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吴长生的解释,朱元璋的欣赏!
牢房的气氛,瞬间便变得诡异起来。
安静,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的安静。
四个人面面相对,一时间,竟然全部陷入了沉默之中。
“唉!”
良久之后,朱元璋才长叹了一口气,率先打破了这沉默的氛围。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七品小官,居然能看的如此透彻!
说说吧,你这些题目的答案是什么吧。”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选择开口了。
朝堂的平衡,社稷的稳固,是朱元璋最想做到的事情。
这也是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千秋万代,都必须达成的条件。
“启禀陛下,第一题,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作此解。
子为臣子,道为皇帝所颁发的命令。
作为臣子,早上听到了皇帝颁发的命令,到了晚上,那就必须完成。
就算臣子因此而死去,那也算很可以的了。”
吴长生不卑不亢,朗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答案。
“混账,吴长生,胡嘴蛮缠,你该当何罪?”
吴长生话一出口,便遭到了朱标的怒声痛斥。
朱标虽然向来脾气好,宅心仁厚,但依旧是有着逆鳞存在的。
而朱标的逆鳞,便是广为传颂的儒学经典。
他决不允许,有人侮辱儒学经典,更何况,这还是儒学之中,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
孔子,自古及今,便是被世人尊奉为孔圣人的存在。
历朝历代以来,谁人敢不称颂孔圣人的高尚品德?
而如今,吴长生却敢离经叛道,故意曲解孔圣人说过的话。
这让朱标如何能够不动怒?
而和朱标站在一起的刘伯温,却是思考起吴长生的话来。
他不同于朱标的愤怒,尽管他不认同吴长生的话,但依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不会丧失理智。
这天地间,理念不同的人多了去了。
想要说服不同理念的人,去信仰自己的理念,这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因此,他对吴长生这种狂悖的话,并没有多大的反感。
道不同,不相与谋,仅此而已。
没必要喊打喊杀的,徒增人笑罢了。
而朱元璋,却是和他们截然相反。
朱元璋在听到吴长生的话后,眼神中顿时冒出一阵精光。
显然,朱元璋对吴长生说的话,十分的感兴趣。
“标儿,不得无礼!
朕觉得,吴长生说的,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吴长生,接着往下说啊。
你那第二题,君子不怒而不威,又是什么意思?又该做何解?”
朱元璋开口,阻止了暴怒的朱标,示意吴长生继续往下说出去。
吴长生刚才的一番话,十分对他的胃口。
他早就纠结,如何加强皇权,削弱臣子的权力了。
可惜他有这个想法,却没有足够完善的理论来支撑,一直无法实施下去。
当初有大臣,和他说了古之亚圣,孟子的想法,民贵君轻,可把他给气了个半死。
民贵君轻,这不是开玩笑嘛?
他朱元璋好不容易,历经千难万险,遭遇无数次生死危机,才从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成为了统一天下的君王。
这其中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出来的。
好不容易到了享福的时候,结果被人说民贵君轻,这谁接受的了啊?
这不长眼的大臣,跑过来说,民贵君轻,要限制自己的皇权,这不是找死吗?
最后,朱元璋,随便找了个理由,说这大臣右脚先迈进奉天殿,于礼不合。
就把这个大臣,给罢免了,让这大臣回家养老去了。
并且,朱元璋还不解气,更是一怒之下,让人把孟子,从孔庙中踢了出来。
哪怕当时一堆儒生和文臣出来劝阻,但依旧没有打消朱元璋的想法。
……
吴长生听到朱元璋打断朱标的怒斥,让自己继续往下说,顿时心头一喜。
看着朱元璋这面露喜色的样子,吴长生明白,自己说的解释对了。
自己这个冥思苦想许久的解释,深受朱元璋的赞同。
“陛下,君子不重而不威,自然是这般解释的。
正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子便是这个纲常的省略。
君子,君为父,臣为子,君子说的便是君臣二者之间的关系。
君子不重而不威,说的是,君王对于犯错的臣子,若是没有太重的处罚,就无法彰显君王的威严。
长此以往,臣子便会失去对君王的敬畏之心。
只有善用重刑,教育那些屡教不改,经常犯错的臣子,才能彰显出君王的威严来。”
吴长生再次语出惊人,用一种近乎诡辩的角度,说起了君子不重而不威的解释。
朱标听到后,顿时目眦欲裂,双拳紧握,手上青筋暴起。
似乎下一刻,朱标就要暴起,将这个满嘴胡话的吴长生,给当场捶死了。
可惜,朱标的袖口,被刘伯温死死拉住,不让朱标往前走半步。
作为一个胆小慎微的人,刘伯温一直在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他发现,朱元璋在听到吴长生的诡辩之后,脸上不仅没有了怒色,反而下意识的露出了欣赏之色。
这让刘伯温明白了,吴长生的话,虽然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实则却是附和了朱元璋心中的想法。
这也是刘伯温,为什么要阻拦朱标动手的原因了。
刘伯温清楚,朱标就算真的出手了,也会被朱元璋阻止的。
到时候,朱标在朱元璋眼中的印象,还会低上不少。
“哈哈哈,好,吴长生,你说的不错。
臣子就要讲究本分,那些不遵守规矩,不本分的臣子,就要施以重刑,以儆效尤。
处处与人为善,只施仁政,不谈刑罚,那不是明君,而是庸主!”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说到后面,声音不知不觉的便响亮了许多。
同时,朱元璋还装作不经意的,扭头看了朱标一眼。
显然,这番话,不是说给吴长生听的。
更多的则是说给身后的朱标听的。
朱元璋,这是在借机传授他自己的治国理念给朱标,想要朱标改掉那宅心仁厚的毛病。
宅心仁厚,不是不对!
但宅心仁厚,也得分身份与场合。
有的时候,宅心仁厚,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很大的弊端。
自古以来,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出现的还少吗?
身为君王,不可有妇人之仁,不可对手下臣子讲究宅心仁厚,该用刑罚便要用刑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统御手下,才能更好的维护皇权和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