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65章 明心见性

第65章 明心见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他不是没劝过堂哥也跟着郑秀才读书,但他堂哥却有自己的想法,只说不必。

    他心想:冯秀才是他大伯故交,堂哥也被大伯托付给了对方,到底是不好随意转学的。

    最终,他便道,这样也好,他们两个由不同的先生教导,还可以因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互相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相对来说,如此求同存异,互相交流,这反倒比他们同在一个私塾里读书更好。

    “哦?”才十二岁吗?因其不符年纪的高个头,郑秀才忍不住挑了下眉。

    杜蘅之这一年家里有了点钱,不缺吃喝,能吃饱肚子了,个子便随之抽条长得快。

    他还以为这孩子十四五呢,怨不得其面容如此看小,“几岁开蒙的?”

    “说来惭愧,小子开蒙晚,去岁近八月才开蒙,如今开蒙有不到一年时间。”

    “嗯?”郑秀才算了算时间,如今才二月里,他发现杜蘅之开蒙仅不到八个月时间,便觉得其话有不实。

    “即如此,那我考考你?”

    “恭请先生出题。”

    郑秀才对杜蘅之言行中所带的泰然自若很是满意,但他却觉得这孩子有些不踏实。

    一般人开蒙且需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左右。如今,杜蘅之却说自己八个月便读完了基础的几本开蒙书籍。

    他心内直暗自嘀咕:这孩子是不是傻傻的以为,会读三百千,认识那上头的字,就算是真正读完了它们?按说不至于!

    难道给他开蒙的人不教他一些常识吗?

    若不教他,他如何就能知道四书要从《大学》读起?

    朱子认为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读通理解古人文章行事之微妙处。

    这话不是一般人或者懂朱子章句注疏的人能告诉蒙童的,毕竟,朝廷也未将朱子的书定为官方学本,他还是机缘巧合,经京城认识的同科指点才知道这些的。

    规则是上头人定的,郑秀才知道只有掌握人家指定规则,他们这些举业之人才能成事。你连人家的规则都看不上或者不想遵守,想举业,简直痴人说梦。

    他一点不敢狂妄的接受了同科指点。

    收回心思没再多想,郑秀才从三百千里头的内容里随意抽出了几段,让杜蘅之背诵那几段前面或后面的内容。

    他看杜蘅之背的熟练,一点磕绊都没有,又考深了点,出了字词、截搭题给其,让其说出出处以及意思,结果其思索一时却也答得流利。

    郑秀才敲着椅子把手惊讶一时后,随即表示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他又抽出好几大段这一套三本开蒙书里的内容,让杜蘅之说出那些内容的典故出处和那些内容的具体解释,看其答的明白无误,他再次点了点头。

    童生试主要考背书、策论及诗赋,背书还是主要的侧重,郑秀才看出杜蘅之没问题。

    最终,他谓叹一声:别看这孩子开蒙时间短,却是他误会了这孩子,这孩子确实应该读完了开蒙书籍,并没有欺骗他。

    是他小看了这孩子的读书天分。

    他又问杜蘅之读书是为了什么,还安抚其道:“你且不必为此而深思熟虑,有什么顾忌,我问这些,只是看你读书是想举业,还是只为了认字做别的。有道是“有教无类”,你读书不管是为的什么,在我这里都不会对你有任何想法。有此一问,只是为了以后我能用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导你罢了。比如,若你读书为经商为庶务为理账,那我便侧重教你术数理账就可。”

    郑秀才祖上是经商起家,他确实是懂这些的。

    听明白了话意,杜蘅之忙老实回应:“是,先生。学生读书不为经商庶务理帐,是为举业。”

    听他答完,心头一动间,郑秀才突然又起了心思,还想要探查一番杜蘅之的心性天分。

    “你说你在读千家诗?嗯……那让你就用“四季轮回”为题作诗一首,可能?”

    虽说会试不考诗赋,但童子试和乡试是有诗赋题的,并且诗赋题还是重点大题,郑秀才这才起意这么考验杜蘅之。

    没想到入学还要经过作诗测试!

    他和他堂哥想到了各种考验,还进行了各种模拟测试,偏偏就没想到这处。

    沉吟一时,杜蘅之老实道:“先生勿怪,小子可勉力一试,只是学生读书浅薄作的不好,望先生见谅不要笑我。”

    郑秀才笑着点头:“不会,你且放心作来。”

    杜志才仍像先前进来那般紧张着,他看向儿子,又偷看向郑秀才,最后还是看向了儿子。

    低头思索一时,大概有一盏茶(十五分钟)功夫,杜蘅之脑中突然闪过郑秀才家里照壁上所绘制的四季之景,还有那照壁冬景最边上斜伸而出的红梅。

    最终他思绪翻涌间,下意识看向窗外徐缓吟诵道:“风华流转寒暑往,天光四时各不同;一枝独放寒未尽,万紫千红方为春。”

    “善!”郑秀才拍案叫绝,“一枝独放寒未尽,万紫千红方为春,寒梅春花争鸣之态,四季轮回之感,都让你说进了诗里,最终却以百花齐放以显春意盎然来点睛作尾。此诗虽话语平实,韵律不整,但却格局大气,寓意隽雅。”

    郑秀才心道: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之力有限,万人之力无穷;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诗看人,此子心胸开阔,气量大度,似还有不嫉贤妒能之上佳品性,这很好!

    读书人读书养气,养才气志气运气浩然之气,养宽厚明理大度淡泊致远之气,不管养的什么,无非就是上佳的德行!

    德行好的谁人不喜呢?

    “先生谬赞了!”杜蘅之不好意思,便耳热起来。

    他觉得自己运气挺好,进门无意间打量了郑家照壁一眼,又凑巧被郑秀才考了这关于四季的话题。这诗他也做得太容易了些,而且押韵什么的他应该都没怎么押好。

    没人教,他堂哥水平不够也系统教不了他多少,只能拿着他的诗求堂哥先生点评后再教他。

    到如今他到底也不会押,却被郑秀才如此夸赞。

    郑秀才今日意外收到这么一个天分极好的学生,之后他又细细询问了杜家的家里情况,那眼里的笑意都要满溢了出来。

    只是他这里收学生却有些规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