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阿华出生 雪上加霜
19世纪80年代,阿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上面有两个哥哥,母亲当年没有亲生母亲陪伴,一个亲戚建议母亲再要一个女孩可以说说心里话,于是母亲迫切想要一个小棉袄。父亲也想要。
可是随着母亲怀孕,父母因为孩子的事没有少生气。父亲认为养两个儿子压力太大,再养一个女孩实在力不从心。孩子毕竟是母亲身上的肉,母亲怎么也不容易,于是双方矛盾加剧。父母两人为此小吵不断,母亲被逼打了几次胎。
可是母亲走到医院门口还是舍不得,于是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就这样在一个春节阵阵鞭炮声中,阿华出生。母亲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父亲有点茫然,手忙脚乱。
母亲看见孩子白白胖胖,非常可爱,又是正月大年初一生,取名赵华,大家都叫她阿华。阿华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欢乐,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是好景不长,高额的超生罚款彻底打破了一家人的幸福。830元的超生罚款,让瘦小的父亲接连几天愁眉不展。父亲坚持不要这个孩子,母亲舍不得,月子里的母亲整天以泪洗面,愁眉不展。
娘家舅舅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妹妹再受苦,决定找妹夫谈谈孩子的事。大舅哥看到妹妹为了这个孩子哭红了眼睛,妹妹难受,哥哥疼在心里。最终告诉妹夫:如果你不要这个孩子,给我送去吧,别和我妹妹生气了。父亲看到大舅哥这样善解人意,再也不言语了,再也不提不要孩子的事啦。
接下来父亲回去老家向爷爷奶奶、亲朋好友借钱了,借了200多元,回来又把家里唯一的老母猪卖了凑了400元钱,很快,催交罚款的人来了,年迈的爷爷怕把家里唯一的劳力父亲抓走,吓得跌倒在地上,从此瘫痪在床3年。
剩下的罚款挂在账上,本来不富裕的家庭,经这么一折腾更加贫困了。更糟糕的是父亲是招女婿,脾气倔强,说话难听,和爷爷的矛盾很僵。所以自从爷爷瘫倒以后矛盾加深。
可怜的母亲,本想要个女儿将来有个依靠,没想到要个女儿一家人更加贫困。为此母亲没少受父亲奚落,每次母亲总是默默地抹眼泪。
更糟糕的是家庭不和,本家更容易挑拨离间,说母亲不给爷爷吃,对爷爷不好,父亲骂母亲对自己不好,爷爷骂母亲,母亲像夹在中间的气球,两头受气,苦不堪言。
于是母亲想让儿女们将来读书,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跳出这个小山村。
父亲的想法确实想让儿女留在自己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因为意见的分歧,两口子争吵不断。
父亲天生大嗓门,性格强,爱争执,每次和母亲在大庭广众下吵,一点也不嫌丢人,母亲却怕别人笑话,总是默不作声,虽然年纪小,但是看到父母争吵,心里涌起一股不安。
爷爷身材高大,瘫痪在床,母亲一个人伺候不了,只好在梁上挂了两道绳,扶爷爷起床。有一次母亲外出卖茧,让父亲看爷爷,没想到因为父亲身个小,根本扶不了爷爷,爷爷被摔了,两个为此矛盾加深。
母亲每天面对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瘫痪的老人,父亲的不理解,心里格外难过。有话无处说,只能心里默默哭泣。还好母亲的一个远方叔叔。
叔叔婶婶对母亲很好,总是在衣服、学习用品方面不断资助我们,给母亲带来了动力,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送来了温暖,让母亲面前一片光亮。
因为这些事情,阿华不受两个哥哥待见,大哥比她大七八岁,和阿华联系很少。二哥比阿华大四岁,但是认为阿华就是和累赘,心里很排斥阿华。父亲也不待见阿华,见了阿华也很少说话,连个熟人都比不上。
母亲也是一遇到事情就骂阿华,阿华在这个家里很孤单,很可怜,也很无助。阿华很羡慕其他小伙阿芳、阿妮他们有一个温馨的的家庭,疼爱自己的父母。一到节假日,他们就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阿华每次只能吃哥哥姐姐剩下的旧衣服。
每次年纪小小的阿华都想帮父母主动干点活,比如扫地、叠被子等等。可是最后不但没有得到鼓励,夸奖。反而是责怪,埋怨阿华碗洗的不干净或者地扫的不干净。没人指出阿华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只是一位责怪,阿华心里很难过,小小的阿华从此再也不敢随便动手,逐渐变得笨手笨脚。
因为家庭的贫困,学校打防疫针、跳舞阿华一律不参加。别人的家长给孩子买零食,阿华想都不敢想。本家婶婶叔叔给孩子买了奶粉,他们的孩子嫌味道不好,喝一口就吐了,善良的婶婶怕浪费给阿华喝了,谁知饥饿的阿华竟然喝得一干二净。
因为身边没有奶奶,所有阿华很羡慕身边小伙伴有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一放学就可以去爷爷奶奶家,吃点好吃的。可是这在阿华眼里也是一种奢求。
好在阿华父亲的养母对阿华不错,但是太远了,每年放假才能去。于是阿华每次都盼着放假去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家虽然是土窑,但是很温馨。爷爷爱听广播,奶奶勤快,顺从。每天炕上炕着许多干馍馍,还有红糖水,干馍片配红糖水就是美味佳肴。
阿华喜欢去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自己很开心,过得很愉快。可是几年后爷爷过世后,母亲不想让我过去增添奶奶的麻烦,很少让我去奶奶家。
小时候的阿华天真地认为世界只有小山村那么大,犹如一个井底之蛙。随着和父亲走亲戚,逐渐认识外面的世界,小小年纪的她,总是呆呆的坐在村头的小山上,每进来一辆汽车,就像看到了飞机那般惊喜,甚至闻着刺鼻的汽油味也那么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