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神秘老头递纸条
因为离山塘街景区不远,王升是走着去的山塘街。本来他是抱以很大期待的,结果走了进去,不禁大失所望。除了看起来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外,这里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也没有苏州特色小吃,都是一些奶茶店、汉服店、咖啡馆,乃至于一些在义乌批发过来的纪念品。
在里面逛了不到半个小时王升就出来了,心想这看景确实不如听景。王升突然想起来,五人墓不也在山塘街上吗?在这个景区的反方向。王升拿出手机查了查地图,一看确实是如此,五人墓是在山塘街景区的反方向,大概要走个20分钟左右。典型的来都来了,那就去看看呗!
从山塘街往北走,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一个不宽阔的青石板路面旁边是一个个很有年代气息的二层小楼,虽然很旧了但是保养的不错。比上海的老破小看起来好不少。
小楼门口有不少老人家在坐着闲聊,还有一些小摊贩在这里卖着鱼、虾、蔬菜等等。王升在上海已经好久没见过有人摆摊了,在这里能看见摆摊儿,确实勾起了一些儿时的回忆。
没走几分钟就看到了一家面馆,王升看这家面馆吃面的人还不少。看着手上蒙佳佳送的劳力士,这也是中午了,肚子确实有点饿,那就进去吃一碗面填填肚子哇。
走到门口,王升观察到,在这个面馆吃面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可见这肯定是本地人比较喜欢吃一家面馆,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多本地老人家吃面。王升便坚定地走了进去,进去以后也没有立即去收银台点餐,而是绕着面馆走了一圈,仔细观察一下,本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吃什么面?
走了一圈,王升估计这个面馆吃面的老人家们60都点的大排面。这样看起来,大排面应该是这家面馆的招牌面。
王升走回了收银台,现在是中午高峰时间,收银台前面还有两个人排队。但是不到一分钟就排到了王升。前台的服务员也是一位老奶奶,用苏州话问王升吃什么,王升虽然不是会说苏州话,但是从小听爷爷奶奶说苏州话,所以听苏州话问题还是不大的。
王升说:“来一碗大排面吧,加一个荷包蛋。”
阿姨听他说的是普通话,便切换到普通话模式,客气地问:“小伙子是要红汤还是白汤啊?”王升想起刚才看你看看的时候大部分人呢,也都点了红汤。王升说:“那红汤吧,一共多少钱?”
“红汤,大排浇头,一个荷包蛋。八块五。”
王升颇有一些惊喜,因为这样同样配置的面,在上海至少也要16块钱,几乎是苏州的一倍。
王升感慨苏州老家确实是好啊!人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可是真生在苏杭,就算是故去了也不会愿意去别的地方。苏州老家很适合人生活。难怪爷爷奶奶在弥留之际都要反复地说,要落叶归根,把骨灰埋在苏州老家。
在王升走神的时候,前台阿姨已经撕了一张很有国营饭店时代风格的一张红色餐票,上面写着大排字样,交给了王升。“小伙子,你拿这个到那边出餐口给里面的人就行了,等个一两分钟就好。”
“好的,谢谢阿姨!”王升拿着票走到了出餐口,弯下腰把红票子递给了里面的厨师。厨师看了一眼以后,飞快把面下进沸腾的水中。
面很快就熟了,出餐口的阿姨夹了一块很大的排骨,又夹了一个荷包蛋,放到了碗里面。阿姨把碗放在一个塑料餐盘上,递给了王升。
现在是中午高峰期,人很多都没啥位置了。等了两分钟,才有位置空出来。王升赶紧走到空位置坐下,拿了一双筷筒里面的筷子。早饭没吃的王升早就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第一口下去,确实是和安徽的面条大有不同,苏式面的面条确实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可能也是机器压的面。但是这个面的汤头和浇头非常讲究,汤头喝起来非常的鲜美,再吃一口大排更是令王升赞不绝口。
对于大排,王升并不陌生。王升的外婆是上海人,非常喜欢烧大牌,但是他并不喜欢吃大排,原因就是外婆烧的大牌太柴了!
而这家面馆做的大排,吃起来非常爽口滑嫩,甚至有点q弹的口感,一点也不柴。三下五除二,大排就被王升炫没了,鸡蛋也一口下肚。王升又把已经有点凉的面挑了一挑,随后又大口吃起面来,把面吃完,又满意地喝了一口汤,感觉十分满足。
旁边跟他一起吃面的一个老爷爷看着王升吃面,觉得他吃的很香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小伙子,看你吃饭好香啊!饿了吧!”
王升说:“是啊,我早上没吃饭,肚子比较饿。”
老人家笑了一笑,“能吃是福啊!”然后伸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封交给了王升。
“小伙子你应该叫王升吧,刚才外面有个人让我把这个信封交给你。”
王升懵懵懂懂的拿过信封,用手感受了一下,信封里面里面确实没有毒,打开信封里面又是一首打油诗“胯下飒露紫,秦王猛如虎。张弓搭金箭,一朝定玄武。”
飒露紫王升知道,李世民的坐骑,昭陵六骏之一。后面那一句是说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用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但这首诗又是什么意思呢?王升猛然想起来,刚才那个“老人”拿给他信的时候手上可是白白净净没有皱纹的,这根本就是化妆的。王升追了出去,赶出去一看,已经不见了那个老头的身影。刚来苏州就遇到这种诡异的事情无疑让王升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