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本草传说 > 第14章 西岳华山

第14章 西岳华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

    《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白虎通义》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关于华山的神话传闻也数不胜数。比如巨灵劈山。

    太华山和少华山本来是一座山,它正对着黄河,黄河水经过它时只能绕道而流。黄河之神巨灵用手劈开山顶,用脚蹬开山麓,使这座山平分成两座,用来便利黄河的流动。华山上河神手印的手指、手掌的形状都还留着;巨灵的脚印在首阳山下,仍然保存着。张衡《西京赋》所云:“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巨灵啊力大气壮,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脚印留在远方,他劈山开路;为使那弯曲的黄河直流奔放)”,就是指的这件事。

    还有更广为人知的观棋烂柯。

    相传,华阴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来到“空灵峰”,见几个人围在一起下棋说天道地,听起来怪有意思,他又是一个棋迷,便一旁观战,竟忘记了砍柴,但见周围树叶一会儿落了,一会儿又绿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等他想起回家时去拿挑担,找不见了。去寻斧子,只剩下一个生了厚锈的斧头,根本无法再用了。回到村里,他一个人也不认识,连自己的孩子,也无人知晓。枉到村内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华山修道,后来,人们就将此村叫“枉道树”,现称“王道村”。

    又有五龙潭之说。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潭深约2米,水面面积约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凉。民间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

    且华山还有十大未解之谜,这些都让李建中和岩蟒神往,准备一探究竟。那么这十大未解之谜究竟是什么呢

    1、洞里瓮是怎么回事儿?

    这一景观在群仙观上方登山道路旁。在一块岩石上有一洞,洞里有黑色釉瓮一口,而且瓮里还套有一洞。令人费解的是,石洞口小,瓮体大,此瓮是如何装入洞内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洞里有个瓮,瓮里有个洞,洞里的瓮里有个瓮里洞,瓮里的洞里有个洞里瓮,不知是先有洞还是先有瓮。”

    2、“全真岩”三字是如何刻在崖顶的?

    在南天门外长空栈道尽处的贺老石室上方悬崖绝壁上刻有三个斗方大的字“全真岩”,双线体楷书,笔力苍劲,刻工精湛,传为元代道士贺志真题刻。然而,令人惊诧和不解的是,此摩岩石刻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且崖壁呈屋檐状,字就刻在“屋檐”下方,崖壁下就是万丈深渊,真不知贺老是如何将这三个字刻上去的?

    3、“云天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在天梯上方两块巨石周围,夏秋时节的雨天清晨,常常会有几缕电弧一样的光芒划过,格外耀眼,使夜幕下的石纹清晰可见,说是雷鸣前的闪电,但弧光过后并无雷声。不知这“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4、“莲台佛影”是怎样出现的?

    在华山南峰,空气湿润,阳光朗照的日子,有时会在一片轻雾上方突然出现一团彩色的光晕,光晕正中间有一阴影,其形状酷似佛身,或立或坐,惟妙惟肖,象是“神明奥区”,十分神奇,不知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5、为什么会有“燕子衔表”?

    在南天门外有一石台,三面临壑悬空,下视深渊万丈,四围旷渺,相传是轩辕黄帝会群仙的地方。春夏立交,常有善男信女焚表以祭天神。黄表碎片纷飞漫舞天空,引来无数燕子叼衔,成为别有情趣的一道景观。不知这燕子为何要“叼表”呢?

    6、“”是什么字呢?

    在苍龙岭上方平台边崖上刻有“云海”二字,落款就是“”题,不知“”是什么字?有人说是“昌”“明”二字,有人说是陕西关中方言“jiao”(意思就是太阳光很火辣),到底是什么字,至今既无稽可考,也无典可查,成为一大字谜。

    7、仰天池为何“旱而不涸,涝而不溢”?

    在华山极顶落雁峰(南峰)巅有一天然石凹,宽不盈尺,长约一米,呈不规则形,青天近在咫尺,仰承天露,得名“仰天池”。池水清澈,涝时不盈溢,旱时不枯竭,一年四季与日月同在,不知是何道理?传说太上老君常用此水炼制金丹。

    8、为什么黑龙潭水色变化无常?

    黑龙潭在华山南峰,潭不大,有一平米见方,常年积水,为黑龙水府,得名黑龙潭。令人不得其解的是,有时潭水呈黑色如墨,有时又清澈见底。人们百思不得其中奥妙。

    《说铃》一书就说:“龙在则水黑,龙去则水清”。

    9、游山神灯是怎样出现的?

    明代画家王履在《玉女峰记》中记述夜宿玉女峰,夜半见峰巅崖畔有光如灯,或三或五游移不定,这就是华山神灯。

    《雍胜略》记述,华山白羊峰“每至三元八节,即有神灯或三或五现于崖端。”传说见神灯者必定福寿双全。

    10、中方仙桥为什么人来人往?

    在华山峪三清殿南绝壑上,因天象变化,有时远远望去,在峰壑间能隐约看见一座象彩虹一样的桥,桥上人影幢幢,如群仙聚会。

    有位名叫史纪的人在《中方仙桥》诗中这样写道:“天丁役力鬼工成,人在秋虹背上行。高如紫霄冲鸟道,下临线壤小咸京。兰香佩玉朝金阙,子晋吹笙弄明月。万籁不鸣寒夜寂,清风飘落步虚声。”

    李建中和岩蟒一起来到华山脚下。途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四合院的黄老给李建中打电话,问他之前在不在泰山,知不知道那里怎么回事。李建中选择敷衍过去,毕竟那时候展示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世俗力量,若是被一些人得知,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毕竟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时候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恐慌!

    华山有五峰,一为北峰,又名云台峰,因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而得名;二为西峰,又名莲花峰,芙蓉峰。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而得名;三为南峰,又名落雁峰。因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而得名。古人尊称它为“华山元首。”;四为东峰,又名朝阳峰。因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而得名;五为中峰,又名玉女峰。因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而得名。

    李建中和岩蟒这次并未造次,而是仿若寻常人一般正常登山。他们先去了东峰,发现这里的清晨也有一缕紫气东来。然后又去了南峰,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入削,下临一断层深壑,人迹不至。在这里,他们隐隐察觉到深壑下面有生灵存在,也是先天之境。

    或许对方也察觉到了他们的到来,所以也在外放气势并且神识外放与他们沟通,邀请他们下去一叙。

    岩蟒还没什么反应,他虽然活得久,但毕竟对于人类的各种事迹和文化传说不了解,但李建中就震惊了,对方竟然自称王柯!就是不知是不是那个入山砍柴观一场棋局,人间悠悠几百年的那个王柯。一人一蟒在无人处遁地而去,前往那人所说之地,就在悬崖的正下方。

    王柯开口“两位道友何人为何来此华山”

    李建中恭敬一礼,毕竟若真是王柯,还真就是他的前辈。“晚辈李建中,家父李时珍。这是晚辈游历泰山时所遇的一条天生地养的岩蟒。”

    王柯倒是颇为意外“李时珍可是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家父如今何在”

    李建中不知怎么说,只得说“家父已然在几百年前仙逝,晚辈偶然苟活至今。”

    王柯颇为意外,他倒是知晓李时珍是几百年前之人,那时候灵气已然枯竭,但他看到李建中都已是先天,觉得李时珍应该也是,所以才有那一问。

    然后王柯和一人一蟒开始不拘内容,讲述了许多故事,比如王柯为何会遗留在此。

    其实王柯所在的年代这满天神佛都还在,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凡间砍柴的樵夫,因为偶观一场棋局,人间已然百年,他很是无奈,接受不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于是毅然进山修道。但是苦于资质不足,机缘有限,他在各大名山大川神仙洞府走了又走,但是无人愿意收他为弟子。

    等他垂垂老矣,准备在华山坐化之时,当初的两位仙人找到他,说是感其诚心,愿意送他一场造化,但需凡间历劫才可。王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于是两位仙人便送他轮回转世去了。

    第一次转世便是转为王莽。他为王莽时,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以德行著称。阳朔中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永始初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初代王根为大司马,迎哀帝即位,罢遣就国。哀帝时,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元后临朝称制后,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王莽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孺子婴为帝时,王莽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之位。9年,废孺子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进行了托古改制,下令变法。王莽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各家超出土地规定的,要把地分给九族或邻里;无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亩的标准受田;违抗不遵者流放远裔。次年,王莽又下诏推行五均六筦,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并由国家经营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业,不许私人经营。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23年,王莽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

    第二世终南山卖炭翁。他以在终南山砍柴烧炭来维持生活。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柴烧炭,使他过早的衰老了,头发白白的,十指黑黑的,满头满脸沾满了黑灰色的烟灰。一连几天,烧的炭都没能卖掉。灶台冷冰冰,土炕冰冰凉,肚子饿的咕咕叫。他蹒跚地走到灶台前,揭开锅盖,目光呆滞地看着锅里,什么也没有。缩卷在墙角,身上只有一件满是补丁的单衣,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仍舍不得烧一点炭来取取暖。抬头仰望着夜空,祈祷着上苍,再冷点吧。再冷点吧。好让我尽快地把炭卖出去,卖一个好价钱呀。可怜的他真可谓是身无过冬衣,家无隔夜粮。

    第三世为王安石,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叛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

    历经九世沉沦,王柯终于在元朝重新觉醒,觉醒之后他得知两位仙人造化留在了华山南峰沟壑之下。然而等他到达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仙人所在,只是在这座洞府中给他留下了道家修真典籍以及一些丹药。等他修炼之后,凭借着如今良好的修炼资质和丹药,即便在灵气即将枯竭的时代,他依旧在灵气枯竭之前修炼到了先天中期。然而此后几百上千年,他也曾经多次外出寻找仙佛踪迹,但始终一无所获。其实那时就已经去过各个名山大川以及印象中的神仙洞府,但都空无一人,只是有些妖怪横行。他消灭了一批,然而耐不住灵气的消耗,只能返回华山利用紫气补充,时不时地再出去斩妖除魔。漫天神佛何在,成了他们共同的疑问。

    两人一蛇在一起探讨了许多修炼的问题,当然主要是王柯传授,李建中和岩蟒学习。虽然华山之行没有得到什么天材地宝,但由于王柯的年代,让他比李建中和岩蟒对修仙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仍然收获巨大。

    李建中和岩蟒在华山待了两个月,学习了许多修仙知识之后想继续游历,本来想邀请王柯一起 ,但王柯表示身体有恙不能同行。一人一蟒连忙关切的问怎么回事。

    王柯解释说1934年的时候,不知为何有一头幼龙兴风作浪,他不知道这头幼龙为何也被遗留在地球,但由于从小无人管教又龙性本淫,所以酿出了不少大祸,只是倒是网络不发达所以并没有传出来。他得知之后便与那幼龙大战一场将其打得重伤垂死,坠落营口,这在当时还造成了很大的轰动,被称为《营川坠龙案》。只是那一战也让他身受重伤,由于缺乏灵气所以至今仍未复原。

    李建中和岩蟒倾佩不已,特别是李建中,这几百年来可没想过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想苟住自己的小命。李建中想到了天山冰层下的雪莲,说不定可以给王柯疗伤,只是那里有一条真龙,他不敢去!想着等游历途中若是遇到宝药,就带过来给王柯试试。至今他都没有想过用本草纲目来疗伤,也没人教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