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八
子部六
○释家类
△高僧传十三卷(明支那本)
梁释慧皎撰并序。後附王曼颖及慧皎书。又有龙光寺释僧果跋。案,慧皎,会稽上虞人,住嘉祥寺,学通内外,尝著《涅槃疏》十卷、《梵纲戒》等义疏。梁承圣二年避侯景难,至湓城,三年,舍化,春秋五十有八。葬庐山禅阁寺侧。是编承宝唱师《名僧传》而广之。始汉明帝永平十年,终梁天监十八年,凡二百五十七人。又附见二百馀人。分为十科,曰“译经”、曰“义解”、曰“神异”、曰“習禅”、曰“明律”、曰“遗身”、曰“诵经”、曰“兴福”、曰“经师”、曰“唱导”。每一科後系以《论赞》,采摭详博,足备释门典故。每卷後附《音释》,此本为万历辛亥武林释寂福校,径山寂照庵刻。每卷有墨图记云,“浮渡居士吴用先施赀刻《高僧传》计字若干,银若干”云云。(卷首有“天福半偈斋印”朱记。)
△续高僧传四十卷(明支那本)
唐释道宣撰并序。案,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一云长城人。隋大业中,住终南山白泉寺,後迁丰德、西明二寺。此书外,又撰《法门文记》、《广宏明集》、《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唐乾封二年卒,春秋七十二。咸通十年,敕谥澄照。是书承慧皎之书而作,亦分十科,而标目稍异,曰“译经”、曰“解义”、曰“習禅”、曰“明律”、曰“护法”、曰“感通”、曰“遗身”、曰“读诵”、曰“兴福”、曰“杂科”。每科系以《总论》,每卷有《音义》。始梁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凡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叙述宏赡,不减皎师之作。此亦万历中径山寂照庵刻。卷後有墨图记五行云,“福建福宁州福安县尹丹阳贺学易施赀刻《续高僧传》,计字若干,银若干”云云。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明支那本)
唐释道世撰。李俨序。书凡百篇,篇有述意,叙述详赡。释家故实略备,可谓彼教中之宏博矣。此亦寂照庵刻本。每卷有《音义》。近邑中蒋氏所刻,即从此出。(卷首有“吴省”、“兰稷堂”二朱记。)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二卷成道记一卷补陀洛迦山传一卷峨眉赞一卷(旧钞本)
唐蓝谷沙门慧祥著《古清凉传》,以《华严经》有云,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遂以五台山实之,详载封域胜迹及古德灵异。宋释延一更从而补之,为《广清凉传》。前有郄济川《传》,末载支道林《文殊像赞》,为世所不经见。明郡人皇甫子安刻。支《集》祗载《文殊师利赞》一首,其《像赞》未及也。《广传》後有《续遗》七篇,释明崇撰。其次为《续传》,皆述所见神异,并录《五台赋咏》。卷端题:“朝奉郎权发遣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张商英述。”据大定四年姚孝锡序,则商英实与朱奉始弁同撰也。《续传》之後,为《成道记》,题:“雁门释性彻集。”载王子安《释迦佛赋》及《如来成道记》,皆本集所佚。又次为《补陀洛迦山传》,元盛熙明撰,亦仿《清凉传》为之。最後为《峨眉赞》,板心署曰“《峨眉传》”,乃标题偶误,卷首《总目》可证也。此从天顺刊本传录。末有“此板在五台山广缘寺僧纲司常住库收”一行。又有天顺六年释慧瑄後序。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二卷(钞本)
唐释慧苑撰并序。旧写本作四卷,此从北藏本校正。中引古书,多已佚者。详臧在东二跋。见张氏《藏书志》。惟在东谓慧苑无考,今案,《宋高僧传》,慧苑,京兆人,礼华严法藏为师,陶神练性,深达文义,号“上首门人”,於“华严”一宗,尤成精博,以新绎之经,未有音释,遂博览经书,恢张诂训,撰成二卷,俾初学之流览无滞句,旋晓字源,即指是书。且知二卷之本,乃唐时旧第也。惟此本题“京兆静法寺沙门”,《高僧传》题“洛京佛授记寺”,微不同耳。(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宋高僧传三十卷(明支那本)
宋释赞宁撰。是书又继道宣而作,始唐高宗时,凡五百三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十科一仍道宣旧目,惟“解义”作“义解”,则与慧皎同。前列端拱元年《进书表》及《敕》,盖赞宁是书,乃奉敕撰,与慧皎、道宣书自撰者异也。传後悉系以论,文笔详赡,克追二师之作。亦寂照庵所刻。
△法藏碎金录十卷(明刊本)
宋晁迥撰并序。陈氏《书录》、晁氏《读书志》,俱作“《法藏碎金》”。案,文元裔孙瑮跋语及此本板心亦无“录”字,则卷首标题当是赵府臆加也。明嘉靖间瑮於馆阁钞得刻之,易名《伽谈》。此本首列文元《逸事》数则,後有瑮跋,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盖赵藩刻本,仍从原名也。(卷首有“润之所藏”朱记。)
△林间录二卷後集一卷(明刊本)
宋释惠洪撰。本明上人编。曾刻於大观元年,有谢逸序。此万历甲申岁达观禅师募顾务远刻成。务远,吾邑人,师管登之友瞿昆湖、严养斋诸公,性喜禅悦者也。後有冯梦桢跋。(卷首有“吴卓信印顼儒”朱记。)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宋刊本)
宋释道原撰。前有翰林学士朝大夫行左司谏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史馆事柱国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杨亿撰《序》,略谓,东吴僧道原,冥心禅悦,索隐空宗,披奕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词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藏,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诣阙奉进,臣等刊削裁定,汔兹周岁,方遂终篇云云。每半叶十三行,行廿一至廿五字不等。卷二、卷三阙,钞补;第十至十二阙卷,以别一宋本补。每半叶十五行,行廿八字。书中“敬”、“镜”、“贞”等字减笔。(卷首有“拜经楼吴氏藏书”、“兔床经眼”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五灯会元二十卷(元刊本)
宋释普济撰。“五灯”者,谓道原《景德传灯录》、李遵勖《天圣广灯录》、维白《建中靖国续灯录》、道明《联灯会要》、正受《嘉泰普灯录》也。采摭指要,都为一书。此元时刻本,三、四卷末列助刊人姓氏。十六卷末,有“奉佛信人顾道珍书”一行。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刊本)
宋释祖咏编。前有淳熙癸卯张抡序,後有比丘宗演及程公许跋,又附吕成公启一首,摹手迹以刻者。又淳祐十二年刘震孙《书後》,宗演跋。末有墨图记云:“宝祐癸丑天台比丘德濬募缘重刊於径山明月堂”。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案:师著与《年谱》同刻者,有《宗门武库》一卷,《遗录》一卷,《语录》三十卷。见徐立斋相国《含经堂书目》。
△读教记二十卷(宋刊本)
题:“天台沙门法照。”案,法照,字晦岩,住天竺寺。前有自序,作於嘉定於,成於宝祐四年春。首列《时教图》,卷一至七曰《妙玄》,卷八至十四曰《文句》,卷十五至十八曰《止观》,卷十九至二十曰《诸部》。案,天台智者大师为教宗,晦岩亦宗之,此皆记其读经教诸书而有得者。《目录》後有“四明後学可登书本”及“句当比丘慧舟惟馨”二行。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旧为泰兴季氏藏书,见黄氏所刻《书目》。此书初得七卷於湖贾郑慎斋,继於邑中张芙川处复得十三卷,补全。离而复合,即季氏所藏者,亦奇缘也。(卷中有“季振宜藏书”朱记。)
△翻译名义二十卷(明支那本)
宋释法雲编。法雲字天瑞,长洲人,住苏州景德寺。以经典虽经译润,尚多梵语,故作此书,翻梵语为汉言。译之言易也,名义者,谓有其名即有其义,名所以为义也。亦寂照庵刻。前有绍兴丁丑周敦义序,後有大德辛丑普洽记。
△龙舒增广净土文十二卷(元刊本)
题:“国学进士王日休撰。”日休字虚中,号龙舒居士。据书中《庐陵李氏梦记》有“乾道癸巳”之语;又张孝祥《序》云,“绍兴辛巳秋,过家君于宣城”,则日休乃南宋人也。案:日休,自梓祗十卷,见卷十一四明断佛种人跋。其十一、十二卷,乃後人附益。是本前有延祐三年江淮副总管吕师说、状元张孝祥序,又吕元益跋。跋後为丞相周益公、晋轩李居士及龙舒居士像。卷末有“广平府肥乡县哈喇■〈口〈罒干〉〉寨营史普通重刊”一行。又有“嘉禾在城兴圣禅寺德海书、四明友雲王鸿刊”一行。
△释氏稽古略四卷(元刊本)
题:“乌程职里宝相比丘释觉岸宝洲编集再治。”是书初名《释氏稽古手鉴》,故曰“再治”也。前有一序,末叶已阙失其名。又大德乙巳金堂王濬序、至正庚寅念常序。前列《历朝图》及《释迦文佛宗派祖师授受图》。明刻本有李桓序,此本亦阙。书中於唐代纪年,哀帝後复有少帝濮王纟川,一名继,年号“天寿”,朱全忠所立,旋被鸩。为《新、旧书本纪》所无,亦足补阙。又其间所引书如《感应传》、《石佛记》、《三宝纪》,皆六朝逸典,是亦考僧史者所必资也。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明刊本)
元释念常撰。念常,字梅屋,华亭黄氏子。至治癸亥,尝乘驿赴京缮写黄金佛经。与佘山住持觉岸最善,故念常是书,有觉岸序,而觉岸之《稽古略》,念常序之也。是书至正间尝刻於嘉兴祥符寺,有虞集序。此明苏州性月上人得其本重刊者。(卷首有“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朱记。)
△神僧传九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亦无序跋。始东汉摩腾,终元胆巴,凡二百八人。殆出元人所撰,多述古德灵异之迹,故曰“神僧”,以别於高僧也。(卷首有“王府图书”朱记。)
○右释家
○道家类
△老子道德经四卷(宋刊本)
题:“河上公章句。”分《道经》、《德经》为二。前有序及《河上公传》,题“太极左仙公葛元(玄)造”。目录後有“建安虞氏刊於家塾”一条。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注字双行,行廿四字。书中“慎”字有减笔,当是孝宗後刻本。案,《纂图互注》本,亦河上公注,而句多增损,逊此旧本之精。(卷首有“叶氏菉竹堂藏书”及“凤台家藏”、“士礼居臧”、“荛圃卅年精力所聚”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又《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元刊本)
题“河上公章句、注释”。有太极左仙公葛元(玄)序及景定改元石庐龚士卨序。首列道家混元三宝及初真内观静定与金丹之图,总名《老氏圣纪图》,故曰“纂图”。书中句字与经籍相合者,标出之,为互注。盖南宋时《兔园册》本,元人依之重刻也。
△道德真经传四卷(旧钞本)
唐陆希声撰并序。每节首冠“经”字,注文首冠“传”字,不析《道》、《德》为二。此从正统《道藏》本传录。
△道德经议义十二卷(明刊本)
题:“宋左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佑圣观虚白斋高士吕知常撰进。”卷首有无名氏序,谓知常是书,宋孝宗朝曾表进之。此本为明正德间镇安道士李元机与居民邱凤所刻。凤有後序。
△道德经解二卷(旧钞本)
宋苏辙撰。案唐陆希声《真经传》及苏氏此书,俱不分《道经》、《德经》为二,则犹辅嗣旧第,与陈振孙、晁以道之说合也。此本乃菉竹堂旧钞,有墨笔校改处。(卷首有“叶氏菉竹堂藏书”朱记。)
△道德宝章一卷(明刊本)
题:“紫清真人白玉蟾注。”卷末有“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一行。墨图记二,曰“松雪斋”、“赵氏书印”。每半叶六行,行十二字。钩摹雕板,字画工妙,与真迹不爽毫发。旧为太仓陆氏藏本。(卷首末有“张印梦喈”、“张印兴载”、“陆润之”、“啸雲轩”诸朱记。)
△关尹子阐玄三卷(旧钞本)
题:“元南谷子杜道坚述。”道坚,当涂人,武康计筹山昇元观道士。案自序谓,关尹子名喜,字公文,号文始先生。卷首又有无名氏撰杜、尹二真人《传》,谓尹真人名轨,字公度,文始先生从弟。杜真人名冲,字玄逸,偕公度师事文始,与《经典释文》载喜字公度者异。原书本与释氏相通,注阐发精要,亦近禅悦家言。旧为邑人曹彬侯钞本。卷末自记云:“己未三春钞讫,中秋前得陈显微本校一过,阙文俱得补足。”(卷首有“曹炎印”、“彬侯”二朱记。)
△文始真经三卷(明刊本)
是书每节冠以“关尹子曰”,分《一字》、《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凡九篇,犹存旧本之式。
△冲虚至德真经八卷(宋刊本)
题:“《列子》,张湛处度注。”有自序,已佚。案,湛为晋时人,官光禄勋,其母为王辅嗣从姊妹,往来外家,故亦善谭名理。其注此书,辞旨简远,同於辅嗣之注《老子》也。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五字、二十六字不等。双行夹注,每行三十字。“殷”、“敬”、“恒”、“贞”字有阙笔,而“顼”、“桓”字不阙,出北宋椠可知。顾涧薲云:书中所附音,乃作注者旧音,核之殷敬顺《释文》所云“一本作某”者,皆合;则此犹在殷氏《释文》未行以前也。黄复翁云,以之校世德堂本,多所订正,真善本也。旧为文氏、王氏、毛氏、季氏、徐氏藏书。(卷首有“玉兰堂”、“辛夷馆印”、“竹坞”、“王印履吉”、“古吴王氏”、“毛晋”、“季印振宜”、“沧苇”、“乾学徐健庵”、“百宋一廛”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蒋凤藻《铁花馆丛书》覆刊本。
△冲虚至德真经八卷(元刊本)
晋张湛注,唐当涂县丞殷敬顺释文。前列湛自序,次以目录并刘向《进书序》。案:《唐志》称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仓子为《洞灵真经》。宋景德四年,《列子》又加“至德”二字,故有是名。其注善谈名理,词旨简远,当在林希逸《口义》之上。此本字体清朗,元椠之精者。旧为泰兴季氏藏本。(卷首有“季振宜藏书”朱记。)
△列子鬳斋口义二卷(元刊本)
题:“鬳斋林希逸。”首有刘向《进书序》,连接本文《天瑞第一》,与明刻本式异。鬳斋谓序果出刘向与否不可知。其曰“与郑缪公同时”,“缪”必“繻”字传写之误。郑溪西《群书会纪》、晁氏《读书志》并因之,皆未深考故也。旧为泰兴季氏藏书。卷下缺三十八叶,钞补全。(卷首有“季寓庸珍藏书画印”、“振宜家藏”、“沧苇”诸朱记。)
△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元刊本)
晋郭象注并序。附刻陆氏《音义》於注中。卷首列《大宗师》“天生地在太极之先”一段,即目为庄子《太极说》,後系以周子《太极图》及《说》,盖宋时书肆本,元代重刻之也。(卷首有“方泉山人洪子美印”“吴中蒋氏珍藏”二朱记。)
△南华真经十卷(明刊本)
晋郭象注。此邑人钱圆沙手阅本。卷中朱、墨、蓝三色笔斜行细书,上下方皆有识语。中有述“顾仲恭先师曰”者,谓裕愍公弟名大韶也。每册首题:“《庄子》。乙卯读本。”卷末有“乙卯年七月二十日东圃书堂阅完”一行。(卷首有“调运斋”、“湘灵”、“好梦”诸朱记。)题:“王雱元泽传。”其《拾遗》一卷,题:“王雱元泽集。”卷首有自序,及无名氏序,谓王元泽待制,《庄子》旧无完解,元丰中始得完本於西蜀陈襄氏之家,乃以其书亲加校对,以授崔氏书肆,命工刊行。旧有孙应鳌序,此本已佚。
△庄子鬳斋口义十卷(元刊本)
题:“鬳斋林希逸。”前有景定辛酉石塘林同序及希逸发题,又宣教郎知邵武军建宁县林经德後序。据林序,谓希逸诸文,颇似《庄子》,此书以“口义”名者,不为文杂俚俗而直述之也。
△通玄真经十二卷(宋刊本)
不题撰注人姓名。案:《道藏》本有徐灵府注《文子》十二卷,即其书也。灵府,号默希子。晁氏《读书志》、王氏《玉海》皆作墨希子,(袁州本《读书志》作“默”)有作“默然子”者,讹也。杜道坚《通元真经缵义》云:灵府,钱塘人,玄宗时徵士,隐修衡岳,注《文子》书上进,遂封《通玄真人》,名其书为“《通玄真经》”,是《文子》之为《通玄真经》,始於灵府之注也。《唐艺文志》载有是书,《崇文总目》虽列其名,而注明已阙,可知宋时已属{干}觏。此本完好无阙,足称人间秘笈矣。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双行夹注,每行二十五字。旧藏郡中汪氏。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又《续古逸丛书》影印本。蒋凤藻《铁花馆丛书》覆刊本。
△通玄真经七卷(旧钞本)
宋朱弁注。弁,字正仪,官大理寺主簿,与字少章者又一人。其注逐句铨解,浅显易明。此从正统《道藏》本传录,故每卷首有“宝一”、“宝二”等字号。(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旧钞本)
题:“函谷子杜道坚纂,明代道潜堂刻。”《文子》本多脱讹,此本足证其谬。又,此书传本绝稀,文澜阁本从《永乐大典》录出,阙《道原》、《九守》、《道德》、《上仁》、《上礼》五篇,此明人依《道藏》本录出,犹足本也。卷首有至大间吴全节、黄石翁序,又道坚自序。後附《释音》一卷。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明刊本)
宋俞琰撰并序。注《参同契》者有数家,俞氏後出,尤博覈。《释疑》三篇,考证文字异同处,较《朱子考异》为详。是书《津逮秘书》刊本佚去《释疑》一卷,已非玉吾旧第。此本依元至大间嗣天师张兴材刻本重雕,前有阮登炳、张与材、杜道坚序。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旧钞本)
晋葛洪撰并序。此明人从《正绝道藏》本录出。《处篇》中《百家》、《文行》二篇,为《尚博篇》复出。顾涧薲谓当删并改定,合《自序》,恰得五十篇,与《自序》所云、《直斋书目》所载自合。顾为平津馆校刻此书,即权舆於是本也。旧为叶石君藏书。(卷首有“朴学斋”、“叶树廉”、“石君”诸朱记。)
△真诰二十卷(明刊本)
梁陶弘景撰。此明俞安期依《道藏》本雕刻。前有高似孙、屠隆序。每卷末附《音释辨讹》,考订文字,极为详慎。是书旧止十卷,《文献通考》与《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皆合。此本二十卷,盖入《藏》时分析。说详安期《凡例》。
△新雕洞灵真经五卷(宋刊本)
题:“亢仓子。”又题:“何粲注。”卷末附《音义》一叶。案:明黄谏《音释》本,与何注糅杂,无复辨别。此则犹存何注之旧,且是书虽多古字,而出谏所改窜者亦复不少。如《全道篇》“亢仓子居羽山之颜三年”,今黄本“子”作“■〈巛上子下〉”,“三”作“叁”,“年”作“■”,皆是也。每半叶十行,行十九、二十字不等。“贞”、“敬”、“镜”字有阙笔。泰兴季氏藏本。(卷首有“季振宜藏书”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及《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仙苑编珠二卷疑仙传三卷(旧钞本)
《仙苑编珠》题:“唐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以列仙事衍为四言韵语,而详注其事迹。《疑仙传》题:“隐夫玉简撰。”专记道家神术。二书与《江淮异人录》合装一册。旧为停雲馆藏本,後归毛氏。卷末有文待诏题语曰:“戊午新秋雨天焚香庄诵一过”。书法秀劲,其亲笔也。(卷首末有“文印徵明”、“子晋”、“汲古主人”诸朱记。)
△墉城集仙录六卷(旧钞本)
蜀杜光庭撰。所录皆古之仙女,盖意欲补葛氏《神仙传》之遗。自圣母玄君至西河少女,凡三十七人。以《道藏》目录校之,增多昭灵李夫人、三元冯夫人、南极王夫人、女几、杜兰香凡五人。似《道藏》所收,尚非足本也。书中阑及舜二妃事,末复辨其非尧女,并舜亦非谥。词旨错杂。道家所记之书,语多荒幻,不足信也。旧为汲古毛氏、泰兴季氏藏书。(卷首有“毛晋”、“汲古主人”、“季印振宜”、“沧苇”、“吴翌凤枚庵氏珍藏”诸朱记。)
△灵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明刊本)
宋张君房辑并序。其书采掇精要,述而不作,考覈类例,悉著指归,《道藏》菁华,略具於是。曰“七签”者,三洞、四辅,道家旧目也。明张萱刊本。萱自号清真居士,故板心有“清真馆”三字。旧为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卷首有“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印”、“顾嗣立印”、“侠君”、“金守罴印”诸朱记。)
△张平叔悟真篇集注五卷(元刊本)
宋张伯端撰。前後皆有自序,一则熙宁乙卯岁,一则元丰戊午岁。其注,有叶士表、袁公辅、王道、吕真人、道光禅师、象川翁、真一子、无名子诸人。案,翁葆光,号无名子,象川人,似与象川翁是一人。王道,尝官王府指挥,著有《龙虎经注疏》。汇而刻之者,不知何人。是书与《参同契》同为道家所祖,第五卷添入《禅宗歌颂》,盖道家之言,必归宿於禅宗也。案《四库》所收注疏三卷本,乃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此则别一本也。(卷末有“贝墉所藏”朱记。)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旧钞本)
宋陈葆光撰。前有绍兴甲戌■〈興上冋下〉里竹轩序,谓葆光,江阴静应庵道士,惩末学之夫怠於勤修,乃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凡载神仙事者,裒为此书,以晓後学。其书作四言韵语,而以所援诸书事迹详为之注,亦同《仙苑编珠》之类。书中“真”字减笔,当从宋刻传录。後附成化辛丑彭华《宝极观记》。
△华阳陶隐居内传三卷(旧钞本)
旧题:“薛罗孺子贾嵩撰并序。”先是,作《隐居传》者,除《梁书》本传外,有谢詹事瀹所作传,在隐居归隐华阳时。又有陶翊本,起录事,止齐末;门人潘泉文续录,终於天监七年。嵩以其所载,皆甚脱略,乃合诸书记载为此书。其下卷载及宣和封诰,则嵩乃宋时人也。此从《道藏》本传录。
△汉天师家一卷(旧钞本)
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冲虚子命弟子傅同虚、周应瑜编校。旧为也是园钱氏藏本,见《敏求记》。钱氏又有刊本,後归顾氏小读书堆,详卷末黄荛翁跋。(卷首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孙印从沾”二朱记。)
△道藏经目录四卷阙经目录一卷(旧钞本)
不题编辑名氏。按周兴嗣《千字文》编字号,一号一函,凡一千一百三十四部。潜研钱氏云,宋藏经目录失传,此册乃元人所记,中多吾儒当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