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67章 非也

第67章 非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里馒头都是白面馒头,偶尔吃上几顿杂粮饭或两掺馒头。而堂哥所在的私塾听说经常吃的都是二和面馒头。这就怨不得这里饭食费比堂哥他们那里贵一些。

    杂粮掺和主粮吃是健康吃法,古人是懂这些的。

    随后,马氏又嘱咐杜蘅之从旁拿了木头托盘端饭,省得他用手端碗又拿馒头,东西太多撒了饭。

    饭堂今日中午的菜是南瓜豆腐炖肉片,乃北方常见的炖菜。就是如今还没有粉条,让杜蘅之见了这菜不免有些失落。他还是个爱吃粉条的孩子。

    凉菜是凉拌萝卜,它被放在一大陶盆里,谁想吃,谁自己随意去夹就可。

    杜蘅之只认识熊盈泰和刘溪,吃饭时候,他便和这两人坐在了一起。

    和两人一起的还有一人,长得体貌高壮,小小年纪就似有了将军肚,胸腹间看起来厚实又坚挺。他是后来才坐过来的。

    虽说杜蘅之也是高壮身形,但却比不得人家。当然,对方个子也不如他。

    相互介绍后,杜蘅之便知其叫郝铄,和他、熊盈泰一般,也都是十二岁。

    凑巧的是,他们三人和杜蘅之都是一个宿舍的。

    却原来,他三人宿舍没满员,早猜到杜蘅之会和他们一个宿舍,这才有意和他搭了话。

    宿舍里还有一人,刘溪热情给他介绍了,那人和隔壁宿舍的人坐在一起,今年十四岁,名李廷。

    不一时,杜蘅之就听说,李廷那一桌的五人年纪都差不多大,乃十四五岁上下。先生说他们中有两三人读书到了火候,明年都可试水童生试的,李廷就是其中之一。

    比他们还大的那些师兄,成亲的都出去住了,已经不常来学里,只偶尔过来找先生给解惑答疑。

    杜蘅之心道,自己堂哥明年就出孝可以参加童生试,堂哥应是要和李廷他们同年考的。

    李廷他们那一桌中只有两人是十一岁,和杜蘅之他们几个的年纪差不多,这两人分别名叶思贤和卫彬。

    因没看见蒙童身影,杜蘅之不免问出了口。

    李廷从另外一桌,伸着脑袋热心告诉他:“先生还要继续举业备考乡试,以他精力,一时难以兼顾你我以及蒙童的共同教学,只怕耽搁了那些蒙童,故而这几年,先生一直就未再收蒙童。你可是这几年里,先生唯一收进来的学生!”

    “原来如此。”说着话的同时,杜蘅之暗道,他幸好是开蒙后来的,若不然,郑秀才可是不收他的。

    郝铄正坐在杜蘅之旁边,他凑近杜蘅之,挤眉弄眼问:“你必然是和叶思贤、卫彬那般,将四书五经都已经熟读了,这才被先生收进来的吧?”

    叶思贤和卫彬这么厉害的吗?他读书开蒙晚,和人家却不能比。

    杜蘅之愣了下,摇头,“非也,我才开始读《大学》,比不得他们。”

    刘溪惊讶问:“啊?你这个岁数,怎么才读《大学》啊!我们全部人四书都要读完了呢!李廷他们则早读完了四书五经——”

    杜蘅之问了刘溪,他果真和刘川是堂兄弟,只是他年纪小,还未取字。

    他说话时,叶思贤和卫彬也看了过来。

    这些孩子开蒙比他早几年,读得书比他多,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杜蘅之为此坦然解释:“我开蒙晚了些,所以才开始读四书。”

    熊盈泰好奇问:“你什么时候开蒙的,九岁十岁吗?按说也不会太晚吧?毕竟已经开始读四书了。”

    杜蘅之摇头:“去年开蒙,承蒙家里堂兄教导的好,很快便读到了四书部分。”

    “哦,原来如此,那也怪不得!”郝铄坐直了身子,“你虽开蒙晚,但却读书快呀!先生必然是看上了你这项读书的潜质,这才收了你入学。”

    刘溪再次惊讶,“你一年多点就开蒙过了啊?你可真强!”

    熊盈泰放下手里咬着的馒头,将嘴里的吃的都咽下后,也附和刘溪:“可不是,你必然记东西很快!”

    看向刘溪那圆溜溜的眼睛,熊盈泰的大耳朵,杜蘅之再次忍住了叫对方两人“圆圆、图图”的冲动,而是笑着环视和他说话的三人。

    “五六岁时候,我大伯曾有给我开蒙过,那时我坐不住,便没继续读书了,但那时我多少还是听了课的。如此,我去年再重拾读书,便读的快了些,毕竟以前学过的嘛!”

    他用这个借口解释了自己读书快的原因,反正这里没人认识他,还不是随他怎么说。

    李廷又伸着脑袋插话:“这还是说明你记东西快且准嘛?你所听所学都过了五六年你竟然还记得!”

    郝铄应和道:“没错!”

    刘溪则问:“你大伯这个长辈呢?他怎么没再教导你读书了,而是由你堂兄教导你?他是不是像先生一般还要继续举业,所以才没空教导你呢?”

    熊盈泰则上心的问:“你记东西快且准,可有什么旁人不知的秘诀吗?”

    呃……说话问话的人太多,杜蘅之一时间回应不来,他先回应了圆圆:“我大伯已故去两年。”

    刘溪忙对他道歉,说是提起他的伤心事。

    他大伯已经故去两年,他倒不至于为此还伤心,杜蘅之摇头表示没事。

    其后,他谦虚对李廷和熊盈泰说道:“你二位过谦了,我记忆力没你们说的那么好。其实,我记东西没什么秘诀,就是不断的记忆巩固再复习。”

    熊盈泰蹙眉不信:“就这么简单吗?”

    杜蘅之笑着点头:“是啊。一般事有可成需要做到三点,向心力、坚持和贯彻执行力,你要自己想做还要坚持做,且要用心将想做的事情做下去,就这三点。就这么简单,你只要能坚持一直做到就可。”

    熊盈泰眉头还是未舒展,“杜兄,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否夸夸其谈了些?”

    除了熊盈泰,其他人也是面有不信服,杜蘅之不免继续解释了一番。

    “你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刚学的新内容都忘得很快,可经过不断复习后就不会忘得那么快了,而是反而会牢记,所以记忆东西需要理解全部所学后,再不断的复习再复习所学巩固。这样经过复习巩固的知识便很难忘记了。”

    “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等若能结合前后所学,将之前所学内容时看时新,那便是一种量到质的飞跃,这便属于极大的进步了!也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识学了结合实践后再深入学习,我想说的应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杜蘅之只是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变相复述出,并提出解决之道罢了。

    这规律虽古人没见论述于文字,但应对之道,四书五经等著作里却都早提出了这种方法的论述。而且古人也经常将之付诸实践。

    大多知识道理前人已言尽,后人无需再言,只需多看多听多学便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读书,通过读书改命的人历代多有,多读些有用的书总是没错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