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千金为后38
千金为后38
别的不说,最起码把宁长由这位主儿看上的玥音安排好了。
都到这一步了,让人弄死了,多没面子。
更重要的,是把一系列的人证和物证,给排列好。
知不知道这是有人安排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砸实了大案,把周侍郎锤死。
秋无重毫不心虚,这有什么好心虚的?
哪一个人,哪一个证据,是假的吗?
可能,那些证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自己的角度美化了自己,说什么被逼无奈什么的。
周侍郎绝不属于这一种。
他拉别人下水还差不多。
比如马上就要退下去的岑尚书,可是被他害惨了。
岑尚书自觉年纪到了,马上就要告老了。皇帝意欲让周侍郎接他的班,再顺理成章让这位叔岳父入阁。
岑尚书是心知肚明的。除了羡慕周家的煊赫,心里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周侍郎这个人吧,虽然平庸了一点,账也算的不咋地,算数也不好。
但周家有能人辅佐他,在户部也能干下去。
户部右侍郎严荃,也是一个干实事的。将来升了左侍郎,也能从旁辅助。
万万没想到,周侍郎竟然会出那样大的岔子。
他又不是清寒出身,眼皮子钱,怎么会贪图这几万两银子。
没错,几万两,而不是一万两。
玥音还以为,别的不提,最起码周侍郎是愿意给她花钱的。
谁知道,他给她花的,竟然都是小钱。
就是那琉璃镜,难道她会是最后的主人吗?
不过是寄存在她那里,让她空高兴而已。
知道这个以后,玥音越发不后悔了。
三司共同审理周侍郎此案,户部做配合,当然内部里面先是自己查了一番。
岑尚书心里也要有底啊。
这不差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河堤银竟不是周侍郎第一次做这种事。
他主理的事务,基本都被他刮过油水,只是区别在于多与少。
起初,周侍郎官还没那么大,周家也不够煊赫,他搞得比较小,后面就越来越过分。
岑尚书一查,竟是眼前一片漆黑。感觉就很难受。
他想安安稳稳退下去,怎么那么难呢?
作为周侍郎的顶头上司,就算他没有参与此事,也有一个监管不力的罪责。
同时,岑尚书也有些狐疑。
严荃是真的一无所知吗?
不同于岑尚书年老体衰,没有精力,严荃是正值壮年,才三十五岁,既有精力,也有业务能力。
他还比出身显贵又脾气高傲的周侍郎更在户部人员里头受拥戴。
他真的没有听闻丝毫风声吗?
岑尚书很怀疑,却没有吐露出来。
现在吐,他是傻了,还是疯了。
更叫没事找事。
眼看着周侍郎不行了,周家再权势滔天,最多就是让他保住性命。
岑尚书也难免提前告老,不说引咎辞官,也要低调退场。
那户部不就是严荃能够接替他了吗?
岑尚书没必要为了无关紧要的猜测,得罪严荃。
就算他之前就听闻过一点风声又如何,岑尚书还真不相信,严荃会那么不明智,在里面掺和一手。
他最多就是发现了一点儿猫腻,当做没看见,冷眼旁观,看周侍郎作死。
易地而处,岑尚书也不敢说自己会出来阻止。
严荃很高兴,在看到大理寺、刑部、京兆府三司主官亲自来请周侍郎去配合调查,他就更高兴了。
为什么不高兴?
周侍郎倒了,他距离户部尚书之位,就更近了。
运气好,说不定,也能入阁呢。
六部尚书不一定能入阁,要看皇帝的想法。
周侍郎那般做派,皇帝难道会不生气吗?
这是他的江山,岂能容许旁人霍霍掉?
就算皇帝依然不会不待见周家,不会影响皇后和太子,周侍郎这个人,肯定是不成了。
要严荃说,周侍郎这个人,除了还能读点书,哪哪都是不成。
可是以周家的师资,只要不蠢,考个进士,不是易如反掌吗?
严荃贫寒出身,家里就是个小地主,老师只是一个落地秀才。
这样的师资,跟周侍郎一个年级考中进士,都是二十有四。
岂不是能说明很多问题?
周侍郎在户部多年,靠的是周家一个家仆,周青。
周青在数算一道上天赋异禀,堪称本朝翘楚。
连严荃都很佩服,可只能做周侍郎的心腹奴仆。
周侍郎要做假账,他不能告到周太傅那里去。这叫背主。
他也不能不干,这叫违逆主人。
所以只能跟周侍郎一道走。
教人不知该叹息要跟一个好主人,还是应该不当一个没有自由身的奴仆。
严荃对周青,有点子惋惜,还有几分惺惺相惜。
虽然,这不影响他坐看周侍郎自己跌进阴沟。
严荃自认是无心无愧。
周侍郎的行为也不是他能左右的,更不是他能揭发的。
他揭发出去,周侍郎下场怎么样,他不知道。严荃肯定要倒霉。
周家毕竟势大,宫里还有太子和皇后。
为了太子的名声,严荃少不得要被牺牲。
皇帝固然是英明神武,可是,孰轻孰重,还是不好说。
严荃并非不可替代,太子可只有一个。周家跟太子的声名,是紧密相连的。
就算皇帝公正,周家要是想收拾严荃,也有的是法子。
他可不比周家,枝大根深。
所以严荃不在不必要的时候开口。
周侍郎有些懵了。
大理寺、刑部、京兆府三司主官亲自来请他,说是配合调查。
只不过是不方便,在未定案之前,把正三品高官,变成阶下囚而已。
毕竟,他也还是周家的二爷。
不看僧面看佛面,太子和皇后也要脸面。
可是案情如何,依照过往的经验和如今的证据,三司主官其实门清。
接下来就是彻查了。
这个过程嘛,出乎意料,一点都没有难度。
就仿佛有另一个人,盯着周侍郎的一举一动,把周青的所有把戏看得清清楚楚。
就叫人奇怪,为什么之前周侍郎的贪污没有被发现?是其他人眼瞎吗?
当然不是,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迷津。
秋无重既然要对付周侍郎,自然把他别的事情也挖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给了三司极大便利。也给了周侍郎致命打击。
就是三司主官在犹豫。
大理寺卿道:“有人在帮我们,审查此案。”
刑部尚书道:“我们应当禀告皇上。”
京兆府尹附和。
要是一个人查案,说不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这三个人,就是有人提议不如禀告皇帝,其他人也不敢答应啊。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表面上这么说,回头偷偷摸摸就去告密了。
还是大家一起回禀吧。
所以在搞清了案情之后,三司主官回禀皇帝,没忘记把这个案子办的特别顺利的蹊跷之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