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淑贵妃
方多病静静地等待着孙嬷嬷的回答。
片刻后,孙嬷嬷回过神来,“大人,对不起,老奴失态了。”
方多病微笑着回道:“不要紧,不知嬷嬷是否想起了什么?”
方多病看出了孙嬷嬷有些犹豫,似乎在思考着要不要说出心里的话。
“嬷嬷,但说无妨。”
“回大人,当年老奴亦是在淑贵妃殿中侍奉。宜妃娘娘做医女时,便深受贵妃娘娘喜爱。而侍寝后被封美人,贵妃娘娘怕宜妃娘娘被别人欺负,特意留在自己殿中照顾。要不是后来的……”
说到这里,孙嬷嬷顿了顿,好像在回忆什么。
“后来七皇子重病,宜妃娘娘特意找来沈太医为其医治。但是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沈太医会下毒。在之后,七皇子虽然被救回来,但已伤到脑袋,变得痴傻,淑贵妃也因此心灰意冷,选择出家修行。但是陛下不允,最后只能在皇宫内开辟了一处小佛堂,在里面带发修行。这事后,老奴就离开了淑兰殿。”
方多病告别孙嬷嬷,向着皇宫西面的佛堂而去。
“李莲花,按孙嬷嬷所说,淑贵妃对宜妃关照有加,所以沈太医应该不可能对七皇子下毒。”方多病疑惑地说道。
“这个答案只有淑贵妃才能给我们了。”李莲花现出身形,拍了拍方多病的肩膀。
佛堂坐落在皇宫西北角,回字形的小院中央,门口有守卫把守。
因为不想节外生枝,方多病从侧面翻进了小院,并未惊动门口的守卫。
小院内静悄悄的,没有人。佛堂内烛光摇曳,轻柔的念经声回荡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心神平静。
方多病轻轻敲响了门扉,门内传来念经声的停顿。
随即,一个柔和的声音响起:“苏嬷嬷么,进来吧。
方多病推开门,走了进去。
佛堂不大,一位身穿素衣的女子盘膝而坐,手中捧着一串佛珠。
她的面庞散发着一种安详之美,清丽的容颜透露着一种上位者的气场。
“你是谁?”
当那女子看到是一个陌生的青年时,并未显得慌张,而是极为镇定的看着眼前穿着监察司司服的年轻人。
“草民,方多病,见过贵妃娘娘,”方多病恭敬地向淑贵妃行礼。
淑贵妃淡漠地说:“我已是出家人,不必拜我。”
说完,上下打量了一下方多病,语气平淡地继续道:“你是来找我的。”
“是,草民想找娘娘了解下八年前沈太医一案。”
方多病观察她的言行举止。他发现淑贵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了然之色。这让他更加确信,淑贵妃一定知道些什么。
淑贵妃闻言,缓缓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她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该来的总会来,这些年我无时无刻地受着内心的谴责,无论我念了多少佛,内心仍旧是无比的愧疚,我对不起阿婉。”
“那么,娘娘可否告诉我八年前的真相呢?”李莲花轻步走入房间,反身关上了门。
“你是?”
“草民李莲花,拜见娘娘。”李莲花恭敬地行了一礼。
方多病微微皱起眉头,不明白李莲花为何会突然出现。
“娘娘,无论真相如何,您务必保重身体,千万不可让幕后真凶有机可乘。”
李莲花缓步走向淑贵妃,神情温和地说道:“得罪了,”然后迅速在淑贵妃的身上点了几下。
淑贵妃吐出一口黑血。
方多病不禁惊讶地问道:“这……”
淑贵妃苦笑的摇了摇头,道:“李先生,真乃高人。”
“娘娘为何要服毒,”方多病不解地问道。
“我这里消息闭塞,直到今天才刚刚得知婉儿被关进监狱的消息,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来找我,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那您也没必要服毒啊,”方多病实在是不理解。
“因为七皇子,是么?”李莲花轻声道。
淑贵妃面色坦然,点头道:“我只想让我的儿子可以平安地活下去。生在皇家,作为我的儿子,是他的不幸。但作为他的母亲,我只是想让他活着。”
淑贵妃看着李莲花两人,平静地道:“两位,坐吧,不知道你们是否想听一个故事。”
不等李莲花两人回答,淑贵妃便自顾地开始叙说起来。
三十年前,淑贵妃和现任皇后娘娘被先皇一同赐予还是太子的陛下,淑贵妃入东宫为侧妃。
淑贵妃和皇后娘娘本就是闺中密友,两人一同入东宫,相处的异常融洽。
淑贵妃因幼时不慎落水,身体从此便留下了体寒的隐患,因此一直未能怀孕。直到陛下登基五年后,才好不容易孕有一子。然而,七皇子出生后却一直身体虚弱,屡次生病,使得他从小便与药罐子为伴。
八年前,七皇子因为风寒引起昏厥,多名太医都束手无策,眼看着七皇子的生命垂危。婉儿说其祖父沈太医,医术精湛,或许可以医治。
经过沈太医治疗一段时间后,七皇子的病情有所好转。
然而,淑贵妃却因长期的焦虑和劳累,不堪重负,病倒了。就在淑贵妃病倒的同时,七皇子的状况竟突然急转直下。
经过其他太医的仔细检查后,才惊讶地发现七皇子竟是中毒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沈太医的药方中竟然发现了一味毒药。
陛下闻之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沈太医处死,其家人也被流放。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不过半天时间,便已处置完毕。
当时,宜妃正照顾病倒的淑贵妃,也许是有心人故意隐瞒,等她得知此事时,已无力回天了。
突然间,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淑贵妃。
淑贵妃脸色煞白,紧张地喊道:“嬷嬷,请让我一个人静一静,不要打扰我。”
门外的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过了片刻,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母妃,是我。”
听到这个声音,淑贵妃面色大变,与此同时,门外的人轻轻地推开了门,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