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流官多年
这几天,张怀民返老还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
一传二,二传四,周边各地都听说了有个教书的师傅返老还童了。
幸好张怀民、李书达、李江三人提前放出张怀民是因为教出榜眼、探花才被上天赏赐的消息。
谣言四散而起,越传越离谱。
有说张怀民不知返老还童,还能头生一眼,能翱翔于天地的;又有说是身有三头,六臂,力大无穷的等等,更是被说书的编成了说书对象。
但各种谣言都是从被上天赏赐的基础上发出的,被认为是好的,一旦谣言发展到不好的地步,如张怀民吸血才返老还童这种事情上,估计张怀民也不用做老师了,肯定被人嫌弃。
但现在却不一样,听说此事后,四处而来许多人拜访张怀民只为一睹张怀民的样子。
更多的人是将孩子送到张怀民的私塾来,毕竟上苍认可的读书人肯定值得托付。
传了一段时间以后,百姓们逐渐习惯了年轻了的张怀民来,流传的谣言便慢慢减少,生活还是回归到平静。
年轻了的张怀民却没再想过再去考个功名了,自打那天晚上看开以后,张怀民也确实是悟到了自己的路。
他的未来是做一名老师,教授学子,就这么简单。
……
时间一闪而过,将近一个月过去了,还剩一个月的时间用来赶路和去地方任职。
他们生活的国家名为商国,商国位于整个版图的南边,商国北边有一个国家名为燕国,还有许多小国家星罗棋布的分布在这片大陆上。
李江被分到了粟县周围的一处县里,名虞县,故而便不急着赶去,但这也正合了李江要发扬光大家乡的想法
李书达却被分到了一处较远的地方,名江县,虽还没到边疆地区,但距离京城也是很远了。
京城位于商国的中部偏北,距离粟县不远不近,粟县位于商国的中部而江县却位于商国的南部,距离差不多跟粟县到京城一般,还是要早点赶过去。
流官一般都任职于国家的边境地区,国家对其控制力低下,故而派去一些中央选派的人去增加国家的掌控能力。
当然,像李江这种被分配到不是边疆的情况也不是没发生过。
李书达、李达二人并未被师傅张怀民的悟道增加了两百年寿命而嫉妒羡慕从而丢弃官职去做所谓虚无缥缈的悟道之事。
这种东西,有之则有,无之也罢,更重要的还是将心中的圣贤书转化为造福百姓的方法。
当然,他们二人也没有跟家人讲这件事,悟道之事他们毫无头绪,虽然他们希望家人长存于世,但这并不理想,没必要这样去做。
李书达在不久之后便磕头辞别了李大米和苏红,带着一纸证明自己身份的任状和一些粮食赶上了去江县的路。
自打李书达、李江考上功名以后,整个镇子可谓鸡犬升天,最明显的便是李书达家的米店,整天生意爆满,好像吃了李大米家的米就能考个探花似的。
由此,李大米一家以及苏升村姥爷一家都因沾了李书达的光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一段时间以后,李书达赶到了江县,将一纸任状交由当地官员以后便当上了江县的县令,并未受到什么阻碍。
然而当地的真正权力中心并不在县府,而是由盘踞在此地的地头蛇——豪绅大族那里。
众多豪绅皆以为李书达似多年来的县令一般是镀金来的,不过一段时间便进入朝廷了。
部分县令视而不见他们豪绅欺男霸女便算是好的了,大部分县令过段时间甚至会和豪绅勾结到一起鱼肉百姓。
此地百姓大不似李家庄甚至粟县的百姓,大多面如菜色,身体瘦黄,眼中也没有多少的色彩。
但李书达终究没有像之前那些县令一般。
就在刚任职不久,李书达便将一名强抢民女的豪绅子弟抓入大牢。
开始,豪绅还以为李书达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过段时间交些银子便将那子弟赎出来即可。
但没想到李书达一段时间大肆改革县府人员,任免了许多平头老百姓,辞去许多豪绅家的人。
众豪绅还以为李书达想多收些财物便也没有在意。
之前这样干的县令也不是没有,故而众多豪绅也没有和李书达撕破脸皮。
毕竟还要共处多年,即便是地头蛇给那真龙点面子又怎样?面子值几个钱?到手来的银子才是王!
李书达初始还浅浅试了试众多豪绅是否能悔改,但真正了解到他们干过的人神共愤的事以后便绝了拉他们一把的心思。
《江县至》明帝八年,初任县令李书达雷霆手段,斩豪绅,压恶霸,还江县太平。
这期间,察觉到李书达真正心思的豪绅们终于开始反扑,但为时已晚,李书达拉拢起一大批平头百姓加入县府,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支持,豪绅们根本没能力去改变这已成的大势。
最后,甚至有豪绅与李书达鱼死网破。
李书达在半夜曾经遭到过许多次豪绅派来的死士暗杀,最严重一次甚至都快要叩开李书达的房门,幸好被李书达拉拢的一批民间高手发现并制裁。
不过一年时间,手上沾过血的豪强家族都被李书达一一裁剪,或是杖毙或是贬为庶民,只剩下一些没怎么干过坏事,确实没必要制裁的
豪绅被裁剪后,百姓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许多没收的豪绅的财产都被用于建设和百姓生活。
渐渐的,百姓眼中有了光芒,甚至身体不似之前那般瘦弱。
布点、面粉店、饭馆等百姓的店铺也渐渐开了起来。
众多百姓也是深深发现新来的县令乃是个青天大老爷,真正的再生父母官啊!
为官的两年内,朝廷曾下令升李书达所在江县隶属的省的省长,但李书达放不下刚刚平静下来的江县,便拒绝了。
在职两年内,李书达常常下乡走访,了解百姓困难。
直到第二年,江县彻底平静下来,李书达才接受调令,进入将江县所在的省——淮省,任省长。
本来对官员任职期间表现的考察至少要等到第三年,但奈何李书达治理效果太过耀眼,他便被朝廷破例提拔了。
李书达离开前并未告诉任何人,但细心的百姓还是发现了李书达将要离开的事情。
众多百姓嚎啕大哭,不舍得李书达的离开。
但他们还是希望这个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最后还是流着泪将自家的好东西往李书达的马车里塞,虽然不够是些个瓜果蔬菜,但这盛满了百姓对李书达的感激和不舍。
李书达最终还是拒绝了,百姓虽说已经过的不错,但他还是不愿收百姓的东西,他宁愿百姓拿这些东西做顿饱饭。
虽然仅仅是两年,李书达却也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在这里,他同样对这群善良的百姓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当年大肆剪裁豪绅的时候,如果不是他们受伤保护自己,说不定自己坟头草的长几米高了。
马车行至城门,李书达下了木轿子。
“百姓们还请回吧,勿要因为我耽误了大家,同行两年之久,感谢大家的照顾。”李书达难以多言,对众人鞠了一躬便上了马车。
众人更是不舍,不愿李书达离去,追着马车又走了几里地,直至李书达再次下轿,请求众人返回,众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最后感激涕零的众多百姓甚至自行筹钱为李书达建了座生祠,就在县府周围,用以表达百姓们对他的感谢。
平常再有事,众人也极少去寺庙而是去书达祠祭拜。
你有什么烦恼吗?有的话就去书达祠吧!他们相信李县令会永远保护他们。
李书达、李江、沈逸飞之间常常通过书信往来。
李江在虞县任职不过一年便升官进入省内工作,他并没有拒绝,一方面,虞县并没有江县这么乱,另一方面,进入省他才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沈逸飞进入了朝廷的礼部下的祠部,为祠部侍郎,正六品,这祠部正好是主管学校的。
由于朝廷内部晋升较慢,沈逸飞干了两年的祠部侍郎并未晋升。
淮省内豪门大族知道了李书达在江县的所作所为,对李书达极力打压。
来到淮省仅一年之久,李书达便类似被囚禁了一般,只允许最基本的生活,其他方面便是严加禁止。
政务方面更不用说了。
然而,李书达并没有闲下来,他常常会在自己房间里查阅能查阅的资料。
不时还嘀咕几声。
“你确定他说的是陈家人不错?可以交流交流?”有监视李书达的人将他说的话传到豪门大族耳朵里。
“属下确定,而且他还说我们的监视不过如此。”那属下信誓旦旦的说道。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许多大族内,一时间大族与大族之间疑心重重,不敢相信其他家族。
李书达更是依旧保持着和沈逸飞、李江的书信来往。
这些书信都被大族把控,书信中的内容都是在大族默许之下才能往外发。
然而,一连多次,书信中的内容都出奇的一致,全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即便有政事也完全不符合李书达的性格。
李江、沈逸飞暗自调查起这件事。
以二人的权力,李书达被囚禁一事不过几日便知道了。
沈逸飞本想借用家中能量来直接压入淮省,毕竟那些省内大族和沈家相比只能说小菜一碟。
但最后还是认为这也是一种仗势欺人,便作罢。
李江回信,其中用来只有他们俩能看懂的字跟他说了些东西。
沈逸飞同样让家中对淮省陈家照拂一番。
各大族之间隔阂更加大了,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
几个月过去,在三者推波助澜之下,淮省第一大豪强家族陈家全家人莫名惨死……
仅仅言语之下,众多豪强联手一夜之间血洗了陈家。
后面几个月,李书达在被其中作风还较正,无奈只得跟着众人一起软禁之间的大族悄悄见了个面,软硬并施之下,那个大族最终站在了李书达一边。
几个月的运作下来,大族内部分崩离析,大族与大族之间也出现了极大的裂缝。
那个归顺的大族在李书达的默许之下,带着李江派来的人冲进来剩下几个大族的家中,血洗!
次日,阳光飘进软禁李书达的房间的窗台上。
那归顺氏族和李江派来的人叩开了那房门,迎接李书达进入省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