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499章 新与旧的争锋相对

第499章 新与旧的争锋相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二月十四日,一个人抵达长安。

    立刻在长安引起了更多的轰动。

    这个人就是岐州刺史薛贞童。

    是李倓一句话宣召入京的。

    薛贞童就在岐州,岐州距离长安不过一百多里。

    薛贞童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他对于目前广泛关注的并田,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薛贞童:既然朝廷已经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何来并田一说?

    而且薛贞童被召进京师,许多人在猜想,圣人是不是也想听听另一些不同的声音,重新思考并田一说。

    于是,这一天,更多官员似乎闻到了不同的味道。

    当天傍晚,薛贞童就接到了热情的款待。

    据说京师不少达官显贵都去了,牵头人是礼部郎中刘厝,在平康坊饮酒作诗。

    “确认了,是刘厝。”徐浩对元载说道,“不少官员都去了,户部有几个,礼部有几个,九卿,还有一些勋贵,甚至连中书省有几个官员也去了。”

    元载用筷子夹起羊肉,大口大口吃着,吧唧吧唧响。

    “下官还听说,京畿道几个县的县令,今日都呈递了一些奏疏。”

    “嗯。”

    “左相,这些人表面上看是冲着并田来的,实际上可能是冲着您来的呀!”

    “知道了。”

    “左相,要不要下官现在带人去会会他们?”徐浩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下官保证把那个薛贞童吓得逃离京师!”

    “放屁!你现在回去睡觉!”

    “左相,下官……”

    “他们是朝廷命官,岂可儿戏!”

    “是!”

    “对了,裴冕在否?”

    “裴尚书吗?”徐浩愣了一下,有些诧异,“他没有在。”

    “哦,裴尚书有些话还是想讲的,却终究还是派了自己的学生出来拉人。”

    “左相之意是今日酒局是裴尚书之意?”

    “不好猜测,不必王子猜测。”元载淡然一笑,眼睛都笑成两条缝,“杨国忠有消息传来吗?”

    “一直没有消息,但他在新都县抓了人之后,又去成都抓人,至于抓了哪些人,无从得知。”

    “好,你下去吧。”

    元载叹了口气,看来杨国忠这货,是很难拉拢的。

    无从得知?

    怎么可能!

    杨国忠的汇报恐怕已经放到了圣人的桌案上。

    要不然圣人怎么会临时召见那位影响巨大的岐州刺史呢?

    元载猜测的没错,杨国忠在剑南道的汇报的确送到了李倓的案前。

    杨国忠这份汇报有几个重点:

    一、查到了偷税的情况,益州的豪族几乎没有不偷税的,名单如下。

    二、查到了可能与吐蕃人和南诏人有勾结的细作,名单如下。

    三、查到了刺杀包佶的凶手,是益州张氏父子所指使,凶手孟着已经投案自首。

    当李倓看完那些并田的名单和数量后,慢慢合上,走到大殿前,看着无尽的雪夜。

    此时,在平康坊内,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明日有早朝。”户部员外郎张合凑过来说道,“薛刺史若是在大殿上能说服圣人,必能入京为官,将来户部侍郎,甚至尚书的位置,可能就是薛刺史的!”

    “薛刺史,来来来,在下敬您一杯!”中大夫曹懿说道。

    “薛刺史的奏疏,那简直是旷世良言!”

    “……”

    众人你一杯我一杯,薛贞童沉迷在了掌声和赞美之辞中。

    第二日,天未亮,雪未驻,早朝。

    百官在大明宫前稍作停留后,便进入宫内,先在东西堂停留,片刻后御史前来。

    百官跟随御史前往含元殿。

    含元殿远远看去,灯火通明,在雪夜中,如同天神的宝殿。

    百官入殿,再过片刻,大唐天子入殿。

    群臣行礼,礼毕之后,早朝开始。

    李倓坐在上面,扫视一转群臣,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态,但目光依然明亮。

    “本来今日不打算早朝,隆冬腊月,朕想着让诸位卿好好睡觉,但没办法啊,朕睡不着!朕每每想到边关将士现在还在驻守边防,手冻烂了,朕睡不着!”

    群臣没想到今日早朝,一开场皇帝直接开始唱苦情戏。

    “陛下,臣有话要说。”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户部主事杨炎。

    “杨卿,且说无妨。”

    “陛下之忧,乃是国库之忧,国库之忧不在边关,而在朝堂,在地方,在官员,若要解陛下之忧,需要解朝廷与地方之局!”

    杨炎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元载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杨炎,好小子,这状态进入得有点快,才做官几天,就敢在朝廷上第一个站出来了?

    好!年轻人就是有胆气,而且说得条理清晰!

    “朝廷与地方之局?”李倓疑惑道。

    “朝廷锐意革新,圣人图强富国,但地方官僚不思进取,贪图私利,目无王法,鱼肉百姓,私吞民财,窃取国税!然则,边关将士曝露寒冬,此实在是人间之荒谬!乃朝廷与地方之困局!”

    杨炎此话一出,朝堂上,立刻开始热议起来。

    显然,不少人都觉得杨炎这些话说过头了。

    再一看这小子,年轻稚嫩,实在是胆大包天,敢在朝堂上,天子面前,百官之间,大言不惭!

    “肃静!”元载喊了一声,群臣这才安静下来。

    气氛有些压抑,杨炎还站在正中间,李倓还在思考。

    至少大唐圣人看起来还在思考。

    不少人的目光落到岐州刺史薛贞童的身上,那种目光是一种寄予厚望的目光。

    薛贞童突然说道:“圣人,臣岐州刺史薛贞童有话要说。”

    “哦,是薛卿啊,你但说无妨。”李倓一脸和善的样子。

    对于圣人亲切、友善的态度,薛贞童深受感动。

    他的目光明亮,面色肃然,同样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臣以为,当今之困局,不在朝廷与地方,而在叛乱之后的流民和荒地。”

    “叛乱之前,朝廷赋税充足,天下太平,叛乱之后,百姓流亡,田地荒芜,所以国库告急。然而要使百姓归家,田地再次长出庄稼,则需要怀柔的策略,需要稳定的人心。不可再贸然杀伐!”

    “那些人可是强行抢占百姓田地!”杨炎道。

    “哪有什么抢占田地,那是商业,是买卖。”薛贞童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