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6章 不算

第6章 不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时候读书哪里和后世那般,那可是要花许多钱的。毕竟这时候书稀有且珍贵,毕竟印书成本还不低。

    他家如今因去年大伯病重吊命,用了不少好药,到如今还欠着债呢!可见,这会普通百姓生活也是困窘,大病什么的也同样是不敢得的。

    他家本就因供着读书人花费良多,没什么存款,大伯又病上一场,以为能治愈,不想竟是人财两失,雪上加霜!

    哎……

    感觉今日叹气的次数比他如今的年岁都要多了,杜蘅之忍不住又一次扶额苦思。

    他不敢说自己就有读书的天分,但最起码他本就不是真正的睁眼瞎,还有前世近三十年的经验和阅历,这起点就已经领跑如今大多数人了。

    既然如此,他不读书科考,那又做何找出路呢?总不能一直种地吧?种地不仅不轻省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的连出路都没的啊!经商?自古以来商人地位都不高,还是算了!

    还是那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不是他看不起商人,只是地位不高,和其他职业一般,都是底层能随意任人鱼肉的百姓,他又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到底不想任人鱼肉的。

    他想,如今之所以不好分家,是因着家里担心大伯一房没个顶梁柱,还欠着债。这种境况使得大房一家子孤寡妇弱种地不成,读书不能,最后分了家,日子过得更苦。

    以前大伯再不济,可毕竟也并非死读书的人,种地等活计他也不惜力气愿意干且能干。大房因此还有指望。

    如今他大堂哥杜苒之,自小就体弱多病,加之看上去还算有读书天分,迫不得已这才又走了读书的路子。说来,他那身体还不如他大伯呢!

    大伯若是顶个半大小子,他那大堂哥就只能算个孩子,力气上连他都不如。如此,如何能指望大堂哥来种地养家?

    而大房堂弟杜葳之这半大小子,除非其不想长成,若靠着其和李氏种地,非得累垮了不行!

    他可是自四五岁就跟着爹娘种地长大的,又不是不知种地多苦。

    古代农耕社会,一家十来口人一起住着继而一起种地养家很是寻常。毕竟农人种地除了天时地利,一多靠经验,二多靠力气。小家庭几口人,尤其男性还少的,可无法种好地的。

    也毕竟穷人家没牛耕地或者没钱租牛干活,人多尤其是男性多,种地收获的回报相对便也更多。

    他觉得,若是担心大房过不好,家产或者田亩多分些给大房,也多帮忙他们那一房便是。再说,他们只是分家,又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他在这个家生活了十来年,对家人还算了解。他们家人都不是多坏多极品的性子,家风还算可以。大房有事,他们其他两房,三房他不敢百分百肯定,可他们二房必然会帮忙的。

    但如今的问题是,家里分不分家,他说了不算!

    哎……

    杜蘅之成日里饱饭吃不上几回,又病没好全乎,终究身体底子熬不住心神消耗,故而最后他竟在愁肠百转的叹气中睡了过去。

    等他再睡醒时,却是已天黑。

    此时,趁着他床头那盏灰暗的小油灯,张氏手里捏着件他一件旧衣在补,只此刻她坐在那里好一时没动作,也不知在想什么。

    “娘,你什么时候来我这里的?弟弟谁在照顾?”

    张氏看向儿子,收起被堂屋牵着的心神,柔声说:“怕你再发热,娘守着你安心些,你弟弟正跟你二姐她们玩着。”

    说完,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她突然站起身,推开这屋的小窗一挓缝,凝神竖耳地往堂屋方向看了好一时。之后,她又小心翼翼地将窗户合上了。再之后,她便愣神站在那里好一时。

    张氏这个样子,显然有心事,而堂屋那边隐约也会传来些他爷等人的话音。

    杜蘅之凝眉听了听,无法听得清楚,他忍不住又唤了张氏一声,“娘——”

    张氏略显突兀地转过身来,极不自然地笑着说道:“先时苒之哥儿带着弟弟来过看你,还说之前两日你病的重,长辈担心过了病气,故而拦着他们,没让他们过来看你。为此,他和弟弟向你道歉,让你不要介意。”

    杜蘅之无所谓道:“堂兄道什么歉呢,他也太见外了!这没什么!”

    “礼多人不怪,苒之哥儿到底是读书人,说话行事都文气礼貌,长辈也只觉他更懂事些。哪里像你,什么事都不爱操心也不往心里去,傻乎乎的!”

    “娘,我只是什么都不爱往心里去,倒不傻的,娘你也真是的,这么说儿子,那到底谁是你亲儿子?”

    “谁是娘亲儿子,你会不知道?”张氏拿起包了厚蒲编罩子的水罐给杜蘅之倒了碗水,随后便打算去厨房,“你先喝些水,娘去给你端碗饭来!”

    饭是一直在灶上温着的。

    杜蘅之喝了两口水,咂嘴失落表露不满,“今日六蛋弟弟都还没来看我这亲哥吗?这小子也太没良心了,枉费我从前总带着他玩了!”然后,他又摇头说自己才睡起,并不饿。

    张氏此时已走至门边,她回转身解释:“他刚才还在这屋呆着,见你好半日不醒,就回了屋,找他两个姐姐玩去了,倒也不是他不担心你这哥哥。还有,你说什么不饿呢,我端了饭来你就饿了,你等着,我去端饭。”

    张氏夫妻将自己所住的大屋隔了一小间,杜萱姐妹平日就住在那屋子的小间里。解释完这两句,张氏便不等儿子回话就连忙出去了。

    连日秋来抢收的疲惫,因着病了一场得到缓解,杜蘅之懒洋洋的并不想动弹,也无意起床。

    这时他并不饿,便也没去催促张氏给他端饭过来。他想,张氏这会必然去了他爷那屋听动静。而正如他所料,此时张氏确实如此呢。

    杜大满住的屋子有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正厅,是平日里待客和家人吃饭的地,其他一边住着大房的两个孙儿辈,一边则住着他自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