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章结束,开始
天祐十年,春。
昭宗看着面前的大唐舆图,以及龙案上的二十六本镇治簿册,眼神已没了当初的热忱。
在位二十三年,前半部分,如随波的浮萍,后半部分,为国事忙碌。
累了,真累了。
“臣都察院都察使刘筠,拜见陛下。”
刘宛筠走进内廷,行礼后,看到昭宗背对着门口,在凝视大唐舆图。
“累了,累了。”昭宗转过身来,喃喃着。
他已四十五岁,看起来却更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刘宛筠憋回笑意,将手中簿册,递上前道:
“二十六镇治理建议,齐了。”
“另外又与子晦夫子联手,写了本《创业功百传》,详陈各类可行的商事之道。”
“臣已履约,还请……”
“累了,累了。”未等她话音说完,昭宗又喃喃道:
“朕决定,禅位于吾儿李祐,他已大了,且与你一道行走了十数个镇,你写的建议,他也看了。”
“想来他已具国君能力,朕累了。”
“……那,臣呢?臣也累了。”
……
“取消诗赋科举项?嚯!都察院的,你们口气这么大呢!”
“考诗赋有屁用?现在整个大唐二十六镇,哪个镇抚会写诗?会写诗的怎没见当好镇抚了?”
“要我说那明经科也要取消,迂腐的紧,加考几项策问还实用些!”
常朝上,百官因修改科举内容一事,吵的不可开交。
都察院与枢密院,势如水火,为科举改制一事,不断争执。
有的主张遵循旧例,有的主张创新,一时间唾沫横飞。
“好了,别吵了。”龙椅上,德宗李祐皱眉道:
“照现实来看,各地镇抚都是有经济头脑之人,明经科虽重要,是我大唐瑰宝,但却会叫大量人才,被限制在科举之外。”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需要任用大量人才,朕以为放宽科举限制,给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确是良策。”
“陛下!若不考明经,即便脱颖而出的是人才,那也将给颇多无德之人钻了空子,我大唐之仁义道德何复?”
“……”
李祐被噎的一时说不出话,又感觉说的有道理。
头疼中,他暗暗想——
刘筠,若你在就好了,朕的头好疼啊。
……
禅位后的昭宗,携着爱妻何后,于各地云游。
此行,步履已然到达恩州。
他知道爱女李祺,定居在此。
恩州商肆街上,一个牌匾随意挂置的书院,随意起了个“天祐书院”之名,歪歪斜斜地挂着。
而书院里头,一群男童女童,正跟着夫子,发出朗朗读书声。
书院隔壁的书局里,刘宛筠一身浅绯色长衫裙,坐在柜台后头,正静静地看书。
当地文人络绎不绝地进出书局,有的在里头看书,有的则问询没有的书,于何处能买到。
“掌柜的,请问你这……能发印作品集吗?”
闻声,刘宛筠抬起头来,瞧见问话的,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作品集,本书局倒是出了不少,底稿带来了吗?”刘宛筠问道。
那少年点点头,递来一本破旧却很厚的簿子:
“这里都是交州文人的作品,我特意抄录下来的。”
“里头有一部分是我写的,若是能出书就好了。”
“只是不知出书,要花费多少钱?”
刘宛筠答道:
“若文集内涵深远,买书的人多,你反而能挣些钱。”
“真的?那掌柜的您先慢慢看,在下等您看完。”少年兴奋地说道。
刘宛筠再次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
“阁下贵姓?”
“免贵,冯延巳。”
“嗯?”刘宛筠一惊:
“冯延巳?”
史载冯延巳,多才多艺,是唐末著名词人。
将来,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他,会二度入朝拜相。
他的词闲情逸致颇多,文人气息很浓,对后世的诗词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闻声,冯延巳一愣:
“咦,掌柜的,我这书还没出呢,您怎么就会念我写的词?”
刘宛筠朝他轻松一笑:
“书局已决定,替你出书。”
“哇,太好了,谢谢掌柜的!”
……
李祺一身黑色长袍,身背着箭弩,风尘仆仆。
七岁的怀玉,被李祺揪着后衣领子,唠唠叨叨的走向书局。
“你都多大年纪了,嗯?不在书院呆着,居然跑后山去了?”
“还被我逮了个当场,你怎不叫狼给你叼走呢?”
“阿娘,你撒手,勒死个人啦!”
刘怀玉奶声奶气的挣扎着。
“呵,你再叫我逮着不好好念书,我直接给你扔后山喂狼!”
李祺手一松,刘怀玉呲溜地就钻进了书院。
“带小孩真累人。”李祺手里倒拎着猎物,朝书局里走。
“贤内,为夫回来了,午饭就吃烤肉吧。”
“改日找人去趟西凉,再带些孜然来,家里的孜然快吃完了。”
刘宛筠看李祺仍一身的粗犷装扮,不由苦笑问道:
“你自己野惯了也就算了,带坏了怀玉怎么办?”
“带坏?她才多大,你操心那么远干嘛。”
“快点烤肉给为夫吃,饿死个人了。”
……
午饭后,李祺又跑没影了。
刘宛筠趴在柜台后头小憩。
不多时,不知是醒了,还是梦中梦。
感觉肩膀被轻轻拍了拍。
“请问,您是刘宛筠吗?”
闻声,她睡意朦胧地抬起头。
抬眼,书架还是书架,只是变高了很多,好像是学校的图书馆?
视线过于模糊,但能看到,面前站了个人。
模糊中,那人的熟悉面孔,渐渐清晰。
“学姐你好,我叫李祺,古蜀课题组的新成员。”
“三星堆附近新发现的神巫祭祀坑遗迹,学校已批准我们课题组加入。”
“我们,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