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害人
最终在郝铄郑重道歉后,李廷还道:郝铄也是好意,非真看不起他,只是没顾忌到他的自尊罢了,这才在他们的劝说下,李廷和郝铄又和好了。
李廷被先生收进来,是免了很大一部分束脩的,听说他只交了一二两银的束脩。他天分好,先生爱才嘛!
杜蘅之可不像李廷,像是被免了部分束脩进来的。
郝铄又非八婆,一时间哪里就会告诉旁人,杜蘅之家里是干什么的?随意和旁人谈论自己所欣赏的新朋友,郝铄觉得,那并不合适。
他听了杜蘅之的遭遇,看了杜蘅之的手,心里倒也颇有感触,便冲动间说出了自己一直隐瞒的心事和看法。
这些话,他以前可从未和这么要好的同窗们说过的。他们几人之所以能住在一起,那也是因为他们要好的缘故。李廷本不是这个宿舍的,他是后来从隔壁搬来的。
以前李廷的位置睡的是卫彬。
“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也读不进去这些圣贤书,更看不上这些书里的许多道理,我就只喜欢练武!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以后就想当个大将军,为咱们大煊朝好好守卫边疆!所以我一直想去边地闯荡的!”
话激动说至此,郝铄随之声音又低落了下去:“可我家里不会同意我如此的——”
刘溪问他道:“这话你可有告诉家里?”
郝铄摇头:“我不敢告诉家里……可我读书又读不好,那何必又非要一直在这里胡混呢?更何况,我一直不想读书,但也没影响你们什么,而你们却总是劝我。我知道你们的好意,但却总是听不进去,也学不进去!你们以后就别劝了吧……”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的理想说出来能吓死你!我的理想就是吃饱喝足后,不用管别人,可以一直无限躺平。当然,不想躺平随处去看看也行的嘛!
但这个等级分明又普通人能任人鱼肉的世道,是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吗?
杜蘅之冷笑一声,撇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你可真是好少年啦,一点愁滋味都不识,也不如稼轩先生那般文武双全,却在这里幼稚的跟我们讲你的什么远大理想?跟谁没理想似的!”
郝铄蹙眉抱怨:“杜兄,我拿你当朋友,才和你说些心里话!你怎么这样?我的理想怎么了,让你这样讥讽于我?”
你那理想可真丰满啦,但现实和你自己本身的本领可都是如此的骨感呢!
杜蘅之质问他道:“你确定如今的你,撑得起你那高远的理想?”
看他突然阴阳怪气,郝铄不服气地愤然反驳:“杜兄,你别门缝里看人!我是真的想做大将军!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可是一直都有认真练武的。如今别说普通的练武之人两三个,四五个都打不过我。”
这会,他也不再如先前那般待杜蘅之亲热了。
“我可没小看你!你闹脾气不读书,也不听劝,说来在我看来,真是枉为父母之人子,枉为我等之朋友!你爹娘苦心送你来这里,是想你通过读书改变人生,你却在这里浪费时间浪费银钱,还消磨自己的理想,这最后害的还不是你自己?”
“就如之前你所说的,你这恶果,又与我们旁人何干?我们何必管你!如今我们好心劝你,无非是作为朋友,看不下去你“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此混账罢了!”
郝铄再次愤然反驳:“我哪里消磨自己的理想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这不是一直想去边地,但却去不了吗?你们不赞同倒罢了,我家里也不同意……我这还不是因着顾忌父母——就连你们,我也并非不顾忌的——”
杜蘅之面上讥讽之色更甚。
“我就不信你听不懂我刚才所说?你是真心听不懂吗?你要去便去,又关我们何事?我们可代替不得你!你想去边地好早日有功业可立继而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这并没有什么错!谁能说保家卫国是错呢?若你真是如此想并这么做的,我对你且只有佩服!”
“但我看,你如今只是想任性自私的只顾自己,想炫耀自己的好高骛远,还不敢对自己不懂事的作为负责罢了!就这,你却最终还道,是你爹娘不给你自由,是我们不理解你苦心,让你实现不得自己的理想!哼,你这不忠不孝不义之人的理由倒是多呢!你说理想,那我就好好跟你说说你的理想!
你不读书,连古人千百年来总结的各种处事道理和经验都学不上!如此,以你缺乏历练的小小年纪,识不得人情世故、世间道理、人生得失;懂不了兵法计谋、用兵之道、治军之方,就这,你还想去边地当大将军继而保家卫国?你可算了吧!别纸上谈兵都不会,还害人终害己,造成朝廷损失!”
郝铄不服气的反驳:“我如何这样了,我还什么也没干,怎么就害人害己了?什么叫好高骛远?我勤练武功了啊!”
杜衡之撇唇:“你还有脸反驳我?我现在就告诉你,你不读书直接卷了铺盖就能走,你想去边地则拿着行李如何也能遂了心意去闯,且不必如此顾虑,毕竟你有手有脚,想去怎么都能去的!我们且管不得你,你父母也劝不了你!我就看,你到了边地,是能闯出个名堂还是丢了命?”
“你——”毕竟年纪小,被指出心里的隐晦,也究竟没想清楚自身的理想具体要如何实现,郝铄因此而倍感羞愤。他想继续反驳,但到底他不如杜蘅之嘴皮子伶俐,也到底不知该如何反驳。
杜蘅之冷笑连连间又撇嘴继续说道:“我怎么?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
郝铄红着眼,气闷地低下了头。其人再也不像之前那般,总梗着脖子,对谁也不服气了。
杜蘅之却仍然没有停下嘴里的话。
“四书五经连带它们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各种注疏,有教你做人道理的,有讲民生人情、世俗风气的,更有告诉你许多处事准则以及历史上众多人物生死得失的,这些基本道理常识你都不学,和人打交道以及行事你不学就没谱不会,领兵打仗那必也不会无法可行,就这,你还想成为什么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吗?
二凤……不,是唐太宗曾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话是不是我上头所说的这些道理的另一种说法?我就说啊,在成为大将军之前,你首先得好好做个人吧?史书上哪个大将军是不读书就成为大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