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事已毕勿多想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杜蘅之哪里能想到,第二道诗赋题他一眼就能看明白,靠的都是他平时的积累而非运气。
他有一直以来看到什么就都想赋诗一首的作为,这让他立时就知这六字说的是普通至极的瓦松,也就是经常出现在破败土房屋顶上那蓬草。
以前他隔壁伯爷爷家的屋顶长满了瓦松,而后来那院子又被他家买了下来重建。
很快,他先写下了关于春华秋实的诗。
咏海棠
灼灼一树朱红妆,春来无香迎风开。
不争牡丹雍容态,却献百花无有实。
因题目里有“春”这点题字样,不能相冲,“实”就还好,非点题,自己写时可用可不用,杜蘅之很快便将第二句改成了“无香三月迎风绽”。
他将“三月”和“无香”的顺序调换,以便和第一句有更好的对应,正好灼灼和无香都是用来形容海棠特点的。
写完他还是觉得不行,他又把第二句改成“喜迎东风绽崇光”,东风代表春天,崇光意为簇拥开放的华美。
到了第二首,杜蘅之根据以前的诗作写道:
向天草(向天草,瓦松别名)
借得破屋三尺高,栉风沐雨炼冰霜。
莫道此物最贫贱,敢攀蟾宫荐药香。
因两首诗都是几年前写下的,杜蘅之读了第一首觉得还可以。
教他的郑秀才说了,他作诗算有天赋,能言之有物,但他自己觉得他真的天赋有限,积累还不够多,作诗并没有太多巧思,风格还偏平实。
不过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他觉得只要他能够押韵并扣题,他便满意。
反正他尽力了。
到了第二首,他写下后沉吟良久,后又重点改了改,以便让自己所作的诗赋别显得太平实又没文采。
当然,为了显得自己的诗作更有气势和文采,且不要显得自己太想蟾宫折桂的功利,他便将第二首诗整体改了改,而第二句仍然不变。
后来第二首他改成了:寒贫无惧三丈危,栉风沐雨炼冰霜;仰得九天灵泽落,也学神农济苍生。
瓦松本身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杜蘅之写诗时候才处处都点明它的药用价值,这也是它的特点,通过微小的自己而“治”人。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几千年来已经成形的儒家观念以及正统思想,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是为了救济天下苍生,而科考步入仕途的目的便也是如此。
从出题内容看县太爷性格,杜蘅之只能说县太爷真的思想很正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观正。改好后,杜蘅之便将诗赋题放下重新看起策论。
诗赋题他还是没誊抄到卷子上,打算等最后再誊抄,以防他最后还想改动什么。
很快杜蘅之便将心思沉入到了第二道策论题上。
他想了想,觉得论语里虽然提到过多次“小子”二字,但只有论语泰伯八里把“小子”二字当作了一个警示的短句来用,其他则都是在某个句子里不能单列。
所以这题里的小子应该指的就是那里。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段内容是曾子临终交代学生的话,意思是看看我的手脚,我很是小心的保护了它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一辈子都做到了珍惜自己身体发肤以侍父母以孝,我没有遗憾,你们以后也要做到这样。
这里的小子指的是曾子最后对学生的交代以及警示,意思就是听到了吗我的学生,你们一定要切记我的这些交代。
那这题字面意思便是在说孝道,科考题为了政治正确,忠孝论述的题一般都会有涉及要出的。
若写这道策论只围绕孝道论述感想肯定要落于下乘,论孝道大家都会论,孝经里这样的故事毕竟也多,所以这题只论述孝道感想便不太容易出彩还单薄。
自古忠孝不两全,做的是科举试的卷子,为的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从孝道引申忠义应是没问题的,再则就是对“道”的笃行坚守,毕竟笃行之说也出自于曾子之口。
而这段曾子临死时的交代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他虽没押过这道题,但这题里所涉及的内容比如笃行之说,他三年前曾用类似的话拿来教训过郝铄……很快,杜蘅之答完了第二道策论题。
等杜蘅之仔细誊抄写完这道策论时,还有一个时辰便要交卷的钟声已然响过不久。
还有大概不到两个小时就要交卷,杜蘅之揉了揉有些疲惫麻木的手腕,呼出一口长气定了定心神缓和要交卷的紧张心绪后,立马就投入到了最后的誊抄大计中。
他写的诗赋还没誊抄。
而这时,还是有众多考生猜不出最后一道诗赋题到底是在说何物,既然不知,那就是想赋诗一首也便是赋不出的。
而即便有人勉强写出一首诗来,可因着文不对题,想来这诗作就算作的再好,那最后还是入不得考官眼的。
等杜蘅之誊抄完了策论和诗赋,离着考试结束便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了。
看还有半个小时,也是最后一场,考完便没什么事了,杜蘅之便没急着交卷,而是又检查了一遍卷子,踩着考试最后的提醒钟声交了卷。
写错字可以重新要卷子誊抄,不过要是杜蘅之这会这么做的话肯定考试时间不够,所以他最后誊抄时很认真,不能写错字嘛。
考完一出考场,杜蘅之就看到他爹和郝铄在外头最近处焦急等着他出来。而同样和他们一起等在那里的还有叶思贤、熊盈泰还有刘溪。
看到其他人杜蘅之不免惊讶,“最后一场,你们急什么,出来这般早。”
除了郝铄,其他三人忙纷纷说起话。而杜志才则担心儿子累,忙接过儿子手中的考篮。
“非我等出来的早,而是你出来的晚罢了!”这是叶思贤在腼腆笑着说话。
“杜兄,最后那道诗赋题你可有写出?那题指的到底是何物?”这是熊盈泰在焦急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