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46章:金兰(上)

第346章:金兰(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国内的风云变幻与南方的第四支队无关。

    在法军猛烈的进攻下,三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牢牢的钉死在阵地上。

    一昼夜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对于援军的具体情报,法军一直到当天夜里才知晓,一下子就改变了战争的局面。

    法军立即组织了更猛烈的进攻,试图拿下其中一个阵地,进而击溃芽庄的守军。

    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真正实践起来依然需要时间,他们选择的依然是城南高地。

    而此处也是三营防御的重点,一旦此处阵地丢失,芽庄主阵地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中了。  不过,法军没有放弃对主阵地的进攻,占据人数优势的他们首先切断了两处阵地之间的联系,随后才展开攻势。

    但他们所需面对的威胁依然很多,除了常见的步枪机枪迫击炮,还有各种地雷,缺乏排雷工具的法国人主要采用粗浅原始的办法,一些安南散兵用长长的刺刀斜扎进土壤中,如果扎到了硬物就可能是地雷,反之则可以继续,这是在没有工兵的情况下的应急探雷方法。

    而三营现在的任务就是守住,因此必须想尽办法拖延敌人。

    外围的地雷阵就是一道很好的防线,不能让他们随便破坏了,因此,黎明时分,当法军开始进入这片临近树林的原野时,一发红色信号弹冲天而起,迫击炮弹的呼啸声紧接着响起。

    随后,一发发红磷烟幕弹落下,其内部的红磷立刻发生反应,开始迅速释放浓密的红磷烟雾。

    对于对面打出烟幕弹的操作,法军不甚理解,士兵们一时间摸不着头脑,趴在地上不知所措,军官们也有点疑惑。

    但战斗自然还远未结束,清晨的海风吹来,带来了湿润的空气,红磷的发烟效率直线上升,而森林边界的灌木和高草又能够将红磷烟幕的烟雾团打散,使其很快便能笼罩这一片原野和森林,效率可谓是直线上升。

    紧接着,阵地上的化迫开始发力,砰砰砰的几声,又是一轮炮击,但同样没有发出太大的声响,只是几个耀眼的光点在红磷烟雾中产生。

    不明就里的法军还以为对面在打照明弹,正疑惑间,突然有人感觉到一股热浪轰然袭来,两干多度的高温一下子就引燃了周围的树木枝叶,转眼间,熊熊烈火就开始向附近蔓延。

    直到这时,才有人想到对面使用的是燃烧弹,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们离得太近了,烟雾中未能及时躲闪的代价迅速兑现,一下子,近十几发炮弹,接近半个营的士兵便就此报销,活下来的不到二十人。  这是国防军化迫装备中铝热弹,从某种角度来讲,甚至可以算是第四支队手中最先进的武器了,它们在半年前还处于实验室中,这些由铝粉、镁粉、三氧化二铁、氯酸钾等成分组成的武器的效果从这两次战斗中也可以轻松的观察到,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武器装备都有着很好的杀伤效果。

    与此同时,熊熊烈火隔着一条壕沟,在阵地外面燃烧起来,更外面的法军只能干瞪眼,听着里面非人一般的惨叫,不久便能看到从烟雾中跑出了的熊熊燃烧的人形,只是还未跑两步,就倒在了地上,有人拿起铁锹将地上的沙土铲到对方身上,但毫无作用,白烟从沙土的缝隙中透出,里面的人却已然没有了动静。

    如此景象极大的刺激了对方,大量的安南散兵心生恐惧,对于作战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理。

    在一线战场上,这一点是很致命的,“不发自内心认可战争的士兵在战争中军事价值是很低的”,很多时候甚至是累赘,而越是技术性越是需要技术兵种的战区这一点就越明显,越是贴近于现代越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伪军对上正儿八经的敌人时都是一触即溃的状态。

    而英印军、法国殖民地散兵团之类的军队在一战中的表现也是很好的体现,其中少部分对宗主国有着“身份认同”的军队可以上战场,但更多数的人只能当当劳工,甚至连劳工也当不了。

    这虽然是从宏观角度来解释的,但回到微观问题上,士气也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这些殖民地伪军的战斗意志本身也就那样,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更是能够轻松瓦解他们的战斗意志。

    不同于主阵地这边防御比较完善,高地那边的工事已经被炸的七零八落的了,再加上几次进攻,留守在高地的两个机炮排和一个步兵连在法军成干上万发炮弹的轰击下,目前只剩下二十多个人了。

    “切,法国佬也就这水平了,当年我爷在交趾打的他妈都认不出他们来。”

    “得了,别贫嘴了,法国人上来了,抄家伙。”肩头缠着绷带的班长拎起一杆三〇式冲锋枪,又挎上步枪,钻出了掩蔽部,远远的望见卡其色军装的法军端着步枪弯着腰照上面来。  那个正说话的士兵也闭上了嘴,挎着一杆步枪,手上拎着冲锋枪跟了上来。

    而坐在最里面的那名兼职医护的炊事兵也放下了手中的绷带和剪刀,挎上一杆温彻斯特m1907型(半)自动枪,拎着冲锋枪跟在了最后。

    躬身穿梭在战壕间,众人开始向着山上的寺庙废墟以及其旁边的防线移动。

    而法国人的行动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有些迟了,但他们现在已经将对面的敌人视作真正的对手,收起了轻敌心态。

    虽然在他们小心翼翼的靠近山顶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阻挠,但他们不至于忘记这几天的战斗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并不敢掉以轻心。

    “砰!”

    在法军走到半路时,一声枪响,紧接着,机炮排的那门火箭炮开火,仅剩的9支105mm火箭弹似火龙一般窜出,在半山腰炸开。

    在听到火箭弹的呼啸声之后,法军士兵迅速卧倒,借助壕沟躲避。

    尽管对这种武器心生恐惧,但训练有素的陆战队士兵还是在长官的命令下,接着向上方前进。

    最终,在煎熬的小半个小时之后,小心翼翼的法军终于来到了一座古刹的门口,这座小城镇似乎留存着许多占婆王国的影子,不大点的地方,有大大小小好几座寺庙。  风吹过残垣断壁,静悄悄,突然——

    “哒哒哒哒——”

    突然枪声大作,埋伏于斜前方两侧的战士一齐开火,三个轻机枪火力点以及枪榴弹、手榴弹织成了一道火网。

    战兵手持冲锋枪,工兵等单位则拿着自动枪,四五个人,短短几秒钟,上百发9mm手枪弹和351温彻斯特圆头弹喷薄而出。

    在自动武器的装备方面,国防军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早在中俄战争期间,一些冲锋枪就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这种武器在面对机枪缺乏、堑壕贴身战斗的情况时表现优秀,但经费短缺让这种武器无法大规模列装。

    而到了欧战期间,手持mp18的德军暴风突击队大放异彩,在堑壕中把只有栓动步枪的英法军队打得抱头鼠窜。

    两次成功且拥有足够说服力的案例证明该武器的价值,而这种泼洒子弹、便于操作的近距离“机枪”也正对国防军的胃口。

    再加之欧战之后军费宽裕,这也让大规模列装昂贵的冲锋枪成为了可能。

    而mp18的优秀表现也让军事观察员们十分满意,认为其优于国内设计,因此在德国刚刚装备mp18不久之后,兵工署就购买了mp18的生产许可,德国人自然也可以做这笔生意,并以专利费用直接购买武器,所以,不久之后产自中国的mp18就出现在了德国军队的手中。

    与此同时,现实需求也让这款武器得到了陆军的好评,在华南的深山老林里,盘踞已久的土匪们在火力凶猛的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下一个接一个的被剿灭,相比于不便于活动的栓动步枪,效率大大提升。  在mp18落伍之后,国防军又研发了三〇式冲锋枪,这是一款标准的三十年代风格的冲锋枪,采用切削加工工艺和自由枪机式原理、下方供弹为三十五发弧形弹匣,mp18那标志的“花筒”也被取消,代以简洁的枪管。

    反观法军这边,虽然法国一直都自诩拥有欧洲第一陆军,但他们对于新式武器的态度实在是不敢恭维,这实在不是经济问题就能解释的。

    一战胜利之后,法国人对于新式武器的研发热情一言难尽,尽管面临着德国的威胁,他们至今为止也尚未装备冲锋枪,也没有研发和生产冲锋枪的打算。

    当然,对面的英国人也没好到哪里去,英联邦军队现在唯一装备的冲锋枪是仿制于mp18/28的兰彻斯特冲锋枪,而且数量不多,还基本只装备了皇家海军。

    准确来说,与火炮、机枪等诸多武器一样,除了中国和德国,其他主要国家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新式武器更新换代中徘徊,许多新式武器都还在图纸上。

    而温彻斯特m1907这款武器就更有乐子,这东西其实是民用枪械,而国防军手中用的这一款m1907改型,当初是一战时法国人找温彻斯特订购的,装备给二线部队,堪称物美价廉,如今法国人手中没有,他们的对手手中反而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