎道源尊宿,运大悲心,行利生事,于台北志莲精舍宣讲此十六观经,适值我于内学院,亦正讲授此经,以故每晚恭诣座下谛听,盖欲自行化他,匪特为广搜讲经资料而已也。我讲此经之参考书有十种,而以妙宗钞、四帖疏、灵芝义疏三部为主,深入浅出,应机宣讲。迄听道老所讲,耳目一新,觉得此老不但辩才无碍,而且见解高超,有时言前人之所未言,我于法喜充满之余,顿忘谫陋,不自量力,窃欲将道老所讲,笔记成书,流通于世,普利有情。

    我写讲经笔记;此是第一次,最初采用一九一一年,诸大法师讲经记录之方式,以文言文,摘录重点。写了几页,自觉欠善,但因我素性恶繁好简,故一时无法纠正过来。旋患病,每次提笔欲写,辄头昏眼花,只得辍笔。听道老讲经圆满之后,我续大病半年,病中除念佛外,有时忆及往日言行,颇自知非,遂自惭自责,默默忏悔。此次大病,于我之畏繁急就诸恶习,弃除不少。病后收拾书桌,见客冬所写之观经讲记,稍嫌简略。始觉此番大病,实具深义。于是发心从头写起。此次纪录,改采直记方式,长老如何说,我即如何记,他详谈我详记,他略说我略记。只是遇有用北方俗谚之时,大众能懂者照录,若众人不懂者,以国语俗谚代之。惟口讲可用语音之高低抑扬,以表达心情之喜怒哀乐;笔录只能以文字及标点符号来说明。自愧文笔笨拙,有时不能曲尽长老之言意,表现于纸上,令读者对经义深入了解,至为惭疚。第一次之文稿,我送请长老核阅修改,冀减轻记者之责任,岂料长老将原稿一字不易寄回来,且附函谬奖,嘱令尔后可将文稿迳寄菩提树杂志发表,毋须他老过目。话虽如此,文责负担,甚感沉重。今年元月间,我因事去台北,特恭诣长老座下叩安。当蒙面谕:“菩提树发表之观经讲记,从头至今,每期我都看过了,其他都很好,只有一处要改,即第二水观,禅堂打香板,原文:打的响,可使旁人听了,嚇一大跳,不敢昏沉。应改为:可使旁人听了,提高警觉,免落昏沉。”在讲记刊登将完之际,复奉长老函谕,略以菩提树杂志社拟将观经讲记发行单行本,嘱制序文一篇,并饬将第九佛身观中,颈项俗语叫颈膊子。改为:颈项俗话叫脖子。”经此一番面谕,一番函谕,得悉长老已对观经讲记全部慈阅印可,令我对文责之精神负担,顿觉若释。但愿见闻者,同结净土缘。

    对此讲记,我只是草草记录而已,承埔里观音山香光精舍永慈法师校正错讹及标点;至其誊稿工作,自始至终,皆由林法华居士帮忙。录音胶带,乃是蔡宏谋居士惠借。而大力促成此一善举者,则为金慧芬居士也。一位法师,三位居士护持功德良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出版之时,适逢道公阿闍黎八十寿辰在即,谨以此功德,祝颂道公阿闍黎无量光寿,并愿以此功德,回向

    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同圆种智。

    一九七九年孟秋释振教序于高雄县阿莲乡三聚精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