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看不起
这说明,家里人都认为,生不了孩子是他堂姐的过!所以愚昧的不只是他爹一个,就连以前的他也算其中一个呢!
就他所知,如今赵家孙辈就只一个,还是赵家大儿子夫妇生了那么一个儿子,如今才四五岁大点。这么多年,赵家子嗣这么少,众人难道就不觉得蹊跷吗?
为何不能是赵家小儿子不能生呢?他堂姐能不能生孩子,他不知,但他却知,能不能生孩子,那需得看夫妻双方的。
“爹,我就这么问你吧,只有我娘,没有你,你们能生出我吗?”
杜志才没好气道:“你这不是问的废话?没我,怎能有你?”
他爹怎么还没明白?杜蘅之失望的撇了下嘴。
“那不就是了!同样,没你,我娘一个人也无法生出我。所以,由此得出结论,能不能生孩子不能光看妇人,也要看男子的。赵家这么多年就一个孩子,你们就没觉得赵家子嗣不丰吗?所以,这生不出孩子的问题,未必是我大姐的过。”
看他爹一时还没转过弯,杜衡之便继续说道:“镇上药铺子里头又不是没大夫,让我大伯娘带我大姐好好去看看。到那时,咱说的不算,大夫却懂的。是不是我大姐的问题,看了大夫不就清楚了吗?”
随着长久以来被灌输的思维观念,杜志才本想说儿子又在胡说八道。但,他最终耐着性子想了一时,却觉得儿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确实是需要夫妇两个才能生出的。
所以,赵家就一个孙儿辈,那又凭什么说是他家兰姐不会生孩子呢?
想通这点后,心头一动,杜志才猛地看向儿子。
“爹以前咋没看出你这孩子这么能说,还说得挺有道理?你这两日功夫,咋个变聪明懂事许多了?”
被杜志才盯得不自在,杜蘅之强装镇定。
“以前我也是这样的,只是不太爱操心家里事罢了。如今病了一场,儿子突然感受到你和娘的辛苦,家里如今还欠着债呢,我再不懂事点,那可怎么办?再说,就算我有任何改变,那不还都是你儿子吗?”
儿子回答他这些疑问的态度小心翼翼,似在担心他这个爹会把他怎么样。为何如此,杜志才虽不明所以,却没放在心上,而是笑拍了儿子的肩膀缓和气氛。
“没事,这样挺好的。我这个爹再如何嫌弃儿子,还能嫌弃儿子变聪明懂事不成?嘿嘿……嘿嘿……”
杜蘅之大松了口气,心道:只要他爹不怀疑他换了芯子就成。不过,他爹就算怀疑其实应也是怀疑不上的,毕竟他是胎穿而来,破绽没半路来的那么多。
这父子两个一边走,一边说,不一时就走到了一杂货铺子处。
杜志才不让儿子开口,自己边想边说的买了许多东西。他买的东西里有针头线脑,有切菜刀,有盐糖酱醋,还有烧水做饭的陶罐等。
刚分了家,做饭的铁锅贵些,他们暂时还买不起,就买个大点的陶罐先用着。其他的东西以及菜刀,自然是买了分家后做饭做活使的。
当然,他们也给他三叔捎了份菜刀和陶罐。
最后,杜志才要了两封点心,半斤冰糖。
买这些时,他还给那杂货铺子的掌柜说,他买这些是送人的,让掌柜的给他包好点。
那两封点心一封是白糖米糕,一封是绿豆饼。这两样杜蘅之在这里多少还是吃过的,也认识。毕竟,他经常能见到的点心就这么一两种比较便宜的。
此时杜蘅之才知道,这时白糖和冰糖都不便宜。白糖十二文一斤,冰糖则二十文一斤。这糖价赶得上猪肉价了,甚至比猪肉还贵。
猪肉价他是知道的,家里经常卖野物,价钱就是以猪肉价为标准定的。
这里猪肉十文一斤肥瘦相间的,肥肉多的十二文左右一斤,而光瘦的猪肉一斤则八九文。
由此可见,现代人物质丰富,吃食不缺,都不怎么爱吃肥肉,但古代劳动人民却不同呢。
出了杂货铺子往赵家去,杜蘅之忍不住又问他爹,“爹怎么不让我开口买东西?”
“你说的那罐头什么的,需要的东西就两样,做法也不难,要是你直接搁一起买,万一让人看明白了方子可咋好?”
罐头配方不难猜,但保存长久的秘诀不在配方里呢!杜蘅之被他爹的小心逗笑,“还是爹聪明,小心无大错,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杜志才也笑,“你年纪还小,可不得向你爹多学习嘛!”
父子两个又走了会,很快便走到了赵家铺子处。
逢了赶集日,赵家铺子里买东西的人不少,而且也不知是赵家人没看到杜志才父子,还是看到了故意不招呼呢。总之,杂货铺里的赵家没人跟杜志才父子打招呼。
他们镇上的赶集日是逢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日等日子赶集的,这些日子都是固定的。就是逢三、六、九赶集。
杜蘅之对此倒也清楚。
对赵家的态度,杜志才看着好似并不在意,他带着儿子直接去了铺子后头的巷子里。
那巷子里第一家就是赵家所在。
敲了几下门,父子俩便听到一妇人的声音问他们是谁。
知道是杜志才父子后,那妇人才慢腾腾的打开了屋子的后门。
那妇人五十岁上下,高颧骨脸瘦伶仃的身材,是杜兰的婆婆冯氏。
赵家往杜家提亲时候,还有杜家往赵家送亲时候,杜蘅之是有见过冯氏的。
冯氏说话并不热情,只将手搭在身前,面无表情的问:“来看兰姐儿吗?”
杜志才也面无表情:“嗯,兰姐儿在家吗?”
冯氏翻了下白眼,“妇人家家的,平日里不在家还在哪里呢?”
说完,她低声抱怨着转身走了,“又来打秋风!一年到头见不了你老杜家的好,倒是要贴补你家不少,就这,我家还要一直养着个不下蛋的鸡呢……”
她这抱怨的话,杜蘅之父子不想听也不成,两人又不是聋子。这明显是被人看不起了,加之,杜兰去年确实补贴过李家一两的银子。
这么多年来,哪怕赵家就补贴过杜家一两银子呢,那也确实是补贴了啊!为此,杜蘅之即便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他有心想反驳说还不知不下蛋鸡是哪个呢,可如此,他得罪了冯氏,便受罪了他堂姐。这是可想而知的事嘛,那他又何必?
逞一时口舌之快且不行,他得想个别的办法帮他堂姐。杜蘅之紧抿着唇,看向了他爹。
杜志才沉着面容什么话也没说,而是站在门口等着杜兰。他又能说什么呢?侄女在人家家里,得罪人家公婆,受罪的还不是他侄女吗?
这账,等查清了到底是谁不能生,他老杜家肯定是要和赵家清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