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之华夏崛起 > 第七十七章 华夏劳工(本章大部分为资料,请大家牢记历史!)

第七十七章 华夏劳工(本章大部分为资料,请大家牢记历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战结束了,列强们都在忙着瓜分战败国的利益,国内则忙着内战。根本没有人管这批为了国家而远赴欧洲战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华夏劳工!

    原时空他们大都是山东人,而现在由于陈锐的出现,这批劳工大都是河南河北人。他们认为北方人更为强壮!

    1915年11月,法国方面派遣退役少校陶履德来华考察招募工人的事宜,而英国则是战时内阁直接批准在华夏招工。

    当时的华夏北洋政府也有人提议派工人去帮助英法打仗,此人是时任华夏民国大总统老袁的心腹,时任国务总理梁士诒。

    他看出战争虽然胶着,但英法不至于大败亏输,而且相比德国,这两国在华夏有巨大的利益。当时华夏积贫积弱,在国际上没什么话语权,而如果派遣劳工帮助英法打仗,一方面这些劳工的花销和风险比正规军低的多,另一方面,这也算是暗中策应英法,将来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一个更有利的地位。

    当时北洋政府当时还没有对德国宣战,直接以国家名义派工人有违国际公法,于是梁士诒成立了惠民公司,专门负责招工。

    英法招募的华夏工人主要来自于山东省和临近的北方省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法两国有意选拔的结果,他们认为华夏北方人身体健壮,吃苦耐劳,比他们过去招募在军营里的黑人好太多了。惠民公司源源不断地把一些在华夏走投无路的农民招募过来,他们在经历了严格体检之后,合格者登上前往欧洲的轮船。

    到1917年8月,华夏对德国宣战,招募劳工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到战争结束时,为英军服务的华夏劳工有十万人,为法军服务的有五万人。这些劳工主要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各种低技术含量的支持,比如搬运货物、建造营房、挖掘战壕、装填沙袋这些。

    除了这些搬砖的,有部分劳工文化程度好一点,会讲几句英语,就给分配过去进行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比如修理军用车辆,维护火炮等武器。当时除了前线,后方生产也缺人,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劳工被企业公司招收,例如施奈德公司和雷诺公司。

    这些劳工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协约国干涸的土地之中,他们的到来犹如天降甘霖,极大地缓解了协约国面临的人力短缺困境。这些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人们,以其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给在场的英法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更是对华工赞赏有加,他曾断言:“这些中国劳工具备成为最优秀士兵的潜质!”在枪林弹雨、炮弹横飞的恶劣环境下,他们依然能够坚守岗位,保持良好的战斗姿态,毫无畏惧地向前冲锋,这种英勇无畏的品质令福煦为之动容。

    不仅如此,法国海军也对华工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特意发表声明表示,如果政府再次招募劳工,他们只希望招收华夏劳工。这无疑是对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特质的最高肯定。

    然而,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华工们所承担的工作并不直接涉及一线战斗,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里,他们亲身体验残酷战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他们时常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头顶着德军猛烈的炮火挖掘战壕。有些地方与德军阵地相距不过区区五十米之遥,待到华工们艰难地完成战壕挖掘任务后,英国军队方才进驻。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华工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虽然身处异乡,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

    那是 1917 年,在法国皮卡第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无比的战斗。德军如潮水般涌入了英法联军的阵地,那些正在修缮战壕的华工们猝不及防之下,只得拿起手中的铁锹和镐头,毫不畏惧地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

    然而,就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援军终于抵达战场,但令人痛心的是,此时大部分勇敢无畏的华工已经壮烈牺牲。这场残酷血腥的战斗只是华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每天还要承担着掩埋尸体和护送伤员等艰巨任务。长时间从事这样的工作,许多华工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最终导致精神失常,无奈被送进了疯人院。

    尽管华工们所从事的工作异常艰辛困苦,但他们仍然要默默忍受着来自英法军队的种种歧视。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微薄的薪水,远低于英法两国最底层士兵的待遇。不仅如此,华工们还被迫居住在独立的营地里,就连厕所也无法与英法士兵共同使用。这种不公平对待让华工们倍感屈辱和无奈。

    除此之外,华人劳工们与其他种族的工人时常爆发激烈冲突。其中,他们和黑人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双方动辄就会大打出手,有时甚至会动用棍棒等武器。这种暴力冲突屡见不鲜,如果不幸被英法军队撞见,那么参与斗殴者将会受到严厉惩罚,轻则关禁闭,重则遭受鞭笞之刑。

    许多初来乍到的华工人生路不熟,又因语言障碍难以沟通交流,一旦遭遇此类事件,便极易陷入绝望情绪之中,更有甚者会选择轻生之路。曾有一名华工在历经种种磨难后精神彻底崩溃,他亲手挖掘了一个土坑,然后将自己掩埋其中。其遗骸历经数年方才被人偶然发现。

    随着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华夏劳工的命运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大多数人选择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然而,也有一少部分人决定留在欧洲,因为英法两国迫切需要他们的帮助来清理战场上残留的致命爆炸物。

    令人痛心的是,尽管许多华夏劳工幸免于战火,但却在战后的某项工作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外,还有因战争而英勇献身以及被当时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无情夺去生命的人们。如此一来,原有的十四万名华夏劳工中,竟然有超过两万多人永远沉睡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至于那些在战后依然逗留在欧洲的华工们,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幸运儿在法国找到了工作机会,并与当地的法国姑娘喜结连理,融入了法国的华侨社群。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华工约有五千人左右。然而,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直到 2002 年,最后一位留在法国的华工辞世,这才为这段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彻底画上了句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