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 章 筹备空军
没有了空中优势,光凭借地面部队的三个师团,想要从已经打出血性的国军二十多万人中突围。这肯定有有不小的代价,小田纯四郎中将无奈只能来一招壮士断腕。
小田纯四郎中将把已经陷入绝境的井口师团留下断后,另外两个师团迅速的撤离战场。
井口纯重师团长知道自己部队留下来的命运是会很惨,但没办法,谁叫自己前几天为了抢功劳,冲的最快。现在已经陷入了国军的重重包围,自己师团根本就没有了任何可以脱身的机会。
既然情况都已经是这样了,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英雄一回,至少可以给家里的人谋点福利。
所以打定主意的井口纯重师团长,把自己师团的部队全部化整为零,以联队为单位,向四周的国军发起攻击。哪怕是已经冲出了包围圈,见到国军部队也要主动冲上去干,尽量的把目光吸引到他们的身上,以此来掩护其他两个师团的战略转进。
井口纯重师团长的这个办法还真起到了作用。因为他的部队化整为零,国军一时间没有弄清楚情况,大部分的队伍都被他们师团的兵力给吸引住了。
小田纯四郎中将趁乱带着其他两个师团脱离了战场,迅速的向大原回撤。当国军发现这一情况的时候,两个师团已经脱离战场一两百公里了,追也追不上了。
所以国军十几个师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了井口师团身上,让即使已经分散了的井口师团也没有一个能逃掉,当然人家也没有想逃。
整个师团一万八千多人战至最后还不到两千人,包括师团长井口纯重在内的一万六千多人全部战死。
师团长井口纯重是用手枪自杀的,松田浩二的事情已经被他们知道了,所以没有人再去切腹自杀了。像松田浩二死过一次的人,反而还有点怕死了。他很配合九方面军的宣传,因此倭国鬼子也是这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随着小田纯四郎中将带着两个师团的残兵败将退回大原,这一次为期不到十天的战斗也就结束了。
只不过这一次是大汉国部队的大胜而收场,晓冢义男司令官的办公室里时不时就能听到东西摔碎的声音。
而大汉国这边却是大肆宣扬,着重表扬了二战区国军的功劳,独立纵队的成绩也是一笔带过。
红党中央也对国府的这种操作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他们还是自己的《新新日报》上实事求是的把这次战役的情况讲了出来,但是为了保护独立纵队。关于独立纵队的消息也只是模糊的提了下。
虽然不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就是在独立纵队参战以后。
二战区阎老西给手下的一众官员开了庆功宴,最后他还是提到了独立纵队。阎老西还是不得不感叹道“不得不说,这个独立纵队真的能打,而且它也成长起来了,现在的它我敢说,我们国军没有三五个师根本不能与之抗衡,人家可以连续灭掉倭国鬼子两个师团,这份战力是真的不容小觑。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后遇到这位主,大家还是悠着点。”
虽然下面也有人不服气,但独立纵队的战绩是实打实的摆在那里的。现在的独立纵队已经引起了国府与倭国鬼子的重视。庆功宴结束后,阎老西单独召见了一位神秘人物。
“此次你们立了大功,我会向委员长禀报的。”阎老西说道。
“谢谢司令。不过,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神秘人物语气坚定。
“哦?”阎老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我们要继续打击倭寇,让他们不得安宁。”神秘人物接着说。
阎老西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这次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神秘人物看向阎老西。
阎老西沉思片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你们放手去干吧!”
神秘人物抱拳谢过,转身离去。
阎老西望着神秘人物的背影,心中暗自感叹:“这支队伍真是越来越强大了……”
这位离开的神秘人物正是李德明,他对阎老西还是比较尊重,至少这位没有学山东那位韩跑跑。真心的带着晋绥军在抗倭,虽然战绩不怎么样,人家对红党也不怎么排斥。
总司令手下的十八集团军,也正是在阎老西的麾下。这一次李德明把倭国鬼子的两个师团缴获的装备全部送给了阎老西。这让阎老西感谢万分,大原的兵工厂被占领了,他的武器装备也是捉襟见肘。
此刻李德明能主动送来武器对阎老西来说简直太及时了,同时阎老西也很认可李德明的态度。人家这次战役出了大力,没有半点居功自傲,还主动来向他示好。
只不过李德明这次拜访阎老西的真实目的是,想要建造自己的飞机场。他准备组建自己的空军部队了,每次都是生化士兵把飞机开出去战斗,时间长了总会有人怀疑。
为什么每次独立纵队的战斗,总有国军的空军帮助,一次两次是巧合。次数多了怎么解释?所以有了自己的空军这一切就好办多了。
李德明在来之前也早就与九方面军总部做了汇报,现在九方面军总部也是对他非常信任。李德明说要组建坦克部队,人家现在已经有了坦克和装甲车近百辆。
这也是红党部队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现在李德明要搞空军,还不用总部出任何经费,这种好事总部肯定是无条件支持,只要支李德明能说服阎老西就行。
修飞机场,一个顺宁县城就肯定不够看了,这也是为什么李德明送阎老西两个师团装备的原因。
现在阎老西已经答应了李德明,再把顺宁县城旁边的的一个县城划给了独立纵队。这样一来两个县城就能够守望相助,飞机场的选址也就是在两个县城中间。
倭国鬼子无论从哪个方向来都要经过这两个县城,独立纵队都可以提前做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