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贵妃娘娘,不爱宫斗 > 53 杨溥病重

53 杨溥病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吃过了早膳的朱祁镇,在御花园里逛了逛。

    回到了乾清宫养心殿处,批阅奏折。

    当初辅政的五位大臣,这几年都因为这种原因,逝去了。

    只有杨溥。

    他正想着杨溥时,就听到一个消息,杨溥的长公子,来到养心殿求见他。

    朱祁镇,不知道啥事,赶紧让太监请他进来。

    一进来,他就跪下给皇帝洗礼。

    然后呢,他就说,父亲病重,求求皇上让太医院院正,出宫去看看他父亲。

    在座位上的朱祁镇,鸡炒了一下然后,准许了。

    又让他起来,问道,为何会那么严重。之前不是调养身体吗。

    父亲是一时严重起来的。请了府医,京城里回春堂有名的大夫,吃了一段时间的药。还是治标不治本。父亲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这才不得不求进宫来。

    皇上,我的父亲从先帝开始就在朝堂为官,为了避嫌,我跟我弟弟,都只是在任个从八品的官职。

    看在我父亲兢兢业业为了朝堂的份上,可以从太医院里,派一个太医常驻到我们府上来吗?

    朱祁镇想了想,若是我没答应,岂不是说朕忘恩负义,狡兔死走狗烹。枉顾大臣性命?估计朕若是这样做了,京城,前朝后宫都是朕的谣言。

    朱祁镇,让杨公子起来,对他说“我会让副院士去杨府问诊,开药的。只是他每天到宫里点卯后才能去你家。戍时下值还得回宫里填写,下值时间。朕希望,在院士的努力下,杨溥会好起来。”

    杨公子,又跪下谢了恩就退下了。朱祁镇给王振一个眼色,王振明白了什么,在乾清宫的宫门口,派了一个太监领他出宫。

    杨公子走了之后,朱祁镇手上的奏折好久好久,都没有翻动一次。

    朱祁镇想着,他执政之初期,五个辅政大臣,把持着朝政。对着他这个新登大宝的皇帝,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别提多郁闷了。

    他心里的想法,想要推行的政策,总要拖延很长一段时间,才实行。

    王振似乎看到了朱祁镇他在想什么。

    说了一句,好在皇上现在亲政了。手上的权力,也掌握的越来越多了。

    即使杨溥,真的那么命不该绝,他的身体也不会回到朝堂了。何况,现在锦衣卫,东厂的兴建以及发展,对于皇上,收拢政权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后盾。”

    王振说完这句话,就退回去角落了。一声不吭。

    早知道,在后宫,要会察言观色,少说话。

    明朝的锦衣卫是朱元璋所设立,而东厂则是始东、西厂或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此时在皇帝朱祁镇身边的王振,便是管理着东厂多年的督主。

    朱祁镇,喝着王振端上来的茶叶。一口一口地喝着。

    直到一杯茶喝完了,朱祁镇才情绪平静稳定一些,提起笔来,把这些奏折,审阅了一下然后批阅下去了。

    因为杨溥的事,朱祁镇,心情也不太好。

    只吃了一碗白饭。一小蝶酱牛肉,一小叠清炒虾仁,一只鸡腿。

    不过,朱祁镇的早上的食欲还是可以的,

    吃完饭的朱祁镇在乾清宫院子里,走了走。看了看。

    回去继续批阅奏折了。还有两大撂没有看完呢。

    这起码得看到戍时末了。

    朱祁镇在养心殿用心的,批阅奏折。

    钱皇后在抄经。观音心经,上午抄完了。

    这是另外一本法华经,以及严楞经。

    只想让这生活更加有趣一些。

    五月天,冰块,在皇后的宫里,自然是优先供应的。

    在宫殿正殿的四个角,都放着一个小箩筐。

    箩筐上,都有着半筐子冰块。

    这让抄写经书的钱皇后,并不感觉特别闷热。

    只抄了法华经第一章。

    钱皇后,就明显感觉自己好困好困的感觉。于是,收拾好了法华经,装在匣子里。

    出了书房,进到了内殿休息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