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民以食为天!
吴长生出的考题,虽然怪异,但却仍然有所解法。
看到这么多人开始了奋笔疾书,这些考生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能从最底层的读书人,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每通过一次考试,便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踩着无数失败者的身体,到达彼岸的。
他们花费了数不清的心血,这才能通过层层考验,来到京城这里,参加最终的考试。
秀才,举人,乡试,会试……
如此等等,他们都能轻松过关,又岂会惧怕这最后喜欢,这一小小的难题呢?
等到所有考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答案,吴长生这才缓缓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我想,你们可能弄错了我的意思了。”
“我放这些稻苗在这里,并不是为了,让你们根据稻苗,来抒发情感,论述道理的。”
吴长生陡然开口,给了这些考生一个天大的打击。
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东西,却不是吴长生所想要的。
这一结果,让他们的心态炸裂了。
他们,都被吴长生这个混蛋玩意给坑了。
他们,被吴长生误导了!
“什么?”
“不是让我们做八股文的吗?”
“新号,别搞啊,哥们!”
“怎么回事?怎么又变卦了?”
在场的考生,无不开口吐槽起来。
特别是,刚才做出的文章还挺不错的考生,心中对吴长生的意见,便更大了。
他们花费很大精力,好不容易写出一篇锦绣文章。
结果,吴长生跑过来说,不是让他们做文章的。
这搁谁身上,都忍不了啊。
换做其他人当考官,他们早就直接上,弄他了。
可这考官是吴长生这个煞星,这让考生们只能压下心底的怨气,继续认真思考起来。
吴长生这亦正亦邪的作风,是他们这些人万万得罪不起的。
……
“我从头到尾,可没有说过一句让你们写八股文的话。”
“那些都是你们自己脑补出来的,可怪不得我。”
吴长生淡定开口,云淡风轻的说道。
他可是从头至尾,一句写八股文的话都没有说过。
一切都不怪他!
要怪,也只能怪这些考生,悟性太低,没能悟出来他的用意。
“……”
“……”
“……”
听到吴长生的话,所有考生,一下子都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好吧!
吴长生他确实没说过!
不过,让他们来看这些稻苗,不就是做八股文这种文章吗?
不然的话,谁没事在考场放一堆稻苗啊?
难道,看这些稻苗,还能看出花儿来不成?
所有考生面露疑惑之色,眼神痴痴的盯着这些稻苗,不肯移开一眼。
如今这些绿油油的稻苗,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稻苗了。
更是象征着加官进爵,荣华富贵的宝贝啊。
……
与此同时,奉天殿中。
锦衣卫将吴长生的话语,全部传达了过来。
本来智珠在握的朱元璋,瞬间愣在了原地。
不是考八股文?
这完全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
李善长同样疑惑不已,不知道吴长生在搞什么鬼。
他心中清楚,吴长生是一个不甘寂寞,喜欢搞事的主。
如今敢做出这种事来,必然是有他的用意。
可惜,他横看竖看,左看右看,就差把头贴到这些稻苗上了,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刘伯温同样紧盯着这十几筐稻苗,他那混浊无神的眼神,突然绽放出了一丝精芒。
那不知喜怒哀乐的脸上,多出了一抹凝重之色。
他已经发现了,这些稻苗所存在的问题。
只是,吴长生接下来想要做什么,他还猜不透。
不过,他有一种预感,或者说是直觉。
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开始了。
有些人的脑袋,恐怕要保不住了。
……
贡院,科举考场中。
那些考生们,大眼瞪小眼,互相深情对视着。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好吧,看样子,你们这些读书人,早就读书读傻了。”
“凭借你们的悟性,恐怕悟到死,都悟不出一点东西来。”
“算了,我也没时间和你们耗下去,继续和你们打哑谜了。”
“其实,我这一次的科举试题,很简单。”
“就是让你们这些考生,将这些稻苗中的杂草给分辨出来。”
“只要能够成功分辨出哪些是稻苗,哪些是杂草的,就算通过这次的科举考试了。”
吴长生妙语连珠,一口气不停的,便将这些话语给说了出来。
而这,便是吴长生命人端上来这么多稻苗的原因。
一眼望去,这些绿油油的,全都是稻苗。
但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每一筐里面,除却稻苗之外,还掺杂了一些状似稻苗的野草在里面。
而这些考生的任务,则更加简单了。
只需要将隐藏在这些稻苗之中的杂草,给分辨出来。
那他便会大发慈悲的,让这些考生,通过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了。
吴长生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有他的一套原因。
有句老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吴长生,自然不希望,自己选拔出来的人才,是个不体恤民情和百姓的混账玩意。
因此,他才特意设置了这一道关卡,想要看看,有多少人,能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真实含义。
只可惜,在没有自己的提醒下,这些考生,竟然没有一人发现,这些稻苗,并不是那样的简单的。
这让吴长生,不禁感到了一阵失望。
这些读书人,真的是为了读书,啥也不会了。
连最简单,最基本的稻苗都不认识了,他们还能认识什么。
一看就是,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根本没干过农活,不知道百姓之艰辛。
这样的人,如何能堪大用?
不知民间疾苦,又如何能够指望他们,替百姓们出头,为百姓们排忧解难?
百姓,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最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吴长生看来,民以食为天!
哪怕天大,地大,那也大不过吃饭的事。
让百姓们能够吃饱喝足,安居乐业,比什么东西都重要。
什么王侯霸业,什么封疆裂土,什么征战天下,都远远比不上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
而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便是百姓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大明王朝,便是一叶扁舟,而大明王朝的百姓,则是那些水滴。
数万万大明百姓化作的水滴,凝聚成的河流,才能驮得起大明王朝这叶扁舟。
而大明王朝这叶扁舟,能否长久不衰的漂浮下去,最终所要依靠的,还是那数万万计的百姓们。
正所谓,水无常形,百姓同样如此。
百姓既可能是王朝的支持者,同样,也有可能会变成王朝的覆灭者。
只有拥有了民心的王朝,才会久远下去。
若是没有民心,哪怕王朝再怎么强横,依旧走不远的。
譬如,二世而亡的大秦王朝,便是这般。
始皇帝嬴政,英才卓越,英明神武,堪称天下第一的帝王。
而大秦王朝的狼虎之师,则是铁血铮铮,勇不可当,更是有着覆灭六国的傲人战绩。
车同文,书同轨,各种完善的律法和规章制度,选人用人,都是极度先进的。
以至于,就连灭掉大秦王朝的大汉王朝,对于大秦王朝的制度,同样是全然接纳。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正因为大汉王朝,全面接纳了大秦王朝的那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制度,才有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天下。
若非如此,以大汉王朝的实力,如何能够存续四百年?
大秦王朝,研究出了如此先进的制度和律法,再加上如此强横的国力,和那无敌的兵马。
本该无敌于世,千秋万代,不断的流传下去,让大秦王朝的名声响彻整个世界。
但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强大的大秦王朝,最终,竟然落到了一个二世而亡的结局。
哪怕大秦王朝的方方面面,都远远领先当时的时代。
但大秦王朝,唯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百姓。
自始皇帝嬴政开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才能,便不断的大兴土木,建造各种豪华奢靡的宫殿和建筑。
让老百姓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度日。
到了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摧残起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
最后,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的行径,彻底将饱含怒火的百姓们点燃。
这些怒火冲冲的百姓们,选择揭竿而起,殊死一搏,给予了大秦王朝致命的重创。
以至于,让本该流传万世的大秦王朝瞬间覆灭,白白便宜了后面那个捡便宜的大汉王朝。
大明王朝同样如此,若是失去了百姓们的支持,那么,估计也会步大秦王朝的后尘,迅速没落。
百姓,就像这平稳的水流,不急不躁,对于大明王朝这叶扁舟来说,没有任何的威胁性。
但一旦将百姓们惹急了,同样也会瞬间化作汹涌的浪涛,将大明王朝这叶扁舟,彻底的掀翻。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或许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了。
只有仁德之君,才能知道百姓的重要性,明白要让百姓开心快乐才行。
只有这样,社稷才能稳固,国家才能兴盛。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代的帝王,都会极度推崇那些擅长文治的皇帝。
而对那些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皇帝嗤之以鼻。
历代皇帝,唯有汉文帝唐太宗等少数皇帝,文治优渥,被人奉为圭臬,享受香火供奉。
而像始皇帝,汉武帝这种开疆拓土的帝王,明明雄才伟略,却往往被后世皇帝鄙夷,认为不堪为伍。
这又是何其荒谬?
……
很快,考场上的考生,便纷纷行动了起来。
他们来到筐前,仔细打量着筐子里面的稻苗。
那绿油油的稻苗,落到他们的眼中,显得格外的刺眼。
只可惜,他们这些考生,平日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惯了。
哪里知道如何分辨稻苗和杂草啊?
最关键的是,吴长生这个天杀的,为了给他们增加难度。
更是特地选的最像稻苗的杂草,仅仅从肉眼来判断出,哪个是稻苗,哪个是杂草,真的太难了。
如果不是真的种田的老手,想要分辨出这筐子里面的稻苗和杂草,简直难如登天。
很快,便有考生抓起稻苗,放在手心,仔细的辨认起来。
他们仔细的抚摸着这些绿油油的稻苗,仿佛在抚摸什么人间至宝一样。
其他养尊处优的考生看到这一幕,同样纷纷上前,握住这些稻苗不放。
尽管他们不知道如何辨认稻苗和杂草,但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来搏一搏运气了。
不过,注定是让他们失望而归了。
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考生,别说认识杂草了,就连稻苗,他们都不认识。
如果不是吴长生,将这些稻苗放到了考场了,还告诉了他们,这是稻苗。
那他们看到这些稻苗的第一眼,就把这些稻苗当成野草了。
在他们的眼中,这筐子里面放着的,都是同一种植物,都是稻苗,里面根本就没有掺杂着什么杂草。
或许,这是吴长生在故意考验他们。
这些没干过农活的考生们,瞬间灵光乍现,好似想到了什么。
吴长生,这个家伙,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虽然这一次,吴长生告诉他们了,眼前的这些稻苗里面,掺杂了不少杂草。
但这始终是吴长生的一家之言,没有人能证明,吴长生说的就是真的。
万一,吴长生这个家伙,就是在故意欺骗他们呢?
其实,这个筐子里面的,全都是稻苗,并没有那些所谓的杂草。
一切,都是吴长生的阴谋。
按照吴长生的秉性,干出这种事情来,并不奇怪。
这些考生们,立刻鬼使神差的想道。
紧接着,这些养尊处优的考生们面露微笑,用一副我已经看穿一切的眼神,看着吴长生。
似乎在说,你吴长生的小算盘,已经被他们摸得清清楚楚了。
想到这里,这些考生顿时喜出望外,仿佛进士的功名,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毕竟,其他考生,还在各种摩挲着那些稻苗。
只有他们这些,发现了吴长生隐藏下来的陷阱和阴谋。
如今,只要他们戳穿吴长生的谎言,或许,便能通过科举考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