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顾命大臣(1)
肤施城。
“将军,为什么要使用匈奴人攻掠城池呢?”
吕戬不解的问关统。
“既然他们愿意为王室效力,忠心于汉,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再说并州一带,匈奴部落人数众多,让他们进行管理,省心省力。”
关统在肤施降军中挑选出500精锐骑兵,连同2000骑兵,一起让吕戬率领。
休息几天后,吕布等继续率军前往原南匈奴王庭——西河郡美稷。刘宣留在肤施,开始管理上郡。
由于当地匈奴部落很多,曹魏并州刺史梁习只是派遣官吏在当地管理而已,并没有什么驻军。当刘豹军来到时,梁习派遣的官员早就跑光了。
当地匈奴部落看到前来的是他们的左贤王,显得非常的惊讶,然后是欢迎。
看见了美稷毫无范围的情形,关统觉得不再浪费时间,让刘豹留守美稷,派遣刘猛率军攻打朔方,自己和吕戬率领2500骑兵和200破城营前往攻占五原郡。
梁习任命杨俊为五原郡太守,守兵5000人。当关统军渡过黄河,来到五原郡治九原城时,杨俊率领4000人出城应战。
关统让吕戬率领2500骑兵出战——他要看看吕戬的才能如何?
“九原城的将士听着,我吕戬,回来了!我回来不是为难大家,而是和大家一起创建更好的功业。
我已经投靠在关三公子关将军麾下,希望各位能够和我一起为关将军效力。”
吕戬大声的对出城作战的士兵喊话。说到这里,吕戬指着杨俊,继续说:
“你们觉得跟着他,会比跟着关将军更有前途吗?”
杨俊被吕戬点名,大怒:
“你这个叛贼,我要杀了你!给我杀!”
但没有人行动。杨俊显得非常的尴尬。
关统这个时候,策马而出:
“各位兄弟,我是关统!跟着我,你们会有更好的前途。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我。
是继续跟随梁习,还是选择我,你们自己选择!”
杨俊听到关统亲自出来劝降,更加光火:
“谁不听令,一律以叛国处死。马上给我冲。”
杨俊语音刚落,就被吕戬用强弓长箭射死。吕戬能够在弓箭射程范围外射杀杨俊,这让九原城守军顿时惊呆了!
“大家还需要犹豫吗?难道我吕戬会带着你们走一条黑路吗?”
吕戬威风凛凛的说着。
九原城守军投降了。关统、吕戬进入九原城。
九原城投降后,周边的五原、临沃、文国、河阴、武都、宜梁、曼柏、成宜、西安阳也都投降了。
“这几天你从守军中帅选出精锐,做好进攻云中郡的准备。”
关统表封吕戬为荡寇将军,让他从五原郡攻掠云中。
就在吕戬筛选精锐时,朔方太守刘猛攻下了朔方郡。刘猛让弟弟刘训兜镇守朔方,自己率军前来九原,和关统会合。
上郡太守刘宣派人传来消息:右贤王去卑,带着河东的匈奴部众已经到了高奴。关统封去卑为定襄太守,让他率军和西河郡太守刘豹一起攻夺定襄。
吕戬从降军中帅选出2000精锐骑兵,加上招募到的500精锐骑兵,以及关统划拨给他率领2500精锐骑兵,已经有了5000骑兵。
关统在九原城坐镇,等待诸葛亮派遣的五原郡太守射坚的到来,派遣吕戬率领5000骑兵和200破城营攻打云中郡西部的咸阳城。
曹魏云中郡太守路召、定襄郡太守冯楷都是当年和徐晃一起参战襄樊之战的将领,不可小觑。
抵达咸阳城后,吕戬效仿关统攻打肤施的做法,骑兵围城,破城营200人用火箭烧门。
如此独特的攻城方法,让咸阳城守军吓破了胆,下午时分,他们就弃城而逃。
吕戬修缮了城门,在咸阳屯驻,等待路召的反攻。
刘猛军来到九原城时,关统稳定了五原郡,决定和刘猛一起前往咸阳城,和吕戬一起进攻云中。
就在他们刚要出发时,长安派来的信使比五原郡太守射坚更早来到了。
“关将军,长安急召!”
信使行色匆匆,一身的疲惫,可见他是日夜兼程而来的。
“长安发生什么大事?”
“陛下病危,急召将军回长安!”
十万火急!
关统让刘猛自己率军前往咸阳城,和吕戬一起攻打云中,自己立马带着几名侍卫,南下渡过黄河,日夜兼程前往长安。
1500里长的路程,关统等每天行程75里,沿途各县都准备好了马匹,让关统等换乘。马休息,人不休息。
20天后,一身疲累的关统终于回到了长安。回到长安时,已经差不多深夜。城门守兵立即打开城门,让关统等进入。
关统没有耽搁,直奔宫中。诸葛亮等朝廷大臣已经在宫中等候。刘备已经奄奄一息,似乎在强撑着等候关统的回来。
除了关统,刘备也把李严给召回了长安。
听到关统回来的消息后,刘备的精神似乎好了很多。
“三儿回来了,让他进来。”
刘备让宦官召关统进来。
关统在宦官的引导下,走进了刘备的寝宫。几名官官和宫女在房间内。还有未成年的太子刘禅跪在地上。
“陛下,臣回到了!”
关统跪下,不禁悲伤的说着。
“你们都出去,我和三儿单独说话。”
刘备挥挥手,让刘禅、太监、宫女等都出去,只剩下关统一个人。
“三儿,过来,靠近点,让我看清楚点你!”
刘备轻轻的招手,支撑着说。
关统走了过去,在刘备的病榻前,靠近着刘备。房间里的灯火在风的吹拂下,或明或暗的,就像刘备的生命力一样,都在勉强撑着。
“陛下,怎么突然病危了?我离开长安的时候,陛下身体还很好啊!这病来得奇怪。”
“我已经60多岁了,能够活到现在,已经是古稀老人了!能够活到这个岁数,我满足了。只是,我看不到汉室再次一统天下了!”
刘备说到这里,流下了眼泪,停了下来,继续积聚着力气。关统没有插话,静静等待着刘备继续说下去。
“你父亲、三叔都已经走了,如今轮到我。死,我是不怕的,你知道我怕什么吗,三儿?”
“陛下怕太子不能中兴汉室,再次一统。”
刘备长吁一口气,说:
“三儿,你还是明白朕的。”
“三儿,你是个聪明人,还是很明白朕的。”
“陛下的心意,臣在陛下赐婚公主时,就已经明白陛下的心意。陛下不用担心臣。至于其他朝廷大臣,依臣看,忠心陛下的人还是很多的。
至于太子本人,平易近人,品行和脾性都是一个好皇帝的样子。陛下也不用担心太子不能发展陛下留下的江山。”
“太子现在还年幼,还有几年才能亲征。朕必须任命顾命大臣协助太子治国。你怎么看?”
“顾命大臣协助太子治国,只是必须的。陛下不必顾虑。”
“朕没有顾虑这个。朕已经决定让诸葛亮、李严二人担任顾命大臣,诸葛亮负责治理,李严负责军事。
朕顾虑的是,让不让你也承担顾命的责任。你如今已经是大将,又是驸马,如果再让你担任顾命,只怕让你找来更多的嫉恨,让你招致攻击和孤立。”
“陛下,不必顾虑这个。只要能够中兴汉室,再次实现江山一统,让陛下心愿大臣,这点嫉恨、攻击、孤立,臣不在乎。
再说,两个顾命大臣,要么相互配合,要么彼此争斗,导致朝廷分派,必须要有第三人来平衡权力。”
刘备思考了一下,点头说:
“三儿,你说的在理。但未来攻伐战事都必须要你来负责,经常不在长安,你如何能够承担顾命的责任?”
“如陛下所说,内政治理有诸葛亮,军事后勤有李严负责,我就负责谋划攻伐。国内大事、大臣任免,必须要有我们三人中的两个人同意才能实行。其他事宜,我们三人各自负责。”
“如此也好,你们彼此制衡,大臣们也不必站队分派。三儿,未来你如何谋划一统江山,你能说给我听听吗?让朕死也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