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上官陌献策
皇宫外,小虎手中紧紧握着上官陌的奏书,目光凝视着那座巍峨壮观、庄严肃穆的皇城,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恐惧之情。在他的认知里,皇宫一直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存在。望着皇宫门前威严耸立的侍卫们,小虎努力镇定了一下心神,深吸一口气后,终于鼓足勇气朝着皇城门口的侍卫走去。
&34;什么人!站住!干什么的?&34; 站在皇城门口的两名侍卫一见小虎靠近,立刻大声呵斥道。小虎被吓得浑身一颤,但还是颤抖着声音回答道:&34;两位侍卫大哥,小人乃青萍侯府的家奴。小侯爷命小人送来一份重要的奏章,恳请侍卫大哥帮忙递进宫去。&34;
听到小虎的话,两名侍卫对视一眼,然后接过小虎手中的绢帛,仔细地检查起来。一番审视过后,其中一名侍卫开口道:&34;你先去找个小公公过来吧,这的确是青萍侯府的物件儿。&34;
将奏章交给侍卫之后,小虎便告辞离开了。养心殿内,南宫枫眉头紧皱着,各地汇报上来的数据显示,损失越来越大,明年又将会是入不敷出的一年,而且灾民数量众多。京城周边的许多县城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大量的流民正朝着京城涌来,可以预见,京城聚集的灾民将会越来越多。他放下手中的奏章,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从登基以来,自己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堪称历代帝王中的楷模,但为何国库总是空空如也呢?
“陛下,青萍小侯爷派家仆送来了一份奏章。”王铮静静地走到南宫枫身旁,轻声说道。
听到这话,南宫枫心里有些烦躁。这小子送奏章进来,难道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情?按常理来说,他不应该先跟淑妃说吗?等淑妃告诉自己就好了啊……
“拿过来,朕看看。”随着王铮的话音落下,他便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南宫枫。
而接过奏章后的南宫枫,则轻轻地抿了一口茶。这杯茶可不简单,它乃是上官陌上次入宫送给上官岚筱的礼物。若不是去到上官岚筱那里,恐怕南宫枫也无缘品尝此等好茶。然而,对于上官陌没有给他送茶叶一事,南宫枫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毕竟自己可是皇帝啊!身为上官陌的姐夫,难道还不配得到一份这样的好东西吗?想到此处,他不禁轻皱眉头,暗自嘀咕道:“好东西都只给了她姐姐,全然没把朕放在眼里……”
南宫枫轻轻地将手中的奏章翻开,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原本紧绷的表情渐渐放松下来,并最终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哈哈……”笑声从他口中传出,回荡在整个书房之中,仿佛代表着他内心的喜悦和赞赏之情。
果然,能想出马蹄铁这样精妙主意的上官陌,绝对称得上是天才!这个看似简单却实用无比的发明,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马匹的马蹄磨损问题。此刻,南宫枫心中不禁涌起对上官陌的钦佩之情。
他暗自感叹道:“这上官陌的脑海里究竟藏有多少奇思妙想啊?为何他总能想出如此绝妙的点子呢?”
此时,原本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因为上官陌的这份奏章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他解决了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大难题。
望着眼前这份珍贵的奏章,南宫枫深知自己必须好好珍惜并充分利用上官陌的智慧。或许,今后还需要更多像上官陌这样的人才,才能推动大魏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更大的繁荣与进步。南宫枫仿佛看见了在他这一朝大魏再度繁荣伟大的未来。
王铮听到陛下的笑声后,心中有些诧异,但还是小心翼翼地看向陛下。当他发现陛下的脸色并无异常时,心中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然而,王铮的思绪很快又被拉回到了青萍小侯爷送给陛下的那份奏章上。他暗自琢磨着,这份奏章里究竟写了些什么,竟然能让陛下的心情如此愉悦。
“王铮啊,派人去传几位尚书进宫。朕有要事要和他们商量一下。”过了一会儿,南宫枫的笑声渐渐停歇,声音也变得比之前洪亮了许多。紧接着,他便下达了命令,让王铮去传唤几位尚书大人入宫。
“遵命!”王铮连忙应道,然后转身离去。在离开宫殿的路上,王铮还不忘叮嘱传召的小黄门动作要快一些,因为陛下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几位尚书大人商议。
很快,几位尚书大人便是在养心殿内聚集起来。他们才刚刚离开这里没多久,怎么这么快又被陛下召见了呢?前去传话的小黄门只是说有非常重要的事,但具体是什么却不肯透露半句。几个人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只能匆匆忙忙地赶到养心殿。
当他们正要行礼时,只见南宫枫陛下挥了挥手,说道:&34;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请传阅一下这份奏章,看看上面所提之法是否可行。&34;
众人一听这话,便能听得出陛下的声音里明显带着一丝愉悦和兴奋。这种情绪让他们高悬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紧接着,王铮便将那份奏章递给了李昭,而其他人则只能站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李昭读完奏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得异常缓慢。终于,每个人都把奏章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而,此刻他们脸上的表情却是各异,有的惊讶、有的沉思、有的担忧……
见众人表情各异,南宫枫问道:“诸位爱卿,此法可行否。”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户部尚书李昭站出来说道:“陛下,此法可行,如此招募灾民,这以工代赈之法可行,此法可减少不少国库支出,此法可行。”
工部尚书丁杰站出来表态道:“陛下此法可行,眼下京城周边各地有不少河堤,官道需要修缮,如此既可赈灾,也可将明年的修缮工作完善。”
剩下几位大人对视一眼,随即便是站出来支持着以工代赈的方法,此法可谓是开了先河,以后国库的压力少了许多,他们到户部要钱的的时候也好说话些,纷纷站出来同意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