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旧事
“和尚你对我现在的状态,只是震惊,好像并不是很惊讶啊,”李莲花狐疑道。
“无论你现在什么状态,只要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老和尚你这是知道灵物的存在”李莲花不由得感到惊讶。
无了和尚点了点头说道:“灵物的存在,并不是秘密,有一些人还是知晓的,不过你一个普通人,是怎么成为灵物的?”无了疑惑的问道。
“机缘巧合吧,多亏了少师,”李莲花有些落寞的说道。
无了见状便不再询问此事。
“李施主,来我普度寺不会只是找和尚我喝茶聊天吧”。
“知我者和尚也”。
“呵,哪次找我不是有事,没事的时候和尚我找你都视而不见,”无了无奈的道。
“好了,说正事,”李莲花正色道:“关于南胤的事,你了解多少。”
无了一怔:“南胤?怎么会突然问到此事,南胤不是早已灭国了么。”
“南胤确实已经灭国了,但是还有些南胤人,不知在密谋什么。之前万圣道就是南胤后人的密谋复国,最后被我们解决了。现在不知是死灰复燃,还是有其他的南胤后人筹谋些别的事情。”李莲花解释道。
无了和尚面色微变,好像回忆起了什么。
李莲花看着无了和尚,感觉他好像有事隐瞒。
“和尚,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唉,”无了叹息了一声,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无奈,“果然,有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却仍然无法逃避啊。不瞒李施主,老衲有一位师叔曾是南胤的将军。在南胤和大熙战乱刚开始时,他被派去保护芳玑王和宣妃。然而,南胤最终战败灭国,芳玑王和宣妃也因叛国罪名被赐死。师叔受宣妃所托,带着小世子离开,但在途中却不幸弄丢了小世子,事后也多番查找,却未能找到。师叔觉得有负主上所托,即便遁入空门后,也是耿耿于怀,直到病逝前也是一直无法忘怀此事。”
李莲花心下一惊,弄丢小世子?不由又觉得有些好笑,世界可真是小啊。
“和尚,你师叔有没有说过什么关于南胤的事情。”李莲花问道。
无了和尚思索了下,道:“好像还真有,我记得当初师叔留下了个箱子,箱子里面装了一些出家前的东西,你随我来。”
在普渡寺幽静的后山,矗立着一座壮丽的高塔,它庄重地承载着圆寂高僧的牌位和珍贵的舍利子。高塔有十三层,象征着功德圆满。
怀着肃穆的心情登上了这座高塔,登上塔的第六层,来到一佛龛前,上书不为。
“不为师叔,无了失礼了,阿弥陀佛”。
无了伸手将佛龛下的一个箱子拽了出来,箱子上布满岁月的痕迹,打开箱子发现是一身盔甲,上面还放着两封信。
信纸已泛黄,上面的墨迹仍是清晰可见,两个信封上都写着吾儿亲启,落款是芳玑王夫妇的名字。
看着两封信,李莲花对着佛龛深深鞠了一躬。
“感谢不为大师带我祖父逃离危险,祖父他还活着,并且娶妻生子,并未受到任何点伤害。”
无了吃惊地瞪大双眼看着李莲花:“李施主你…”
李莲花对无了和尚微微一笑,无了和尚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拿着两封信回到禅房,看着手里的两封信,李莲花五味杂陈,回想起当时进入一品坟时,两具棺椁中的竟是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心情不由得有些沉重,当时取得观音垂泪后,二老的棺椁大开,不知后面是否有贼人光顾。
接下来必须去趟一品坟,将两老好生安葬。打定主意后,看向桌上的两封信,虽然已过了百余年,信封仍旧保存完好,可见不为大师怀念旧主之心。
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了第一封信,吾儿亲启:近期朝廷遭逢大变,我与您母亲亦不能幸免,让宋将军护送你至安全地方,宋将军是你母亲心腹,你可信任于他。日后你需隐姓埋名,不可将身份公之于众,以免遭杀身之祸,你虽年幼,但早慧,为父甚慰。望你生活平安喜乐,系父母心之所愿。父留。
原来芳玑王夫妇早就预感朝庭会对自己下手,所以将幼子早早托付于心腹,让其带着幼子离开。可惜,路上应该是发生了意外,小世子不慎走失。
李莲花不由得心情有些沉重,自己虽然对家人的印象不深,但是曾听师傅说,家祖是位乐善好施之人。家祖自幼受芳玑王教诲,想来芳玑王应该也是个仁厚之人。
想到这里,李莲花不由得看向第二封信,第二封信是宣妃留给祖父的。
当李莲花打开信,扫向文字时,李莲花面瞳孔不自觉的收缩,紧锁眉头。将信看完,李莲花闭上眼睛,回忆着信里的内容,感觉事情又变得复杂了许多。
无了和尚看着面色沉重的李莲花,心知可能是信中提到了一些难解之事。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阿弥陀佛!”
闻言,李莲花睁开双眼,深吸一口气,洒脱的笑了笑,感谢道:“多谢。”
“李施主,不要过于为难自己,我心知李施主是聪明人,不论结果如何,总会寻到答案的,莫要像以前那般执拗。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无了劝解道。
李莲花颇有些无奈的笑了笑,扬了扬自己手里的信,说道:“本欲躲个清静,奈何俗事总来扰。”
见李莲花恢复如常,便起身说道:“李施主,再此稍等片刻,老衲我去给小和尚讲经去喽,到时我会安排厨房送来膳食。”
无了和尚走后,笛飞声和推门而入。
“看来我们应该是又有麻烦了。”
李莲花无奈的看着笛飞声“笛盟主,这老趴墙角的毛病能不能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