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谈论往事
听到门外的叹息声,奶奶双眼泛起泪花,伸手抚摸着我的脸,哽咽道。
“俺孙子是个仁义的,若奶奶有别的法子,也绝不会让你走上这条路。可惜呀,仙家不愿跟俺这个日日供奉他们的老太婆。”
我上前搀扶着她老人家:“奶,您别这么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秦家既受了仙家庇佑,就该承受这份因果。大孙子自愿的!”
奶奶点点头,连道了三声好。沉默了片刻,她又讲述起这堂口的由来。
原来四十几年前有邪人作祟,苦主找到秦家当时的出马弟子,也就是我的太奶奶,秦高氏,高启芳。
这位老太太是个仗义的,在请示了堂口上的仙家后,便应下了此事。
然而,一番谈判后,双方竟直接斗了起来,由于太奶年事已高,这一去却是永别,迎回来的只有她直挺挺的尸身!
说到此处,奶奶已是泪流满面:“你太奶生前对俺极好,俺是被她捡回来当女儿一般养着的,后来跟了你爷爷,也就成了她的帮兵。”
话音刚落,我就清晰地听到一个重重的哼声,俺心中一凛,不禁看向供台。
奶奶似乎也有感应,转头看了下堂单,哀叹了一声:“唉!这老太太是在埋怨俺呢。”
她摇摇头,又接着说道:“那场恶战,不仅折了你太奶,仙家也是伤的伤、散的散。没法子,奶奶就将堂口接了过来,给供奉上,成了咱家的保家堂,以后也不敢再给人看事。”
我默默听着这段往事,心有疑惑:“奶,既然成了保家堂,有了香火供奉,为啥咱家的老仙还要抓弟马?”
这时,奶奶的情绪基本稳定了下来,她回望着堂口,怨怼道:“这些年,咱家的仙家都恢复好了,四梁八柱也早就齐全的,不出马,这些个祖宗能甘心吗?”
随即,她又看向我:“有些事,奶奶也不好说,他们不肯告诉俺,就像你爷爷说的那样,人呀,都是命,你命里就有这一遭。”
俺们祖孙俩聊的兴起,便搬来两个小马扎,在堂下唠了起来。
我这才了解到,原来出马仙竟有这么多说道,出马看事还分捆全窍和捆半窍。
捆全窍这种情况说的是武路子。
出马弟子请仙家落马查事,弟子被仙家全窍上身,身体和意识都不受自己掌控,完全是另一个人。
来仙表现,有的摇头晃脑、蹦蹦跳跳、浑身酸软无力,有的拍大腿,两只脚来回搓地。
看事时,有的唱着说话,有的说着说着,站起来又坐下,反复折腾。弟子没有自我意识,说什么话自己根本不知道。
这种捆全窍的弟马,不受弟子思维所影响,实事求是,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不说谎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看事和查事很准!
老话说的是,老仙家显道行,威风凛凛下堂营。
如今这个年代,捆死窍就不多见了。因为走武路的弟子,如果道行不够,仙家附体是很伤害身体的!
捆半窍就是指文路子,这样的情况现在比较常见,对身体伤害也很小。
出马弟子请仙家落马堂营,仙家上身说话,身体虽不受自己控制,但意识却是清醒的。
来仙表现,有的突然一哆嗦,有的打冷战,有的双手举起伸懒腰、打哈欠,有的轻微摇晃。
看事时,有的身体轻微晃动,有的时而闭眼、时而睁开。弟子身体虽然被控制,但意识清醒,说什么话自己都能知道。
这种捆半窍的,弟子心里是明白的,可嘴却是不受控制,看出来什么就会说什么。
看事、查事很轻松!准确率就要看大仙的道行了。因为,道行不够会受弟子自我意识影响。
至于仙家一上身就要喝酒、抽烟(行话,迎迎风:酒是哈啦气,烟是草卷儿),其实是让弟子身体麻木、意识不清,才好让仙家说话。
而那些不同的行为怪举,则是因仙而异。因为仙家走窍的地方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也不同。
例如:头顶发热临胡仙,黄家来了四肢动,蟒仙来了身无力,清风来了贼闹心,。
奶奶讲述完这些看事百态,又跟我说起老仙家大抵是为何会选择俺。
按照奶奶所说,仙家抓弟马通常要打通弟子身上四处大穴,百会穴(天门)、膻中穴(人门)、涌泉穴(地宫门)、夹脊穴(鬼门)。
天门、天眼等皆是相通,在头顶。天门一开,可承接上方仙神入体,可接天上之灵气,可视周遭“一切”,可灵魂出窍。
当然,道门也有一说,真神不附凡人之体,凡附人身者,皆为妖邪,可诛之!
但出马仙拜的是,通天教主、金花教主、银花教主、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
而且,截教的教义便是,有教无类,一切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皆可成仙!
只不过,动物修成上方仙,难上加难,要有一定的机缘和功德才行,所以才会抓弟马,附身看事,赚取香火功德。
我年幼时,恰巧被一只蜱虫叮咬到百会穴,发烧七日,机缘巧合之下,打开了头顶天门,至此俺才会见到“众生”百态~!
人门,人体另一只眼,也称之为慧眼和心窍,在胸口。此窍一开,弟子拥有心通之术,一切灵体可直接与弟子沟通。
这个穴位我确是天生就通的。老话说的好,慧眼识珠,便是引自《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
地宫门,在双脚心,这个穴位承接地下之灵气,此穴一开,人的道行高于鬼仙,“抵抗力”也会增强。
说通俗一点,我任督二脉已通,看俺挤啥手~!
记得,2012年甘肃有过一篇报道,一位老中医助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时间引起社会议论纷纷,最终上面出来“解释”了此事。
夹脊穴,也称鬼门,在后腰。是清仙出入之地,自然是由清风仙家来帮着打通。
穴窍之说,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毕竟自家有自家的法门,说多了,会有歧义,招来一些专家和学者。
畅聊了半天,我扶着奶奶走出西屋,好奇地问:“奶,太奶都有个名字,我咋不知道您的名字呢?”
奶奶笑着说:“奶奶本来就没有名字,当年你太奶在一棵柳树下捡到俺,就叫俺柳丫,嫁给你爷爷后,别人就称呼俺秦柳氏。后来,户口本上也就写了个秦柳氏。”
家里人看着我们祖孙俩有说有笑地走出来,脸上不禁露出了释然的神色。
这时,东屋炕上的大姑,轻声唤道:“妈~,我饿了,给我弄口吃的呗~?”
大家伙一听,全都欣喜的不得了。
此时,我妈早已没有了纠结,一听大姑子的声音,赶忙开心地说道:“我去做!我去做!”
大姑父则是忙不颠的钻进东屋,去看自家媳妇了。
奶奶瞬间腰板挺的溜直,好像年轻了好几岁,追着我妈便去了厨房,嘴里嘟囔着:“俺给你打下手!”
我爷爷秦玉庆平时话不多,此刻冲着外屋地,吆喝了一声:“多掂量俩菜儿,俺要和大孙子喝上几盅~!”
老爷子年轻时家境好,读过几本书,当过私塾先生,话虽不多,却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几个后辈都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也是因此才有了秦家现在的香火鼎盛。
不过,他老人家偏对农村情有独钟,不愿和儿女去城里凑热闹,只愿在这颐养天年。
当日,我跟老爷子多喝了几杯,留宿在爷爷家。
夜里,太奶奶再次出现在我的梦里。
老太太指着我,一脸怒气地说道:“臭小子,你倒是跑呀~!你跑,俺就逮不到你了?你还不是得给俺乖乖的接着~!”
我委屈道:“太奶~,那您也不能给俺大姑打灾呀,您老人家看看,都把她折腾成啥样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唉!一笼萝卜一笼菜,谁能不爱自家子弟?放心吧,没伤着她,她早晚也得走这条道,俺们出手都是有分寸的。”
我听后愕然:“这还没完了~?咋还找俺大姑!”
老太太笑了笑:“她婆家的仙家早晚得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