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惑仔重生情满四合院 > 第66 章 赵阳的上山下乡(一)

第66 章 赵阳的上山下乡(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一晃来到了68年。

    ……

    告别了妈妈

    再见吧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

    已载入青春的史册

    一去不复返

    啊——

    未来的道路

    多么艰难

    多么漫长

    生活的足迹

    就深深地陷在了偏僻的异乡

    ……这是一曲当时流传极广的知青歌曲。

    全国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活动开始了,在张豪的上一世,它从20世纪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70年代末结束。

    对毕业的青年来说,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征召范围。

    赵阳是土生土长天京市人,在京都他首先响应国家号召,高中毕业不到半个月,他便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活动。他背着行囊,怀着满腔的热情,便下放到了朝阳区太阳宫乡的一个边远、偏僻的山区生产队。

    其实他能够最终读上、读完高中,确实是很幸运的!他的父母都出生于地主家庭。母亲在他读初中时生病,他便休学了一段时间。休学期间在家里帮助外公外婆料理家务,这一段时间恰逢新国家成立初期划成份,于是他们家被划成地主成分,因而成为每次运动的重点批斗对象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赵阳的父母参加工作后便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西康建设”,来到了豫省的一个贫穷落后的边远小县城。

    在那个讲究“根正苗红”“查三代”“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年代,父母的家庭出身,压得他们抬不起头,也使自己的儿女们受到连累。

    因为家庭出身,读小学时赵阳迟迟入不了少先队,只能站在一旁羡慕地看着同学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自豪地举手宣誓;因为家庭出身,“文化委员会时期”中不能加入“红小兵”,只能眼馋地看着戴红领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成群结队地进行“文化大串联”;也是因为家庭出身,每次和伙伴、同学发生争执时,总是被一句“地主崽子,你要敢欺负我们阶级兄弟,肯定把你丫打的满地找牙”之类的话,骂得哑口无言,黯然神伤……

    当年赵阳跟着父母在豫省的小县城,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初中,在即将进入高中时遇到了“麻烦”。

    那时,实行推荐读书制度。每个公社只有几个上高中的名额,赵阳所在的公社仅有6个名额,这些名额由公社党委召开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会议决定。

    “根正苗红”的子女是优先推荐的对象,成份的好坏推荐读书的先决条件。

    第一次推荐时,赵阳连被提名的资格都没有。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找到他的班主任老师求助,班主任老师连夜找到刚从县上开会回来的公社一把手李书记,经过一番据理力争,终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单位子女只有赵阳一个、成绩在班级数一数二”等一系列的理由,将李书记说服,最终采纳了班主任老师的意见,让赵阳上高中一事终以有惊无险的变故如愿以偿。

    赵阳深深地感激着班主任和李书记,自己也是不由得深深地感叹:关键时刻一个人的一句话,完全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