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恍然若梦1
聂怀桑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也就不思考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了。
“不好了,聂宗主,又打起来了。”一得力下属慌忙赶来禀报,方才困顿至极的聂怀桑被他的大嗓门吓的清醒过来。
“又……”聂怀桑抬手揉着眉心,三番两次的闹腾也不是个事。
“聂宗主,大伙们都不敢再练刀了,怕……都怕……”
“走火入魔?”聂怀桑毫不避讳的补充道。
“对对,走火入魔。”那名得力下属跟着念了一遍,方才死活想不出这个词,又不好再提赤峰尊爆体身亡的惨状,左右为难,暗自下定决心多看些书来补充一下匮乏的大脑。
懊恼还没持续多久,又见自家宗主捧着这本破书翻来翻去,他也凑上去看。学的浅认字少,一句话就能看懂几个词。
“这回他们又说了什么?还是老生常谈的几句吗?”聂怀桑胡乱翻动书页,叹息的问道。
“都说聂宗主不作为,忙着忙着翻书作画,而且这回还填了新词,说聂宗主不练刀法是知道会走火入魔,叫我们去练,修为低还尚可,修为高的那就是逼着我们去赴死啊。” 聂怀桑真是进退两难。
祖辈留下的刀以及刀法说不练就不练,说抛弃就抛弃,那以后清河聂氏怕是离没落也不远了,眼下也没什么好法子。不多时前请求含光君加固的结界也不知道能撑到几时。
“朱雀……阴铁……修复……什么然新生……”那名得了下属下定决心要长些学问翻来覆去一句话也念不明白,不过他倒是不怎么气馁,逮着认识的几个大字反反复复的念。
聂怀桑烦不胜烦,夺过那本破书来问:“你说薛洋他修复阴铁干什么?为什么玄门百家一听阴铁就趋之如骛?” 那名下属挠一挠头皮,尴尬的笑道:“宗主,你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知道,不过好东西嘛,大家都争着抢着要的。比如俺们村里那头大肥牛,不仅能干活还很好吃……”
“大肥牛,朱雀,阴铁。”聂怀桑捉摸着,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东西能有什么联系,真是越想头越发疼。
那名下属见他家宗主愁眉不展,伸手倒了杯茶递上去,聂怀桑想的忘我,头也不抬眼也不睁,一挥手不留意就打翻了茶盏。 滚烫的茶水好死不死的专门挑着那本破书扑过去,真是破上加破。 唯一的希望都破灭了,聂怀桑气得连发火的步骤都省了,整个人直接蔫了,破罐子破摔的把书扔到地上,伸手一扫桌上的瓶瓶罐罐都顺势滚到地上,唯独桌上右侧的扇子有意无意的被留下来了。
“宗主,息怒啊,想不出来可以慢慢想。”
“哪有那么多时间,眼看要变天了。”聂怀桑瓮声瓮气的回道,百年清河聂氏要毁在他手里,他死都不好死,哪有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怪不得大哥在世的时候总要烧我的扇子我的书。”聂怀桑喃喃自语道,自己风花雪月的日子里是大哥凭一己之力扛下了所有,负重前行。
大哥向来为清河聂氏大家族费尽心力,如今仅凭门下弟子三言两语叫百年仙门大家轻易毁在自己手里,岂不是个大笑话。
聂怀桑心里千回百转,又重新打起精神开始思考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聂氏是以刀法闻名,鲜少有典籍,若是效仿蓝氏一套法术配合一套心法,反复修改避开错误,后世人照着典籍修炼也不至于走火入魔,刀法也能保得住。
这是其一,再把根源的刀灵彻底封印这是其二。双管齐下,永除后患。用刀用剑一样流芳百世。 那名下属跟随聂怀桑多年,虽说认字读书的功夫比不上他灵力的半分。但好在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地弯着腰把一地的狼藉收拾的干净妥帖。想得是美,却毫无头绪。聂怀桑头抵在案上,活像一条待宰的鱼。
整日这么内耗也不是什么办法,如若放任不管,继续装聋作哑,虽然依靠清河百年的声望短时间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他不可能不知道。
现下阴铁现世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平日修士们虽有怨言,大多数也不敢声张,毕竟路是自己选的,谁也没刀架到脖子上逼着你来清河。仙门小家不愿依附,哭着嚎着投靠仙门大家,到头来却嫌这嫌那。
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全都如你所愿。 修仙之人修不凡,清河聂氏却是个异类,但祖先意愿不可违。聂怀桑辗转摊在椅子上,好似全身的骨头被抽掉。 “宗主,你来看看啊。”那名下属尽心尽力的物归原位后,一手捧起被湿透的书另一只掌心发力,片刻后,破烂的古籍被灵力烘干。书上的字迹倒是没被晕染,不过是重新排列了队伍。 还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 那名下属一个劲把古籍往聂怀桑眼前凑,聂怀桑想不看也不成。
“阴铁有灵,四方镇之,四方之气尽归玄武。”聂怀桑捧过破书念念有词道。
不错,当初薛洋确实说过,聂怀桑眼神一亮继续往下看。 方才百思不得其解的字迹重新排列后,居然不似之前的艰涩深晦,变得通俗易懂。
“快,再给我到一杯茶。”聂怀桑铺开书籍,逐字逐句地读下去。 那名下属依言照做,却见自家主子把茶水往书上浇,还浇的格外细致。
“……” 那名下属看得呆若木鸡。
“阴铁是天生地灵之物,无法尽除。若是被损毁可借助血咒重新修复。血咒一旦开启,阴铁自动吸食药人灵力和气血,直至复原阴铁。”聂怀桑盯着这些细小的字迹,额头上浮起一层虚汗。
薛洋会不会就是为了修复阴铁才利用魏无羡做引子,又怕魏无羡过早殒命,才安排苏扶风入驻莲花坞,明里暗里的送药。聂怀桑忆起薛洋那副胜券在握的表情就气的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