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又暴大雷!716亿全是假的?第4章6万名投资者或将血本无归
最两年,真可谓是国内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末日之年”。排名全国第三的财富公司海银财富,暴雷了!
首当其冲的是排名第一的中植系。1月5日,当多数人还沉浸于庆贺新年的喜悦之中时,2024年国内资本管理领域的第一颗大雷已经悄然抵达。
这家中国最大民营金融集团中植系因资不抵债,正式宣布破产,几十万相关投资者也因此“血本无归”。
随后不久,全国排名第二的诺亚财富,出事了。成为“刻两萝卜章骗了300亿”话题的主角。
曾被誉为“商界木兰”的罗静及其旗下“承兴系”利用与京东等开展供应链贸易的背景,骗取多家金融机构融资款合计300亿元。其中,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损失金额高达35亿余元。
京东为此还发了一个声明,说诺亚财富恶意起诉,误导投资者。没想到,排行老三的海银不甘“落后”,也快马加鞭步了两位龙头的后尘。不过这一次,海银的雷,是从外部引爆的。前几天,头部权威财经媒体的证券时报发了篇重磅文章《潜望|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调查: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里面内容说的是证券时报记者历时超过2个月,分赴浙江、上海、山东、湖北等8省市实地调查,起底了海银财富的运作模式,揭露了诈骗本质,相当于当着所有人的面爆破了海银财富。
其实去年12月的时候,海银财富已经“暗爆”过一次。
而现在的“明爆”则意味着,海银已经彻底无法兑付给客户资金了。曾经不少暴雷的案例,但最夸张的雷就属这个了!记者调查发现,海银的底层资产全都是虚假的,根本没有实际价值,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海银只是在用新客户的资金来偿还老客户的资金,形成了一个纯粹的资金盘。这个操作有多夸张,简单来说:总规模超716亿,460余只产品,全是假的
没错,你没看错!700多亿的投资全是假的!
资金用途都是用于放贷,底层资产都是“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玩的就是庞氏骗局那一套!
海银财富这次的爆雷,绝对是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一次“羞辱”海银财富这次夸张在哪?他们是从一开始就全是假的。。。
截至2023年6月末,海银财富在全国91个城市拥有185个财富管理中心,1700余名理财师服务着466万名活跃客户。
那海银是如何玩这套把戏的呢?和所有的坑一样——“高息诱惑”:海银的所有产品年化收益在7-10之间,半年付息一次,封闭期6-48个月,只要还有人买,这套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就可以玩下去。
根据证券时代记者汇总信息显示,海银财富存量理财产品发行时间基本在2022年之后,涉及发行人22家,产品数量共计465只,总规模7169亿元
而这22家发行人普遍都有着高额注册资本,绝大部分在1亿元以上,有2家甚至达到10亿元;但实缴资本仅有一家是1万元,其余全数为0。证券时报的调查说得很直接:22家发行人中21家公司是空壳公司。有些甚至连注册地址都找不到,结果在工商部门查到的是这压根就是个虚拟注册地址!
通过这些公司发行465只产品,也全都是违规产品,根本没有监管和第三方托管。所谓的固收类投资项目全部通过伪金交所备案,涉嫌非法金融和非法集资,绝大多数资金去向不明,更过分的是底层资产几乎全都是捏造出来的!
像海银财富这样的公司,竟然能在全国范围内一骗就是18年!真的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一次次血的教训,也在不断突破我们的认识底线。
这几年,从p2p、信托、理财,再到现在的私募基金,各种暴雷事件,无疑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很多人或许将自己毕生的血汗钱投入其中,期望实现财富增长,可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又或者是为子女的教育或父母的养老然而,投资的美梦却变成了一场噩梦。这样的悲剧背后,或许有着数不清的家庭故事和梦想的破碎。
当前的境况下,还是建议大家少做风险投资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但凡你手上有点现金,你又想着要用现金快速增值,就会有无数的镰刀向你靠近,变着法子来收割你。
但是,不做投资,现金留在手上必定贬值,去银行存个定期,这么低的利息一样跑不赢通货膨胀。
更何况,现在很多银行甚至都停发大额存单了!
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养老,或者留给下一代当学费或者婚前财产,只不过,这类产品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
但是,这种产品很多人却看不上,一是嫌投资周期长,二是觉得收益率并不够“性感”。却没曾想,正因为这种观念,才会让自己沦为了被收割的“韭菜”!
但是,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或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一个选择是追求长期且稳定、安全的增值方式;而另一个选择则是成为镰刀下被收割得血本无归的“韭菜”。那么,在这两者之间,你会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前者意味着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寻找那些真正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并坚持长期持有。这样做可能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却能保证你的财富稳步增长。
后者则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也许你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盲目跟风,而陷入到各种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中,最终导致自己损失惨重。这种“韭菜”式的投资方式,虽然可能带来短暂的高额回报,但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也是无法忽视的。
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请务必慎重考虑。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不断增值,而不是成为市场中的“炮灰”。只有做出明智的选择,才能让我们在财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如何避免理财“踩雷”?
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一定要对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更不要被形式各样的夸大宣传所迷惑。多元化投资组合。避免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个领域或一家公司,鸡蛋永远别放在一个篮子里。了解投资产品。投资前,要彻底了解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预期。不要轻信高收益的承诺。选择受监管的投资产品。优先选择受国家监管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存款、国债、保险等。定期审查和调整投资组合,永远保持谨慎。
监管部门早有提醒:承诺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永远记住,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归根结底,投资在于人性的对抗,有些人赚到了快钱,就看不起慢钱,有人赚到了慢钱,又想着快钱。
但慢钱往往代表着安全,安全又是投资的第一法则,这点应该多学学巴菲特老爷子。一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
一件件残酷的事实,是一堂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每一个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不要为蝇头小利就冲昏了脑袋,你看中的是人家给的高利息,但人家要的可是你的本金。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无风险”利率又不断下行,安全且有稳定收益的“钱袋子”目前只剩下三种:银行存款、国债、长期储蓄型保险。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很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强,但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在同一家银行里本息和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额保障的。
2国债。国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安全性非常高。但与银行存款一样,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不断走低。现在连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已经是“2”字当头了。
3长期储蓄型保险。这类保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能帮助我们锁定未来的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安全性极高。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
增额终身寿险,乃保险之瑰宝,独具魅力。其现金价值甚高,且灵活性非凡,实乃世所罕见。以确定之钱财,应确定之赔付条件,付予确定之人,如此精妙设计,堪称完美。尤其适宜于资产配置,可将财富之控制权紧握手中,不假他人。
此险种之妙处,不仅在于保障生命安全,更在于其独特的理财功能。投保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保额和保费,实现财富增值与风险防范的双赢。同时,增额终身寿险还具有传承规划的重要作用,可以确保家族财富的稳定传递,福泽后代。
然而,选择增额终身寿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投保人需审慎考虑自身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未来规划等诸多因素,寻求专业人士之建议,方能做出明智决策。此外,亦需关注保险条款细节,以免陷入不必要之麻烦。
综观而言,增额终身寿险实为一种理想之金融工具,既能守护家人安康,又能实现财富传承与增值。在风云变幻之时代,把握此机遇,必将为您带来无尽福祉。
您放在银行里的钱也好,放在保险公司中的钱也罢,这些钱财都属于您个人所有。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来说,把钱存入银行会使得当下较为宽裕,但却可能导致未来资金紧张;而通过合理的保险规划,则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是说,保险可以帮助您实现从现在富有到未来更具价值的转变,恰好满足了您的需求。
想象一下,您现在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其存放在银行中,虽然目前看起来手头比较宽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钱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会逐渐下降。换句话说,银行里的钱可能会“肥在现在”,但“瘦在未来”。
相反,如果您选择进行保险规划,就像是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尽管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回报,但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份保险将会为您带来丰厚的收益。它就像一个可靠的伙伴,默默地守护着您的未来,让您在不经意间成为那个更有价值的人。
所以,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保险不仅能够保障您的生活安全,还能为您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它就像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让您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自信。因此,不妨考虑一下保险规划吧,让它成为您实现梦想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