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紧锣密鼓
在沈南安看来,虞博文能有这样的举动,无论是为了什么,都不值得自己过多去关注。
至于虞家大房对虞红药会有别的什么打算,沈南安也不觉得要提前知道,因为一切的算计最终都会落在棋面上。
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见招拆招就是。
很快将一切思绪都抛开,沈南安又将先前在看的史书拿起。
刨除书内千篇一律的教做人的道理外,史书真的非常有意思,这一桩桩的旧事与古人,在文人的笔下,被生动形象的还原。
至于这教人做事的道理,并不能打动沈南安分毫。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鸡汤还是毒鸡汤,亦或者名人名言,感人故事等等,只要看的多了,自然会变得无效。
有人的世界,道理就会很多,而道理一直在那里,而知道和能做到却完全是另两回事。
晚边,沈南安是被王管家叫到徽记来的。
看着后厨前的院子里,摆放着的熟悉的蜂窝煤和煤炉,沈南安也是非常佩服王管家的办事效率。
“先把这蜂窝煤放到火炉里点燃,然后再像这样依次放入着炉子里来。”
沈南安生动形象的吩咐过后,后厨的伙计也快速得行动了起来。
沈南安则是转头向王管家问道:“王叔,这蜂窝煤制作成本贵吗?”
“由于是刚开始少制作,倒是没有考虑成本。而且我估算也只是早期成本高一些,之后的成本其实主要就是这原料方面,比如这个黏土,木炭和煤块啥的,除此之外就是工人的工钱了。”
沈南安点了点头:“若是能做得又好又快的话,今后这蜂窝煤也能是一门好生意呢。”
王叔双手一拍,略微激动的说道:“哎呀,这可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早在先前王管家就试用过这蜂窝煤了,知道其确实很好用,还卫生干净。
他想到虞家迟早都是要分家的,二房除了眼前这还不能确定归属的酒楼之外,也不可能再从大房手中拿到多少钱的安家费。
王管家相信沈南安和自家小姐的能力,但经过这次的事情,王管家深深明白了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道理。
所以他也常在想二房今后是否还能有别的出路。
王管家对虞家二房的忠心可见一斑,想来这也是虞红药也非常尊重王管家的原因。
“不管咋说,等用过之后就知道了。”沈南安如是说道
沈南安当然知道蜂窝煤绝对是好用的,但同样也知道这玩意儿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点燃。
所以趁着这个时间,沈南安开始研究起眼前为蜂窝煤的使用而专门制作的煤炉。
炉子底层有支架,使得这炉子整体有半人高,采用64的配置,也就说这个煤炉有六个火眼,一次就得加二十四块蜂窝煤。
听起来消耗真的很大,但这也有沈南安的考虑,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的火力。
“按照你的吩咐,加装了这个鼓风箱,我试过了,风力很强。”
沈南安试着用了一下,吹出来的风确实很强。
“一会儿把煤都点燃之后,就可以检验这炉子的火力到底如何了。”王管家在一旁说道。
通过询问厨子们,王管家也真正知道持久的且更猛的火力对做菜是有多么的重要。
所以他也非常期待蜂窝煤和这煤炉的最终表现。
不仅是王管家,此时在场的人,包括沈南安自己,都非常关心到底是否实用。
“其实很简单,看看烧一锅水要多少时间就知道了。”
“确实。”
徽记的厨子们也认可这个做法,说起来这几日他们也非常期待沈南安能教他们做什么菜。
又等了许久,先前送去点燃的蜂窝煤送了过来,伙计们又按照沈南安的指挥,将已经烧着和未烧着的蜂窝煤依次小心放入炉中。
随后另一伙计在沈南安的命令下,开始卖力的踩着鼓风机。
在这名伙计不断的努力下,随着鼓风机不断向内吹进大量空气,炉内的蜂窝煤得到更充分的燃烧。
又过了一会儿,六个火眼处的火焰肉眼可见的凶猛了起来。
这也导致四周的温度在上升,火力之强,可见一斑。
王管家惊叹道:“南安啊,我看不用试都可以看出这炉子的火可比灶台的火要大得多。”
“确实。”
厨子们最有发言权,他们也都表示支持王管家的说法,同时看向这煤炉的眼神也更加火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厨师,常常会因为灶台火力不够猛,大火不能持久等问题而困扰。
煤本就耐烧,几人只是看一眼就知道这蜂窝煤和煤炉的组合,将会彻底改变今后的厨房和做菜。
把菜做的更好,能做出更多的菜,是每一位厨子的理想。
但沈南安还是让人把锅架上,又倒入半锅的水,只等水开。
虽然王管家这么说,但是沈南安还是让继续烧水,做事情还是有头有尾的好。
结果相当不错,沈南安非常的满意
看着身旁的厨子都跃跃欲试的样子,沈南安笑着说道:“这样吧,你们每人用这个炉子烧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感受一下。”
王管家知道沈南安是什么意思,于是补充一句道:“今晚小姐和沈先生就吃这几道菜,你们都认真些。”
厨子们大笑道:“没问题!”
“今天你们都好生熟悉下,明天开始我来教你们新菜谱上的那些菜!”
几人早就知道新菜谱的事,本以为沈南安只是吹嘘,可是在见识到今天的蜂窝煤和这个炉子之后,态度也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沈南安见状没说什么,转身离开后院厨房。
王管家见状也跟上来:“你要的那些辣椒,已经受够了很多了。”
这是最简单的事情,王管家早早就买回来样品,在得到沈南安的确定后,便暗中派人进行收购。
“那炉子你回头看后厨需要多少,抓紧时间制作,还有那蜂窝煤,也可以尽最大可能进行生产了。”
“放心,先前没有经验,往后只会更好更快。”
对王管家的能力,沈南安是非常肯定和相信的。
二人边走边聊,商量着之后所需要的各类物件以及数量。
而两人所走向的方向,自然是此刻虞红药所在的位置。
虽说如今沈南安的话在徽记上下很好使,但是很多决策最终还是需要虞红药拍板才能算是最后的决定。
沈南安一直遵守着这一点。
而对于沈南安和王管家提出的将蜂窝煤的制作和炉子的制作另当一门生意来做,虞红药也有所意动。
最终三人商量过许久之后,也定下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