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制衡手段!
如今的胡惟庸,乃是淮西党的领头羊,更是将朝堂之上,反对他的人,全部给踢出朝堂了。
哪怕是他用来,制衡淮西党的浙东党,也已经凉的透透的了。
实在没办法,浙东党名义上的领袖,刘伯温,他这个人真的太摆烂了,平时根本不管事的。
刘伯温的这一举动,导致浙东党始终无法像淮西党那样团结。
浙东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加入浙东党的臣子,全都各玩各的。
以至于,他所代表的浙东党,完全起不到任何制衡淮西党的作用,被淮西党打的节节败退,压的喘不过气来。
至于浙东党下面的人物,除了一个宋濂有点威望之外,其他浙东党的人物,全都是滥竽充数的人物。
至于宋濂,也仅仅是因为大儒身份,而名声在外的。
至于朝堂上的手段,宋濂同样玩不惯,他那水平,都不如刚入朝的新人。
朱元璋,也压根指望不上,宋濂能帮他压制住淮西党。
他的心中分外明白,淮西党早已经,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
若是没有一个经天纬地之才相助,很难能够抗衡那强横的淮西党。
哪怕是后面,浙东党出现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在朱元璋的放纵下,更是权势滔天,一时无俩。
朝堂之上,风头正盛,一度将整个淮西党给压制住了。
让胡惟庸和李善长那些淮西党的头头,吃了不少的苦头。
只不过,杨宪这个人,终究是太过年轻,太过气盛,没能斗得过淮西党的那些老狐狸。
最终,被淮西党的那些家伙,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给抓住了把柄,告到了他的面前。
纵使,朱元璋心中再怎么不情愿,但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威逼之下,他还是不得不,含泪下令,处死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
更为关键的是,杨宪做的太多事情,都没有提前禀告给他知道,以至于,连他朱元璋,都被蒙在鼓里。
否则,若是杨宪这个能臣干吏,能够事无巨细,都
全部告诉给他,那他还能大发慈悲,保住杨宪。
毕竟,有些事情和证据,必须提前处理,才能抹除痕迹。
而现在,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些家伙,都把杨宪犯下的那些罪证,全部搜刮的明明白白的,呈在了他的面前。
他再想为杨宪辩解,显然是不现实了。
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两个精的跟狐狸一样的家伙,恐怕早就发现了杨宪的一些罪证。
只是,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们两个,实在是太能忍了。
哪怕之后,一直被杨宪压制,却仍然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
以此来麻痹杨宪,让杨宪变得更加狂妄自大,做出的嚣张的事情更多。
让杨宪,露出更多的马脚,暴露出更多的罪证。
而杨宪,毫无察觉的,便遭了胡惟庸和李善长的道。
杨宪,居然天真的以为,胡惟庸和李善长,是真的怕了他。
为此,本就充斥着野心的杨宪,变得更加跋扈霸道,更加不遗余力的针对淮西党。
杨宪,这个能臣干吏,他要彻底击垮胡惟庸和李善长所在的淮西党。
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掌握朝政大权。
若是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两个家伙,没有倒台,那他杨宪,始终只是一个门外之人。
杨宪,在这种想法之下,更加的肆意妄为,仗着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变本加厉的针对起胡惟庸和李善长。
而胡惟庸和李善长,则是将计就计,处处回避,装出一副真的怕了杨宪的模样。
殊不知,杨宪的种种行为,在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们两人的眼中,便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一样。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杨宪,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活不长了。
他们想什么时候捏死杨宪,就能什么时候捏死杨宪。
他们之所以不动手,只是想再多看一会杨宪这个小丑的表演罢了。
一段时间过去,杨宪所犯下的罪过,彻底的罄竹难书的时候,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两个老狐狸,终于意识到,时机到了。
于是,仅仅一纸记载着杨宪犯下的各种罪过的书信,便到了朱元璋的案桌之上。
那密密麻麻的白纸黑字,全都是胡惟庸和李善长,收集到的,关于杨宪的种种罪证。
看着这些罪证,朱元璋只觉得一阵头疼。
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了。
杨宪之所以对淮西党如此敌视,除了本人的野心之外,更大的原因,却是他暗中下发的命令。
没错!
杨宪,能从一个地方小官,成长到威胁到胡惟庸和李善长的人,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的。
这一切,在暗中,都得到了朱元璋的口头授意。
杨宪,便是朱元璋布置下去的一手暗棋。
自从杨宪掌权的这段日子,淮西党完全成为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大大削弱了淮西党的实力。
而杨宪的所作所为,自然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
只不过,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一次,呈现上来的,有关杨宪的罪证,实在是太多了。
有些罪证,甚至连朱元璋,都感到了触目惊心。
若是他包庇杨宪,不对杨宪处以大刑,恐怕会彻底和淮西党翻脸了。
朱元璋心知,当时还不是和淮西党的那些功臣和将领翻脸的时候,这才不得不解决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
而没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的浙东党,彻底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党派,
……
之后下朝了,他再也难以忍受这种憋屈,一下子扑到了马皇后的面前,哭的泣不成声。
朱元璋,这个铁血硬汉,还是头一次哭的这么伤心。
毕竟,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耻辱了。
被淮西党的那些臣子,给逼到了这种地步,不得不处死了杨宪这个能臣干吏。
这种憋屈的感觉,换做其他人,也忍受不了啊。
朱元璋,野心勃勃,想要成为一个千古一帝,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皇帝。
他对自己的要求,自然是极高的。
他不允许,自己有着污点存在,他要做最完美的皇帝。
在他前面的那些皇帝,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
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可以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他们的身上,同样有着各自的缺陷。
秦皇嬴政,虽然功绩惊人,但暴虐无道,二世而亡,是他无论如何也洗刷不了的污点。
汉武刘彻,开疆拓土,但巫蛊之祸,晚年昏聩,杀了自己的太子,却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唐宗李世民,虽然武功和文治,两者兼备,开创了贞观之治,但他的囚父杀兄杀弟的行为,始终让人诟病。
宋祖赵匡胤,他虽然成功结束了两百多年的乱世,再次让中原大地实现了大一统。
但他的杯酒释兵权,彻底剥夺了武将的权力,自此之后,文臣掌权,宋朝的国力就此一蹶不振,被人戏称为弱宋,这一点,赵匡胤,始终是要背锅的。
还有赵匡胤那个篡夺后周江山,欺负孤儿寡母的行为,也让后人对其不耻,认为他不配宋祖之名。
而朱元璋,便想要成为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完人。
一个能够超越这些千古人物的完人。
……
“陛下,还请宣布废除此次科举,重新开启新一轮的科举。”
看着默不作声的朱元璋,胡惟庸步步紧逼,朗声开口。
“请陛下,宣布此次科举作废,重新进行科举考试!”
“陛下,请重新科举考试!”
“还请作废此次科举,莫要让科举考生,诟病我大明王朝科举取士不公。”
与此同时,其他的朝中大臣,异口同声的开口了。
他们附和着胡惟庸的话语,向朱元璋表明着自己的态度。
听着这些大臣团结的声音,这让朱元璋极为头疼,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些大臣,哪里还有半分臣子的模样,分明就是逼宫来了。
朱元璋心中恨恨的想道。
想到这,朱元璋又看向淮西党旁边的浙东党,想要他们出来对抗这些淮西党的大臣。
只可惜,这些浙东党的大猫小猫三两只,纷纷低下头颅,不敢出声。
此刻的浙东党,还不像未来的浙党,东林党那样,拥有着滔天的权力和地位。
如今的浙东党,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党派,没有什么大人物在背后为他造势。
浙东党,只是受到朱元璋的授意,这才在暗中组建出来的一个小党派。
相较于原先的淮西党来说,浙东党,不过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党派。
他们淮西党,可从来都没有,将这个浙东党当回事。
他们这个淮西党,里面到处都是开国大臣和开国将军。
随便拎一个大臣或者将领出来,都能碾压所谓的浙东党。
淮西党和浙东党,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哪怕朱元璋在背后不断扶持浙东党,但在他们淮西党的步步紧逼下,浙东党始终得不到任何发展,反而变得越来越弱。
许多原本属于江浙这个地方的臣子,纷纷临阵倒戈,改头换面,换了阵营,加入了淮西党。
谁也不愿意,继续在那个毫无作为的浙东党里死扛。
如今的朝堂之上,彻底成为了淮西党的一言堂。
朝堂之上,一家独大,是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尤其是胡惟庸,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让他的声势越来越大,那对朱元璋来说,那就是再坏不过了。
朱元璋,所代表的是皇帝,是人间帝王。
他,代表的是皇权。
而胡惟庸,仅仅是一个丞相,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
他,代表的是相权。
无论是哪一个王朝,权力的更迭和替换,往往在其中,就包含着皇权和相权之间的角力。
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从古至今,发生了不知道多少次。
皇权强大时,皇帝便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哪怕皇帝做的事情,再怎么差劲,再怎么糟糕,那些大臣,乃至于丞相,都必须拍掌叫好。
因为,这时候的皇权,能够完全碾压相权。
哪怕这些大臣,以及丞相,想要否定皇帝做的事,那也是做不到的。
乱说话,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但若是相权压过了皇权,则会发生相反的事情。
皇权衰微,相权兴盛,便会造就皇帝大权旁落的局面。
这时候的皇帝,便不会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了。
相反,此刻的皇帝,因为皇权的衰微,便会逐渐失去实权,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而相权的兴盛,便会让丞相,成为那个真正有话语权的人。
皇帝小儿,便会成为丞相手下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
更有甚者,为了彻底以绝后患,还会将傀儡皇帝斩杀,自己转手当皇帝。
这便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斗了。
而如今,大明王朝,同样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朱元璋的皇权,现在,便要与胡惟庸的相权碰一碰了。
这将意味着,谁能成为大明王朝的掌控者。
若是朱元璋胜了,大明王朝,自然是朱元璋说了算。
而身为丞相的胡惟庸,估计便会落得一个极其惨烈的下场。
若是胡惟庸胜了,那大明王朝的掌权人,便会发生改变,从朱元璋的手里,转移到胡惟庸的手中。
从此之后,朱元璋便只会沦落为一个傀儡皇帝,无时无地不会受到胡惟庸的操控。
朱元璋和胡惟庸,两个人眼睛中,同时闪过了一丝寒芒。
他们,全都明白了对方心中的意图和打算了。
如今,便是图穷匕见的一刻了。
无论是谁,都要将在这一刻,分出胜负了。
不过,正在这个关键时刻。
奉天殿外,突然多出了一道身影。
紧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这道身影疾驰而来。
他的速度之快,竟然卷起了道道烟尘。
一人之力,竟然如同万马奔腾一般,真是恐怖如斯。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屏起了呼吸,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那些奉天殿中的大臣们,望着这一幕,不禁错愕不已。
这道身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
哪怕是朱元璋,看到这道身影,都不禁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
而和朱元璋对峙的胡惟庸,更是浮现出了一抹愤恨之色。
似乎这个出现的身影,是胡惟庸他的宿命仇敌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