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买房子
过了年,正式进入一九七八年,沈华松和方静怡就收拾好东西,去了京城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
本来夫妻俩想要把六六也带去京城的,但是被高秀兰阻止了,说他们还刚去京城,一切都还不熟悉,等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再把六六接过去也不迟。
沈华松和方静怡在沈家人的不舍和期盼中乘坐火车去了京城,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沈华松和方静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终于到了京城。
京城不愧是首都,比起华城来说繁华不少,就是大家的穿着也鲜艳不少。
对比起来,沈华松和方静怡两个的穿着就有些暗淡了,特别是还一人提着一个大包裹,就和这里的繁华有些格格不入了。
不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只是沈华松和方静怡两个人,还有很多提着包裹,满怀期待来这里上大学的学生。
沈华松和方静怡两人一边走一边问,总算在一个多小时后,搭着公交车来到了方静怡的学校,京城师范大学的附近。
两人并没有急着去学校,而是拿着证明在学校旁边的一家招待所开了一间房,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晚上,这才提着方静怡的那部分行李去学校报到。
等到方静怡报到完,把户口证明和粮油关系都办理好之后,沈华松帮着她把行李提到宿舍,把东西都整理好后,两人在食堂吃了中饭,这才去招待所把房间退了,拿着沈华松的行李一起去华清大学。
华清大学离京城师范大学不算远但也不算近,两人走路过去的,用了一个多小时。
如果是骑自行车的话,应该不用半个小时,沈华松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
华清大学不愧是全国顶尖学校,学校比京城师范大学大不说,也更有底蕴。
沈华松读的是经济管理系,等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报到的地方,报到处同样挤满了人,沈华松排了很久的队,才办好了入学手续。
办了入学手续后,他又咨询了一下,能不能不住校,毕竟他是结了婚有孩子的人,以后可能需要照顾家里和孩子,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过,要等到正式上课后,找学校批条子才行。
两个学校对特殊情况都能人性化管理,都能办理不住校,这让沈华松和方静怡又都松了口气。
沈华松找到自己的宿舍,也是一个八人间的宿舍,他找了个上铺的床位,把东西放下之后,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去找等在楼下的方静怡。
却不想,方静怡旁边正站着两个男人,三个人正在说着什么,好像还挺高兴的。
“静怡。”沈华松一走过去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他们是谁?你们在说什么,说得这么高兴?”
方静怡看到沈华松过来了,高兴地拉着他说道:“华松,这两位同学说是和你一个系的,也都是从华城来的呢,以后你们一起也能有个照应。”
沈华松听了,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
那两个人一听说沈华松是方静怡的丈夫,表情就有些奇怪,然后借着还有事情要忙就急匆匆地走了。
过了几天,沈华松明确了他们系没有那样的两个人之后,就和方静怡说了,让她以后就算是在学校也要注意安全,不要一个人走。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两人当务之急是趁着正式上课前,要把房子租好,要不然到时候就算能够办理回家住宿,他们也没地方住。
更何况,沈华松和方静怡还计划着等一切稳定下来后,把六六接到京城来和他们一起住,那就要考虑更多了。
因着刚刚发生的事情,沈华松觉得房子一定要离师范大学近,这样方静怡上下课才方便,至于自己,到时候可以买一辆自行车,来回一次也不过五十分钟。
两人找了整整一天,最后在师范大学和华清大学的中间找到了一间屋子,离华清大学远一点,从师范走过来不超过十分钟,正是一个很好的距离。
而最让沈华松和方静怡满意地是,那个屋子也是通了下水的,屋里还有可以上厕所的洗手间。至于家具,有一个两米多宽的炕床,还有简单的衣柜和桌子椅子,日常生活够了,不过还差一个书桌,决定等需要了再说。
把屋子租下来后,两人简单打扫了一下屋里的灰尘,就去邮局寄了信,把这几天的事情简单说了说,然后把租的房子的地址也说了,让高秀兰和沈父把他们不方便带的东西给邮寄过来。
等到正式上课了之后,两人果然忙碌了起来,即使是基础扎实如沈华松也觉得有些吃力,更何况是方静怡了,于是两人都在宿舍住着,生怕稍微松懈一点,就跟不上上课的内容和速度了。
等到接到华城的电报时,两人才发觉已经快一个月前没见到彼此了,没见面的时候还不觉得,见了面就分外想念。
高秀兰给他们寄的东西有点多,从穿的用的到吃的喝的,多多少少都有点。等到两人把东西都摆上后,发现现在租的房子里什么都有了,再买点油盐酱醋就能居家过日子了。
不过居家过日子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周末休息的时候,两人回到租的房子里安安心心放松一天。
而此时的华城,沈华柏升职了,成了保卫科的副科长,工资也随着涨上来了,每个月有六十八了。
林安安仍旧是家具厂工会的一名小干事,不过随着政策的松动,家具厂的效益逐年下降,工会的事情自然也越来越少,每天基本上要么在办公室就是各自做点私事,要么就是聊天说八卦。
沈父前两年已经从岗位上退下来了,如今退休在家,除了带带孙子孙女,就是和一群同样退休的老伙计下下棋。
在沈华松他们去京城两天后,林安安就去火车站接了回华城读书的张桂兰一家。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火车难得的没有晚点,居然准时到达华城了。
林安安眼睛都不敢眨的盯着出站口时,突然听到了张桂兰有些陌生的声音。
“安安,安安,我在这儿。”一个用灰色头巾包着头发的女人喊道,可不正是六七年不见的张桂兰。
林安安连忙上前,接过她手里的一大包东西,说道:“你这几年变化可真大,我都不敢认了,怎么只你一个人呢?王磊和两个孩子呢?”
“你倒是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漂亮,看起来得比我年轻好几岁了。”张桂兰也上下打量了林安安,然后笑嘻嘻地说道:“王磊拖着两个孩子还在后面呢,我先出来把东西给你看着,再去接他们。”
两人简单说了两句,找了一个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把东西放到地上,留林安安看着,张桂兰就又往火车站里面走去。
又过了好一会儿,张桂兰牵着两个孩子出来了,身后跟着一个有些消瘦的男人,男人身上背着好几个大包裹,应该就是张桂兰的丈夫王磊了。
林安安和王磊简单的打了招呼,就领着他们去了火车站外面的一个小广场,租了两辆三轮车,把东西放到两辆三轮车上后,就和张桂兰领着果果坐了前面一辆,后面一辆则坐着王磊和他们家的小儿子。
两辆三轮车载着她们往张桂兰夫妻俩考上的专科学校驶去。
“华城这几年的变化还挺大的。”张桂兰坐在三轮车的后面一边环顾着四周,一边和林安安说道。
林安安看着和张桂兰一样四处张望的果果,笑着说道:“变化确实挺大的,特别是去年宣布高考恢复以后。反正离你们开学还有好几天,你们收拾好了屋子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到处去看看。”
“开学前估计不成了,还要带着孩子去王磊的哥哥姐姐家走一趟。”张桂兰有些无奈道。
虽然王磊的父母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哥哥姐姐可不少,不过因着当初争房子的事情,王家几个兄弟姐妹之间都有了隔阂,除了必要的过年过节基本都没什么往来了。
不过,这次他们搬回华城也算一件大事,总要通知一下的,更何况小儿子还没见过王家的任何人,总要让他上门去祭拜一下王磊的父母。
不过张桂兰夫妻和王家、张家的关系真的也就那样,还不如和林安安好呢。
因此,他们这次回华城,才会拜托林安安提前给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一间屋子,现在他们正是往租的地方走去。
林安安点了点头,说道:“反正已经回来了,也不着急,等以后放假了,有的是时间看。而且,等两个孩子再大一点,说不定能够看得更开心一点呢。”
两辆三轮车很快就到了学校,租的房子就在学校后门旁边的巷子里,估计从租的房子走到校门口连十分钟都不用,上下课应该很是方便。
房子也不错,还带了床和桌子、柜子等基本家具,只要再添点锅碗瓢盆和调料,收拾收拾就能入住了。
在学校附近,又是临街房,租金自然也不便宜,要十块钱一个月。
林安安知道张桂兰和王磊不缺这点钱,在看到的第一眼就给他们租了下来。
果然,张桂兰和王磊对租到这样的房子都很满意。
“桂兰,你有没有想过把这间房买下来?”林安安突然问道。
“买下来,房东会卖吗?”张桂兰连忙问道。能买下来当然好,还能省下来一笔租金,毕竟没有意外他们要在这间屋里住三年,每个月十块钱,三年下来也要去三百六十块钱。
有这三百六十块钱都可以买一间比这个小点的屋子了,再添点肯定就够买这间屋了。
林安安见张桂兰的神情,就知道她想买,点了点头,她在租房的时候就问过了。
林安安把当初租这间屋子的时候的一些基本信息和房东的联系方式都和张桂兰说了。
“五百四十块?”张桂兰略加思考,觉得这笔买卖挺划算。
她和王磊简单商量几句后,就决定买下这间屋子。当天下午,他们就找到了房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五百块钱的价格成交。
张桂兰和王磊在和房东讨价的时候,林安安这才意识到自己要不要也买房子,毕竟以后钱更不值钱了,而房子也越来越贵了。
到了晚上,林安安把陪着张桂兰买房子的事情一说,两人都觉得买屋子这个事情还真的刻不容缓。
不止是房子越来越贵了,而且孩子越来越大了,也需要自己独立的房间。
第二天沈华柏就去找了杨胜利,毕竟附近谁家有房子买,街道办肯定是比一般人更清楚的。
果然,没过两天,杨胜利就说附近有房子要卖,不过不是一间一间地卖,而是一整个院子,一个小两进的院子。
“两进的院子,那得多少钱?”林安安问道。能够独门独户住着,肯定比和别人一起住一个院子方便一些,不过小两进的院子估计不便宜吧,也不知道他们那点家底能不能买得起。
“那户人家家里出了点事,急着用钱,这才想着把院子出手。他们喊四千六百块,我估摸着还能往下压一压,有个四千块钱应该能买得到。”杨胜利压低声音说道。
“四千块钱能买到?”林安安有些惊讶,这个价格是真的不贵。
到了晚上沈华柏和林安安把房子的事和高秀兰一说,立即得到了高秀兰的支持。
在她看来,钱不钱的先不说,主要是家里人越来越多了,再住在一起确实不方便。
到了休息的日子,沈家人都精神抖擞得出了门,准备出发去看房子。
“沈大妈,你们这是去走亲戚还是?”周大妈此刻正准备把屋前的院子扫一扫,就看到了沈家一行人,于是问道。
高秀兰没说去看房子,只说要去走亲戚。
周大妈一听说是去走亲戚,就没什么兴趣了,于是拿着扫帚继续打扫院子起。
等到了小两进的时候,杨胜利已经领着房东在那里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