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 第571章 太子违制(2)

第571章 太子违制(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萧长懋却没有老爹那么多的权势,竟然就惊惧而死。

    眼下,朱标建造的这个工厂办公楼,比老朱的奉天殿都要高出许多,所以大臣们都安置庆幸,想要看这对父子争权夺势的好戏,怎么收场。

    虽然萧赜的事情过了很长时间,可是,萧齐的都城就在应天。

    萧道成和朱元璋都是开国皇帝,朱标和萧赜都是权势很大的太子。

    不止是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这些老狐狸,知道萧赜父子的典故,朱标和马秀英也知道这个故事。

    老朱说了句违制的话之后,朱标发现诸位大臣脸上,都有异样的目光。

    朱标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在封建时代,等级森严。

    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都要遵循,严格的礼仪。

    尤其是太子,是明日之君。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太子的礼仪管理的都是十分严格的。

    太子礼仪太子轻了不利于在群臣在树立威望,在皇帝驾崩之后,不能很好的接班。

    礼仪重了,就会威胁皇权,认为太子想要提前抢班夺权。

    萧赜就是一个因为礼制,皇权和太子斗争,并且战胜皇权的典型案例。

    隋文帝的杨勇就是太子和皇权斗争失败的典型。

    朱标看着眼前这些老狐狸,李善长、胡惟庸都是面如止水,脸上看不出一点波澜。

    他们属于是官僚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老狐狸,轻易不会表态,要出手就是杀招。

    刘伯温故作轻松,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他是什么意思?

    小时候的交情,一点都不要了?

    宋濂倒是很焦急,眼神东张西望,可是看了刘伯温之后,就平淡下来。

    徐达脸色肃穆有些焦急,看来他为了自己的女儿,还是上心的。

    可是,他更在乎的是他们一家人,所以不敢出来说话。

    武将们表情复杂,根本就不懂老朱在说什么。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文臣,居然有人是满脸的兴奋,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站队了。

    这帮瓜瓜,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

    我和萧赜的情况一样吗?

    萧赜是只比老头小了十三岁,在建立齐国的时候,和萧道成都是出过力的。

    他的威信是自己打出来的,所以才有挑战王权的资本。

    朱标的权势却是老朱一手扶植的,所有的威信都是借住老朱对他的喜爱,所以朱标是不会挑战朱元璋的权威的。

    而且,老朱为了提高朱标的威信,也是乐于他违制的。

    可是现在这工厂,有紫禁城三分之一大小,还用了老百姓都没有见过的瓷砖工艺。

    工厂修的那么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宏大壮观。

    在这个年代,属实有些过分了。

    因为除了寺庙、佛塔就不能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这对皇权不利,对太子的权威的提高也没有帮助。

    听到老朱这样说,朱标就说道:“父皇,这不是宫殿,这是厂房!”

    “厂房需要建这么大吗?”

    “这不是一般的工厂,是大明的第一个工厂,也是大明的脸面,自然是要盖的奢华一些。昔日的长安城,是一座国际化的都市,波斯,回鹘,高丽的商人云集。我大明朝远迈汉唐,我们大明的应天自然也要向长安一样,成为国际化都市。他们看到我们如此壮观的工厂,一定会积极的买这里出产商品的。”

    听了朱标的话,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谬矣!”

    老朱和诸位王公大臣,一起转身却看到是御史中丞涂节。

    虽然涂节知道,朱标朱元璋最为喜爱的太子。

    可是朱元璋似乎因为违制的事情震怒了,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忌讳这个。

    而且他敏锐的察觉到朱标说话的漏洞,偏离了老朱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朱标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士农工商,商人排到最末。历朝历代无不是重农抑商,为什么呢?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本。商人奸猾而逐利,有一成的利润他们就会想办法触犯法律。有两成的利,他们就会挺而走险,有一倍的利润,就是杀头也禁止不住她们。太子这样建造如此宏达的工厂,实为大张旗鼓的宣扬经商,鼓励商人,实则是见利忘义,舍本求末,臣窃以为不取。”

    “亏你还是饱学之士。没有商人,你哪能穿金戴银?你们家女眷的胭脂水粉,有从何而来?秦朝的丞相李斯就知道,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汗血宝马,这些宝贝,秦国都不产。最后都流落到秦国,都是通过商人。再说,老百姓贫穷,种一辈子地,能有几个钱,要想提高朝廷的赋税,不还要从商人身上收取?大家都重农抑商,可是唯独管仲推崇商业,在齐国大搞贸易战,最终称霸。就是本太子也想要靠商战,彻底的解决北元问题。”

    北元问题,一直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头疼的问题。

    虽然朱元璋几次出兵北伐,也把元人打的是落花流水。

    可是一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过不了三五年,小崽子长大了,又是一些打砸抢烧的好汉。

    莫说是明朝,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不能彻底的解决草原上的问题。

    隋文帝就想用铁血手段彻底清除北部的隐患:灭其国、亡其种,绝其苗裔。

    在王朝之初,凭借鼎盛的国力,或许一时可以做到。

    可是由于,农耕民族没有办法在草原上定居,所以杀光了一个民族,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另外一个民族涌进。

    朱标居然夸下海口,要解决北元问题,标崽这是飘了啊。

    众人都看向了太子,投来不可置信的目光:“解决北元问题?”

    就是一向谨小慎微的宋濂都说道:“太子殿下,慎言啊!”

    “本太子没有打诳语,牧民之所以要南下入侵我大明,是冬季没有粮食。我要在北平周边地区开设羊毛纺织厂,收购牧民的羊毛。这样他们在冬季就可以买粮食,就不会在侵扰我大明的老百姓了。在冬季我们老百姓,也可以穿到暖和的羊毛衫了。这样一本万利的事情,何乐不为。”

    之前朱标和朱元璋说过这个问题,这个方法似乎是可行。

    老朱问群臣:“诸位老弟兄,看你们大侄子的想法怎么样?”

    这些大臣不知道老朱是怎么想的,面面相觑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一切全凭陛下做主!”

    “好,反正咱把这天下就交给你了,你怎么弄,就是你的事了!”

    “谢父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