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少年犯
唐小菲回头看去,在人群里又跳又叫的,正是在木柯寨拾荒的小老头。
她急忙冲对方挥了挥手。
商经理停住了脚步,“小唐需要帮忙吗?”
唐小菲指了指小老头,“那是我朋友,我得过去问问。”
商经理了然一笑,“列车超员了,硬座车厢关闭,凡是买了硬座票的都给退票,不然就等着。
这位老爷子肯定是有急事想上车,小李,你去把人领过来。”
常年倒腾古董生意,商经理主要通过铁路运货,在金州站上上下下都有熟人。
司机小李人高马大,很快就把小老头和小老太太领过来了,两个老人被挤得不轻,小老头甚至掉了一只鞋。
跟商经理说的一样,小老头夫妻俩急着去省城,他俩倒是买到车票了,但列车超员,硬座车厢不开门。
“我们有事,必须去省城。”小老头不安的说道。
小老太太在一旁拼命点头,“我们要去接大孙子。”
不等唐小菲开口,商经理就主动把事揽下来,“这事简单,跟我们上车。”
“能让我们上吗?”小老头就没听过这么离谱的事儿。
但商经理肯定的告诉他们,没问题,“不就上个火车吗?跟我来就是了。”
事实证明,商经理没有吹牛。
他甚至不用自己出马,小李跟软卧车厢的乘务员嘀咕几句,就把问题解决了。
乘务员都没看小老头和小老太太的票,就把他们放上车了,“你们先在走廊里待一会儿,等车开起来,再往硬座车厢走。”
因为要出远门,小老头和小老太太已经穿着最好的衣裳了,所谓最好的衣裳,也只是不破而已,很难想象,这个年代还有人这么穷。
两人提着寒酸的行李,踩在柔软的红地毯上,内心十分的忐忑。
商经理看他们局促,“先进包厢等着吧。”
走廊上人来人往的,万一再遇上一个狗眼看人低的,恐怕老夫妻会挨骂。
于是大家一起进了包厢。
为了缓解气氛,商经理笑着问小老头贵姓?
“免贵姓木,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木老头不安的说道。
“你们孙子多大了啊?还用去接啊?”唐东来不解的问道。
“其实不接也可以,他自己也能回家,我们就是怕他心里难受。”木老头倒也没隐瞒,直接把事情就说了。
原来他大孙子在省城,并不是干什么光彩的事,而是在省城监狱服刑来着,确切的说是在少管所服刑,这孩子是少年犯。
后天就是木老头孙子服刑期满的日子,老两口早就商量好,要去监狱门口等着,免得大孙子出来见不着人。
啊,这……
唐东来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答案,自己都觉得尴尬了。
反倒是商经理说道,“英雄不问出处,反正他还年轻,出来了好好过日子就是,哪里找不到一碗饭吃?”
这话正是木老头经常跟老太太说的,他深以为然,“就是这个理呢。”
就算是木老头和唐小菲,那也只是雇佣关系,泛泛之交,等卧铺车厢门打开之后,木老头和老太太就离开了。
唐东来倒是同情这对老夫妻,但他也爱莫能助,俗话说的好,救急不救穷,穷怎么帮?
小李帮着归置了行李,然后请示商经理,“老板,那我去隔壁了?”
“去吧。”
“李师傅不在这休息吗?”唐东来这才察觉到不对。
商经理笑了,“票是分开卖的,他那个票是单独的,在隔壁。”
唐东来就信了,商经理和唐小菲各占了一个下铺,唐东来就睡在商经理的上铺。
硬座车厢乘客屎都要挤出来了,软卧车厢丝毫不受影响,到点就安静睡觉,每个人都有舒服的床铺。
唐东来甚至觉得,这床比家里的床还要舒服。
让他感觉到奇怪的是,直到第二天早上自己醒来,包厢里都始终没有上人。
“不是说这趟车挤得很吗?怎么还能剩下一张软卧?”
商经理给唐小菲削了一个苹果,斯文的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谁知道呢。”
吃过早餐以后,列车徐徐驶入车站,终于到省城了。
一下火车,商经理就说道,“小唐,我托了人买票,不用去车站排队,给你们也带两张吧?”
“那就多谢你了,给我们买硬座就行。”唐小菲说着,就把钱取了出来。
商经理没有推辞,“怎么把票给你们?我订了宾馆,不如一起?”
“算了,咱们还是分开行动吧。”唐小菲礼貌拒绝。
主要是对方消费太高,不管是拉低对方的消费层次,还是提高自己的层次,都有些勉强,还是算了吧。
商经理笑了笑,“那就提前到车站,候车室见面吧。”
“行。”
跟商经理分开之后,兄妹俩叫了个三轮车,直奔收藏家之友而去。
也是赶巧了,今天正是星期六,收藏家之友开门的日子。
收藏家之友算是半公益半民间的组织,每周末都定期开展活动。
藏友们每周必来,能淘换到喜欢的东西最好,淘换不到,还可以交交朋友。
兄妹俩的行李不多,干脆直接拎着进了展馆。
管理员一看他们拎着大包,就热情的招呼,“你们是头一回来吧?一个摊位五块钱,这都快中午了,收你们三块就行。”
唐小菲立刻掏出钱来,“多谢您了,这边有什么规矩?”
“不合规的东西不能卖,价格你们自己看着定,别太离谱就行。”
唐小菲点头,表示明白了。
管理员收了钱,还免费提供了一块帆布,“收摊的时候帆布要交回来,就不问你们要押金了。”
“放心吧。”
大厅几乎摆满,窗户底下还有几个空位。
等走过去之后,唐小菲才明白这地方为什么空下来了,因为旁边就是洗手间。
对于着急赚钱的人来说,有点味道根本不算啥。
唐东来把行李放在身后,然后铺开帆布,把几十份古董报纸依次摆放好。
很快就有识货的过来了。
“唉哟,这还有大清朝办的报纸呢?”
“我没有看错吧?这是同治皇帝办的报纸?”
“这份是我先看中的。”
“咋看一眼就成你的了?你咋不去街上看个老婆呢……”
报纸摊子迅速围满了人。
这些人都是收集报纸的爱好者,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集报人。
跟集邮比起来,集报起步较晚,它的优势就在于门槛低获利高。
现在省城的集报人,主要收集目标还限于创刊号停刊号。
大家何曾见过这么多的古董报纸?因此眼睛一下就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