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故园情 > 我看电视

我看电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从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咱就天天看电视,接着中视、华视先后开播,三家电视台的节目,真是争奇斗艳,各有千秋。对咱来说,哪家节目合咱的胃口,咱就看哪家。积十多年看电视的结果,多多少少总有点儿个人看法,现在写点儿出来,请各位高明的观众加以指教吧。

    看电视咱先不去研究寓教育于娱乐,还是寓娱乐于教育一类大问题,可是每天午晚两次新闻,为了了解国家大事、社会动态,总是列为必看节目的。

    中午播映时间,只有缩短的一小时,我们不去说它,可是晚间新闻气象时间,三家电视台都挤在七点半到八点的半个小时里报告。虽然说新闻报道三台大同小异,看哪家还不是一样,可是细研究起来,三家电视台,哪家都偶或有独家新闻。三家同一时间播报就难免顾此失彼,与自己要看的新闻失之交臂了。更何况同样是一条新闻,各家对现场镜头选择、事件重点的叙述也不尽相同呢。

    例如气象报告,咱一定要转到中视去听,因为他家气象报告,不但生动细腻,毫不公式化,而且有些言人所欲闻的气象消息。我想凡是注意气象方面消息的朋友,一定会有同感的。

    八点到十点是各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自然应当由各电视台自行安排臻于边际效用的节目,增裕财源。可是六点半到七点,七点到七点半,连同原来的七点半到八点,一共是一个半小时,在这个时间里,正是晚饭当口,三家电视台都认为是黄金外时间。如果大家能够开诚布公,把新闻、气象在这个时间里分别轮流调配,岔开播放,咱想并不是一桩顶困难的事情吧。

    电视节目最吸引人的是电视剧,最受人批评的也是电视剧。照咱的看法,一切往求真求实上去做,则一些诟病就可能澄清、化解了。

    譬如说,有些闽南语电视剧演员,国语实在太差劲,不但怪腔怪调,甚至于“支吃”不分。偏偏在国语电视剧里,要他(或她)成本大套地去说国语;反之,演国语电视剧的演员,闽南语说得生硬难懂,也硬要挤在闽南语剧里插一脚凑热闹。自己虽然懵然不觉甚且沾沾自喜,可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可就坐不住啦。如果制作人能在一个电视剧派角之前,慎重加以考虑,电视机前观众可就大大有福,不会听了之后,浑身起鸡皮疙瘩啦。

    现在电视剧,真正最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布景、道具、服装跟剧中时代不能配合,民初的戏有清代服装,一会儿又有现代服饰,最显眼的是发型。谁都知道民初的军人,从大帅到兵卒,不是大光头,就是平头、小分头,留大背头的,除了察哈尔主席刘翼飞有几名侍从,大家背后叫他们兔儿兵外,军队里找几位留大背头的,那就不太容易啦。

    前些时有个电视剧,大帅是“张长腿”、“韩青天”型的大帅,从正面看,两鬓长长的,从后面看,雄冠佩剑,金带黄绶,脖子上拖着蓬松的头发,所有副官、马弁,也是长发垂肩,让人看着不顺眼事小,整个戏的气氛,都让这几位男性长头发给破坏了。如果电视剧负责人临场有求真求实的意念,任何人不把头发剪到合乎当时的程度,不准上戏,严格执行,咱认为这出戏就不会让人觉得马马虎虎儿戏一场啦。

    凡是演清代戏的男演员十之八九都要留一条辫子,照当年实际情形来说,年轻人的辫子上额都要剃成月亮门,青年人还要留一圈孩儿发。甚至于小女孩也不例外,要到十五六岁才把前额留满不剃,叫做留头,无形中说小姑娘渐渐变成大姑娘了。至于中老年人,虽然没有一圈孩儿发,可是剃头打辫子的时候,前额也还是要剃成月亮门型的。

    现在电视剧里可好,不论老少,前额都一律粘得四鬓刀裁的整齐,甚至有些少年朋友,从顶门心就辫起辫花儿,一直辫到把根,再跟油松大辫子汇总一辫。这种辫子,可以说古所未有,今却见之,这都是不求真实的现象。希望负责化装的朋友,能研究研究把它改过来,不要再错下去了。

    电视京剧在台北的观众来说虽不算稀奇,可是对台北以外各县市爱好京剧的观众来说,大家对这个节目都特别珍视,尤其每周六孙元坡的京剧介绍,不但功能启迪后学,甚至于西皮二黄不分的年轻朋友,听了几次京剧介绍之后,不但上瘾,而且对京剧发生莫大兴趣,甚至有人想立刻拜师学戏呢。咱想如果真正打算振兴京剧,像这类节目应当多多提倡,才是振兴京剧根本之途呢。

    不过有一点令人觉得遗憾的是,这个节目的讲解全用口语,并且还掺点儿少数北平土语才能带神。可是字幕上打出的字句,音同字讹的地方实在不在少数,也不知道是写字幕的先生写不出来,或认为无所谓。如果是因为土话字句写不出来,不妨费点儿时间请教一下对京剧有研究的高明之士,切不可将错就错,一直错下去。当年梨园行抄戏本的朋友,把狠毒的“狠”字多加了一点变成“狼毒”,一直“狼毒”了几十年,不知费了多少劲才改过来,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以上几点都是咱看电视后想说而没说的话,不知各位观众以为如何,是否也有同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