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濂溪书院
船从洞庭湖拐入湘江,进入大宋荆湖南路,逆流而上过潭州和衡州,到达郴州或者桂阳监,那里已是南岭北侧。
这条路线是杨元奇挑选的,南岭把所有的河流南北分隔开,到郴州或者桂阳监,就只能登岸从路上翻过南岭,那才是挑战的开始。
杨元奇、朱武、箫让和董平正在商量。
箫让道:“少爷,这么走得提前登岸,河流湍急,换小船一来颠簸,二来不安全,人和马都受不了。”
朱武说:“试试往前再走一段,拐到小东江会好点点,这样在郴州东江码头登岸,往东进入梅岭古道南下。”梅岭古道为唐张九龄开凿,在宋成为沟通南岭南北的重要通道,虽然道路崎岖狭窄,大部分路段由石头铺筑,倒不是特别难行。
箫让道:“可以,最好在郴州购买骡子驮马,北方战马本就不善于山路,加之气候,我担心折损过大。”
杨元奇道:“那就这样,张小娘也有些药材之类的补足一下。”
大家点头。
杨元奇这时候真的在想那片大海,北宋海贸,江淮流域主要还是往北的小日本,南洋海贸更多在广南东路。海运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不是有海船就行,仅航道对北方家族来说,要掌握就是个麻烦事。这个时候海船是沿着海岸线不远航行的,借助一些海岛能把船往外航行更多,这时候就得非常详细的海图和极具经验的海员。杨家没那么多钱!
……
郴州。
白鹭对杨元奇这位小爷花钱的水平又提升了认知,李师师走时候把钱全丢给她,还贴了点她的私房钱。白鹭初时以为好多,用起来发现流水一样。最大这笔钱花得还冤枉,一个北方将门跑到南方买马(骡马驴子),说出去能让人笑死。杨元奇看着支出都嘀咕这生意做得脸都没了。
王朝云想贴一点,杨元奇拒绝了:“朝云夫人,你还是想着怎么弄房子吧。”这次苏轼可是一撸到底,没薪水好拿。
王朝云不依,杨元奇说:“这马不要了我还能转卖出去,省得到时候还要给你们算。”话是这么说,杨元奇却是知道这把亏定了,他们大宗采购,卖的时候又是大宗卖,这还能赚回来?!
杨元奇道:“那个夫人,要不你箱子那些没用的纸张给我一些?”
王朝云“滚!”那可是夫君的一生所得,那也是王朝云最舍不得的东西。
……
队伍在荆湖南路最后一个小县城落脚。
李清照彻底顺气,大家都有些准备要做,她不用,扯着杨元奇就出去逛,说要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郴州已是大一统王朝在南方文化影响最重的州府,再往南走,版图上还是属于大宋,文化上的影响却不过一些点而已。南岭以南没有出过一个进士。饶是如此,郴州汉族文明也主要在州城,大部分县一大半是其他民族。这次驻足的县城也是如此,出去县城和周边几个村庄,这里更多是其他民族的寨子。
李清照不知道从哪里听得说这里有个濂溪书院,怎么都要杨元奇陪着过去,就是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城外会这么远。
李清照怒气冲冲:“往东往东,这都多久了!”
杨元奇道:“我说姑奶奶,这话得你座下的马说吧,它才累。这一路的景色你刚才嘴里夸赞得就没停过。”
他们是沿着一条河走的,沿路还有很多梯田,一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稻田,这在北方可不常见。
李清照噗嗤笑出声来,姑奶奶这个称呼杨元奇这么叫她,她非常满意。
远处,一个不大不小粉墙黛瓦的书院就矗立在河边。
杨元奇奇怪的说:“这南蛮之地还有这么大书院?”作为州学县学都好,这个书院规模值得称道。
李清照嘻嘻说:“果然有哩,听说是周敦颐先生所建。”
杨元奇问:“哪路神仙?”
李清照才想起这货的知识储备不能以寻常人度之,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知道的他懂得却多。
李清照道:“嘉佑年间国子监博士,我父亲对这老前辈就心向往之,一直叹无缘与老前辈谋得一面。国子监很多规矩就是那时候他所创设的。”
杨元奇说:“这官也不大嘛?!”俗人就是这样,除去几个实在后世传言太狠的大佬,其他人他都是以官职来论。
李清照无语:“程颢和程颐两位老先生就师从过他哩。”
杨元奇一听这两名字,怒了:“那今儿我们是不是过来砸场子的?” 程颐就是另外一个帝师,洛党精神领袖,贾易是他学生,苏轼和程颐水火不容。
李清照咯咯笑,还是和他有趣,怎么全是这些乱七八糟没头脑的想法:“他的《爱莲说》可是好文章,比苏爷爷的文章不遑多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杨元奇嘀咕这不废话,他学生都能和老头子相提并论,只是道德君子的思想怎么看怎么危险,这玩意传承下去往往变味。
杨元奇问李清照:“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清照答不上,他肯定不是坏人,但要说就是个好人,也说不出口。
李清照想了半天怒了:“反正你最奸滑就是!”
杨元奇说:“那不就结了。我再奸滑你现在不也跟在身边?道德这玩意我也定义不来,我可告诉你,做什么事先自己保护好自己,千万别来那些舍己为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啊。”
杨元奇想了想好像也不对:“这个对我还是可以这样!”
“切~”李清照嘴里不屑,内心微笑,我对你会这样的,因为你对我也会这样!
走进大门,四个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对面是苏轼和王朝云。
杨元奇嘎嘎大笑:“老头子,干不过别人,也别来这里找别人师长麻烦吧。人死如灯灭……”
王朝云怒嗔:“闭上你的狗嘴,我们都在这里敬了几炷香。”
苏轼说:“别搭理他,要不他更得意。小子,你倒是进去嚷嚷啊。”
李清照赶紧说:“嘘,小声点呢,这里很多学子哩。”
杨元奇哼了声,要不是怕你老头子面子不好看,我还就进去喊几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