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第一藩王 > 第56章 :另辟蹊径

第56章 :另辟蹊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墨逸晨的一番话引起了孔颖达、颜师古、杜正纶以及魏征的反思。

    他们这些人虽然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可是在思维方式上面并没有僵化。并且刚刚墨逸晨的回答,完全找不出半点不妥的地方。

    教育的意义不是僵化的读死书,书本里面的东西虽然好是传承先祖智慧的一种手段。可是人终究得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追求其他。

    如果活都活不起了,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众人虽然想明白了一切,可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他们也不能肆意宣扬这种思想。燕王的想法很好,但是到底能不能够取得效果还得看看效果再说!

    中午吃饭的时候,墨逸晨和李承乾、李丽质、李泰三人说起了上元节的见闻。几个年龄都不大的小家伙,有模有样的描述起了当时自己的见闻。

    在李承乾,李丽质和李泰三人口中,墨逸晨听到更多的是上元节有多么热闹。

    热闹这一点,莫逸晨很是赞成。

    可是墨逸晨的想法更多的是,如何将话题的重心引导到如何提升大唐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上去。

    墨逸晨小眉头一皱,语气轻快地说道:“太子哥哥、泰哥哥、丽质姐姐,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上元节当日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长安城内发生走水这样的突发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上元节当日百官休沐!!倘若真的出现特殊情况,应当由谁来处理?如何处理?”

    “舅舅为了让百姓们更好的过节,上元节当日解除了长安城内宵禁。人们一股脑地都往街上跑,那么多人,如果一个不小心发生点什么又应该如何处理?”

    “承乾哥哥、泰哥哥,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反对开放宵禁。我从小一直生活在桃花村,而你们也一直生活在深宫大院里面。对于百姓的愉悦,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表象!”

    “我不知道,朝堂之上是不是有没有一种应急机制?更加不知道,这种机制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应对体系。”

    “上元节虽然热闹。可是不知道在这热闹背后,又有了多少人家在上元夜狂欢之后陷入了困顿!有多少孩子被同家人冲散?又有几家人因为走水,而失去住所的庇护!”

    墨逸晨尽量放慢自己说话的速度,争取给他们几人留下一些反应的时间。

    墨逸晨他们这边的情况很快引来杜正纶、魏征的注意。

    当时李世民派他们来青山书院,可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给这些孩子们教书。作为唐朝太子的先生,必须做到眼观八路耳听四方。

    说起来是先生,还不如说是李世民,就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李承乾当示范。

    作为当朝最有名望的几个大儒,他们自身的学识和修养自然是完全可以担得起这样的大任。

    魏征听完墨逸晨的话直接好奇地问道:“殿下!不知道你口中所谓的机制和应对体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这个体系和机制,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够对大唐造成实质性的后果?这个后果到底是好还是坏?”

    随着魏征问题的提出,颜师古、杜正伦、孔颖达几人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起来。

    墨逸晨起身缓缓说道:“先生,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清楚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我也是前些日子去上元节观灯有感而发。”

    “在晨儿看来,这个体系最起码应该是对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后的应对方法。”

    “内容应该包含发生事情后,官府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怎么防止事态继续恶化下去等等内容!”

    “就拿长安城来说。。如果在上元节当天,邻街的房子突然走水。在百官休沐的情况下,百姓应该如何快速扑灭火灾?官府是不是能够为百姓们做些什么?当然这例子只是在长安城范围内,如果将这个范围换成一个县或者一个郡又当如何?”

    “晨儿觉得,这样的情况还可以引申到整个大唐朝堂。假如一州或者一个道,发生洪水、地龙翻身、瘟疫、干旱等等情况。朝堂是不是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制定出一套固定的处理方案?”

    “晨儿对这些东西也不懂,但是各位先生和朝堂上的诸位官员里面应该有处理过这些事情的人。他们有经验,比我更加了解朝堂的运作方式。”

    “大家为什么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出来?在这个方法里面规定了在不同情况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百姓应该怎么做?划分好各自的职责,省得事情发生后一团乱麻!”

    墨逸晨能说的只有这些。

    总不能让他一个不到七岁的娃娃,去和这些老狐狸说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的事情吧?

    墨逸晨虽然说的简单,可是在朝堂混迹多年的这些老狐狸哪个不是心思卓越之人。通过墨逸晨的启发,这些人在一瞬间就将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他们觉得这个提议可以应用的范围很广,大到可以包含大唐的方方面面。

    想通一切后,颜师古突然满意地点点头对墨逸晨说道:“殿下的提议不错,能解决大唐即将面临的很多问题。老夫在这里,替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感谢殿下!”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几个老家伙来处理,相信不久后就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就在几人交谈的时候,悬挂在书院房檐下的小钟却被敲响。

    这钟声的响起,代表着新一轮的教学即将开始。

    不过奇怪的是,下午的课程不是由李婉儿或者颜师古、孔颖达、杜正纶和魏征里面的任何一人来教学。

    墨逸晨那小小的身板,直接出现在了小学堂的最前面。

    小家伙一上来就直接要求大家,回顾之前学习的九九乘法表。

    墨逸晨所谓的这个九九乘法表。其实就是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的九九歌,又叫九九表或者九因歌。

    唯一的区别在于九九乘法表是自下而上的,而九九表是自上而下的。

    墨逸晨在众人背诵完毕后,就直接开始使用浅显的例子,开始教孩子将口诀变成实质性的运算。

    不过,特点在于除了常见的九九表里面的内容外,需要运算的过程更加繁琐。

    而且墨逸晨在教学中时不时夹带点私料,通过同音字、脑筋急转弯、生活常识来设下陷阱让孩子们解题。

    直到这个时候,几位大儒才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李泰强烈要求在青山书院学习了。

    这墨逸晨上课,完全就是在讲段子和传授知识之间来回跳跃。

    虽然这小子教的是算学,可是涉及的内容也实在太多了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